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课程名称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题名称 困难模型计算机的设计 专 业 网络工程 班 级 班 学 号 姓 名 指导老师 2011年 X月X 日 XX学院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 课程名称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 题 困难模型计算机的设计 专业班级 网络工程班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审 批 任务书下达日期 2011年7月8 日 任务完成日期 2011年9月2日 一、设计内容与设计要求 1设计内容 模型机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计算机,通过它可以理解计算机整机的结构及功能,理解CPU、存储器、中断限制器、总线的结构及实现逻辑和各部件之间的接口关系。本次
2、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利用西安唐都公司的TDN-CM+的内部可编程资源,设计一个模型计算机。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部件级的模型机的设计和调试,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由5部分组成,驾驭计算机的工作过程,从“指令微指令微操作”概念的理解,从而清楚地建立计算机的整机概念,并培育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同时增加学生的动手实力。 2设计要求: (1) 借助于TDN-CM+的内部可编程资源,运算器单元,限制存储器,微吩咐寄存器,地址转移逻辑,微地址寄存器,限制时序信号单元,寄存器组,总线,输入输出单元等,用微程序的方式设计一台的模型计算机。设计包括模型计算机组成的设计,指令系统的设计,并用汇编语言完成设
3、计并调试胜利。(2) 困难模型机的设计要求 (参考P107-115) 模型机设计四大类指令共十六条,其中包括算术逻辑指令、I/O 指令、访问及转移指令和停机指令。设计9条算术逻辑指令并用单字节表示,寻址方式采纳寄存器干脆寻址。设计2条访内指令,即存数(STA)、取数(LDA),2 条转移指令,即无条件转移(JMP)、结果为零或有进位转移指令(BZC)。设计2 条I/O 指令,输入(IN)和输出(OUT)指令采纳单字节指令。设计停机指令1条用单字节表示。(3) 调试的程序 第一组 地址(H) 内容(H) 助记符 说明 $P00 44 IN 01 R0 INPUT device->R0 $P
4、01 46 IN 01 R2 INPUT device->R2 $P02 98 ADC R2 R0 R2+R0+CY->R0 $P03 81 MOV R0 R1 R0->R1 $P04 F5 RLC R1 R1 R1右移一位 $P05 0C BZC 00 00 00->PC $P06 00 其次组 地址(H) 内容(H) 助记符 说明 $P00 45 IN 01 R1 INPUT device->R1 $P01 00 LDA 00 00 R0 (20)-> R0 $P02 20 $P03 86 MOV R1 R2 R1->R2 $P04 A8 SBC
5、R2 R0 R2-R0-CY->R0 $P05 F5 RLC R1 R1 R1右移一位 $P06 0C BZC 00 00 00->PC $P07 00 第三组 地址(H) 内容(H) 助记符 说明 $P00 46 IN 01 R2 INPUT device->R2 $P01 84 MOV R2 R0 R2-> R0 $P02 44 IN 01 R0 INPUT device->R0 $P03 98 ADC R2 R0 R2+R0+CY->R0 $P04 E2 COM R2 NOT R2 ->R0 $P05 D6 STA 00 0A R2 R2 -&g
6、t;(0A) $P06 0A $P07 0C BZC 00 00 00->PC $P08 00 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的系统功能实现、数据测试和记录并进行适当的分析。要求,同一小组的每个同学必需分析一条不同的机器指令的微程序的组成,说明组成该机器指令的每一条微指令的微吩咐(不同的限制信号的组成)。要求修改一条微指令。(4)按本任务书的要求,编写课程设计报告(Word文档格式)。并用A4的复印纸打印并装订。 (5)在规定的时间内,请各班学习委员收齐课程设计报告在星期五交陈华光老师。 3分组及支配 分5组,学号除以5取余数,余数为0的同学做困难模型机1、余数为1的同学做困难模型机
7、2,余数为2的同学做困难模型机3,余数为3的同学做基于RISC的模型机,余数为4的做流水线模型机,每个组必需独立完成指定的题目,每个同学按要求独立完成课程设计报告。4成果评定 程序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程序设计是否正确;调试结果;设计说明书的质量凹凸;答辩时回答问题状况;课程设计周表现状况;总评成果记入“课程设计成果评分表”。二、进度支配 第 1周-2 周,详细支配如下: 星期 时间 班级 内容 地点 第1周 一 上午8:00-12.00 计算机0981 接线 E-510 二 下午2.3:0-6.30 计算机0981 系统调试实现 E-510 三 上午8:00-12.00 计算机0981 调试 E
8、-510 三 下午2.3:0-6.30 计算机0901/02 调试 E-510 四 下午2.3:0-6.30 计算机0901/02 接线 E-510 五 下午2.3:0-6.30 计算机0901/02 系统调试实现 E-510 一 下午2.3:0-6.30 网工0901/02 接线 E-510 二 上午8:00-12.00 网工0901/02 调试 E-510 四 下午2.3:0-6.30 网工0901/02 系统调试实现 E-510 书目 一 课题的主要功能 1 二 总体设计方案 2 2.1 困难模型机的逻辑框图 2 2.2用框图语言表示模型机的指令执行流程 3 三 数据格式和寻址方式的设计
9、 3 3.1数据格式 3 3.2模型机的寻址方式 4 3.3 指令格式 5 四 指令和和微程序的设计 8 4.1指令系统 8 4.2微程序的设计 8 五 线路连接图 12 六 微程序流程及说明 13 七 课程设计的收获及体会 17 八 参考资料 19 一 课题的主要功能 此次课题的目的是完整设计一台模型计算机,进一步建立整机的概念。借助于TDN-CM+的内部可编程资源,运算器单元,限制存储器,微吩咐寄存器,地址转移逻辑,微地址寄存器,限制时序信号单元,寄存器组,总线,输入输出单元等,用微程序的方式设计一台的模型计算机。设计包括模型计算机组成的设计,指令系统的设计,并用汇编语言完成设计并调试胜利
10、因此我们先通过一个困难模型机的设计试验来进行实际的计算机设计和实现,然后支配了用CPLD 来实现一个CPU 中的大部分功能的设计试验,接着探讨了输入输出系统的概念、分类、接口、寻址、基本限制方式等,依据后续微地址的形成方法,确定每条微程序地址及分支转移地址。依据微指令格式,将微程序流程中的全部微指令代码化,转化成相应的二进制代码,写入到限制存储器中的相应单元中。在总调试前,先按功能模块进行组装和分调,因为只有各功能模块工作正常后,才能保证整机的运行正确。当全部功能模块都调试正常后,进入总调试。连接全部模块,用单步微指令方式执行机器指令的微程序流程图,当全部微程序流程图检查完后,若运行结果正确,
11、则在内存中装入一段机器指令,进行其他的运行方式等功能调试及执行指令的正确性验证。在验证正确后再自己修改几条微程序,再调试验证是否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 总体设计方案 2. 1 困难模型机的逻辑框图 以限制器为中心,首限制器从指令寄存器取得指令,编译指令,再输出微限制信号,限制ALU的运算,PC加一,并且从RAM中取出数据运算,运算后再把结果通过数据总线存到RAM,在指令寄存器读去下一条指令,依次循环。 图1 困难模型计算机逻辑框图 2.2 用框图语言表示模型机的指令执行流程 图2 模型计算机逻辑框图 三 数据格式和寻址方式的设计 3.1 数据格式 模型机规定采纳定点补码表示法表示数据,且字长为位
12、,其格式如下: 符号 尾 数 其中第 7 位为符号位,相对于十进制数值表示范围是:2 7X2 71。 3.2 模型机的寻址方式 操作数的寻址就是找寻形成操作数在主存中的地址的方法。 设指令格式如下: 操作码(OP) 寻址特征 形式地址 形式地址(D):指令地址字段中给出的地址。 有效地址(EA):形式地址经过肯定计算而得到的操作数的实际地址。 常用寻址方式如下: (1)隐含寻址:指令中不指出操作数的地址,而是隐含在累加器或堆栈等,由它们给出操作数。 (2)马上寻址:指令的地址字段指出的不是操作数的地址,而是操作数本身。即数据 data = D。 (3) 干脆寻址:操作数的地址干脆在指令中给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 组成 原理 课程设计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