《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表格教案第一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表格教案第一单元.doc(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进度表周次起止时间教 学 内 容课时1221-学前教育 25- 1.草原 2*.丝绸之路 3.白杨5-73-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回忆拓展一 5-743.18-3.22 5.古诗词三首 童年骆驼队 5-75325-3.29 7*.祖父的园子 8.童年的发现 9*.儿童诗两首 5-76- 回忆拓展二 10.杨氏之子 5-77- 11.晏子使楚 12*.半截蜡烛 13*.打 5-78-4.19 回忆拓展三 14.再见了,亲人5-794.22-4.26 15*.金色的鱼钩 5-710429-4.30 回忆拓展四 18.将相和 5-711- 五一12- 20*.猴王出世
2、21*. 景阳冈 5-713-5.17 回忆拓展五 综合性学习准备阶段5-7145.20-5.24综合性学习5-7157-5.31综合性学习5-716-6.722.人物描写一组 23*. 刷子李5-7176.10-6.1424*.金钱的魔力 回忆拓展七5-7187-6.215-7196.24827*.与象共舞 28*.彩色的非洲 回忆拓展八5-7207.1-口语交际八 习作5-721复习第三学段56年级目标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4写
3、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根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鼓励,向往和追
4、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根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三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5、,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标准、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四口语交际1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6注意语言美,抵抗不文明的语言。五综合性学习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2筹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筹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方案和活动总结。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
6、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区分是非、善恶、美丑。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根本方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一、 教材根本结构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言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
7、“大综合。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忆拓展四局部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上册保持一致,生字、难字随文注音,用圆括号标明,多音字
8、用方括号标明。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其他局部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再注音。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二、本册教学目标1认识常用汉字200个,累计识字3000,完成小学阶段识字任务。写字150个,累计会写常用汉字2300个。2读写由识写字组成的词语;读记由认读字组成的词语。3朗读课文,要有感情。默读课文,有初步感受,并有一定的速度每5分钟不少于300字。4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能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词句的表达的效果。5阅读叙事性作品,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
9、想感情,理清叙事顺序,领悟表达方法。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读懂内容,了解根本的说明方法。6略读文章,粗知大意。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课外阅读不少于25万字。7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比拟具体,感情真实。练写书信,表扬稿及简单的研究报告,注意格式。能根据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标点。40分钟完成约400字的习作。8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书写标准。9听,能抓住要点;说,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乐于交际,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稍作准备,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10积极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制订方案、开展活动、进行展示交流中发挥
10、作用。学习运用获取的资料,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三、教材主要特点(一)主题设置灵活多样,编排形式又有创新在努力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合谐统一的前提下,设置专题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充分表达语文学科的特点。总之,本册的专题设置和单元组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有语文味儿,更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课文系统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学语文、学做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1选编的新课文有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2重视爱国主度、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课文的选编上,进一步加强语文教科书的育人功能。3拓宽课文的文体和语体,如,将文言文、近代白话文、剧本、相声
11、、研究性报告等编入本册教材,有些体裁还是第一次进入小学课本。4拓宽课文系统,编制“资料袋“阅读链接“课外书屋“日积月累“成语故事等栏目,以丰富语言学习内容。三精心设计导学和练习系统,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l凸现语文学习的重点,将导思、导学和导练贯穿于每组教材的始终。教材在指导学习上有比拟系统的设计:借助每组前面的“导语来导向,凭借课后思考练习题来导学、导练:凭借“回忆拓展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发现一些读写的根本方法,逐渐养成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忆拓展,紧扣语文学习重点,追求语文学习整体效益。例如,第三组“语言的艺术,在“导语中点明了学
12、习重点: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在课文学习中,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说的话妙在哪儿;感受剧本、相声的语言特点。在语文实践活动方面。提出日常注意发现、积累不同特点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提示语、古今笑话等,并鼓励学生试写提示语、广告词。“口语交际那么练习劝说别人,注意说话得体:另外就有争议的话题展开辩论,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习作是练习写发言稿,发言稿要根据需要,符合情境。在“交流平台中那么引导学生回忆、交流本组学习的收获: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学习明白、简练、得体地进行表达。2课后练习紧扣文本,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的结合上,学有所得。感受和领悟读写方法两个方
13、面,供教师教学时参考。编者有意把交流的重点放在读写方法、习惯上,以表达对语文课程特点的把握和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视。其中涉及口语交际的有:表达要清楚、明白、得体。涉及阅读理解的有:入情入境,体会作者的感情初步了解剧本和相声的特点: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交流自己印象深的人物形象,说出自己的感受。涉及写法的有: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等方法;刻画人物;把景物和人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来写等方法,刻画人物;把景物和人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来写,等等。一些单元交流的内容是很宽泛的。如,“儿童生活这一组,可以交流对课文内容方面的感受,可以交流对课文写作方法的体会,也可以交流在阅读方法上的收获每
14、次只作简单提示,怎样深入下去,教师要针对教学实际加以引导。有的交流内容可以相对集中。如,“他们让我感动这一组,语题集中在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上。这样的编排,是希望学生在大量感情认识的根底上,能围绕某一方面,进行小结、归纳和提升。此外,在本册最后一组的“交流平台里,还引导学生在各自小结的根底上,交流本学期学习语文的收获,可以涉及方方面面。如学到了哪些语文知识,获得了哪些语文能力,习得了哪些学习方法,养成了哪些好的学习习惯。以“交流平台为凭借,交流学习心得,这既是一个单元读写重点的梳理,又是学习方法的引导,也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材的引导下,学习如能长期坚持在反思的根底上交流学习的收获,语文
15、学习必有长进。4顺应儿童心理开展特点和语文学习的需要,“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形式又有了一些变化。从高年级开始,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逐步开展,生活空间进一步扩大,听说读写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因此与中年级相比,高年级口语交际和习作类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习作的编排是这样的:(1)记实作文。安排了三次,在第二组安排写童年趣事,第四组安排写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第七组安排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2)应用文。安排了三次,第一组是写信,介绍了信封的写法,并鼓励学生将写的信寄出去;第三组是写发言稿,教材介绍了发言稿的具体要求和写法,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某种需要写一篇发言稿:在第六组综合性学习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是“利用信息
16、,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材提供了两个研究报告的范例,要求“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写研究报告,然后分头撰写。(3)材料作文。安排了两次。在第五组安排了缩写练习,并提供范例,要求学生不超过四百字缩写?草船借箭?或?金色的鱼钩?;在第二组,安排了看图作文,学生要认真观察图画的内容,还要发挥自己的想象。这对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都是很好的训练。从以上安排可以看到,更加重视写实性作文,表达了习作为日常学习和生活效劳的思想。另一方面,习作的内容、形式更加丰富。此外,在“口语交际习作的编定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更大的创造空间。例如,“口语交际习作四,从一那么电视公益
17、广告引出话题,启发学生回忆并讲述令自己感动的事,在口语交际的根底上选一件写下来。又如,“口语交际习作八,让学生写自己最想写的,用自己最想用的方式写。四单设“综合性学习单元,学生筹划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四、教学建议一依纲扣本,熟悉教学目标,了解编辑意图,一个学期的教学都是为着实现本同教学目标的。二整组备课,整组设计,整组教学。要有整合的思想。语文知识的掌握,读写训练重点的落实,语文能力的形成,要整组教学完成。要加强各局部的联系,如,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与交流平台的教学,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习作教学,读写教学与本组训练点的联系。也可对一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需
18、要进行重组,目的是使教学更加省时,高效。三识字、写字教学在讲论教学时提的不多,但要重视识字主要靠自学,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写字仍重视,既要写单个字,又要写词语。要适当提高写字建设,培养听记能力由词到句到写四阅读教学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后能发表感受,提出问题,是阅读的两项根本功,是保底的要求。要舍得花费境,要落实到每一个人。自主学习的重点是自学,阅读教学的起点是自读正悟。2继续重视词和句的教学。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19、扩大词汇量。3加强续写结合,兼顾理解、表达1通过课后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2了解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3借“交流平台总结读写规律。4继续训练精读、略读,学习通过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五口语交际教学1提高交际的质量。有层次,有深度,语言美,看对象2交际训练与独白训练并重。在稍作准备的情况下,能当众作简短发言,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六习作教学1激发表达的欲望,增强表达的自信心。240分钟能完成约400字的习作。3养成修改的习惯。修改重点是:内容是否具体,用词是否准确,语句是否通顺,书写是否标准。4加强结合阅读课和日常的小练笔,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七综合性学习1结合课文教学进
20、行的“语言表达的艺术单元,要抓布置;活动过程中的交流交流做法搜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话、名人演讲、趣联名谚;写提示语、广告词;活动后的展示,评议。2大综合单元第一板块: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感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主要活动方式是搜集资料,阅读包括收上提供的和同学们搜集的讨论交流。第二板块: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主要活动方式有:搜集资料,调查访问,撰写报告,发表交流。特点:任务驱动,会作探究。重点抓以下环节:1制订方案。2就第一板块进行交流。3阅读例文,了解研究报告的写法。4研究报告撰写过程中的跟踪辅导研究问题确实定;资料的获取与筛选;形成观点;得出结论。5成果的展示与交流。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
21、计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那些前赴后继的建设者们,挥洒着青春和汗水,为西部的再度辉煌,奉献着智慧和才干。西部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 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说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
22、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兴盛景象的遐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 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拟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
23、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在本组的导语中,提出了“走进西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更多地了解西部,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可将搜集到的有关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边疆开发、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在课文教学中作相应安排。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忆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各局部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
24、体。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课题课时3课型讲授设计者使用时间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开展顺序表达,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
25、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表达,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
26、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4、背诵1、 2 自然段。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7、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授法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普通教室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或补充内容一揭示课题,出示本课教学目标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本科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2.学习本课生字和读读写写中词语。3.弄清课文顺序,流利朗读课文。二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1.快速浏览课文,简要答复下列问题。2.找出21个词语,背诵默写
28、,并理解词语。3.朗读课文,简要总结段意。根据自学指导学习课文三完成目标一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答复下列问题: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1.秀美2.好客四完成目标二找出21个词语,背诵默写以小组为单位,诵读听写,批阅五检查自学情况。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
29、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六完成目标三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1 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辞别草原。学生自由答复七检测朗读第1段:看到
30、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绿毯、勾勒、骏马、奇丽、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疾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送。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涩、鄂温克。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天涯、斜阳。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八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2.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带拼音写在作业本上。2熟读课文第1、2段。完成作业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或补充内容一揭示本课重点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我们前面学的?鸟的天堂?和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是本组课文的
31、示范文。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的,使我们读后觉得又具体又生动。复习上节课内容二出示本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学习课文第1、2段,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送客人时的热烈欢跃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二体会文中比喻句的内容及作用。三了解文中关联词语的运用。四背诵课文第1段。根据目标学习课文三讲读第一段1默读,分层次。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分几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比喻句及作用 关联词语训练3细
32、读、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课文分两层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背诵第1段课文。四小结小结: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
33、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五讲读第2段1阅读、思考: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这段课文可分为几层?2讲读第1层课文。1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辽阔?“洒脱是什么意思?洒脱:不受拘束。课文指行动自由,不受限制。2“初入草原,听不到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这些描写说明草原环境有什么特点?3初入草原,环境的特点是辽阔、静寂。后来呢?草原环境有什么变化?从什么地方开始变化的?4看到了河,环境有什么变
34、化?隐隐有鞭子的轻响说明了什么?5为什么有了河,草原的环境就有了变化?3 讲读第2层。1“疾驰、“襟飘带舞是什么意思?2作者为什么用一条彩虹比喻来欢送远客的蒙族男女老少?3当主人见到客人时,草原的环境有什么变化?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可分为两层: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快到公社,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草原十分辽阔。“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十分静寂。草原的环境有了变化,从见到一条河开始变化。说明有人了。有了河流、水草长得茂盛,蒙族人民就会把牛、羊、马群赶到这儿来放牧。因为他们突然出现在远处的山丘上,而且都穿着颜
35、色鲜艳的衣裳,这样既恰切又形象地表现了蒙族人民欢送客人的热情。“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教师提示:学习课文第2段,我们要学习作者如何按照地点的转换,抓住事物与环境的联系、变化的特点,运用动态的描写方法,把文章写得又形象又生动。六小结小结: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处在这种环境使人产生一种辽阔、静寂的感受,接着作者快到公社时,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热情迎客,听到了各种声响,自然引起一种兴旺、热闹的感受。作者的感受由静到动,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在变化的结果,这说明,环境变了,事物也在变化。七作业1.解释词语境界,洒脱,迂回,拘束。2.抄写课后第2题,并在
36、抄写2句文中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第三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或补充内容一导入课文第1、2自然段,作者抓住访问的经过和草原环境的变化,让我们读了觉得祖国草原的景物是多么美。现在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我们会进一步知道草原的人更好。回忆上节课内容二出示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3、4、5段。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2.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教学目标学习课文三讲读3、4、5自然段。1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2读后讨论交流。1主
37、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一节课文。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3客人辞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4哪些地方表达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话是互相攀谈
38、,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辞别。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送远客;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歌;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这三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三总结全文。1从全文看,前面两段主要是写什么?后面三段主要是写什么?2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但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课文前两段主要讲草原景物的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人民的美,说明蒙汉两族人民感情深厚。四小结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中心是表现蒙汉人民的
39、友好情谊,歌颂各民族的团结。作者以写草原之美衬托蒙族人民的心灵之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同时,也写出了草原的独特的风光形成了蒙族人民独特的风俗,独特的民族气质热情豪爽。作者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族人民欢送客人的热烈欢跃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五作业完成课后三四题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教学亮点教学缺乏改良措施课题2*.丝绸之路课时1课型讲授设计者使用时间一、教材内容分析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
40、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据史载,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至公元前115年),率300人使团到乌孙,又从乌孙分派副使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等国访问。汉使到安息,安息国王派大将率2万骑兵到东部边境迎接。汉使回国时,安息还赠送大鸟卵(鸵鸟卵)、黎轩眩人(罗马杂技艺人)给汉武帝。 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说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开展。课文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
41、、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 课文生动再现了昔日丝绸之路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后汉书西域传?)的繁荣景象。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表达情节具体可感,易于激起读者对西部繁荣历史的遐想。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历史上东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所作的重大奉献;二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表达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42、,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古朴、典雅、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精神饱满、美轮美奂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教学难点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授法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43、普通教室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或补充内容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2 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全班交流,各组补充预测:1什么是丝绸之路?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2、 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说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学习第1、2自然段:1、 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