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docx(8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矿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2013届专科毕业设计中 国 矿 业 大 学成人教育学院专 科生毕业设计姓 名: 学 号: 函授站: 学 院: 专 业: 设计题目: 指导教师: 职 称: 年 月 中国矿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 ( 论文 ) 任务书函授站(点) 专业年级 学生姓名 任务下达日期: 年 月 日设计(论文)日期: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设计(论文)题目: 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和要求:指导教师签字:中国矿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语(包含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内容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工作态度及工作量
2、;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存在问题;是否同意答辩等):建议成 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中国矿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及综合成绩函授站(点) 专业年级 学生姓名 说明书 页 图纸 张 其它材料 答 辩 情 况提 出 问 题回 答 问 题正 确基本正确有一般性错误有原则性错误没有回答答辩委员会评语及建议成绩: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 月 日摘 要本设计矿井为金钟煤矿0.3mt/a改0.21mt/技改设计,一共有3层可采煤层,煤层总厚度为7.5m,煤层工业牌号为无烟煤,设计井田可采储量为:404万吨,设计服务年限为:12.3年,本矿设计采用平硐加上山开拓方式,划分为两个水平,布置2
3、个采区,大巷运输采用机车加皮带运输,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开采,顶板处理方法为全部垮落法。关键词: 矿井设计 走向长壁式 无烟煤 目 录第一章 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1第一节 基本情况2第二节 地质特征6第二章 井田境界和储量17 第一节 井田境界17 第二节 资源/储量17第三章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0第四章 井田开拓22 第一节 影响井田开拓的因素22 第二节 井筒30 第三节 井底车场及硐室31第五章 准备方式-采区巷道布置32 第一节 采区布置32 第二节 巷道布置36第六章 采煤方法39 第一节 采煤方法39第七章 井下运输45 第一节 运输方式选择45 第二节 矿车47
4、 第三节 运输设备选型48第八章 矿井提升55 第一节 提升设备55第九章 矿井通风及安全60第十章 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77第一章 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第一节 基本情况一、交通位置四川省筠连县金钟煤业有限公司金钟煤矿(以下简称“金钟煤矿”)位于筠连县城南东120°方向,直距约23km,行政区划隶属筠连县镇舟镇管辖。矿山约有0.5km简易公路与筠连至高坎县级公路相接,矿井至金筠铁路巡司站约25.0km,交通运输比较便利,矿区交通位置详见图1-1-1。二、地形地貌矿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边缘,地貌类型属中低山,山脉总体走向呈东西向,矿区主要为斜坡山脊区,南侧外围为岩溶漕谷地带。区内最高点为
5、中部山头猪脑顶,海拔标高+1134.7m,最低点为南侧外围漕谷,海拔标高+602m,相对高差533m。三、气象及地震本区气候区划属四川东部中亚热带四川盆地湿润气候区,盆南山地中亚热带温暖带区,气候温暖潮湿,夏季气温较高,冬春季节阴雨绵绵,历年最高气温39.5,最低-2.5,月平均气温17.5,无霜期350天左右,全年多西北风,风力一般35级,多年平均降雨量883.4mm1597.9 mm,一般在1000mm1200mm之间,多集中在每年7、8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三分之一,多年最大蒸发量为1119.9mm,年平均相对湿度81%83%。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矿区地震烈度
6、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四、地表水系矿区属长江上游一级支流的南广河水系,西侧外围的镇舟河属常年性河流。矿区内全为季节性冲沟,大气降雨和矿坑水汇入季节性冲沟后向西流出区外汇入镇舟河,辗转进入南广河。图1-1-1 矿区交通位置图五、矿井开发现状(一)原金钟煤矿原金钟煤矿于1995年建成投产,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于2008年1月为该矿换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5100000830019),有效期至2008年12月,生产规模为60kt/a。采用平硐开拓方式,全矿划分为一个水平,即+600m水平。矿井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方法,后退式开采,爆破落煤,人工装煤,局部充填法管理顶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详见表
7、1-1-1。表1-1-1 原金钟煤矿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编号坐标拐点编号坐标XYXY13098545354721204309913335473000230992053547199553098945354728403309960035472840面积(km2)0.591开采标高(m)+700+600开采煤层8号设计生产规模(kt/a)60(二)原黄干洞煤矿矿井于2002年6月由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换发了采矿许可证,生产规模为30kt/a。平硐+暗斜井开拓方式、走向短壁前进采煤法、工作面采取采区前进式,区内后退式推进开采、冒落法管理顶板。该矿井现已关闭。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详见表1-1-2。表1-1-2
8、 原黄干洞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编号坐标拐点编号坐标XYXY1309855035471515330992103547196023098550354720854309903535471515面积(km2)0.296开采标高(m)+730+600开采煤层8号设计生产规模30kt/a(三)原改板沟煤矿原改板沟煤矿于1995年建成投产,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于2004年3月为该矿换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5100000420106),有效期至2014年3月,生产规模为60kt/a。该矿井现已关闭。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详见表1-1-3。1-1-3 原黄干洞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编号坐标拐点编号坐标XYXY1
9、3098456354741470530994953547118723098730354711876309945635471187330988103547085573099186354714704309862535470855面积(km2)0.4683开采标高(m)+650+500开采煤层2、8号设计生产规模60kt/a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四川省筠连、古叙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矿业权设置方案的批复”(国土资函2007727号),矿井开采2、7和8号煤层,开采标高+730m+550m。矿山东侧与坤宏煤矿相邻、深部为规划的船景矿井矿权设置区,各矿间留有保安煤柱隔离,故矿区西侧无矿权重叠;矿区西侧的石岗煤矿
10、已关闭,近处无邻矿,故本矿整合矿区不存在矿权重叠和边界纠纷。六、矿区经济矿区农业经济发育程度相对较低,矿区中部宣威组地层形成的缓坡平台地带和茅口组岩溶漕谷区为旱季作物种植区和村民聚居地,北侧斜区坡度大主要为杂木生长区,局部有少量人工林地,经济价值有限。当地部分剩余劳动力在附近矿山务工,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七、市场供需情况矿井生产的原煤是较好的民用煤和动力用煤,主要供电厂用煤及民用煤,供不应求,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八、运输条件矿山约有0.5km简易公路与筠连至高坎县级公路相接,距镇州场镇公路里程仅6km,矿井至金筠铁路巡司站约25.0km。九、电源条件本矿井实行双电源供电,矿井供电一回路来自沐
11、爱35/10kV变电站的10kV线路,其供电线路为LGJ-70mm2架空线,供电距离约3km。另一回路来自镇舟镇洞口水电站10kV电源,其供电线路为LGJ-70mm2架空线,供电距离约6km。十、水源条件矿井生活用水以W04泉点泉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第二节 地质特征一、地层根据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二地质队2008年7月编制的四川省筠连县景阳井田金钟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区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为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三叠系下统铜街子组(T1t),第四系残坡积层(Q),第四系地滑堆积层,各地层基本特征如下:1、二叠系下统茅口组(
12、P1m)分布于矿区西部地带,厚度大于200m。岩性为褐灰、浅灰色厚层块状细粉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泥质灰岩夹泥质条带,含透镜状、结核状燧石。2、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本段为本区含煤地层,根据岩性特征分为二段,各段特征如下:(1)二叠系上统宣威组下段(P2x1):灰色、深灰色砂岩、泥岩、粘土岩,中、上部一般夹36层含动物化石的薄层灰岩或泥质灰岩,含大量动植物化石,厚度3259m,一般厚45m。本矿区内仅7、8号煤为可采煤层,2、3号煤为局部可采煤层。(2)二叠系上统宣威组上段(P2x2):厚度81.63120.78m,一般厚97m。灰色、浅灰色粘土岩夹碎屑岩,顶部含薄煤层13层,粘土岩中常含
13、较多菱铁矿结核及团块,含丰富的植物化石。与下伏地层假整合接触。3、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根据岩性特征分为四段,各段特征如下:(1)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本段一般厚82m,岩性为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状泥岩、砂质泥岩,夹薄层粉砂岩及泥质灰岩。(2)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二段(T1f2):本段一般厚211m,岩性为上部以紫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平薄层细砂岩、生物碎屑灰岩及泥质条带,含钙质,偶含泥质团块及小砾石。中部为紫灰紫红色薄层中厚层状粉砂岩、砂质泥岩,夹生物碎屑灰岩薄层。下部以暗紫、紫灰色中厚厚层状细粉砂岩为主,底部常呈绿灰色,夹深灰色细粒杂砂岩、生物碎屑灰岩及砂质
14、泥岩。(3)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三段(T1f3):本段一般厚84m,该段底界为一层411m的暗绿色钙质粉砂岩、钙质泥岩,夹多层生物碎屑灰岩组合。其上岩性为紫灰色、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少量细砂岩,夹多层条带状或薄层状泥岩及数十层不稳定的薄层生物碎屑灰岩,下部含泥质团块、菱铁矿结核及钙质结核。(4)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四段(T1f4):该段一般厚123m,上部岩性多为暗紫色厚中厚层状泥岩,钙质粉砂岩及少量泥岩条带;中部细砂岩增多,有时见冲刷面及虫迹;下部夹含铁质的细粒杂砂岩,成分复杂;底部以砖红色薄层中厚层粉砂岩或细砂岩与下伏分界,该层厚约1030m,岩性及厚度较稳定,不含动物化石。4、三叠系下
15、统铜街子组第一段(T1t1)分部于矿区南部外围,岩性为灰色泥晶灰岩,生物屑灰岩及生物碎屑鲕粒灰岩,夹绿色钙质粉砂岩与灰紫色泥岩互层,地层厚161m。5、第四系残坡积层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宣威组地层形成的缓坡地带,成份以砾石、砂土、亚砂土及粘土为主,厚度一般25m。6、第四系地滑堆积层:成份以飞仙关组砂质泥岩、粉细砂岩块体及残坡积层组成,因为整体滑动形成,故滑体内保存有较完整的地层层序,因滑坡形成年代久远,属较稳定的古滑坡堆积体。地层综合柱状图见附图二、地质构造矿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坳川东南陷褶曲筠连凹褶束,洛木柔复式背斜北翼中段,该背斜西邻双河场背斜及筠连鼻状背斜,北有建武向斜
16、和罗场向斜,往南则为川滇交界的大雪山向斜。洛木柔背斜为本区域主要构造形迹,该背斜分布地域涉及筠连县及珙县县境,主轴近东西向,为一个比较复杂的长轴状背斜。矿井位于洛木柔复式背斜南翼中段,呈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近东西向,岩层倾向345360°,倾角1315°,矿区内无大型断裂构造,详见矿区构造纲要图1-2-1。1、断层在整合矿区西侧边缘地带地表发育3条小型断层(F267、F268、F269),且井巷内也有大小不一的小断层分布,对煤层局部开采具一定影响。现对各断层特征简述如下:(1)F267:呈北东55°方向分布于矿区西侧毛毛沟附近,走向延长约300m,倾向北西,切割宣
17、威一第二段至飞仙关组第二段地层,断距小于20m,为小型逆断层,对浅埋地段煤层具破坏作用。(2)F268:呈北西300°方向分布于矿区西侧尖峰山附近,走向延长约300m,倾向北东,切割飞仙关组第二段至第四段地层,断距2030m,为浅部小型正断层,对煤层无直接影响。(3)F269:呈北东4060°方向分布于矿区西侧尖峰山附近,地表形态呈向南东略凸的弧形,走向延长约500m,倾向北西,切割飞仙关组第三段至第四段地层,断距2030m,为浅部小型逆断层,对煤层无直接影响。2、节理受区域构造应力、风化剥蚀等作用影响,岩层中发育不同程度的节理,局部发育程度较高,对岩体的完整性及斜坡的稳定
18、性有一定影响。综上所述,矿区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三、煤层及煤质(一)煤层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为矿区含煤地层,厚113.87179.78m,平均厚154.04m,可采煤层共有3层,自上至下依次为2、7和8号煤层,可采煤层总厚平均为7.5m,倾角为13°15°,属缓倾斜煤层群。各煤层特征由上至下分述如下:(1)2号煤层44图1-2-1 矿区构造纲要图俗称“三型炭”,本矿区范围内局部可采。矿区内煤层厚度03.09m,平均0.96m,可采段内纯煤平均厚0.92m,一般厚为0.701.00m,一般含12层夹矸,煤层一般具2个分层。煤层顶板主要为深灰色泥岩、细粉砂岩及砂质泥岩
19、,部分为细粒砂岩。底板多为粘土岩及泥岩,亦有少量为细粒粉砂岩。(2)7号煤层俗称“黄广炭”,沐爱勘探区内7号煤层在多数区域可分为上、下两个分层,但金钟煤矿及附近区域7号煤层只有上分层可采。本矿区范围内7号煤层(即上分层)下距8号煤层0.54.05m,煤层平均厚0.820.96m。煤层结构较简单,一般具2个分层,夹矸主要为泥岩或炭质泥岩,厚度一般25cm。该煤层在全区范围内虽有少数不可采点,厚度增厚减薄频繁,但可采段成片,故属较稳定煤层,金钟煤矿矿区内厚度稳定为可采煤层。顶板一般为泥岩、砂质泥岩,少数为细粒砂岩,底板为泥岩或粘土岩。(3)8号煤层俗称“高炭”,位于含煤段底部煤层群下部,上距号标志
20、层平均为39.46m,距7号煤层为0.0211.45m,平均为2.51m,下距9号煤层平均为2.43m。全区分布,为本区厚度最大、稳定性最好的主要可采煤层。煤层总厚0.524.59m,平均纯煤厚度1.84m。本矿区范围内8号煤层平均厚1.741.86m。煤层结构简单复杂,煤层一般具2个分层,夹矸一般厚0.10.2m,夹矸成分一般为炭质泥岩或粘土岩。顶板岩性一般为细砂岩、粉砂岩及泥岩,底板一般为灰白色粘土岩,吸水性及可塑性都较强,详见可采煤层特征表1-2-1。表1-2-1 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煤层真厚(m)平均层间距(m)稳定性结构顶板岩性煤层倾角(°)容重(t/m3)底板岩性2号03.
21、09不稳定较简单泥岩、砂质泥岩13151.700.9624粘土岩、泥岩147号0.820.96较稳定较简单砂质泥岩、泥岩13151.750.952.5粘土岩、泥岩148号1.741.86较稳定简单复杂细砂岩、粉砂岩13151.601.84粘土岩14(二)煤质(1)物理性质2号煤层为深灰灰黑色半暗半亮型煤,煤层顶底部煤质较差,一般以暗淡型煤为主,光泽暗淡,煤层中部以光亮型煤为主,一般为强玻璃光泽;7号煤层为深灰灰黑色半暗半亮型煤,富含团块状及线理状黄铁矿,在可采段内以半亮型煤为主,条带状结构,层状或似层状构造,硬度较高,多为参差状断口,内生节理不发育,显微类型多属矿化丝质亮暗煤;8号煤为灰黑色及
22、钢灰色半亮型煤,以亮煤为主,夹镜煤和亮煤条带及透镜体,中宽条带状结构,块状构造。该煤层光泽较强,一般为强玻璃金刚光泽,阶梯状断口,内生节理较发育。(2)煤质特征根据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二地质队2008年7月编制的四川省筠连县景阳井田金钟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2号煤层属中高灰、低硫分、高热值无烟煤;7号煤层属中高灰、特高硫分、中高热值无烟煤;8号煤层属中灰分、中高硫分、高热值无烟煤。主要作为电力用煤和一般生活用煤,详见表1-2-2。表1-2-2 可采煤层煤质特征表煤层Md()Ad()Vdaf()St.d()Qnet(MJ/kg)2号1.8133.536.810.8522.777号1.753
23、4.397.015.4422.378号1.9629.186.702.0924.39四、水文地质根据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二地质队2008年7月编制的四川省筠连县景阳井田金钟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其评审意见书(川评审2008308号),矿井水文地质情况如下:(一)含水层及隔水层1、区域含水层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一至三段(T1f1-3):位于斜坡及陡坡地段,岩性以暗紫、紫红色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夹泥岩、钙质泥岩及砂质泥岩。主要为层间构造裂隙和浅部风化裂隙含水,富水中弱,单斜承压。是矿上开采的主要充水含水层。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浅灰色深灰色,厚巨厚层状石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岩溶管
24、道和溶蚀裂隙含水,水量丰富,但极不均匀,为岩溶强含水层。位于矿山外围南东角,对煤层开采影响甚微。2、隔水层区域隔水层主要有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四段(T1f +4)、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和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具体情况如下:(1)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三、四段(T1f 3+4):暗紫色、紫红色、砖红色中厚层状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互层。在矿山出露面积大,矿山内位于斜坡、陡坡地带,经野外调查地表未发现泉点。深部钻孔揭露多出现局部漏水或涌水,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和钻孔简易水文及含水层测井资料表明含水极不均匀。(2)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灰色砂质泥岩、粘土岩、泥岩、细砂岩、粉砂岩互层夹薄
25、层生物碎屑灰岩。上部夹煤层数层,其中2号煤、7号煤、8号煤为可采煤层。下段夹菱铁矿层。地表泉点出露较少,本次调查泉点6个,流量0.2011.000l/s。(3)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浅棕灰色、深灰绿色、黑色块状玄武岩,具杏仁状、气孔状、斑状构造,浅部常蚀变为碳酸盐化及绿泥石化玄武岩。(二)构造导水性矿山内地表基本无大的断层。在坑道揭露过程中遇到的隐伏断层(f3)破碎带有水流,流量1l/s左右,邻近黄干硐老采空区附近的采区内与黄干硐老采区沟通,使其黄干硐水量变小,金钟水量增大,是导水破碎带所起的作用。(三)充水因素1、顶板充水矿井开采时,充水主要为巷道及采面顶板的砂岩裂隙水,其方式以
26、渗、滴、淋水的形式充入坑道。从总的看,随着水平延深,采空面扩大,矿井涌水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2、大气降水与地表水据2007年矿坑观测资料综合分析,矿坑涌水量一般在暴雨后34天水量增大,增大水量45倍,大气降水是矿坑充水水源之一。矿山内河溪位于矿山外围,主要受T1f地层中小溪沟汇水补给,切割P2xT1f地层,随季节性变化大。对煤矿开采影响甚微。3、地下水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一至三段(T1f1-3),是含煤地层的顶部含水层。层间构造裂隙和浅部风化裂隙含水,富水弱中等。位于煤层采空变动影响高度之内,为煤矿层开采巷道系统的直接充水含水层。4、老空水据调查,矿山内(黄干硐煤矿)老窑积水已基本疏干,金钟煤
27、矿开采已有数年以上,业主更换,对密闭的改板沟2号煤井老采空区积水情况不详,在以后矿山开采过程中必须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确保生产安全。(四)矿井涌水量根据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二地质队2008年7月编制的四川省筠连县景阳井田金钟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井最大涌水量19749m3/d,正常涌水量3803m3/d。 综上所述,矿床是以顶板裂隙、溶隙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类型。五、其它开采技术条件(一)瓦斯根据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止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瓦斯
28、事故的通知”(川安监201019号),宜宾矿区的8号煤层已经被定为突出煤层,故原初步设计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考虑。根据宜宾市经济委员会“关于全市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宜市经发2009618号),2008年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54.43m3/t,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5.99m3/min,属于高瓦斯矿井。为确保安全,矿方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国矿业大学进行煤与瓦斯突出鉴定,依据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7月提交的四川省筠连县金钟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该矿井在开采标高+550m以上2号、7号和8号煤层均无突出危险性,同时根据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高县梭沙坡煤矿等81对矿井煤与瓦斯突
29、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批复”(川安监审批201274号)本矿在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评审通过矿井名单中,因此,本次按高瓦斯矿井设计。(二)煤尘爆炸性根据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金钟煤矿2号、7号和8号煤层的鉴定结果,2、7、8号煤层均无煤尘爆炸危险性。(三)煤的自燃倾向性根据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金钟煤矿2、7和8号煤层自燃倾向性试验,2和8号煤层自燃倾向等级均为不易自燃(类),7号煤层为自燃煤层(类)。(四)地温及地压矿井属地温正常区,未发生过冲击地压现象。六、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2号煤层顶板岩层中微细层理发育,黄铁矿多沿层理面呈薄膜状、星散状分布,属不稳定型中等稳定型顶板;
30、煤层底板多为浅灰、灰色高岭石水云母粘土岩或泥岩,均一块状,较松软,粘土岩具强烈的滑感,吸水性强,可塑性好,易膨胀,属易底鼓岩类。7号煤层直接顶板多为砂质泥岩及粘土岩,局部相变为细粒砂岩,属软岩类。该顶板岩层薄且裂隙发育,属不稳定型顶板;煤层底板主要为棕灰色凝灰质水云母或高岭石水云母粘土岩,局部相变为泥岩或砂质泥岩,粘土岩性软,易风化,吸水性强,膨胀性高,属易变形之底板。8号层直接顶板为泥岩和砂质泥岩,岩层中水平层理发育,岩芯破碎,易风化呈小块状,属不稳定型顶板;煤层底板为浅灰灰白色水云母粘土岩,厚度一般0.5m左右,吸水率高,可塑性强,属不易管理之底板。矿区内存在三个古滑坡体,矿区北侧陡坡区局
31、部存在山体开裂。区内分布的的三个古滑坡目前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综上所述,矿井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环境地质条件中等。七、保有资源/储量及地质勘探评述(一)保有资源/储量根据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二地质队2008年7月编制的四川省筠连县景阳井田金钟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查明资源储量5385kt;动用储量(111b)1341kt;保有资源/储量(111b+122b +333)4044kt,详见资源/储量汇总表1-2-3。表1-2-3 资源/储量汇总表井田范围查明储量(kt)动用储量(111b)(kt)保有资源/储量(kt)111b122b333小计原金钟煤矿1375500841340875原黄干洞
32、煤矿61036525490574原改板沟煤矿102638863800638增扩范围2374417112483301957全井田范围53851341312891604044(二)以往地质工作工作情况1、1977年8四川煤田地质公司135队、141队陆续进入本区进行普查和详查工作,1979年12月提交了四川省筠连县筠连煤田沐爱精查区详查地质报告。2、2002年11月2004年10月,三个矿山先后委托四川省地勘局202地质队进行调查测量工作,并编制了筠连县镇舟镇金钟煤矿保有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筠连县镇舟镇黄干洞煤矿保有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筠连县国土局采矿权拍卖出让一号矿区范围储量分割核实报告,
33、满足了矿山占用储量登记和换发采矿许可证的需要。3、2008年2月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2队为筠连县镇舟镇金钟煤矿开展了动态检测工作,工作中对本矿的主要巷道采用全仪器法实测,为本次工作积累了丰富且精度较高的测量资料;同时系统地收集了矿区各煤层平均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资料,并提交了四川省筠连县筠连煤田景阳井田筠连县镇舟镇金钟煤矿2007年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综上所述,矿区地质勘查工作程度为精查,矿山所在井田已有的地质资料及井下工程资料均较丰富,可以作为金钟煤矿整合扩能工程设计的地质依据。八、其它有益矿产矿区内主要有益矿产为绿泥石鲕状菱铁矿、玄武岩、耐火粘土等,其矿层特征如下:1、绿泥石鲕状
34、菱铁矿产于宣威组下段粘土岩中,小扁豆体或透镜体产出。矿极不稳定,矿层厚度一般在0.4m以下,铁品位在7.7539.23%,一般在2030%之间,据详查报告,由于矿石内绿泥石较多,菱铁矿可选性差,尚不具规模开采价值。2、玄武岩玄武岩主要分布在矿区北部及并东部。产于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中,主要岩性为砾状、花斑状蚀变玄武岩,碳酸盐化杏仁状玄武岩及致密块状玄武岩等。矿物组成主要为基性更长石、绿泥石、榍石、磁铁矿及钛铁矿等,性硬,经适当配料可作铸石及道碴原料。3、耐火粘土矿区宣威组中泥岩、炭质泥岩、粘土岩占全组地层50%左右。其上段各类泥质岩耐火度普遍在1580,仅7号煤层顶部、7号煤层底板、8号号
35、煤层顶板见厚度1.35m、0.77m、0.35m三层中耐火度达15801650,上述粘土岩可达国家标准硬质粘土级及软质粘土、级,可作为耐火粘土原料。九、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矿井只能在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范围内开采,防止越层越界开采后相邻矿井相互贯穿,造成突水、瓦斯等灾害事故。2、根据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二地质队2008年7月编制的四川省筠连县景阳井田金钟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区内圈出了大片采空区,矿井在施工和生产中,应进一步探明采空区范围,按规程规范留设安全煤柱,严防采掘作业误穿采空区发生矿井突水事故及有害气体大量涌出;并根据采空区范围,适当调整巷道布置,防止将巷道布置在采空区,造成
36、漏风和增大巷道维护费用等现象。3、要加强顶底板管理,注意及时回填和支护,防止冒顶和偏帮事故的发生;加强矸石管理,防止人为因素造成水土污染和矸(泥)石流发生。第二章 井田境界及储量第一节 井田境界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四川省筠连、古叙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矿业权设置方案的批复”(国土资函2007727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宜宾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川办函200716号)及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川采矿区审字20080263号),金钟煤矿由原金钟煤矿、黄干洞煤矿和改板沟煤矿的煤炭资源与周围闲置的煤炭资源整合而成,金钟煤矿为整合保留主体矿井。新设置的筠连县镇舟镇金钟煤矿矿区范围
37、:包含金钟煤矿、黄干洞煤矿原矿区及改板沟煤矿原矿区浅部,同时包括原金钟煤矿、黄干洞煤矿深部增扩范围。矿区东西走向长2100m,南北平均宽670m,划定矿区面积1.4031km2,由11个拐点连线圈定,井田拐点坐标点详见表2-1-1。表2-1-1 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编号坐 标拐点编号坐 标XYXY130988103547085573099749354727292309924735470855830992633547300533099162354710519309894535472835430991423547147010309854535472120530992253547177911309
38、8550354715156309957035472440矿山东侧与坤宏煤矿相邻、深部为规划的船景矿井矿权设置区,各矿间留有50100m保安煤柱隔离,故矿区西侧无矿权重叠;矿区西侧的石岗煤矿已关闭,近处无邻矿,故本矿整合矿区不存在矿权重叠和边界纠纷。第二节、资源/储量(一)矿井地质资源量根据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二地质队2008年7月编制的四川省筠连县景阳井田金钟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其评审意见书(川评审2008308号),矿井地质资源量(111b+122b+333)共计5385kt,其中动用储量1341kt,保有储量4044kt,详见表2-1-2。表2-1-2 矿井地质储量汇总表煤层动用储
39、量(kt)保有资源量(kt)地质资源量(kt)111b122b333小计2号255233/2334887号375960309/126916448号7111935607/25423253合计13413128916/40445385(二)矿井工业资源/储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是指地质资源量中探明的资源量331和控制的资源量332,经分类得出的经济的基础储量111b和122b、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M11和2M22,连同地质资源量中333的大部。计算公式如下:矿井工业资源/储量=111b+122b+2M11+2M22+333k矿井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根据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
40、要求,矿井333级别的资源/储量可信度系数取0.8,故矿井工业资源/储量=111b+122b+333×0.8。经计算,矿井工业资源/储量为4228kt,详见表2-1-3。表2-1-3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汇总表开采水平煤层保有储量(kt)111b(kt)122b(kt)333(kt)工业资源储量(kt)K值333K+600m水平2号233 233/ 0.8 0 2337号1269 9603090.8 012698号2542 1935 6070.8 0 2542 合计40443128 9160.8 0 4044 (三)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矿井设计资源/储量为矿井工业资源量减去设计计算的断层
41、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构)筑物等永久煤柱损失量后的资源/储量。计算公式如下:设计利用资源/储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永久煤柱损失1、断层煤柱井田内无较大的断层,无需留设煤柱。2、防水煤柱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9年颁布的煤矿防治水规定和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2010年颁布的四川省煤矿防治水细则相关要求,井田范围内无河流和大的地表水体,仅需留设采空区防水煤柱。本次设计考虑留设30m采空区防水煤柱,经计算,共留设采空区防水煤柱65.8kt。3、井田境界煤柱井田边界留设20m宽的煤柱,经计算,矿井共留设井田境界煤柱72.1kt。4、地面建(构)筑物煤柱矿区内原有村庄已搬迁,本设计不留设村庄煤柱。矿井永久煤柱损失为65.8+72.1137.9kt,经计算,设计资源/储量为3906.1kt。(四)矿井设计可采储量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