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课题:24 唐诗三首之石壕吏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及其著作,积累文学常识。 2、结合注释,反复诵读,积累常用文言词汇,疏通文意。3、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怀。学习过程: 达成目标1:了解杜甫生平及其著作,积累文学常识。一、解题 石壕吏是组诗“三吏”中的一首。石壕,即石壕村,在今河南三门峡东南。吏,小官,这里指差役。诗题点明白 ,交代了 。二、创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静安史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成功在望。但在其次年春天,由
2、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冲突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乾元二年(759)春,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剧烈振动。他在由新安县西行途中,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首诗。三、文学常识 古体诗,也叫古诗或古风,唐代以来指区分于近体诗(律诗、绝句)的一种诗体,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形式,句数没有限制,每句的字数可以不等,平仄和用韵也都比较 。达成目标2:结合注释,反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诗三首石壕吏 24 唐诗 石壕吏 导学案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