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调研报告(2020).docx
《经济类调研报告(20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类调研报告(2020).docx(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济类调研报告(2020) 经济类调研报告(五篇) 书目 关于发展高效农业的调研与思索 关于旅游业发展的调研和思索 关于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与思索 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调研与思索 关于重点项目建设调研与思索 关于发展高效农业的调研与思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高效农业是农夫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 头的产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重点发展高效农业,推 动农业高质量转型发展。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如何转变发展方 式,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新路子,发展高效 农业是重要途径。一、发展前景:质量优,效益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在三农。
2、今年中心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保供应、保增收、保稳定的新要求。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农业遭受产销困难,如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发展高效农业是重要方向。高效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支撑,以保障农产品供应、农夫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是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高效农业的核心要义,就是农业高质量、高效益,通过提高农业产业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 提高农业发展竞争力,是一二三产融合,种、养、加、销连接, 全产业链发展的现代农业新业态。发展高效农业,可以有效破解农业基础薄弱、生产规模偏小、供求冲突突出、发展方式粗 放等难题,是对传统农业的革命。高效农业是现
3、代农业发展的先进方向。在效益上,传统农业追求经济效益,靠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粗 放生产。高效农业注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通过以市场为导向,在保障市场供应的同时,注意生产优质平安产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如现在工厂化生产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在发展方式上,传统农业靠产量追求效益,通过大量运用化肥、农药提高产量,但品质却很难保障,高产但没高效益,有时还滞销赔钱。高效农业依靠科技进步,通过先进的农业科技及资源利用,如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动农产品生产高产、优质、高效。在经营方式上,传统农业分散经营,农户单打独斗,农业生产和市场风险较大,效率和经济效益
4、低。高效农业采纳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形成产前、产中、产后产业链条,可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夫增收。目前,发达国家高效农业主要有三种代表性模式,即以美 国为代表的规模化、机械化、高技术化模式;以日本、以色列 等为代表的资源节约和资本技术密集型模式;以法国、荷兰等 为代表的生产集约加机械技术的复合型模式。我国高效农业发 展不适用美国的大规模经营方式,也不具备日本等国高额补贴 的条件,只能依靠科技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呈现代高效农业。二、发展基础:优势多,规模小 近年来,我市以推动农业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 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为核心,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主动探究设施 农业
5、、现代示范园区和生态农业等模式,有力促进了高效现代 农业发展,但总体规模较小,发展水平不高。发展优势明显,但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滞后。全市耕地面积 825.5 万亩,水浇地面积 500 余万亩,农业 人口 266.9 万人,农村劳动力 170 余万人,具有发展高效农业资源禀赋优势。在产业支撑上,全市粮食、水果、蔬菜、畜牧、加工业等产业门类齐全,粮食年产量 30 亿公斤,水果产量 80 亿公斤,水果出口世界 68 个国家和地区,苹果产量位居全国地级市其次,产业门类齐全。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上,特色农产品扬名四方,全省农产品出口平台建设和苹果价格指数发布,为农业发展增光添彩。但也要醒悟看到,农业发展方式粗
6、放,现 代农业三大支柱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滞后, 农业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 3 个方面:一是增产不 增收。去年全市苹果年产量达到 55 亿公斤,但平均价格每公斤 仅 3.6 元,主要缘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高档果占比仅 10 左右, 中档果占比 75 左右,低档果占到 15 左右,畅销高档果产量少。二是优质不优价。我市小麦品质优良,面粉深受市场青睐,去年小麦亩均单产达 345 公斤,创历史新高,但亩产值只有 806元,主要缘由就是产业链条短,加工实力不足,全市面粉加工 企业仅 100 余家,年加工实力 10 亿公斤左右,大多小麦作为原 料卖外地加工。三是高投入低效益。近年来
7、,化肥农药价格提 升,特殊是人力成本上涨,农业收入每天二三十元,打工收入 都在百元以上,很多农夫弃农打工。探究形式多样,但整体规模不大。随着设施农业、食用菌产业等效益显现,大家对发展高效农业的前景看好,发展热忱很高,但因相识、技术、资金制约, 整体规模不大。如设施农业,既可增产,又可节约,经济效益是传统农业 10 倍以上。温室樱桃亩收入高达 3 万元以上,是大 田樱桃收入的 5 倍。但全市设施农业面积只有 62.8 万亩,不到 耕地总面积的 10 ,远远低于发达地区 60 的水平,发展也不平 衡。再如食用菌产业,生产资源得天独厚,采纳果树枝、秸 秆等废弃物食用菌原料食用菌食用菌废弃物蛋白饲料畜
8、禽养殖粪便肥料有机肥还田的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是资源节约、高产优质、循环发展的高效农业。但全市生产食 用菌的企业有 26 家,规模以上生产加工企业只有 7 家,年总产 量 1000 万公斤。全市果树 380 余万亩,每年产生的果树枝、秸 秆等 30 亿公斤,全部作为原料可年产食用菌 20 亿公斤,产值 可达 100 亿元。新业态发展快速,但新型经营主体不足。近年来,随着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一批休闲农业、观光采摘、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方兴未艾,推动 了农业发展从产+加+销向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转 变。但全市高效农业新业态发展质量不高,主要集中在乡村旅 游和休闲农业,农夫干脆受益
9、还不多。根本缘由就是农夫新型 经营主体的数量不多、质量不优,目前全市农业合作社 14681 个,国家级仅 88 个,家庭农场仅 1847 个,不能有效支撑起高效农业规模发展的须要。三、发展方向:强基础,转方式 发呈现代高效农业,要借鉴胜利阅历,顺应农业经济发展规律,还要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我市发展高效农业优势明显,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加 快农业发展向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集群化、融合化转变, 推动高效农业健康发展。构建三大体系,夯实发展基础。完善的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是发展高效农业的基础。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就是要在稳定粮食生产保证口粮平安基础上,
10、调优调强产业结构。水果产业做强做精, 增加优质果品供应,提高产出效益;畜牧产业做大做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畜产品供应实力;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流通和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建设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就是转变传统农业粗放生产方 式,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提高农业发展竞争力。农业效益不高,表面上看是成本问题, 根子里是经营体系问题。发展高效农业,最重要的就是建立统、分结合新型经营体系。在统的层次,大力发展有实力的 公司+基地+农户和农业合作社,激励农户抱团发展。在分 的层次,通过市场化政策,引导承包地经营权向种养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流转
11、,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依靠科技人才,支撑规模发展。目前,制约全市高效农业发展规模等问题,归根结底还是 农业科技人才短缺问题。全市农技服务编制数 365 个,实际在 岗人数 332 人,在岗在编的 273 人,每个乡镇只有两三人,难以担负起农业科技重任。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构建 以市场为导向,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 以产业化为引领的现代农业体系,为发展高效农业供应保障。完善农业科研人员流淌与兼职制度,激励编制内的农技人员, 为农业企业、农夫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供应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合理领取酬劳。政府要加大对涉农专业高校生的引进培育力度,引进种植养殖、产品研发、加工生
12、产、质量监测等现代农业关键人才。依托农技校、农科所、农技推广机构,因时因地对农夫生产技能培训,特殊是对家庭农场主、农夫专业合作社带头人、龙头企业负责人等,实施农产品生产、销售、管理及品牌化建设方面的培训。深化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激励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下乡进村,对绿色增产模式、水肥药节约利用、良种繁育等进行推广,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 式的应用。转变发展方式,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高效农业,在土地分散经营的状况下,就要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增多、变大、变强。一是主动培育种养大户。支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好用人才和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通过流转土地,扩大生产规模成为专业大户,发展家庭农场。二
13、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围绕粮食、水果、蔬菜、畜牧、加工等主导产业,激励种养大户和科技带头人创办领办合作社, 重点发展一批实力强、模式新、效益好、示范带动实力强的合作社。三是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主动扶持天之润枣业、华 康药业、晋龙集团、万华果品、闻喜象丰农牧等农业龙头企业, 放大种、养、加、供、产、销一体化经营的效益,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产品加工精细化、特色化、功能化发展,增加农业生产附加值,破解农业增产不增收难题。 10关于旅游业发展的调研和思索根据根在基层调研实践活动要求,针对旅游业发展进 行专题调研,现将有关状况报告如下: 一、 调研状况 我市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自然
14、条件,拥有高山、湖泊、森林、溶洞、温泉和各类文化文物资源,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质量高、数量多。全境森林覆盖率达 76.31 , 枫树面积 26.5 万亩。全市共有国家 A 级旅游景区 23 个,其中包括 1 个 5A 级景区、6 个 4A 级景区,还有国家、省级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35 个,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9 个,抗联 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多种文化交织,美食美景令人沉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化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实施工业强市、旅游兴市、生态立市战略,把 发展旅游业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爱护生态环境、推动转型发 展的重要抓手,密集出台一系列措施推动旅游综合改革、
15、完善 旅游基础设施、统筹产业规划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2019 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 4273.4 万人次,增长 11.8 ;接待入境旅游者 7.7 万人次,增长 1.5 。全年旅游总收入 328.2 11亿元,增长 12.0 ,呈现全面增长的大好局面。二、制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我市旅游业发展基础好、潜力高,干部群众决心大、信念 足,但还存在一些制约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有效供应尚显不足 一是观光型产品多、休闲度假型产品少,欣赏枫叶的景区都是简洁的欣赏式旅游产品,森林旅游还停留在爬山、看树、拍照老三样的状态,以温泉、枫叶、森林、冰雪、中医药等资源结合的休闲度假型、
16、健康养生型产品开发较少。二是中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以住宿业为例,全市仅有一家 5 星级酒店,乡村旅游民宿多以农夫农户自行开发,住宿设施较为简陋、缺乏特色,针对高消费群体的精品民宿不多。三是夏季、秋季产品多,冬季产品少,旅游业淡旺季明显,一年能有半年闲, 多以夏季避暑游和秋季赏枫游产品为主,缺乏针对冰雪和温泉资源开发的产品。四是单一型产品多,融合产品少,极具满族风情和东北特色的饮食还停留在小作坊林立的状态,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旅游商品、旅游演艺层次不高。(二)宣扬营销不够有力 我市旅游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东三省,从客源状况来看, 省内游客占据主要份额,针对东北以外尤其是北京、天津等地 区
17、的市场营销成效不高。还有许多生态环境美、文化底蕴高的 景点,却未形成精品旅游项目,知名度较低。独具特色的旅游 12商品缺乏系统营销和整体推广,影响了旅游产业链的进一步延 伸和旅游效益的深度开发。(三)公共服务仍需加强 每逢节假日或赏枫的季节,交通拥堵状况就会很严峻,给 游客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刚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还没 有通高铁,也没有从市区直达的高速马路,驾车到县里需三个 多小时。三、相关建议旅游业想要乘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之势而上,实现新 一轮的发展,继而开创全省旅游业领先发展新局面,还需接着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重要论述,在以下三 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持续推动旅游供应侧结
18、构性改革,深挖旅游创新发 展潜力 一要狠抓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围绕世界文化遗产五 女山山城和庙后山古人类遗址等文化资源持续打造文旅融合项 目,突出用文化内涵包装旅游、用旅游平台彰显文化,着力提 升景区文化内涵和旅游品尝。二要狠抓冬季旅游的发展。围绕 冰雪游打造一批优势旅游产品,重点发展冰雪休闲度假、冰雪 温泉养生、冰雪观光体验、冰雪赛事、冰雪民俗等旅游产品, 让冷资源转变为热经济。三要狠抓森林旅游的发展。围绕森林游打造一批新业态新产品,加快森林游从观光旅游向 13森林体验、森林康养、山地运动、生态露营等多业态融合发展, 实现森林效益最大化。四要狠抓休闲旅游的发展。围绕温泉养生、森林康养、低空旅
19、游打造一批高端旅游产品,精准定位消 费群体,提高旅游过程中的独特性、体验性、功能性和品质性。五要狠抓工业旅游的发展。打造钢铁之旅,融入休闲和高科技元素,通过参观厂房、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工业产品,用情怀来讲好传统工业的故事,使游客特殊是青少年、学生群体开拓视野、增长学问。六要深化挖掘旅游商品这座金矿。围绕辽砚、满族剪纸、铁刹山福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冰酒、桓仁大米、野蘑菇、野山参、核桃油、榛子、刺龙芽、羊汤等特色饮食开发一批特色产品和网红产品,着力提升产品品尝和吸引力。编制优质特色旅游商品名录并持续推广,推动优质旅游 商品进入机场、火车站等旅游购物区,支持旅游商品在线销售, 打造旅游商品品牌。(
20、二)强化旅游形象,深挖大众旅游市场潜力 一要着力塑造特色显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建立多层次、全产业链的品牌体系,提升区域内各类旅游品牌影响力。二要 创新营销模式,利用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热点营销、 网红营销,把旅游宣扬出去。三要加强反季营销,做好冬春季旅游形象宣扬,丰富冬春季旅游线路产品,塑造四季皆宜旅游 形象。四要开展精准营销,着力开拓客源市场,吸引优质客源。(三)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深挖全域旅游发展潜力 14一要构建旅游交通网络,加快启动本桓高速马路建设,尽 快建成贯穿东西交通大动脉,加强城市与景区之间交通设施建 设和运输组织,在旅游旺季要依据旅游市场出行需求,做好弹 性供应保障。二要
21、推动厕所革命覆盖城乡全域,重点推动 乡村旅游、农家乐厕所整体改造,推动市场多元供应和以商建 厕、以商管厕、以商养厕。三要优化旅游投资与消费环境,进 一步改善营商环境,着力完善土地供应政策,创新金融支持政 策,完善旅游财税政策,持续完善旅游企业扶持政策,引进国 内外龙头企业投资落户,带动本土旅游经营理念、商业模式和 企业治理实力全面提升。 15关于推动文化旅游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调研与思索近年来,旗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在全域旅游、四季旅游上谋篇布局、深化推动,沙漠、岩画、骆驼 三张特色名片更加洪亮,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成为了一道亮丽风景线。但是,与文化旅游产业发达地区相比,与不断
22、 提高的市场需求相比,与习近平总书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的殷切嘱托相比,与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性、 主导性产业的目标要求相比,我们还有很多重大而急迫的问题, 须要从各个层面统筹考虑加以解决。一、当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关于远的问题。交通的便利与否干脆影响到旅游目的地选择、出游半径、 景点客流量和出游感受,文化旅游简洁通俗的说无非就是方 便、好看、舒适、值得。第一个也许还是便利,虽然近 年来旗委、政府下大力气,始终在着力解决这个问题,但由于 地域广而形成的主观心理距离,以及尚未形成通达顺畅的旅游 路连接、现有旅游马路等级不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很 16好破解,
23、还须要我们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下更大的气力, 集中更大的精力,谋求更快更大的发展。此外,有信号还是没信号在当前成了文化旅游的一个标记性配置,随着 5G 时代的到来,短视频进入爆棚时代,我们要和先进发达地区比拼的, 就不只是传统交通,而更是才智交通、才智旅游,这应当作为一项重大工程予以着力解决。其次,关于建的问题。我们旅游资源种类相对单一,开发难度较大,尚未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旅游开发仍以政府部门为主体,受财力影响, 连续性投入不足,融资难、建设周期长等不利因素,影响和制约文化旅游提质步伐。近年来,虽然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有所提升,但主要精力还是在做大景区流量、做旺人气等方面,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
24、施等关键领域进展缓慢,存在档次低、投入滞后、一次性投入不足等问题,游客集散地、主要接待点等关键环节还相对薄弱,文化旅游整体建设水平还不高,管理方式和服务理念落后,成为了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同时,文化旅游产业同样面临同质化的问题,西部几大闻名旅游景区均为自然沙漠景观为主,集观光与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沙漠休 闲景区,有沙有水、各有特色,与我旗的旅游资源不约而同。破解旅游资源同质化,提升品牌区域竞争力和吸引力,实现虹吸效应是文化旅游产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第三,关于游的问题。 17这主要还是看什么、听什么、吃什么的问题,根本在 于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 灵魂,文化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类 调研 报告 202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