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奥数秋季班讲义上.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四年级奥数秋季班讲义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奥数秋季班讲义上.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莱特1+1思维教育辅导讲义课 题巧妙求和一授课时间:授课教师:知识点梳理数列:假设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的个数称为项数。等差数列与公差: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通项公式:第n项=首项+项数1公差;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求和公式: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教学内容例1 有一个数列,4、10、16、22、52,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分析 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个数列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是6,即公差是6,所以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并且它的首项是4,末项是52,要求项数,可以根
2、据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进行计算。例2有一等差数列:3、7、11、15、这个等差数列的第50项是多少?第100项呢?分析 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个数列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首项是3,要求第50项和第100项,可以根据通项公式:第n项=首项+项数1公差进行计算。例3 有这样一列数,1,2,3,499,100。请你写出这列数各项相加的和。分析 如果我们把数列1,2,3,499,100与数列100,99,98,972,1进行相加,相当于采用两两配对的方法进行求和,并且每对的和为101,共有100个这样的对,从而可以得到所求数列的和。例4 求等差数列2、4、648、50的和。分析 这个数列是公差为2
3、的等差数列,可以根据公式之间计算。注意:要求一数列的和需要先求出项数。练习:1、 等差数列中,首项为1,末项为39,公差为2,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2、 有一个等差数列:2、5、8、11101,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3、 等差数列11、16、21、261001,问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4、 一等差数列,首项为3,公差为2,项数是10,求它的末项是多少?5、 求数列1、5、9、13这个等差数列的第20项。6、 求等差数列1、4、7、10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0项。7、 求等差数列2、6、10、14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00项。8、 计算下面各题:1123449502678975326101418224
4、17192139;558111450莱特1+1思维教育辅导讲义课 题巧妙求和二授课时间:授课教师:知识点梳理某些问题,可以转化为求假设干个数的和,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同样要先判断是否求某个等差数列的和。如果是等差数列求和,才可以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计算。在解决自然数的数字问题时,应根据题目的具体特点,有时可以考虑将题中的数适当分组,并将每组中的数合理配对,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教学内容例1 小林读一本长篇小说,他第一天读30页,从第二天起他每天读的页数都比前一天多3页,第11天读了60页,正好读完,这本书共有多少页?分析 根据“他每天读的页数都比前一天多3页可以知道他每天的读的页数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
5、列的数,即30、33、3657、60。要求这本书共有多少页就是求出这列数的和。这列数是一个等差数列,首项是30,末项是60,项数是11,因此可以根据等差数列的公式求解总和。例2 一些同样粗细的圆木,像如下图的一样均匀的堆放在一起,最下面一层有70根,那么一共有多少根圆木?分析 根据图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公差是1的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70,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圆木,其实就是求这个等差数列的和。可以根据通项公式求解计算。例3 30把锁的钥匙搞乱了,为了使每把锁都配上自己的钥匙,至多要试多少次?分析 开第一把锁时如果不凑巧,试了29把钥匙都还不行,那么剩下的一把就一定能把它翻开,即开第一把锁至多需要2
6、9次,同样的,开第二把锁至多需要试28次,开第三把锁至多需要试27次等翻开第29把锁时,剩下的一把就不用试了,一定能翻开。所以,至多需要2928271次,从而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了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例4 某班有51个同学,毕业时每人都和其他的每个人握一次手,那么共握了多少次手?分析 假设51个同学排成一排,第一个人依次和其他人握手,一共握了50次,第二个人依次和剩下的人握手,共握了49次,第三个人握了48次,依此类推,第50个人和剩下的人握了一次手,这样他们握手的次数如下:50、49、48、2、1。例5 求199个连续自然数的所有数字之和。分析 注意首先要求的是99个连续自然数的数字之和,而不是
7、求着99个数的和。为了能方便求解,我们不妨把0算进来它不影响我们求数字之和,计算099这100个数字之和,这100个数头尾两两配对后每两个数字之和都相等,都是99=18,一共有1002=50对,所以199个连续自然数的所有数字之和是1850=900。练习:1、 刘师傅做一批零件,第一天做了2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做2个,第15天做了48个,正好做完,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2、 莉莉学英语单词,第一天学会了6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学了1个,最后一天学会了16个,莉莉在这些天中学会了多少个单词?3、 用相同的小立方体摆成如右图所示的图形,那么第10层有多少个小立方体4、 有80把锁的钥匙搞乱了
8、,为了使每把锁都配上自己的钥匙,至多要试多少次?5、 有一些锁的钥匙搞乱了,至多要试28次,就能使每把锁有配上自己的钥匙,问一共有几把锁的钥匙搞乱了?6、 学校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个参赛选手都要和其他所有的参赛选手各赛一场,如果有21人参加比赛,问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7、 一次同学聚会中,参加的有43位同学和4位老师,每一位同学或老师都要和其他同学握手一次手。那么一共握了多少次?8、 求1199的199个连续自然数的所有数字之和。9、 求1999的999个连续自然数的所有数字之和。莱特1+1思维教育辅导讲义课 题加法乘法原理与几何计算授课时间:授课教师:知 识 点 梳 理1、 加法原理:如果完
9、成一项任务有n类方法,在第一类方法中有m1种不同方法,在第二类方法中有m2种不同方法,在第n类方法中有种不同方法,那么完成这项任务共有:m1+ m2. 种不同的方法。关键问题:确定工作的分类方法。根本特征:每一种方法都可完成任务。2、 乘法原理:如果完成一项任务需要分成n个步骤进行,做第1步有m1种方法,不管第1步用哪一种方法,第2步总有m2种方法不管前面1步用哪种方法,第n步总有种方法,那么完成这项任务共有:m1m2. 种不同的方法。关键问题:确定工作的完成步骤。根本特征:每一步只能完成任务的一局部。教学内容例1、从南通到上海有两条路可走,从上海到南京有三条路可走。王叔叔从南通经过上海到南京
10、去,有几种方法?分析:用图中的序号表示其中的5条路。可以将王叔叔的各种走法根据线路示意图一一列举出来。例2 、用红、黄、蓝三种信号灯组成一种信号,可以组成多少种不同的信号?分析:要使信号不同,就要求每一种信号颜色的顺序不同,把这些不同的信号一一列举出来即可。例3、有三张数字卡片,分别为3,6,0。从中挑出两张排成一个两位数,一共可以排成多少个两位数?分析:排成时要注意“0不能排在最高位,从而可以进行分类考虑:当十位上是6或者是3时所得数的个数。例4、 从18这八个数中,每次取两个数,要使它们的和大于8,有多少种取法?分析:为了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统计出结果,应该按一定的顺序分类列举,可以按照“几
11、+8,几+7,几+6,几+5的顺序来思考。例5、 在一次足球比赛中,4个对进行循环赛,需要比赛多少场?分析:4个队进行循环赛,也就是说4个队每两个队都要赛一场,设4个队分别为A、B、C、D可将他们两两比赛的情况列举出来。例6、用0、5、4、9排成各位数字不同的三位数,共可以排成多少个?其中最小的数是多少?最大的数是多少?分析:要排成各位数字不同的三位数,我们知道这个数的首位一定不能是0,因此首位数字只能是5、4、9共有三种情况,首位选定后,只剩下三个数字了,十位数字就可以从这剩下的三个数中选取,共有三种情况,同样地,十位选好后只剩下两个数字了,各位数字就只能从这两个数字中选取了,只有两种情况,
12、最后运用乘法原理可以求出结果。练习:1. 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直达铁路和四条直达公路,那么从甲地到乙地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2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直达铁路,从乙地到丙地有四条直达公路,那么从甲地到丙地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3甲、乙、丙三个同学排成一排,有几种不同的排法?4. 用8、6、3、0这四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最大的一个是多少?5从16这六个数字中,每次取两个数,要使它们的和大于6,有多少种取法?6在一次乒乓球比赛中,参加比赛的对进行循环赛,一共赛了28场,问共有几个队参加比赛?7用0、1、3、4、5排成各位数字不同的四位数,共可以排成多少个?其中最小的数是多少?最大的数是多少?
13、8从110这十个数中,每次取两个数,要使它们的和大于10,有多少种取法?莱特1+1思维教育辅导讲义课 题巧数图形授课时间:授课教师:知 识 点 梳 理1、直线:一点在直线或空间沿一定方向或相反方向运动,形成的轨迹。线段: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这两点叫端点。射线:把直线的一端无限延长。2、直线特点:没有端点,没有长度。线段特点:有两个端点,有长度。射线特点:只有一个端点;没有长度。3、数线段规律:总数1+2+3+点数一1;数角规律:总数=1+2+3+射线数一1;数长方形规律:个数=长的线段数宽的线段数:数正方形规律:个数=11+22+33+行数列数教学内容例1、数出下面图形有多少条线段。分析:
14、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因此我们可以分别从A点、B点、C点出发数线段。想一想:请你数一数下面图中各有多少条线段?注意:线段都是直的 例2、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锐角。分析:数角的方法和数线段的方法类似,图中的5条射线相当于线段上的5个点,因此要求图中有多少个锐角可根据公式求解。例3、数一数以下图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前图中边上的每条线段与顶点O构成了一个三角形,也就是说边上有几条线段就构成了几个三角形;后图与前图相比,后图中多了一条线段,三角形的个数应是和上面的线段与点O所围成的三角形个数的和。想一想以下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例4、 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
15、长方形。 图1 图2分析:数长方形与数线段的方法类似,图1中长方形的个数取决于或边上的线段;图2可以先算出边上的线段数,再把边上的每条线段作为长,边上的每条线段作为宽,每一个长配一个宽就组成长方形。例5、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每个小方格为边长是1的正方形。分析:图中边长是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有33=9个,边长是2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有22=4个,边长是3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有11=1个。所以图中的正方形总数为11+22+33=14个。经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有相同的nn个小方格组成的n行n列的正方形其中的小正方形总数为:11+22+33+n。例6 从广州到北京的某次快车中途要停靠8个大站,铁路局要
16、为这次快车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这些车票中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分析:这道题是数线段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连同广州、北京在内,这条铁路上共有10个站,共有1+2+3+8+9=45条线段,因此,要准备45种不同的车票,由于这些车站之间的距离各不相同,因此,有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就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所以有45种不同的票价。想一想:你能在生活中找到一些能够转化为数线段问题的例子吗?请你答复下面两个问题:1、在一次篮球比赛中,6个队进行循环赛,需要比赛多少场? 210个好朋友两两握手,一共可以握多少次?思考题:例7 以下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分析:为了保证不漏数而又不重复,我们可以分类来数三角形,分为
17、包含有1个、2个、3个、6个小三角形组合成的三角形个数,然后再把各类三角形的个数相加。 例8 数出右图中所有三角的个数。分析:同位置的三角形一起数,例如:、是同类。例9 数一数,以下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练习:1. 数以下图形中分别有多少条线段。 2.以下图形中,各有多少个角? 3.以下图形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4数一数以下图中各有多少个长方形。 5以下图形中各有多少个正方形? 61从上海到青岛的某次直快列车,中途停靠6个大站,这次列车有几种不同的票价?2从成都到南京的快车,中途停靠9个大站,有几种不同的票价?7数出下面图中分别有多少个三角形。 8. 图中共有 个三角形。莱特1+1思维教育辅导
18、讲义课 题和倍问题授课时间:授课教师:知识点梳理1、和倍问题:两个数的和与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问题叫做和倍问题。2、根本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例1、学校有科技书和故事书共480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3倍,两种书各有多少本?分析:为了便于理解题意,我们画图来分析:如果把故事书的本数看作1份,那么科技书的本数就是这样的3份,两种书的总份数是份,可以把480本书平均分成份,1份是故事书的本数,3份就是科技书的本数。例2、果园里有梨树、桃树和苹果树共1200棵,其中梨树的棵树是苹果树的3倍,桃树的棵树是苹果树的4倍,求梨树、桃树和苹果树各有多少棵?分析:如果把苹果树的棵树看作1份
19、,三种树的总棵树共有份,从而可以算出苹果树的棵树,再求出梨树和桃树的棵树。例3、有3个书橱共放了330本书,第二个书橱里的书是第一个的2倍,第三个书橱里的书是第二个的4倍,每个书橱里各放了多少本书?分析:把第一个书橱里的本数看作1份,那么第二个书橱里的本数是这样的2份,第三个就是这样的份,三个书橱里的总本数是这样的份,所以第一个书橱里放了本书,再求出第二个、第三个里放的书即可。例4、少先队员种柳树和杨树共216棵,杨树的棵树比柳树的3倍多20棵,两种树各种了多少棵?分析:如果杨树少种20棵,那么杨树和柳树的总棵树是棵,这时杨树的棵树恰好是柳树的倍,于是柳树的棵树与杨树的棵树都可以算出来。例5、
20、三个筑路队共筑路1360米,甲队筑的米数是乙队的2倍,乙队比丙队多240米,三个队各筑了多少米?分析:把乙队的米数看作是1份,甲队筑的米数是这样的2份,假设丙队多筑了240米,三队共筑了米,正好是乙队的倍,再算丙队筑的米数。练习:1. 一块长方形的黑板的周长是96分米,长是宽的3倍,这块长方形黑板的长和宽是多少分米?2甲、乙、丙三数的和是360,又知甲为乙的3倍,丙为乙的2倍,求甲、乙、丙各是多少?3三块钢板共重621千克,第一块的重量是第二块的3倍,第二块的重量是第三块的2倍。三块钢板各重多少千克?4小花和小明参加数学竞赛,两人共得168分,小花的得分比小明的2倍少42分,两人各得了多少分?
21、5三个植树队共植树1900棵,甲队植树的棵树是乙队的2倍,乙队比丙队少300棵,三个队各植了多少棵?6全校共有777人参加三个兴趣小组,其中参加美术组的人数是风筝组的5倍,参加风筝组的人数是音乐组的6倍。参加这三个兴趣小组的分别有多少人?7春华小学共有学生212人,其中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2倍少55人,春华小学有男生、女生各多少人?8希望小学新买进篮球、足球和排球共58只,排球的只数是足球的2倍,篮球比足球少6只。篮球、足球和排球各买进多少只?莱特1+1思维教育辅导讲义课 题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授课时间:授课教师:知识点梳理我们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只能用来计算标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
22、长。如何用所学的知识巧妙求出外表上看起来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图形的周长,还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掌握转化的思考方法,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标准的图形,以便计算他们的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教学内容例题1.一块长方形木板,沿着它的长度不同的两条边各截去4厘米,截掉的总面积为192平方厘米。现在这块木板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分析:把截掉的192平方厘米分成A、B、C三块如图,可先计算出A与B的和,把A、B移到一起拼成一个宽4厘米的长方形,因此长方形的长就是这块木板剩下的局部的周长的一半。例题2.求右图的周长。单位:厘米例题3、如右图的正方形分成甲、乙两局部,下面哪几句话正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秋季 讲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