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华金匮要略讲座视频 《金匮要略》教学方式刍议.docx
《王雪华金匮要略讲座视频 《金匮要略》教学方式刍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雪华金匮要略讲座视频 《金匮要略》教学方式刍议.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王雪华金匮要略讲座视频 金匮要略教学方式刍议 关键词 金匮要略课程特点教学方式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我国东汉闻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内伤杂病部分,既有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更具有临床学科的性质,是我国现存最早诊治杂病的经典专著。鉴于该课程在中医各个层次教化中的重要性,中医专业的本科、硕士以及博士均将其列为主要课程甚至是必修课程。目前,其教学模式已由过去以老师为中心全面讲授转变为以帮助学生理解为重点、研读经文中的疑难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笔者从事金匮教学多年,兹从本课程特点动身,依据新版教学大纲所列的目标和要求,提出以下个人看法与教学心得,供同道参考。 1结合课程特点 金匮理论与临
2、床于一炉,理法方药俱全,从脉因证治等方面详尽地论述了多种内伤疾病的辨证论治。所以,讲授金匮不仅仅是像中医内科学一样相对独立地讲解六十余种疾病的辨证治疗原则,更重要的是要透过原著精神,体会仲景辨病辨证及用药的活法,而这一点是任何一本古籍或现代中医书籍所不能比拟的。因此突出仲景辨治活法及学术思想就应当是学习金匮的立足点、动身点。如金匮首篇强调“上工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渗透着未病防病,已病防变,早期诊治的理论内涵与临床意义。对“治肝补脾之要妙”的推理,是仲景依据五脏一体、相承相制原理所作的精致发挥,其所创立的整体调整更是“治未病”的关键所在。作为仲景的重要立论之一,在讲解“四季脾旺不受邪”的本义
3、和引申义时,结合“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实例,强调重视脾胃为后天之本的意义在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实力,提高病后的康复实力和再生实力。这正是“治未病”原则性与敏捷性的充分体现。 2突出教学风格 目前我校金匿课程约70学时。以往基本上由授课老师从头到尾采纳“填鸭式”教学,形式单调,内容枯燥。教化在发展,教改在深化,取代过去“以经解经”的灌输式、程序化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教学风格体现在:对金匮原文诠释需紧密联系诸多历代注解,以加深对原文精神实质理解,突出经典医著的特别性、广泛性。如说明“黄家所得,从湿得之”、“脾色必黄,瘀热以行”时,结合金匮要略浅注补正说:“脾为太阴湿土,土统血,脾湿部遏,
4、热陷血分,乃发为黄。”黄疽虽起因于脾虚湿困化热,但还需经过热陷血分,形成血分瘀热。瘀热郁滞于肝。肝热液泄,才出现黄疸。因此金匮要略浅注补正接着阐释:“瘀热以行。一个瘀字,便见黄皆发于血分。”所以临床治疗肝病清化瘀热显得尤为重要。若干条文学习后应进行小结、归纳以强化要点、难点,反映出经典医著的条理性、整体性。在讲解黄疸病篇时可以总结归纳出伤寒论与金匮中治疽退黄常用八法,其中对虚黄(瘘黄)“当与虚劳小建中汤”的运用和理解就不仅仅是“借宾定主”作鉴别之用了,而是补脾建中退黄法是黄疽复原期的有效治法之一。同样,通过虚劳病的学习后,对仲景敏捷应用补脾之法于虚劳瘸的治疗有了更深的相识。其补脾的思想始终贯穿
5、于虚劳病治疗的整个过程及各个方面;如补脾和营、李脾益气、补脾摄精、补脾益肺、补脾宁心、补脾缓肝,补脾温肾、补脾通瘀等。金匮典型方证结合临床实际及老师实践心得,突出古典医著在临床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一样性、好用性,如讲解五邪中人,“湿伤于下”、“湿流关节”的特征时。结合临床所见湿邪伤人多为腰以下肌肉关节病变,如肾着病、历节病。通过精讲与找寻问题、探讨问题有机地融为一体,熬炼同学临证思维和经方运用实力,再现经典医著的敏捷性、创建性。如何拓展经方运用范围,充分发挥经方的治病潜力?可以金匿肾气丸为例,它既可治小便过多,又治小便过少,针对性地开展“肾气丸的临床应用”讲座,以展示经方活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匮要略 王雪华金匮要略讲座视频 金匮要略教学方式刍议 王雪华 讲座 视频 教学 方式 刍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