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子学,第9章,基因工程.docx
《生物分子学,第9章,基因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分子学,第9章,基因工程.docx(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物分子学,第9章,基因工程第九章 基因工程 学习目标 驾驭:1基因工程的概念。 2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熟识:1基因工程常用工具酶 2基因工程载体必备的条件和常用载体 了解:1基因工程在科研和临床中的应用。 1973年,是Cohen等人首次将不同DNA分子在体外进行连接获得重组DNA分子,并在大肠杆菌中胜利表达,由此开创了基因工程。此后,基因工程作为分子生物学的一项重要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为分子克隆技术或重组DNA技术,是将目的DNA与具有自我复制实力的载体DNA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然后将其导入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或表达相关基因产物的过
2、程。利用基因工程可以得到大量的目的DNA分子或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并对其产物进行分析。在遗传病、心血管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探讨和治疗供应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它对生命科学的发展起到了不行估量的作用。 第一节 基因工程的工具酶 基因工程中须要对DNA分子进行切割、重新连接、修饰及合成等操作,这些过程中须要很多酶类来完成,主要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外切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以及反转录酶等。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工具酶见表9-1。表9-1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工具酶 工 具 酶 主 要 功 能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识别特异核苷酸序列,切割DNA分子 DNA连接酶 催化DNA中相邻的5磷酸基和3羟基末端之间形成磷
3、酸二酯键,使DNA切口封闭或使两个DNA分子连接 DNA聚合酶I 具有53的聚合酶活性、53的核酸外切酶活性和35的核酸外切酶活性,用于合成双链DNA分子,制作DNA探针,DNA序列分析 BAL31核酸酶 具有单链特异的核酸内切酶活性,同时也具有双链特异的核酸外切酶活性 DNase I 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在双链DNA上随机地产生单链切口。用于缺口平移标记DNA探针、DNaseI踪迹分析法鉴别RNA聚合酶等蛋白质在DNA上结合位点 碱性磷酸酶 切除核酸5末端磷酸基团,在重组DNA时防止线性化的载体分子发生自我连接 核酸外切酶III 从双链DNA的3羟基末端去除单核苷酸,使双链DNA分子产生单链区
4、 T4多聚核苷酸激酶 催化多聚核苷酸5羟基末端磷酸化,常用来标记核酸分子的5末端,或使寡核苷酸磷酸化 末端转移酶 催化5脱氧核苷三磷酸按53方向进行聚合,逐个地将脱氧核苷酸分子加到线性DNA分子的3羟基末端,用于在3羟基末端进行同聚物加尾 反转录酶 催化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反应,可合成CDNA、替代DNA聚合酶I进行填补、标记或DNA序列分析 Taq DNA聚合酶 催化PCR反应 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简称限制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内部的特异DNA序列并在其内部或四周通过水解3,5-磷酸二酯键将DNA链打断的核
5、酸内切酶。绝大多数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来源于细菌,与相伴存在的甲基化酶共同构成细菌的限制-修饰体系(restriction modification systerm),主要用于限制外源DNA、爱护自身DNA。(一)命名原则及分类 限制酶的命名依据首次发觉该酶类的细菌的属名与种名相结合的原则,通常用三个斜体字母的缩略语来表示。第一个字母取自产生该酶的细菌属名,用大写;其次、第三个字母取自该细菌的种名,用小写;若细菌有株系,则用第四个字母代表株;若同一菌株含有多种限制酶,则用罗马数字表示其发觉和分别的先后依次。例如: EcoR I :E 代表Escherichia属 co代表coli种 R代表RY1
6、3株 I代表该菌株发觉分别出的第一种酶 限制酶依据结构及作用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类:I型、II型及III型,反应均须要Mg2+参加。I型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兼有限制性内切酶和修饰酶活性的多亚基蛋白复合体。它们可在远离识别序列的随意处切割DNA链。因其不能产生特异性的限制片段和明确的凝胶电泳条带。III型限制性内切酶也是一类兼有限制一修饰两种功能的酶。它们在识别序列之外旁边切开DNA链,并且要求DNA分子中存在两个反向的识别序列以完成切割,这类酶很少能产生完全切割的片段。由于I型和III型酶的特异性不强,因此,都不具备好用价值,基因工程不运用。我们通常所说的限制酶是指I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它能在其识
7、别序列内部或旁边特异地切开DNA链,其切割位点的序列可知、固定,其产生确定的限制性片段和凝胶电泳条带,因此,只有I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基因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是最重要的工具酶。(二)I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特点 1识别序列的碱基个数I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为4bp、6bp、8bp。例如Not I的识别序列为GCGGCCGC; EcoR I的识别序列为GAATTC。假如DNA中的碱基序列是随机排列的,则一个识别4bp的限制酶出现识别并切割的位点的频率,可能是每隔256bp(44bp)就会出现一次。依此类推,识别的6bp或8bp出现的间隔分别是46bp和48bp。对一段特定的DN
8、A而言,限制酶识别的序列越短,切割位点数越多,切割后产生的片段也越小;相反识别的序列越长,则切割位点数越少,切割后产生的片段越大。2识别的序列为回文结构 I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具有回文结构(palindrome),又称为二元旋转对称结构或反向重复序列,指在两条核苷酸链中,从53方向的核苷酸序列是一样的。如EcoR I的识别序列,在两条核苷酸链中,从53方向都是5-GAATTC-3。3切割产生粘性末端或平端不同的限制酶切割双链DNA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大多数酶交织切开DNA,产生带有5或3单链突出的末端,称为粘性末端(sticky end)。如EcoRI切割DNA后产生5粘性末端:
9、 5-GAATTC-3 3-CTTAAG-5 5-G 3-CTTAA AATTC-3 G-5 + 也有部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开DNA后,产生5或3端平齐的末端,称为平端(blund end)或钝端。如Sam I切割后产生平端: 5-CCCGGG-3 3-GGGCCC-5 5-CCC 3-GGG GGG-3 CCC-5 + (三)异源同工酶和同尾酶 1异源同工酶 有些限制酶虽来源不同,但能识别和切割同一序列,称为异源同工酶(isoschizomers)或同裂酶。如Bst I和BamH I能识别同一序列并在相同位点切割 (GGATCC)。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2同尾酶有些限制酶虽识别序列不同,但切割
10、DNA序列后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称为同尾酶(isoaudamers),如BamH I(GGATCC)和Sau3AI(NGATCN)。产生的相同粘性末端称配伍末端(compatible end)。配伍末端相互可进行连接,但连接后的序列不能再被原先的酶识别切割。(四)影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的因素 影响限制性内切酶作用的因素包括DNA的纯度及结构、DNA的甲基化程度、缓冲液、反应温度、作用时间等。酶单位数是以切割线性DNA为标准规定的,消化其他类型DNA时应依据DNA分子大小、形态等适当增加或削减所需的酶量。1DNA的纯度和结构 DNA样品中残留蛋白质、RNA和有机溶剂等杂质或高分子量DNA、超螺
11、旋DNA均会降低内切酶的消化效率。2DNA甲基化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和切割的DNA序列甲基化后不能被识别切割,DNA序列中甲基化的程度及位置均会影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3反应缓冲液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反应缓冲液的主要成分包括Tri-HCl、氯化镁、氯化钠或氯化钾、-巯基乙醇或二硫苏糖醇、牛血清白蛋白及甘油等。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对缓冲液盐浓度的要求各不相同。一般配制低盐(10mmol/L NaCl)、中盐(50mmol/L NaCl)和高盐(100mmol/L NaCl)3种缓冲液,用于满意不同酶的消化反应。当用两种酶消化DNA时,若各种酶所需盐浓度相同,则消化可同时进行;若须要的盐浓度不相
12、同,则必需先用低盐浓度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再调整到高盐缓冲系统,加入高盐浓度的限制性内切酶,接着消化。由于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反应中,甘油浓度超过5(V/V)会抑制内切酶的作用,因此在20l反应体系中,甘油浓度应少于1l。4反应温度刚好间不同限制性内切酶的最适温度不同,大多数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7,个别例外,如Sma I为25,Bcl I为50。反应时间可依据酶和底物的量加以调整,时间太长可能使酶产生非特异性切割,太短则消化不完全。5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纯度和用量酶的纯度及酶的用量对酶切反应有肯定的影响。二、T4 DNA连接酶 T4 DNA连接酶(T4 DNA ligase)是一单链多肽,分子量为
13、68kD,可催化一个双链DNA的3羟基与另一双链DNA的5磷酸基团形成3,5-磷酸二酯键,使具有相同黏性末端或平端的DNA片段连接起来。三、DNA聚合酶I DNA聚合酶I(DNA polymerase I)是第一个从大肠杆菌中发觉的DNA聚合酶,由单条多肽链构成,分子量为109kD。该酶具有三种酶活性:53DNA聚合酶活性、53核酸外切酶活性和35核酸外切酶活性。可用于DNA探针缺口平移标记、3粘性末端的标记等。DNA聚合酶I经枯草杆菌蛋白酶裂解后产生的大片段又称klenow片段(klenow fragment),保留了53DNA聚合酶活性及35核酸外切酶活性。Klenow片段主要用于: 补齐
14、双链DNA的3末端; 补齐的同时可对3末端进行标记; 合成cDNA的其次条链; DNA序列测定。四、反转录酶 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催化以RNA为模板合成cDNA的反应,合成方向为53。反转录酶缺乏35核酸外切酶活性,但具有RNaseH活性,可从5或3末端特异的降解RNA-DNA杂交分子的RNA链,是用于构建cDNA文库、反转录PCR等技术中的关键工具酶。五、末端转移酶 末端转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T),又称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在二价阳离子存在下,末端转移酶无需引物即能催化dNTP按53方向逐个加
15、在DNA分子的3羟基末端。该酶是一种非特异性酶,4种dNTP中任何一种均可作为其底物,主要用于DNA 3末端的标记或同聚尾加尾,制备便于重组连接的人工粘性末端;或者在载体和待克隆的片段上形成同聚物尾,以便于进行基因克隆。六、碱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可去除DNA或RNA链5末端的磷酸基团。在载体和目的DNA重组的过程中,用碱性磷酸酶水解载体5端磷酸基团,可防止其自身连接环化,提高重组效率。DNA和RNA片段进行5端标记前需用该酶处理。常用的碱性磷酸酶有细菌碱性磷酸酶(BAP)和牛小肠碱性磷酸酶(CIP)两种。CIP在1% SDS溶液中68加热15分钟可失活
16、,因此较为常用。七、其他工具酶 基因工程中还常会用到其他工具酶,例如TaqDNA聚合酶及其他耐高温DNA聚合酶、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T4多聚核苷酸激酶等。 其次节 基因工程的载体 目的DNA片段不具备自主复制实力,即使导入宿主细胞,也不能随宿主细胞的增殖而复制和表达,从而达不到使外源DNA片段扩增的目的。因此,目的DNA必需借助载体DNA分子才能进入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和表达。载体(vector)就是能携带外源目的DNA进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和表达的一类DNA分子,大多数载体为环状双链DNA,少数为线性。目的DNA片段与载体在体外连接,构成重组分子,然后导入宿主细胞,使之进行扩增或表达。 载
17、体按功能分为克隆载体(cloning vector)和表达载体(expressing vector),前者用于克隆和扩增外源DNA片段;后者用于表达外源基因。有些载体兼备克隆和表达两种功能。志向载体必需具备的条件: 包含一个复制起始点,在宿主细胞内可独立自主进行复制; 易于从宿主细胞中分别提纯; 具备一个或多个筛选标记,利于筛选克隆的重组子; 包含多个限制酶的切点,即多克隆位点(multiplecloningsite,MCS),便于目的基因的插入; 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以大肠杆菌为宿主细胞的载体主要有:质粒、噬菌体、粘粒和M13噬菌体。近年来发展了一系列新的载体系统,它们能在细菌中扩增,在真
18、核细胞中表达。随着基因治疗探讨的深化,构建了一系列病毒载体系统。一、常用的克隆载体 (一)大肠杆菌克隆载体 以大肠杆菌为宿主细胞的载体主要有质粒、噬菌体和粘粒。1质粒 质粒(plasmid)是常用的克隆载体。是独立存在于细菌染色体之外,能自主复制的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自然质粒通常缺乏高质量的克隆载体所必需的元件,需通过人工构建才能应用于基因工程中。质粒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分子相对较小,大小从2200kb不等,能在细菌内稳定存在; 具有松弛型复制子; 具有一个以上的遗传标记,便于对宿主细胞进行选择,例如抗生素的抗性基因Ampr、Tetr等; 具有多个限制性内切酶的切点,便于外源基因的插入;
19、有较高的拷贝数。(1) pBR322质粒 pBR322质粒是较早构建的一种质粒载体,分子相对较小,仅4363bp,具有氨苄青霉素抗性(Ampr)和四环素抗性(Tetr)两个基因,很多重要的单一限制酶位点密集于Ampr和Tetr区,便于外源DNA的插入和筛选,见图9-1。 图9-1 pBR322质粒物理图谱 (2)pUC系列质粒 pUC系列质粒是在pBR322质粒载体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长度约为2.7kb,包含一个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和大肠杆菌-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基因)的片段,lacZ基因的片段编码-半乳糖苷酶N端的氨基酸序列(146个氨基酸残基),Puc质粒结构见图9-2。 图
20、9-2 Puc18质粒物理图谱 (3)穿梭质粒 穿梭质粒(shuttle plasmid)是人工构建的具有两种不同的复制起点和筛选标记、能在两种不同种属的受体细胞中存活和复制的质粒。克隆在此类载体上的外源基因可以不必更换载体干脆从一种受体细胞转入另一种受体细胞中复制并遗传。例如大肠杆菌一酵母菌穿梭质粒(如YEp13)、大肠杆菌一枯草杆菌穿梭质粒(如pBE2)、大肠杆菌一动物细胞穿梭质粒(如pBPV-BV1)、大肠杆菌一植物细胞穿梭质粒(如Ti质粒)等。这些穿梭质粒不仅可以在大肠杆菌中复制扩增,也可以在相应的枯草杆菌、酵母、动物或植物细胞中扩增和表达。因此大多数真核载体都构建成穿梭质粒。大肠杆菌
21、一酵母菌穿梭质粒YEp13的结构中,包含pBR322的完整序列、2m质粒的复制起点和酵母选择基因LEU2等。 质粒一般只能容纳小于10kb的外源DNA片段,主要用做亚克隆载体。一般说来,外源DNA片段越长,越难插入,越不稳定,转化效率越低。 2噬菌体载体 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是一类感染细菌的病毒,常用作克隆载体的噬菌体主要有噬菌体和M13噬菌体两种。两者的基因结构与生物学性状各不同,用途也不同。(1) 噬菌体载体 野生型噬菌体DNA是一种双链线性DNA分子,全长48.5kb,两端各带有一条由12个碱基组成且互补的5单链粘性末端。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中繁殖所需的序列在左右
22、两臂,中间大约40的区域不是病毒生活所必需,可以除去。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线性DNA分子即借助两端的粘性末端互补配对形成环状分子,连接区域称为cos位点(cohesive-endsite),是噬菌体包装的必需序列。只有当含有外源DNA的重组DNA大小是野生型DNA长度的75105时,才能在体外被包装成噬菌体颗粒,噬菌体载体的体外包装见图9-3。 图9-3 噬菌体载体的体外包装示意图 野生型噬菌体经过改造,已衍生出上百种克隆载体,可分为两类: 插入型载体。插入型载体(insertionvectors)一般只有一个限制性酶切位点可供外源DNA插入,只容许小于10kb的DNA插入,通常用于构建cD
23、NA文库或小片段DNA的克隆。如gtl0和gtl1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插入型载体。能克隆7kb以下的外源DNA片段。gtl0大小为43.3Kb,含有CI基因(阻遏蛋白基因),外源基因插入后CI基因失活,使大肠杆菌形成透亮噬菌斑,而未重组的gt10则不形成透亮斑点;gt ll大小为43.7Kb,含有-半乳糖苷酶基因的片段(lacZ基因),外源基因插入后使其失活,在含X-gal的培育基上产生白色噬菌斑,而未重组的gt11形成蓝色斑点,因此很简单区分重组子和非重组子。置换型载体。置换型载体(replacement vector),有多个限制性酶切位点,经酶切后,两个位点之间的kDNA区段是入噬菌体的非必
24、需区,可被外源DNA插入取代,可承受较大(9 Kb 23Kb)的外源DNA片段的插入,所以适用于克隆真核生物的染色体DNA,多用于真核生物基因组文库的构建。目前常用的有EMBL系列和Charon系列等。噬菌体置换型载体EMBL4结构见图9-4。 图9-4 EMBL4置换型载体 (2)M13噬菌体载体 载体M13噬菌体是一种丝状噬菌体,可感染含F因子的大肠肝菌,其基因组为单链闭环DNA分子,长度约为6.4kb。M13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在细菌体内以单链DNA为正链复制出互补的负链DNA,形成双链环状DNA,称为复制型(RF)M13DNA。当感染细胞内累计有100个200个RF DNA时,由于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分子 基因工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