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材料公司企业战略管理手册(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膜材料公司企业战略管理手册(范文).docx(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膜材料公司企业战略管理手册膜材料公司企业战略管理手册目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3一、 项目概述3二、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4三、 资金筹措方案5四、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5五、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5第二章 公司概况6一、 公司基本信息6二、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6第三章 企业战略管理手册8一、 董事会规模与战略管理效率8二、 董事会构成与独立董事9三、 内部治理11四、 外部治理13五、 公司治理的概念15六、 公司治理中存在的博弈问题16七、 协调性18八、 可行性19九、 平衡计分卡的起源19十、 有效评价系统的特征20十一、 权变计划22十二、 战略群组分析24十三、 竞争对手分析28十四
2、、 外部环境分析的重要性35第四章 SWOT分析说明37一、 优势分析(S)37二、 劣势分析(W)39三、 机会分析(O)39四、 威胁分析(T)40第五章 发展规划分析44一、 公司发展规划44二、 保障措施48第六章 法人治理51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51二、 董事53三、 高级管理人员58四、 监事61第一章 项目概况一、 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承办单位名称:xxx投资管理公司2、项目性质:扩建3、项目建设地点:xx4、项目联系人:冯xx(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公司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智慧集群建设,带动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
3、力强、信息化基础好、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产业集群在对外产能合作中的载体作用。通过建立企业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公司注重发挥员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作用,建立了工会组织,并通过明确职工代表大会各项职权、组织制度、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厂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企业民主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围绕公司战略和高质量发展,以提高全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为核心,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持续深化教育培训改革,精准实施培训,努力实现员工成长与公司发展的良性互动。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生产
4、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公司满怀信心,发扬“正直、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回报社会” 的企业宗旨,以优良的产品服务、可靠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及服务。(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占地面积约91.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二、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
5、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3924.3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7253.8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34%;建设期利息324.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6%;流动资金6346.4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71%。三、 资金筹措方案(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33924.30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投资管理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20699.78万元。(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3224.52万元。四、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730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
6、用(TC):62929.03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7328.56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4.20%。5、全部投资回收期(Pt):6.50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35504.85万元(产值)。五、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12个月的时间。第二章 公司概况一、 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x投资管理公司2、法定代表人:冯xx3、注册资本:141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5-7-247、营业期限:2015-
7、7-24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表格题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14164.1311331.3010623.10负债总额7577.356061.885683.01股东权益合计6586.785269.424940.09表格题目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38690.9630952.7729018.22营业利润8484.926787.946363.69利润总额7832.266265.815874.19净利润5874.194581.874229.42归属于母
8、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874.194581.874229.42第三章 企业战略管理手册一、 董事会规模与战略管理效率董事会被认为是影响战略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如果董事会规模过小,就极有可能在董事会中形成共谋,最终导致企业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即使退一步讲,董事会的规模小了,也就限制了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职能的发挥,毕竟少数人的智慧和精力还是有限的,无法注意到企业发展与管理的每一方面。但是,如果董事会规模太大,就可能出现董事会管理混乱的现象:更多的意见、更多的分歧、更多的争论。这样一来,董事会的决策成本将非常高,要在董事会内部达成一致意见,并采取一致行动,就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协调。这与人数
9、众多的股东相比,完全显现不出董事会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优势。不过研究表明,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间存在必然的联系。一些研究指出,规模较小的董事会的公司一般都有着较好的业绩。较小规模的董事会在中小型企业中一般都能较好地履行其职责;而在多元化发展的企业中,董事会通常都会包括不同领域的专家以提高董事会的专业性,在这种企业中,董事会规模的扩大反而更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就我国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规模都控制在九人左右,这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这说明,在市场化机制的运作下,大多数公司都选择了最有利于公司绩效提高的董事会规模,也说明公司法中关于董事会规模的弹性区间的规定是比较妥当的。对于不具有董事会下设专
10、业委员会的公司而言,我们建议董事会的规模还是采取奇数型的设置,这样可以避免僵持局面的出现。二、 董事会构成与独立董事董事会一般由董事长和董事组成,董事又可分为内部董事和外部董事两种。顾名思义,内部董事即来自于公司内部,可能为公司的股东、管理人员或公司职员;而外部董事则为来自外部的无关联董事(也就是独立董事)和咨询顾问等。考虑到董事会对公司治理提出客观的、公正的意见,一般公司都需要有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另外,独立董事一般多为有着专业知识,丰富的经验并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因此他们能为公司的治理给出专业的指导。这样一来,就可以较好地履行董事会的职责,对公司实施全面、客观的监管。独立董事的设立被认为
11、是提升公司治理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一般设有独立董事的上市公司都被认为是更有效率和价值的,由此可见人们对于独立董事在提高公司业绩方面的作用都抱有较高的期望。在董事会中,独立董事作为“局外人”更能提出中肯的、客观的、公平的建议,而独立董事的专业知识对于董事会决策也是大有神益的。因此,独立董事被认为是更能代替股东会(尤其是广大的中小股东)来行使管理监督职能的人。然而,这必须基于“独立董事能真正地实现独立”的假设,也只是在这种情况下独立董事的意义和作用才能体现出来。但是现实中,独立董事职责的履行还存在很大的争议。目前,大家关注的焦点主要为: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为多少时,独立董事的意见才能引起重视?如
12、何解决独立董事对公司业务不了解的难题?如何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以及对独立董事的激励、薪酬问题?就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例较低,独立董事对董事会的影响力较小。2)由于知识背景和精力的限制,导致独立董事对于企业的关注还不够深入,这也限制他们在决策过程中作用的发挥。3)独立董事的选聘权一般由大股东掌控,而独立董事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极有可能会和大股东站在同一利益线上,这也就出现了“独立董事懂事了,却不再独立”的现象。4)董事市场发育还不完善,市场对独立董事的监督和约束还不到位。5)独立董事的薪酬和激励制度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如果独立董事
13、从公司领取薪酬,那么他们的独立性必然会受到质疑;如果独立董事的薪酬来自企业之外,那又该如何解决独立董事的激励问题。而当前普遍的情况是,独立董事从企业内部获得一定数量的报酬,但报酬与他们的贡献却没有什么联系。三、 内部治理内部治理是公司法所确认的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构成公司治理的基础,主要是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之间的博弈均衡安排及其博弈均衡路径。简单来说,就是权力与责任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之间的分配问题。在日本、德国等以内部治理为主的国家,它们大多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公司的融资大多偏向于向银行贷款或是企业间相互持有法人股,股权集中的程度较高,股权结构也相对较稳定。在这种公司治理
14、模式中,尤其强调银行的约束和企业间的相互约束。以内部治理为主的企业同样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首先,在法人相互持股的情况下,企业间的分红可以彼此支付、抵销,持股者为了夸大其业绩就有可能采取抬高股价的方式,进而损害法人企业的利益;其次,这种模式下企业管理者一般以增长率和市场份额的扩大为目标,这种重企业快速增长而轻股东利益的做法,显示出了股东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不到位,也说明了企业监管体制的不完整性。从企业的内部治理来看,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1)股权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在国有企业中,“一股独大”的现象还比较严重。(2)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间相互监督、相互制
15、衡的机制还处于发展完善中,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还需进一步加强。(3)股东会、董事会、高层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尚未理顺。虽然一些上市公司设立了董事会和监事会,但在实际中,“两会”的监督作用却未得到充分的体现,甚至出现了总经理将“两会”权力架空的现象。(4)董事会与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高度重合,成了内部人控制问题滋生的温床。如此一来,企业治理机制中的监督功能就被严重地弱化,甚至使得某些部门形同虚设。(5)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激励不足的问题,要么是由于考核制度无法做出全面的、客观的、公正的考核,要么就是由于激励措施僵化,而由此所导致工作效率不高,增加了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概率。(6)缺
16、乏风险管理。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竞争环境也在迅速地发生着改变,当然企业的经营风险意识不足,致使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还相当不足,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差。总体来看,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企业的改革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是,如果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衡量我国企业的现状,则普遍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其次,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还不够充分,市场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还未得到应有的发挥。加上法律环境、信用机制等方面的缺陷,使得我国企业的外部治理效果差、内部人控制、控股股东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四、 外部治理外部治理主要是利用产品市场、经理人市场、资本市场等市场
17、机制,给企业以竞争压力,迫使企业要建立起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公司治理。在这里,产品市场只涉及企业的顾客,他们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最终的决定权,只有那些具有好的公司治理的企业,才能生产出顾客真正需要的产品,才能激励员工生产出好的产品。而经理人市场,不仅为企业管理人员的聘用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同时也给管理人员以压力,促使他们努力地工作。资本市场则能对企业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分析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一些以市场控制为主的治理模式可以发现,它们一般都具有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金融市场也相当成熟。企业的融资渠道也主要为股票市场、证券市场等,因此投资者对于公司治理的影响力相当大。尤其是那些绩效不好
18、的企业,好多投资者都会选择“用脚投票”的方式,即抛售股票走人。一旦发现企业经营不佳,在金融市场上立刻就能反映出来,这也就给经营管理者以压力,督促它们努力提升企业的价值。除了市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严格的市场监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相关法律制度等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也相当大。再来看我国的实际情况,目前还没有实施以外部控制为主的治理模式的条件。(1)股票市场、证券市场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企业的融资渠道还主要依靠贷款,因此金融市场中的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2)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形成一个流动良好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而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任用大多来自企业内部,甚至有些国有企业的高层
19、管理者还是通过行政任命的。因此,经理人市场实际上对于高层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的约束还不如西方国家。(3)我国的市场监督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相关的法律制度还有待完善。只有当市场能真实及时地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的真实情况时,投资者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才能对企业的公司治理起到一定的作用。五、 公司治理的概念公司治理又名公司管治、企业管治,是一套程序、惯例、政策、法律及机构,影响着如何带领、管理及控制公司。公司治理方法也包括公司内部利益相关人士及公司治理的众多目标之间的关系。主要利益相关人士包括股东、管理人员和理事,其他利益相关人士包括雇员、供应商、顾客、银行和其他贷款人、政府政策管理者、环境和整个社区。
20、从公司治理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公司治理可以分为狭义的公司治理和广义的公司治理两个层次。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界定和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力与责任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与所有者利益的背离,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广义的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整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股东、债权人、职工、潜在的投资者等)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六、 公司治
21、理中存在的博弈问题公司治理过程其实就是权力、责任、利益和风险等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分配的过,程,最后的结果也是不同利益主体间相互博弈的结果。由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目标有所不同,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不被侵害,各利益主体在权衡得失之后,都会采取一定的行为措施以保证自己的利益能实现最大化。例如,一个从事化工业的企业,其所有者为了使利润最大化,必然会竭尽全力地扩大生产规模。而政府出于环保的考虑,则希望能将由生产带来的污染程度减至最低,这也就出现了利益目标不一致的问题。为此,企业所有者和政府之间就会有一个相互博弈的过程,而最终解决方案的确定也就是双方博弈的结果。分析企业中不同的利益主体,我们可以发现,在公司
22、治理中一般都存在以下几种博弈关系。1、股东间的利益博弈关系就我国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股权有一定集中度、有相对控股股东,并且有其他大股东存在,或股权高度集中(如一些国有企业)两种类型。在这种情况下,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博弈关系就属于典型的“智猪博弈”。在公司治理中决策与监督是需要成本的,在成本相同的情况下,大股东得到的利益就比小股东的显然要多得多。因此,大股东相对于小股东更有动力负起决策、监督之责、而小股东当然就成了搭便车的人,但是此,时也容易出现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问题。由于大股东处于公司治理的关键性地位,在公司治理中大股东对于企业的决策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因此,只要利益诱惑足够
23、大,那么这种优势就有可能转变为大股东为了一己私利而侵占小股东利益的有力工具。2、股东与高级管理层之间的博弈关系股东与高级管理层通过契约建立起了委托代理关系,即股东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高级管理层来实施。正如前面所分析的那样,由于契约本身的不完整性,使得契约对代理人的激励和监督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我国经理人市场还在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这种契约关系对于高层管理者的激励监督所起的作用就更有限。高层管理者的薪酬一般都与企业的绩效紧密相关的,高层管理者们为了追求短期利益的动机相当大,而企业的长远利益往往被忽视掉。因此,在股东与高层管理层之间的博弈过程中,必须要妥善地处理企业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之间的
24、关系。3、独立董事与大股东之间的博弈关系当存在完善的监督和惩罚制度时,独立董事与大股东之间的博弈就可以达到纳什均衡。也就是说,只要大股东有侵占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出现,就会立刻被发现,并处以严厉的惩罚。在这种情况下,独立董事也就真正地发挥了其独立监督的作用。然而在实际中,我国的独立董事却是缺乏效率的,一方面由于企业掌握了独立董事的任免权,因此导致独立董事不独立的问题出现;另一方面,在独立董事的激励问题上没有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而由激励不足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独立董事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七、 协调性协调性是指战略制订者在评价战略时,既要考察个体趋势,又要探究组合趋势。一个战略必须代表一种自适
25、应性对外部环境和内部变化的响应。制订战略时,将企业关键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匹配的一个难点在于,大多数趋势是其他趋势交互作用的结果。例如,托儿所服务的增多由许多趋势导致,包括教育平均水平提高、通货膨胀加剧以及工作女性数量的增多。虽然单一的经济或人口趋势可能多年未变,但各种趋势的交互作用却一刻未停地发生着。八、 可行性战略既不能过度利用可用的资源,也不能造成无法解决的派生问题。战略最终检验的是其可行性,即该战略能否在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实施。企业的财务资源最容易定量考察,但它通常也是确定采用何种战略的第一制约条件。不过,有时人们容易忘记,融资方法的创新往往是可能的,如内部筹资、售后回租条
26、款、结合长期合同和房产抵押贷款等,这些方法都能有效地使企业在突然扩张的产业中获得重要地位。在战略选择中相对难以量化且更难以克服的制约因素是个人和企业的能力。评价战略时,应该检验企业是否有过去的经历能够证明,它有相应的能力、胜任力、技能和人才来执行给定的战略。九、 平衡计分卡的起源平衡计分卡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由哈佛商学院的罗伯特卡普兰和诺朗诺顿研究所所长、美国复兴全球战略集团创始人兼总裁戴维诺顿所从事的“未来组织绩效衡量方法”而得出的一种绩效评价体系。当时该计划的目的在于找出超越传统以财务量度为主的绩效评价模式,以使组织的“策略”能够转变为“行动”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全新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
27、。平衡计分卡自创立以来,在国际上,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很快引起了理论界和客户界的浓厚兴趣与反响。平衡计分卡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75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工具之一,它打破了传统的单一使用财务指标衡量业绩的方法,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加入了未来驱动因素,即客户因素、内部经营管理过程和员工的学习成长,在集团战略规划与执行管理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解释,平衡计分卡主要是通过图、卡、表来实现战略的规划。十、 有效评价系统的特征战略评价必须达到以下几个基本要求才算有效。首先,战略评价活动必须经济,信息太多和信息太少一样糟糕,控制太多也不好。其次,战略评价还应该有意义,必须贴近企业目标,给管理者需要控制和影响
28、的任务提供有用信息。最后,战略评价应该提供及时信息,管理者有时在某些领域每天都必须掌握最新信息。例如,企业通过收购另一家企业实现多元化,就不断需要各种评价信息。但是,研发部门中,每日或每周进行信息评价反而不利于部门的正常运作。作为战略评价的基础,概略、及时的信息比精确、延迟的信息更为重要。频繁考核和快速回报可能会妨碍而不是促进控制效果。采取控制措施的时间必须与被考核事件开展时间同步。战略评价应该反映现实。例如,在经济严重衰退时,尽管员工和管理者都更加努力地工作了,生产率和利润率却大幅度下滑,战略评价应该客观公正地反映这种情况。来自战略评价过程的信息应该促进行动,并且及时传递给企业中需要依靠这些
29、信息进行决策的人员。管理者通常忽视那些仅以提供信息为目的的评价报告,因为不是所有管理者都需要全部的报告。控制应该是行动导向而非信息导向的。战略评价过程不应该统领决策,而应该促进相互理解、增强信任、提升共识。所有部门都应当在战略评价中同其他部门进行合作。战略评价应力求简单,切忌繁琐和刻板。评价系统是否有效取决于其有用性而非复杂性,复杂的战略评价系统经常使人们困惑迷失且收效甚微。大型公司需要更为细致周全的战略评价系统,因为在不同事业部和职能单位进行协调更为困难。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经常和员工交流,因此不需要庞大的评价报告系统。由于对当地环境熟悉,中小企业比大型企业开展信息收集和评价工作更为容易。但是,
30、有效的战略评价系统的关键可能是让参与者明白,没有预定时间内完成既定目标未必是他们努力不够,绩效未必能反映他们的实际付出。没有十全十美的战略评价系统。企业的每一个特征,包括其规模、管理风格、目标、问题和优势,都可能决定战略评价和控制系统的最终设计。罗伯特,沃特曼对成功的企业,战略评价和控制系统有如下洞察:成功的企业将事实看成朋友,将控制看成解放。摩根保证信托公司和富国银行在解除银行管制的困境中,不仅幸免于难,而且苗壮成长,这得益,于它们有很好的战略评价和控制系统,能够有效控制风险,并深入了解自身和竞争环境。成功的公司对于事实有着狂热的追求,它们透过数据看出信息,而别人则把数据看作数据。它们喜欢比
31、较、排序,对靠拍脑袋决策之以鼻。成功的企业保持着严格准确的财务控制,员工不把控制看成是权威强加,而看成是善意的检查和平衡,从而使得他们更加具有创造性和自由。十一、 权变计划好的战略管理有个基本前提:企业在有利和不利事件发生之前提出应对计划。很多企业仅仅针对不好事件制订应急计划是错误的,因为利用机会和降低威胁都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地位。无论战略制订、实施和评价如何仔细,意料之外的事件,如罢工、抗议、自然灾害、外国竞争者的到来以及政府行为等,都会使之前的战略过时。为了尽量减少潜在威胁的影响,组织应制订权变计划作为其战略评价的一部分。权变计划是指若预期的某些关键事件没有发生时,可以生效的替代方案。战略
32、制订者不应该也不可能为所有可能发生的意外制订计划,只有高级优先级的领域需要保证权变预案。但在任何情况下,权变计划应尽可能简单。通常,公司制订的权变计划包括以下内容。(1)如果情报显示主要竞争对手从特定市场撤出,公司应该采取什么行动?(2)如果销售目标没有达到,公司应该采取什么行动以避免利润损失?(3)如果新产品的需求超过了计划,公司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满足更高的需求?(4)如果发生某些灾难性事件,如计算机网络损坏、敌意收购、专利保护损失,或者由于地震、龙卷风或飓风使生产设施遭到破坏,公司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5)如果新技术发展使新产品比预期更快过时时,公司应该采取什么行动?许多企业舍弃那些没有被选
33、中实施的战略,但是,这些战略对方案的分析工作也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当被采用的战略失败时,那些没有被选中的战略正好可以作为替代战略。有效的权变计划包含以下7个步骤。(1)识别可能会扰乱现行战略的有利和不利事件。(2)识别触发点。推算这些突发事件可能发生的时间。(3)评价每个突发事件的影响,估计可能的收益或损失。(4)制订权变计划。确保应急预案与目前战略的兼容性和经济上的可行性。(5)评价每个权变计划的影响。即评价每个应变计划在多大程度上利用或消除相应的应急事件,这样做可量化每个权变计划的潜在价值。(6)确定关键应急事件的预警信号并提前进行监督。(7)对那些有可靠预警信号的应急事件,预先制订行动计
34、划,以利用因提前发现而获得的时间优势。十二、 战略群组分析战略群组是由同一产业中采用相似战略,具有相似竞争特征的公司组成的集团,或者更为正式的定义是,战略群组是产业内同一战略要素上采取相同或相似战略的一组企业。通过战略群组的划分,可以确定业内所有战略集团诸方面的特征,揭示产业中各竞争者所占据竞争位置,并且便于发现与公司最相邻(竞争方式、策略、市场位置等相似)的竞争者,加深企业战略管理者对整个产业总体状况的了解和把握。通过战略群组分析这个基本框架,企业可以很好地分析并判断竞争对手的状况、定位以及产业内企业的赢利状况,从而更好地把握整个产业的竞争结构。(一)战略群组的特征尽管企业在许多方面都会有差
35、异,但并不是所有差异都可以成为划分战略群组的标准。在竞争战略中,波特指出,用于识别战略群体的特征可以考虑以下一些变量:产品或服务差异化(或多样化)的程度,各地区交叉的程度,细分市场的数目,所使用的分销渠道,品牌的数量,营销的力度(如广告覆盖面,销售人员的数目等),纵向一体化的程度,产品的服务质量,技术领先程度(是技术领先者还是技术追随者),研究开发能力(生产过,程或产品的革新程度),成本定位(如为降低成本而做的投资大小等),能力的利用率,价格水平,装备水平,所有者结构(独立公司或者母公司的关系),与政府、金融界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组织的规模等。根据以上特征对各个企业进行考量,如果产业内各个
36、企业基本上实施一致的战略,市场地位也比较接近,则该产业内就只存在一个战略群体;从另一个极端考虑,如果产业内每一个企业都有自身独特的经营战略,占据的市场份额,市场地位差异很大,那么每一个企业都是一个战略群体,即战略群体的数目和企业的数目是相同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所有企业进行战略群组划分的时候,要以哪些特征作为划分依据是十分关键的,如果选择不当,则最后产生的后果可能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误导企业战略的制订,因此企业战略管理人员最好选择符合产业本身的特征,以及产业在竞争上所采取的较独特且具有决定性的关键成功因素作为划分群组的依据。例如,在白酒酿造业,主要应该考虑其酿造工艺水平、企业促销能力、更多的分
37、销渠道;而在计算机产业,更多的要考虑的是产品的研发能力、技术领先程度、产品的品牌价值以及价格定位。(二)战略群组分析的意义战略群组分析的意义如下。1、战略群组是产业与个别企业之间的一个连接点产业是由一群生产类似产品的企业组成,但是从市场细分的角度考虑,每个企业还是有自己的目标市场,并非每种产品都具有替代性,如果只把一个企业作为整体来研究,便会忽略了各个企业自身的风格特色;而如果把每一个企业都作为离散的点来研究,又会使战略制订者很难准确把握企业的定位。战略群组的观念,正是用来弥补产业整体面与企业个体面分析的不足,在产业与企业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2、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所在群组内各个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
38、和战略方向由于同一战略群组内的企业向相似的顾客销售相似的产品,它们之间的竞争会十分激烈,所以各个企业受到的威胁就越大。3、有助于了解战略群组间的竞争情况战略群组之间采取的战略和强调的战略因素越接近,它们之间产生竞争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战略群组之间存在着某种“移动障碍”,即一个群组转向另一个群组的障碍。这是因为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假设和认识不同,企业内部的资源、能力、核心竞争力也存在差异,因此采用的战略战术必定具有某些配合要素,这些战略的必要配合要素便是该战略群组的移动障碍。当其他企业缺乏此种战略的配合要素时,便会阻碍其从某一战略群组转移到另一个战略群组。4、有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观察整
39、个产业的态势,预测市场的变化或者发现新的战略机会因为产业的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各个企业的集中和分散情况也会发生变化,及时发现产业中的空缺领域,便能为新的战略群组提供机会。一般而言,战略群组之间的距离越近,成员之间的竞争越激烈,而行业驱动力及竞争压力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对其中一些群组有利,而对另一些企业则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各战略群组的利润潜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该群组所处市场位置的竞争优势而发生变化。十三、 竞争对手分析对竞争对手的分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要素:未来目标、现行战略、假设和能力。对这四个方面的理解可预先对竞争对手的反应有个大概了解。在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之前,首先应该明确谁是产业内的
40、竞争对手。显然,对业内所有重要的竞争对手都必须进行分析,其中包括现有竞争对手和潜在竞争对手。预测潜在竞争对手并不容易,但它们可能是具有以下特征的企业。(1)不在本产业但可以很容易克服进入障碍的公司。(2)进入本产业可产生明显协同效应的公司。(3)其战略的延伸将导致加入本产业竞争的公司。(4)可能前向整合或后向整合的客户或供应商。与此同时,预测可能发生的兼并或收购,无论是在现有竞争者中发生还是包括产业外公司中发生,也是可行的方法。(一)未来目标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对竞争对手未来目标的考察可以预测对手是否对其现有的市场地位满意,从而推断竞争对手的战略发展方向以及对环境变化可能采取的行动。竞
41、争对手未来目标的分析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竞争对手是一个独立的企业如果竞争对手是一个独立的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其目标。(1)竞争对手的理想和目标。竞争对手是想成为市场的领导者,还是想成为追随者;是想成为价格方面的领导者,还是技术服务方面的领导者。了解了竞争者的目标就可以推断竞争者的战略方向和可能采取的行动。(2)竞争对手的财务目标及其权衡的标准。这一目标可能反映企业未来的发展速度与进攻强度,以及企业业务构成的改变。(3)竞争对手对风险的态度、风险与发展的权衡标准。对风险的态度不同,所采取的战略也随之改变。喜欢冒险的领导者,往往采取进攻型战略;不喜欢冒险的领导者,则会采取保守型或紧缩型
42、的战略。了解了竞争对手对风险的态度,更有利于企业制订合适的战略对策。(4)竞争对手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关键决策结构。不同的组织结构一般对应不同的业务组合,反映不同的领导方式和资源分配方式。不同的关键决策结构对企业战略的影响不同。(5)竞争对手企业的公司文化及其影响。公司文化反映了企业的宗旨和目标,从这一宗旨和目标可以提供对手的战略类型和实现方式。(6)竞争对手企业的控制和激励机制。这可以间接反映对手认为哪些资源更为重要,企业战略所受到的约束和激励以及战略实施成功的可能性。(7)对手企业的高层领导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一致性程度。如果领导层在公司战略制订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歧异,那么在发生权变时公司的战
43、略会发生重大的改变。以上对竞争对手未来目标的分析,可以预测对手的竞争的动力来源、企业的发展方向和长期的综合目标。2、竞争对手是某个较大公司的子公司如果竞争对手是某个较大公司的子公司,则对竞争对手未来目标的分析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内容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母公司的总体目标,即该目标会对子公司产生怎样的影响。(2)母公司当前的经营状况,如市场占有率、销售增长,这些方面的情况反映了公司的目标,进而转化成子公司的销售目标、市场份额目标,对竞争企业战略的制订产生影响。(3)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态度。母公司将该子公司的业务视为基础业务还是边缘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子公司的战略制订。(4)母公司激励子公司部
44、分经理的方法。母公司对下属领导的激励方法,例如,如何进行绩效考察、晋升机会如何等,决定了下属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也决定了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二)假设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的第二个要素是辨别每个竞争对手的假设。有两类假设:竞争对手对自己的假设与竞争对手对所在产业及产业中其他公司的假设。1、竞争对手对自己的假设竞争对手对自己的假设包括对自己的力量、发展前景、市场地位等方面的假设。在实践中,每个企业都是在对自己所处环境进行一系列假设的情况下进行经营管理的。例如,企业可能把自己看成是市场领导者、低成本生产者、知名企业、有很强责任感的企业等,这些对本企业的假设将指导企业的行为方式或对事件做出反应的方式。比如
45、,某企业认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很强,它就会尽力为社会公益事业慷慨解囊。竞争对手对自己的假设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正确的。不正确的假设可能给其他企业带来发展契机。例如,如果一个企业认为自己是市场领导者,顾客对其的忠诚度高,而事实并非如此时,则其他企业实行降价策略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只有在失去了大部分顾客后才会意识到自我假设的错误。2、竞争对手对所在产业及产业中其他公司的假设同竞争对手对自己的假设一样,每个公司对产业及其竞争对手持有一定假设。同样,这些假设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竞争对手对所在产业及产业中其他企业的假设包括对产业构成、产业竞争强度和主要产业威胁、产业获利能力
46、和产业前景等方面的认识和判断。产业假设是竞争者对外部环境分析的结果。了解对手对产业的假设,可以掌握对手对产业的认识情况,进而了解他们可能采取的战略类型,并针对对手战略选择具体的竞争方式。(三)现行战略对竞争对手分析的第三个要素是对竞争对手现行战略的分析。对竞争对手现行战略进行分析的重点在于,预计当前战略的实施效果,战略的成功实施会给竞争对手的地位带来的变化,竞争对手改变其战略的可能性,以及由此引起的对本企业造成的影响。通过对竞争对手现行战略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竞争对手正在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和想要做什么,了解竞争对手具体的竞争方式。(四)资源和能力对竞争对手的能力进行客观正确的评估,是竞争对手
47、分析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因为竞争对手的能力决定了它拥有的资源“能做什么”的潜力、对产业环境变化所引起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以及及时采取战略行动的能力。对竞争对手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竞争对手的核心潜力核心潜力可以表现在竞争者在某项职能活动方面独特的长处,如技术开发能力、研究与创新的能力、品牌优势等,在一般情况下,核心潜力由产品或服务竞争力所反映。2、竞争对手的成长能力成长能力可以表现在企业发展壮大的潜力。例如,企业在技术开发上的快速发展和创新都可以使企业在产业中迅速成长。3、竞争对手快速反应的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表现为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和立即采取的对应措施的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可以使竞争对手尽早察觉环境的变化,较早采取相应的行动。但同时也要注意,只有正确的快速反应能力才能转化为竞争力。4、竞争对手适应变化的能力对手适应变化的能力是对手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准确的反应并采取符合环境变化趋势的行动,尽可能减少由于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损失。5、竞争对手的持久耐力对手的持久耐力主要表现在企业在面临恶劣环境时能坚持时间的长短,主要由企业的现有资源,如现金储备、管理人员的协调统一程度、长远目标等因素决定的。通过对分析竞争对手的未来目标、先行战略、假设和能力,可以预测竞争对手对现有位置是否满意,下一步可能采取的行动以及行动的实力和严重性,从而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和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