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人工智能司法领域中应用与伦理风险.docx
《未来人工智能司法领域中应用与伦理风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来人工智能司法领域中应用与伦理风险.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未来人工智能司法领域中应用与伦理风险如何应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伦理和治理上的挑战?这是一个未被以往任何单个学科的探讨所涵盖的问题。相比以往的技术,人工智能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的‚自主性。换言之,或由于技术本身的特性、或由于其应用过程中社会给予了它特定角色,当代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深度‚参加人的决策。在这个意义上,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的工具意义上的技术有质的区分。正是由于这种对人的决策的深度‚参加,人工智能技术导致了短期和长期的伦理问题。自最高人民法院在 2016 年提出建设立足于时代发展前沿的才智法院后,人工智能技术便在我国的司法领域起先应用,
2、并取得了肯定成果。目前,大多数公开开庭的案件都已在网上直播,大部分符合公开条件的裁判文书也都上传至中国裁判文书网。法院的专网也首次实现全覆盖,并且还建立了以大数据与机器学习为基础的智能协助办案系统。1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探讨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 NO.2(2018),我国才智法院建设基本格局业已形成。2截至 2018年 5 月 23 日,人民法院通过信息化手段削减各类出行约 14.4 亿人次,削减出行约 198 亿千米,节约出行成本约 161 亿元;通过无纸化办公节约纸张 549 吨;各类信息化应用共节约群众、干警时间约 30 亿小时,相当于传统工作方式下
3、149 万人全年工作时间。并且新一代才智法院应用系统已可以节约法官 75%的庭前阅卷时间,该系统还能为法官供应超过 80%的量刑精准度分析、70%以上庭审文本的自动生成。3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研发的上海刑事案件智能协助办案系统(又名206系统),主要试图解决刑事案件办案中存在的证据标准适用不统一、办案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强调系统的校验、把关、监督功能,以刚好发觉证据中的瑕疵与冲突,刚好提示办案人补正或作出说明,确保提请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符合法律规定的标准,提升办案质量和效率,实现防止冤假错案,削减司法随意性,推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目标。4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探究建构的类案类判机
4、制,也主要强调对异样审判结果进行预警,协助法官实现类似案件中的法律适用统一。5我国已将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现代司法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现代法治建设的重要目标,并且强调在应用技术的同时警惕技术本身带来的问题。6在美国,很早以前就针对刑事司法开发了 COMPAS、PSA 和 LSI-R 三种风险评估软件,并已广泛应用在刑事诉讼程序中。通过预料对象的再犯率、出庭可能性等因素,软件对犯罪者的保释7、量刑8和假释9作出决策。目前美国已有 50%以上的州法官利用这些人工智能模型来进行量刑。10 客观地讲,风险评估并不是新兴的领域,它始终是量刑和假释裁定的组成部分。在过去,这种风险评估依据的是法官的直觉、
5、本能和正义感’,而现在新的系统依靠算法模型。COMPAS 与 LSI-R 模型涉及五个主要的领域:犯罪的状况、人际关系、特性、家庭以及社会排斥程度。由于这些软件的专利性,准确的考虑因素和计算权重外界不得而知。有学者探讨称,这些模型可能还包括工作经验、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犯罪记录、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福利、教化水同等要素。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一些模型是为假释裁决而设计的,现在被应用于量刑。实践中,这些模型首先会依据与不特定于被评估者个人的历史数据来作出风险评估。随后,这些模型会针对被评估者个人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有时数量可能达到甚至超过 100 个),并从评估者个人回答或是从其犯罪记录
6、中提取答案。11欧洲也起先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司法之中,主要类别包括: (1)判例法搜寻引擎; (2)在线争议解决; (3)帮助合同起草; (4)分析(预料式分析、量表式分析); (5)合同分类与审查; (6)诉讼通知和协助诉讼当事人的闲聊机器人。这些应用的发展都基于欧洲各国的司法数据开放之上,如在法国,官方司法公共信息包括法律法规文本,还包括判例法和有关公职人员任命的信息。12并且这种司法数据公开的趋势,在开放政府伙伴关系(Partnership for Open Government,OGP)出现后得到了增加。OGP 是一个非政府组织,它使近 70 多个成员国(包括欧洲委员会的很多成员国)与民
7、间组织和数字巨头的代表们聚焦在一起,并以公共数据开放为主要提倡内容,希望能借此激励公民参加公共政策的完善和评估、提高公共事务的透亮度,并保证公共服务的正义和通过处理数据库中的大量公共信息来提高公共服务人员的诚信度。在 2016 年,欧洲司法效率委员会首次关注并评估了各国在运用人工智能处理开放数据的问题(见图 8-1)。 图 8-1CoE 成员国截至 2016 年实施司法裁判开放数据状况统计(评估方案 Q62-4)13 在全部接受调查的欧盟成员国当中,仅有五个宣布他们在 2016 年没有实施司法裁判数据开放政策,这表明白欧洲司法机构对透亮度的渴望,以及希望利用人工智能提高司法效率成为可能。当然了
8、这种司法裁判开放数据的做法必需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如法国在 2016 年颁布了一项法律,建立了实施法院裁判数据公开的强制框架,即数字共和国法。这部法律第 20 条与第 21 条打破了以往从司法和行政法院、法庭中选择有特别利益的裁判予以公开的逻辑,并确立了除法律(或为司法裁判之目的)规定的和为了爱护有关人员隐私的特定案件外,一切司法裁判数据都是可公开的。14与此同时,英国在家事审判改革中也起先将相关技术引入司法领域,司法委员会(Justice Select Committee)反复强调数据收集对证据发觉的重要作用,并对家事审判中数据收集方面的极大缺陷表示悲观。英国关于家事司法审查以来关于家事审判制
9、度改革的总结报告家事司法的更好将来(A Brighter Future For Family Justice)指出,建立儿童和家事法庭询问服务支持署(Cafcass)和法院与裁判所事务局(HMCTS)共享的家事案件管理系统的工作正在推动过程中。业务分析员(business analyst)已经作出了高水准的业务要求,法院与裁判所事务局的信息技术优先化委员会(IT Prioritisation Board)也已同意将该项目提前至下一阶段:司法部(Mo J)的信息技术早已进入可行性测试阶段。政府部门亦对司法审查作出回应,接受设立在线信息中心(online information hub)等建议,为
10、离婚案件供应在线服务,促进案件分流,削减法院资源消耗。15由剑桥高校和英国杜兰警局联合开发的危害风险评估工具(Harm Assessment Risk Tool,HART)的系统已经在司法中广泛运用。该系统主要针对一些不须要起诉的稍微犯罪,对于此类犯罪,该系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给出量刑与处置建议,帮助法官作出更为有效的判决,削减相关人群的将来再犯。16司法的干脆功用是定分止争,然而它的影响不止于此。人有何种自由、如何与他人互动,都会因司法而变更。在这个意义上,良好的司法是人的自由的基础。在司法中摆正人工智能的位置,关涉人怎样才不被工具化、怎样才得到应有的敬重。倘如权利的内容如何、应当赐予何种救济
11、的确定都出自机器,那么人类就离漂亮新世界不远了。在这个意义上,强调人工智能不应剥夺人的道德主体性,是司法领域应用人工智能的基本准则。注 释 1 ‚才智法院’建设是今年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一个亮点和闪光点。时代在进步,人民法院势必要与时俱进,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节奏,依托现代化人工智能,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坚持司法规律、体制改革与技术变革相融合,以高度信息化方式支持司法审判、诉讼服务和司法管理,实现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人民法院组织、建设、运行和管理形态。从周强院长的报告中我们看到,从 2016 年起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了建立
12、立足于时代发展前沿的才智法院’,全国法院就在不断地进行着信息化这样一场深刻的变革。经过了一系列的摸索和实践,2017 年才智法院’建设已经取得了肯定的规模。全部公开开庭的案件都上网直播。最高人民法院自 2016 年 7 月 1 日起全部公开开庭案件都上网直播,公众可以通过访问中国庭审公开网’点击今日直播’,也可点击案件回顾’播放其他案件庭审录像,截至 2018 年 3 月 8 日,全国累计直播 66 万余件,累计访问近 50 亿人次。全部符合公开条件的裁判文书全部上网。截至 2018 年 2 月底,中国裁判文书网已收入文书总量达 43
13、00 万余篇,访问总量达 135 亿人次,覆盖 210 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最有影响的裁判文书网。法院专网全覆盖。全国 3520 个法院、9238 个人民法庭和 39 个海事法院已全部接入法院专网,建成覆盖全国四级法院的执行流程信息管理系统、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等平台,实现了全国法院一张网’。智能化协助办案系统胜利推广并应用。智能化协助办案系统创建性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破解难题,运用智能协助办案系统,不会替代线下诉讼活动和司法人员独立推断,而是通过推动公检法在共同的办案平台上、明确的基本证据标准指引下办案,在协助法官办案、便利当事人诉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参见&sb
14、quo;才智法院建设取得哪些成果,载新华网:,最终访问日期:2018 年 12 月 2 日。2 ‚新华社北京 2 月 18 日电(记者罗沙、丁小溪)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探讨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联合发布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2(2018),该蓝皮书显示,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在 2.0 版基础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才智法院建设基本格局业已形成。蓝皮书显示,2017 年人民法院致力于通过信息化手段供应更加优质的诉讼服务,进一步打造互联网司法服务体系,为审判执行供应科技办案支持,审判工作的智能化支持力度明显加大,针对一线法官的智能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同时,人民法院已基本建成覆盖四级法院、
15、内外联动、规范高效、反应快捷的执行指挥体系,有力促进执行工作体系和实力走向现代化。此外,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的开发应用更加得心应手,司法大数据探讨院等部门在海量资源中开展专题分析探讨,较好地服务司法决策和国家治理。蓝皮书还指出,2018 年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仍需在以下七个方面持续发力,以期实现既定任务目标。一是省察信息化定位,以服务司法为中心;二是接着扭转旧观念,主动拥抱现代科技;三是系统间数据互通,避开内部信息孤岛;四是改进系统易用性,切实提升司法实力;五是系统数据集成化,努力实现业务协同;六是提升系统平安性,厘清内外查漏补缺;七是融合技术与业务,消退两张皮’现象。参见社科院蓝皮书
16、:我国才智法院建设基本格局已形成,载新华网:最终访问日期:2018 年 12 月 2 日。3 ‚5 月 23 日,华宇才智法院产品发布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新一代才智法院应用系统以及法律人工智能平台正式上线。该系统将为法院行业供应才智立案、才智审判、才智法庭、才智执行、才智审管、协同办案、电子诉讼、才智司法管理八个重点应用场景服务。案多人少、审判执行工作压力不断加大,始终是法院工作的难题。据了解,新一代才智法院应用系统利用学问图谱技术,可自动识别当事人供应的材料信息并形成庭审要点。此外,该系统还能通过学习大量裁判文书,协助法官撰写判决书。如何优化用户的时间是我们应当更多思索的问
17、题。’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信息技术到处长佘贵清表示。据悉,新一代才智法院应用系统可以节约法官 75%的庭前阅卷时间。同时,该系统还能为法官供应超过 80%的量刑精准度分析、70%以上庭审文本的自动生成。另外,该系统共设置了 187 个智能应用点,涵盖了法院审判执行各个场所的活动。该系统在立案、审理等五个关键节点梳理了 125 个风险点,法官在进行案件输入时,能够实时得到程序合法性、信息录入、流程完整性等是否合规的提示。该系统还为审判管理部门供应了提示预警。近年来,各地法院主动回应信息化社会的司法需求,才智法院诸多建设成果获得确定。据了解,人民法院在 2017 年通过信息化手段削减各类
18、出行约 14.4 亿人次,削减出行约 198 亿公里,节约出行成本约 161 亿元;通过无纸化办公节约纸张 549 吨;各类信息化应用共节约群众、干警时间约 30 亿小时,相当于传统工作方式下149 万人全年工作时间。参见新一代才智法院应用系统上线,超 7 成庭审文本自动生成,载中国法院网:,最终访问日期:2018 年 11 月 11 日。4严剑漪:揭秘‚206 工程:法院将来的人工智能图景,载上海人大月刊2017 年第 8 期。另可参见崔亚东:司法科技梦:上海刑事案件智能协助办案系统的实践与思索,载人民法治2018 年 18 期;葛翔:司法实践中人工智能运用的现实与前瞻以上海法院
19、行政案件智能协助办案系统为参照,载华东政法高校学报2018 年第 5 期。5参见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探究‚类案类判机制 确保法律适用统一,载人民法院报2018 年 1 月 26 日。6‚2017 年 7 月 8 日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我国将围绕包括司法管理在内的社会治理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当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调整,技术中立不意味技术可以脱离法治,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与应用也不例外。法治须要完备的法律体系,也须要公允正义的司法审判,且司法是法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因为司法是实现社会公允正义、保障
20、法律得以正的确施的最终一关。才智法院建设,强调充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实力的现代化,才智法院’让司法更公正、更高效。因此,人工智能技术的法律规制与才智法院建设之间休戚相关,既有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又显得有些微妙与隐晦,实有必要做些有意义的探讨与思索。参见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才智法院建设,载人民法院报:,最终访问日期:2018 年 12月 2 日。7‚保释。在保释程序中,应用大数据预料功能最为引人注目的例子则是由阿诺德基金会(Arnold Foundation)设计的公共平安评估预料软件(PSA),该软件在美国目前已经被 2
21、0 多个地区的司法机关所采纳。PSA 预料软件基于对美国各州 150 万例刑事案件的分析,运用多达 10 个不同的客观因素来确定被告在预审中是否有逃跑的风险或是否有可能犯罪,从而推断被告是否应当被假释。PSA 软件的预料结果为保释程序带来诸多主动影响在试点项目之后,夏洛特市将其审前羁押率降低了 20%。参见朱奎彬、杨露、蒋罗林:大数据预料功能在‚才智法院建设中的应用,载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8 年第 30 期。8量刑。量刑过程也正在经验一场安静的革命法官用预料软件来评估罪犯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大小,作为量刑的重要参考因素。美国部分州现在运用正式的风险评估工具,来确定定罪后的量刑判决。这
22、些风险评估工具是运用一种特别模型来设计的。该模型考虑了几十年内上百万案例的量刑状况,并将十余种因素纳入预料因素中,然后得出被告在肯定时期内再度犯罪的可能性大小,并给出量刑类型、时间的建议。到目前为止,美国诸多法院的法官们运用这些风险评估软件作为工具来帮助他们作出确定,虽然法官仍旧保留不接受预料软件提出的量刑建议的权利,但这些预料结果对实际量刑确定的影响正与日俱增。参见朱奎彬、杨露、蒋罗林:大数据预料功能在‚才智法院建设中的应用,载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8 年第 30 期。9‚假释。预料模型也在评估假释的适当性方面得到了运用。早在 20 世纪 20 年头,计算机和大型数据
23、库问世之前,就有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大量假释人员进行自然试验,探讨未能胜利假释人员以及假释后重新犯罪人员的共同特征。而司法人员也以此为依据,评估囚犯的累犯风险,从而作出是否予以假释的推断。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依托大数据预料功能,美国司法领域兴起了一种更为科学、精确的预料模型,该种模型考虑了个体不同因素,从犯罪史和教化程度到酗酒和对判刑的看法更为全面地评估了假释人员的各方面状况。法院、监狱和假释委员会通常运用这些预料结果来确定犯人在监狱中须要何种程度的监管,是否应当假释,以及假如获得假释是否应当附加某些限制措施。参见朱奎彬、杨露、蒋罗林:大数据预料功能在‚才智法院建设中的应用,载四川警
24、察学院学报2018 年第 30 期。10‚在美国法律人工智能领域,引起最为广泛探讨的问题聚焦于模型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应用。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模型已经被大量运用于预料个体是否会再次犯罪、是否会在开庭日出庭等的可能性,从而影响关于保释、量刑和假释的确定。早在几年前,美国就开发了 COMPAS、PSA 和 LSI-R 三种主要的风险评估软件。目前,美国已有一半以上的州利用这些软件来协助法官量刑。其中,一些州运用模型来辨别哪些在押人员会在被释后再次犯罪,从而降低累犯率。而鉴于美国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被羁押率,实务界同时希望在 AI 的帮助下通过更精确的风险评估来降低羁押率。另一些州则干脆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未来 人工智能 司法 领域 应用 伦理 风险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