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纲领(很精准).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纲领(很精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纲领(很精准).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优质文本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开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这门科学力图说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规律、世界和中国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地理课是高中学生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与人类开展有关的地理环境变化,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为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开展打下必要的根底。教学目的1获得对终身开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根底知识,了解当代中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2培养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
2、;能够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适当评价。3有助于促进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开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国策的认识,增强爱国情感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课程安排按照高中课程方案,高中地理必修课,每周3课时,课程内容为关于地理环境的根底知识和人地关系;高中地理选修课,累计周4课时,课程内容为人文地理根底知识及中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展。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必修课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及其主要特征,理解地理
3、环境各组成局部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相应人文环境的形成和特点;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重大问题,认识人类与环境协调开展的重大意义及实施途径。2初步掌握必要的地理观察、学习、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根本方法和技能;学会运用地理根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3增强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开展的观点。教学内容一、宇宙中的地球 教 学 内 容 要 点 知 识 要 求一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 二日地关系 1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太阳是地球表层光热能的主要来源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三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2地球的
4、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四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1 人类宇宙观念的开展2 宇宙探测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影响。了解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了解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黄赤交角等。理解四季和五带的形成。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了理解宇宙探测的意义。了解宇宙探测的现状。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1 读图分析:运用太阳系模式图,分析日地关系。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 通又特殊的行星,
5、并分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 操作演示: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并用科学的语言解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重点说明昼夜更替与四季的形成。3 绘图说明: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与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4 综合分析:根据日地关系、地球运动等产生的各种现象如地方时,举例说明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5 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二、大气教 学 内 容 要 点知 识 要 求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 大气的组成 2大气的垂直分层 二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1 大气的热状况 2大气的运动三天气、气候与人类1常见天气
6、系统的特性及活动特点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3大气环境保护了解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了解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理解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了解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1读图分析: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特点。2分析类比:比较各气压带、风带的特性。3综合分析:举例说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
7、当地气候的影响。4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意义。三、陆地和海洋教 学 内 容 要 点知 识 要 求一地壳和组成和变动 1岩石 2板块构造学说 3地壳的物质循环 二陆地水三海洋1 海水温度和盐度2 海水运动3 海洋环境保护四水循环五生物和土壤1 生物2土壤了解主要造岩矿物和三大类岩石。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以及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了解海水温度和盐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理解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了解海洋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8、了解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开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了解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1 实际观察:在野外对地质、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到作实际观察,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2绘图说明:绘制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循环和水循环的过程。3读图分析:运用有关图表说明海洋表层平均盐度及温度的变化规律,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4 综合分析:从气候、交通运输、通信等方面说明海洋环境对人类的影响。5认识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意义。四、自然资源与灾害防治教 学 内 容 要 点知 识 要 求一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是经济开展的根底 2主要自然资源的特征 3自然资源
9、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二自然灾害有其防治1 主要灾害类型及其危害2灾害防治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了解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的特征和组成。了解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了解气象灾害、地质地貌灾害的危害。了解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灾减灾措施。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1综合分析:自然资源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一些自然灾害之间的关联性。2树立人类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以及保护的观点。3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 学 内 容 要 点知 识 要 求一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理解地理环境
10、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1读图分析:运用不同景观图和景观分布图,说明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综合分析: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六、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教学内容要点知识要求一农业 1影响农业区位因素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二工业1 响工业区位因素2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开展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了解农业开展与区位的关系。从土地利用方式的角度,理解农业主要地域类型的特点。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区位因素。了解工业开展与区位的关系。理解工业联系和集聚现象,并结合实例了解不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开展特点。学习方法与情感、态
11、度、价值观要求 1 读图分析:运用有关图表,分析说明影响农业区位和工业区位的因素。2比较分析:对各种农业地域类型或不同的工业区进行比较分析,并分别给予评价。3社会调查:选择当地某农村或工厂,进行一次生产过程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生产联系图,并作说明。4认识人类通过开展生产加深扩大了与环境的关系,并领会因地制宜开展生产的意义。七、人类的居住地 - 聚落教 学 内 容 要 点知 识 要 求一聚落的形成和开展 1乡村和城市的起源 2城市的形成 二城市化及其过程中的问题了解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以及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结合实例,了解不同城市的区位特点,理解这些城市的形成原因。 理解城市化的标
12、志。结合实例,了解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1社会调查: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学校所在地区城镇或农村开展的情况如人口、建筑、产业规模等。2综合分析:结合区位因素分析当地某城镇的形成与开展。3认识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八、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教 学 内 容 要 点知 识 要 求一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二交通运输1交通运输网 2城市交通三电子通讯四商业贸易 1城市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2国际金融和贸易了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金融等,并结合实例了解这些方式的作用。
13、结合实例,了解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及其网的形成和开展。结合实例,了解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理解国际互联网等电子传输手段对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城市商业中心区位的主要因素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了解当代金融和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1读图分析:根据有关图表,分析影响交通运输线站及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2社会调查: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学校所在地区商业网点的分布和商品流通情况。3认识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金融等在人类社会开展中的重要作用。九、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开展教 学 内 容 要 点知 识 要 求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二环境问题的后果 三产生环境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普通高中 地理 教学 纲领 精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