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通货膨胀压力成因与治理_外汇储备和产能角度下的分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当前中国通货膨胀压力成因与治理_外汇储备和产能角度下的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中国通货膨胀压力成因与治理_外汇储备和产能角度下的分析.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0年 7月第 32卷?第 4期当 代 经 济 科 学Modern Econom icScienceJu.l?2010Vo.l 32?No.4当前中国通货膨胀压力成因与治理?外汇储备和产能角度下的分析邹?璇1,2(1.重庆工商大学 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2.重庆市产业经济研究院,重庆 400067)摘要:由于治理全球金融危机的扩张性政策刺激,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自 2009年 11月开始由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转变。原材料价格、农产品价格、股价、房价急速上扬,这些使人明显地感受到前段时间的经济衰退正在演变成资产经济泡沫和通货膨胀。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回顾中国经济理论界对通货膨胀的研究,探讨当前外汇
2、储备过高和产能严重过剩形成通货膨胀压力的机制。最后,就如何缓解当前的通货膨胀压力提出了初步建议。关键词:通货膨胀压力;成因;治理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48-2010(04)-0029-07一、引?言2008年中期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迫使世界各国施行扩张性宏观政策刺激经济,中国也不例外。自2009年 9月至今,治理金融危机的扩张性宏观政策使得中国经济领先全球其他国家全面复苏,沿海企业纷纷复工,大批农民工回流沿海,房地产交易市场和股票市场交易异常活跃,以至于原材料价格、农产品价格、股价、房价急速上涨。人们明显地感到当前经济正在由衰退向资产泡沫化和通货膨胀化转变,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
3、大 1。从 2009年 11月份开始中国 CPI由负转正,2009年 12月 CPI同比上涨 1.9%,PPI同比上涨 1.7%,且 PPI首度转正;2010年 1月份 CPI同比上涨 1.5%,PPI同比上涨 4.3%;2010年 2月 CPI同比上涨 2.7%,PPI同比上涨 5.4%;2010年 3月份CPI同比上涨 2.4%;PPI同比上涨 5.9%;2010年 4月 CPI同比上涨 2.8%,PPI同比涨 6.8%。这一系?收稿日期:2010-05-02?基金项目:重庆市软科学研究项目(CSTC,2009CE9079);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8X J Y002)。?作者简介:邹璇(19
4、73-),湖南省祁阳县人,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副主任,重庆市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领域: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http:/ 2010年 3月份 M1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29.94%,M2同比增长 22.5%,!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仍在持续执行,等等,因此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断加大已是不争的事实。防范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当前国家经济工作的核心目标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拟对中国当前的严重产能过剩和高额外汇储备对物价上涨压力作初步探讨,意在找出两者引发通货膨胀压力的内在机制,并就如何防范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二、中国当
5、前通货膨胀成因认识与治理误区通货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或者说一段时期内!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2。早在1997年的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理论界就对中国通29货膨胀的成因作了多种解释并提出了一些治理措施,其中代表性观点和相应的治理措施如下:(一)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可采用货币回笼治理。此观点认为,当银行贷款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从而使金融市场上货币泛滥。金融市场上的货币泛滥先是从房地产市场上寻找出路,推高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当股市开始发展与繁荣时,大量的资金又流向了股市,从而吹大股市的泡沫,从而形成中国式通货膨胀 3-4。这种解释非常勉强,过于简单,可能忽视一些更为根本的因素。因为货币供
6、应量与价格水平之间主要是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多数情况下两者呈同步变化,中国的通货膨胀完全可能是由其他因素(经济结构失衡,经济过热等)造成的。因此货币回笼方式治理有时候并不奏效。(二)通货膨胀是人民币升值太慢所致,可采用一次性升值到位治理。此观点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是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太慢,让国际热钱对人民币的升值有预期,从而导致大量的外资流入中国赌人民币升值,热钱不断增加导致了房地产价格飞涨;政府打击房市,热钱进入股市,使得股市飞涨;政府打击股市,热钱流向物资期货市场,开始炒高物价。这种说法逻辑上似乎正确,但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中国通货膨胀的出现仅是由于人民币升值太快,为什么前期政府稳定汇
7、率没有稳定物价,而是形成通货紧缩压力呢?需要明确的是,中国的通货膨胀不是需求拉动的,试图用一次性汇率升值到位的政策措施来遏制当前的通货膨胀难以奏效,因为本币升值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减少出口、增加进口,以达到出清过剩需。但是,当中国的现实状况是供给过剩、供给成本快速上涨,从而需要依靠国际市场来平衡过剩供给,采取本币升值刚好反向行事,不会降低通货膨胀,而是拉升通货膨胀。(三)通货膨胀的根源是成本推动的 5,可采用控制原材料价格治理。此观点认为,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是成本推动型,因为前期石油、黑色金属和采掘业的价格上胀必然会传递到相关的下游产业而推动 CPI的上胀 6。同时由于人们对于食品?何志成
8、#人民币升值趋势与恶性通货膨胀可能来临,http:/ m l。%?华民#中国式通货膨胀的性质及其治理的方法, 5月 4日。?曾若愚#中国正面临严重的输入型通货膨胀,2009年 12月 21日,黄金网特约,fo.l com。(?卢峰#大国经济与输入型通胀论,国际经济评,2008年 7-8。的需求是比较刚性,因此食品价格的上胀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是由于成本推动而造成的%。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然而也存在一定的质疑。因为不是要素价格及其预期决定着产品价格及其预期,而是产品价格及其预期最终决定着要素价格及其预期。假如供应货币量不增长,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用于购买其他商品的!需求一定是下降的,从而总的物价水
9、平不会上涨&。(四)通货膨胀是外部输入的,可采用切断输入途径治理 7。此观点认为,中国的通货膨胀是外部输入引起的,输入途径有两条,一条通过原材料进口,另一条通过国际资本流动。前者是因为,中国为了保证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保持人民币汇率与美元固定在一个很小的幅度上,因此,当美元贬值引起商品价格上涨时,由于没有人民币汇率升值作为对冲,以人民币计价的这些原材料价格也就同时上升了,这样就直接引起了相关产品价格的上涨;后者是因为,近年中国的外汇储备高速增长,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出口部门的创汇,而更大部分是国外流入的投机热钱,由于美国出现的通货膨胀是由于美联储滥发货币造成的,因而在美国国内拥有充分的流动性,流
10、动性需要升值机会,而中国便成了国际投机资本的目标,这些投机资本进入中国国内并不会从事周期过长的投资,因而他们总是涌向资本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从而炒高中国国内的证券价格以及房地产价格。然而这种观点也不尽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卢锋认为,将中国的物价上涨归结为!输入型通胀 缺乏经验依据(,因国际原材料、能源、资源产品价格上涨是内生于中国国内需求的,更何况中国经济分析适合于国际经济的!大国模型,而非!小国模型,大国经济难以形成输入式通货膨胀。而采用切断原材料进口和国际资本流动治理通货膨胀,显然更是行不通的。(五)资产价格持续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8,可采用刺破资产泡沫治理。此观点认为,通货膨胀是
11、资产价格持续上涨的表现。资产价格是指房地产和股票价格,资产价格持续上涨引起资产所有者名义收30入增加(财富效应),进而引起资产所有者消费需求增加,从而引起通货膨胀。遗憾的是,这一观点缺乏解释能力。因为资产价格上涨产生!财富效应 的同时,也会产生!替代效应。在资产价格上涨预期强烈的状况下,公众能否进行当期消费,主要看这两种效应的对比。如果!财富效应 大于!替代效应,人们会把赚到的钱用于消费;如果!替代效应 大于!财富效应,人们会把赚到的钱用于再投资,期望可以!钱生钱。很明显,因为我国储蓄率较高,收入水平普遍不高,收入预期不稳定等因素,人们将会把将更多的资金配置在资产市场,而不是进行消费。从实际状
12、况看,目前我国资产规模确实增长很快,但相对规模仍然不大,加上产能过剩的因素,资产上涨引发的财富效应还不会引起供应的全面紧张,产生通货膨胀。相反,资产市场的持续火爆,反而对耐用品消费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当前的确存在资产泡沫问题,尤其是房地产泡沫,直接刺破泡沫显然会给产业链上的相关产业带来巨大打击,挤压泡沫也许更有效果。此外,人们普遍认为,通货膨胀压力是前期扩张性宏观政策带来的。政策性通货膨胀预期增强的原因国际上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为应对危机普遍实施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二是全球货币环境宽松特别是美元等主要货币维持超低利率;三是 2009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际信贷总量快速增长
13、。而中国为了治理全球金融危机,则实施了如下四大政策措施:一是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二是十大产业振兴方案;三是汽车、家电、建材下乡;四是银行信贷的六成做基础建设。显然这些政策措施是为了拉动内需。然而这些政策仅仅是治标不治本,它会带来更深层次的问题,使问题将来更难解决。四万亿刺激政策虽然暂时解决了内需问题,但会给将来带来更大的产能过剩,将来会引发更强的通货膨胀预期。用郎咸平教授的话来说是!利用明天的产能过剩消化今天的产能过剩 是!头痛医脚,只能导致更严重的产能过剩。银行信贷扩张看似增强消费,其实基本上扩张到了国有大型企业,而国有企业获得的大规模信贷并没有真正做实业,而是流向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从而
14、催长资产泡沫,进而引发通货膨胀。2009年银行放出了 9.59?李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万亿,到了 2010年 1月份高达 12万亿。如此高的信贷扩张速度和规模,通货膨胀自然要来临。可是私人在这种阵势下不敢把钱存在银行也不敢在严重产能过剩下投资实体经济,因此其有限的出路就是为逃避通货膨胀风险冲击资产市场(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资产市场泡沫扩大。从上述代表性观点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理论界关于通货膨胀形成原理的研究,往往是针对某个时期的通货膨胀,或是侧重于从某个或某些方面分析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和提出治理措施,这就决定了这些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国通货膨胀的复杂性和
15、每个时期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较为全面具体地分析其成因和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三、外汇储备过高、产能严重过剩与通货膨胀压力?当前中国面临着几个严重的宏观经济问题:一是巨额外汇储备;二是产能严重过剩;三是人民币升值压力;四是流动性严重过剩;五是资产价格泡沫扩大;六是前期扩张性财政政策带来了强烈的通货膨胀预期等问题。正是这些严重的宏观经济问题共同作用引发了当前的强烈通货膨胀压力。下面我们仅从外汇储备过高和产能严重过剩催长物价水平方面分析。1.巨额外汇储备催长物价压力理论上外汇储备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是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来实现的。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外汇储备迅猛增长,导致外汇占款增加,进而引起基础货币
16、的供给增加。而基础货币供给增加又会通过货币乘数引起货币供应量成倍增加,从而使社会总需求增加,在不存在闲置资源的情况下,社会总供给不能相应增加,只能通过物价上涨来实现商品供求平衡。其逻辑过程为: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外汇占款)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物价水平)。2000年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一直保持着大额顺差。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央银行被动地、经常性地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外汇,使得中国外汇储备从 2000年初的 1546.75亿美元急剧增加到 2010年 3年末的 24471亿美元,高居世界第一。外汇储31备增加虽然对综合国力和对外支付能力有正面效应。但中央银行大量购入外汇会形成大量的外汇占款
17、,从而基础货币投放自动大幅增加,如 1995年初中国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比例 32.6%(2000年 1月的 46.36%)到 2010年 3月上升到了 90%。然而笔者认为基础货币的大幅增加必然会对物价水平上涨形成压力。中国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用人民币购买外汇的手段有三个,一个是增加货币发行,另一个是动用商业银行存于央行的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再一个就是发出!央票 即央行对金融机构的短期债券。周其仁教授了解到,所有这些央行购汇的支付手段背后的资金无一例外都来自央行的负债。比如,2009年 12月央行的总资产为 22.7530万亿人民币,而央行的!自有资金仅为 219.75亿人民币。这就是说,
18、每 1000元央行的资产,有 999元以上来自负债(1元自有资本对 1000元负债)。然而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除非最终由加税和控制开支来化解,否则,积累的主权债务要么违约,要么高通货膨胀(Nouriel Roubin,i 2010)。从目前趋势看来违约不太可能,通货膨胀便成为必然的选择。这正好利用了通货膨胀本质?是从债权人和储蓄者到债务人和非储蓄者之间的资本迁移,其中最主要的是从私人部门向政府的迁移。2.人民币升值助长高额外汇储备规模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得国际资本大量流入中国,然后等待着赚取大幅升值后的汇率价差。然而,国际热钱流入会进一步引发外汇储备高涨,从而加剧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早在 1994
19、年的人民币对美元 8.6187下就存在这强烈的升值预期,但那时中国经济系统比较封闭,投机资本流入困难、流出容易,对资产价格和物价影响不大。直到加入 WTO(2001年 12月)之后的第二年(2003年),中国的经济系统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投机资本流入流出障碍逐渐减少,从而国际热钱开始大量拥入%(见表 1)。其时的外汇储备规模日益攀升&,2002-2009年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分别为 2864.07、4032.51、6099.32、8188.32、10663.44、15282.49、19460.3、23991.52 亿美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热钱流入量有所缓解,但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并没下降。
20、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缓解,人民币升值问题再次成为问题的焦点,中国又面临着国际热钱涌入问题。国际热钱涌入导致外汇储备迅猛增长,外汇占款增加,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形成了!国际热钱不撤,外汇储备高涨,通货膨胀难除 的困境。其经济逻辑如下:人民币升值加速 更多热钱进入外汇储备)外汇占款)货币供给)通货膨胀)。表 1?1999-2009年中国外汇储备、贸易顺差、FDI、热钱流量、人民币美元汇率年份人民币美元汇率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度增额贸易顺差外国直接投资 FD I热钱流入量20096.831223991.524531.221961900.331669.8920086.864619460.34177.812
21、981.3923.95272.5620077.607115282.494619.052618.3747.681253.0720067.813610663.442475.121774.8694.685.6420058.19498188.3220891020603.3465.720048.27686099.322066.81320.9606.31139.6120038.27704032.511168.44254.68471.5442.2620028.27692864.07742.42304.3527.4-89.2820018.27712121.65465.91225.5468.5-228.0920
22、008.27841655.74108.99241.1407.7-539.8119998.27831546.7597.15292.3403.2-598.35?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Nouriel+Roubini#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09.4。%?林松立#我国历年热钱规模的测算及 10年预测,国信证券报告,2010年 4月 2日。&?张明#中国热钱规模达 1.75万亿美元威胁金融安全,每日经济新闻,2008年 6月 25日。32?从理论上来讲,汇率问题使得广义货币(本币和外汇)政策在解决国内经济问题时通常并不是那么有效,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不管使用利率作为政策调整的杠杆,还是使用汇率作
23、为政策调整的杠杆,都会因为存在外部效应而导致政策的有效性被外来的冲击所抵消,这在金融一体化、资本可以跨境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会变得更为突出。因为金融开放,当一个国家为了防止可能发生的或者已经发生的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那么伴随着国内利率的上升,从而导致国内利率与国际利率的息差扩大时,尽管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央行的基础货币供给却会因为境外套利资金的流入而趋于增加,从而抵消了商业银行信贷紧缩的效应。假如宏观管理当局不是选择利率政策,而是选择汇率政策来对国内不断增长的通胀趋势加以遏制,那么其结果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从外汇的利率平价来分析,本币升值必定会导致本币的利率上涨,
24、以至在汇率与利率双双上涨的情况下,反而会诱致更多的境外资本流入套利,从而导致更多的基础货币供给。其经济逻辑是,利率)热钱进入)外汇储备)外汇占款)货币供给)通货膨胀)。3.高额外汇储备引发严重的流动性过剩我认为流动性过剩就是货币投放过多,经济系统资金过多。多余的资金在其逐利的本能下寻找投资机会,导致投资过热或经济过热,从而带来通货膨胀压力。造成目前流动性过剩的根源来自于中国不断推升的贸易顺差引发的外汇储备高涨,出口企业不断把收回的美元兑换给央行形成外汇储备,在外汇储备形成过程央行不得不持续向经济系统投放人民币,造成流动性过剩 9。从货币供应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名义 GDP的增长速度这个角度来看,中
25、国的流动性过剩是严重的。长期以来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 2的增长速度一直大大高于 GDP增长速度。从理论上说,如果经济增长速度为 10%,通货膨胀率为3%,广义货币的增长速度应该为 13%。但实际上,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多年来远远高于此数。经过三十多年的积累(1978年算起),中国的 M2/GDP在 160%以上,全球最高。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中国的流动性过剩预期就比较严重了,通货膨胀预期也很高,但通货膨胀并不十分严重。危机爆发之后流动性过剩问题有所缓解,但随着治理危机的扩张性政策实施,危机得到治理的同时流动性过剩却变得更为严重。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中国严重的流动性过剩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严重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前 中国 通货膨胀 压力 成因 治理 外汇储备 产能 角度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