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振兴规划.docx





《某县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振兴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振兴规划.docx(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左云县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振兴规划(2015-2017)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规划背景11.1区域概况11.2采煤沉陷区基本情况21.3沉陷区治理和避让搬迁进展情况61.4沉陷区治理面临的挑战7第二章 总体要求92.1指导思想92.2基本原则92.3规划目标11第三章 采煤沉陷区人口搬迁规划133.1搬迁原则133.2搬迁方案153.2搬迁时序安排17第四章 采煤沉陷区移民安置规划214.1安置选址模式214.2安置初步意向224.3安置区建设规划234.4安置补偿标准264.5安置的土地保障264.6安置区配套设施建设要求27第五章 安置区产业发展引导与就业保障335.1安置区域产业发展基本思路
2、335.2左云县城产业规划布局335.3安置区产业发展目标375.4安置区就业安置规划42第六章 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规划446.1生态修复446.2采煤沉陷造成生态环境破坏466.3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技术49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637.1投资估算637.2资金筹措63第八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658.1建立和完善规划实施行政保障658.2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法规和行政管理制度698.3加大移民搬迁政策支持708.4移民安置用地与建设保障738.5加强移民搬迁监督检查741前 言左云县共有3镇6乡,228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1314平方公里,人口14.9万人,煤炭资源丰富,早在明清年代就已经开
3、发利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响应上级号召,地方煤矿相继上马,由于煤质优良,曾远销国内27个省、市和亚、欧、美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煤炭资源长期高强度大规模开采的同时,左云县也付出了非常沉重的代价,特别是因采煤沉陷造成的农民房屋受损、地面裂缝、地下水流失等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甚至危及到当地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命财产安全,成为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为保护矿区村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证社会和谐稳定与煤矿开采协调发展,左云县编制左云县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振兴规划,以指导左云县系统地进行煤矿采空沉陷区村民搬迁安置工作,确保矿井采空沉
4、陷区村民搬迁安置工作有序、和谐、顺利地进行。0左云县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振兴规划(2015-2017)第一章 规划背景1.1区域概况 1.1.1地理区位左云县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市,地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系由山陕黄土高原向内蒙高原过度的起始地带,东靠历史名城大同,西接晋北大门右玉,南邻煤电新都朔州,北眺草原明珠呼市,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2度34分至112度59分、北纬39度44分至40度15分之间,南北长53.5公里、东西宽34.5公里,总面积1314.53平方公里,其中山区有38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29%,平川区34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26%,全县平均海拔1436米。1.1.2自然环境与资源左云县地
5、处黄土高原北沿,地势高亢,起伏较大,土地十分广阔。全县总土地面积1314平方公里。左云县气候类型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受季风和西伯利亚、蒙古高原高压控制,冬季少雪寒冷,春季干旱多风,夏季较热多雨,秋季温凉气爽。据近年气象记载,年平均气温6.1,极端低温为-29.5,极端高温为34.5,日交差13.0。年平均降雨量399mm.光能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2763.8小时,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424卡/平方厘米,土地积温2395.9度。无霜期仅为125天。封冻期一般在11月初至次年4月初,130-145天左右。左云县以矿产特别是煤炭资源丰富著称,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达174.5亿吨,现有煤
6、矿31座,其中千万吨煤矿2座,90万吨以上的矿井18座,“十二五”末,全县煤炭产量可达5000万吨,是全国重点产煤大县和全国优质动力煤基地县。1.1.3社会经济近年来,左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型跨越发展为主线,围绕“两地一城”建设目标,开拓进取、团结奋斗,开创了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政治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已先后跻身为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先进县、全国农村电气化先进县、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县和全国体育先进县。2014年左云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8.35亿元,同比增长5.4%;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完成8.86亿元,同比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7、122.84亿元,同比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98亿元,同比增长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33亿元,同比增长8.8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439元,同比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171元,经济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1.2采煤沉陷区基本情况1.2.1采煤沉陷区基本情况左云县既是一个产煤大县,也是一个煤炭赋存大县,境内现已探明地质储量174亿吨(侏罗系18亿吨、石炭二叠系156亿吨),含煤面积797平方公里(侏罗系含煤面积272平方公里、石炭二叠系含煤面积760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1.6%,目前境内共有31座煤矿,总设计能力5000万吨年。经过
8、多年开采,境内侏罗系煤田约有250平方公里上部2#、3#、7#、11#煤层已全部采空,形成塌陷区面积约81.9平方公里,下部的12#、14#煤层也只有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燕子山煤矿、马脊梁煤矿、挖金湾煤矿、东周窑煤矿、马口煤矿和杏儿沟煤矿及我县14座重组煤矿的少部分资源可采,预计在5至10年内将全部采空。1.2.2主要导致问题1、大部分农村村民房屋严重受损据统计截止至2014年底采空区已造成6个镇,70个村庄房屋严重受损,受灾户数15545户,房屋3万余间,受灾人数35345万余人。2、采煤沉陷区内地下水资源受到严重破坏采煤沉陷区浅层地下水大量流失,64个村地表水疏干,8.7万亩农田因出现地表裂缝
9、、干旱导致减产甚至绝产,有3万多农民吃水困难,靠买水或拉水度日,每年采空区内受灾村用于解决人蓄吃水的费用高达上千万元,47.64公里公路严重受损。3、部分耕地破坏导致农民失业采煤沉陷区内3万多农村劳动力因土地不能耕种而失业,有8000多农民背井离乡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有1万多农民依靠低保维持生活。4、采煤沉陷区内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产、生活环境日趋恶化沉陷区一氧化碳有害气体溢出以及浅部滞后型突发性切冒塌陷造成的潜在威胁,经常发生有害气体致牲畜死亡事故,广大农民生命安全无法得到保障。1.2.3采煤沉陷区治理的必要性1、省委、省政府对沉陷区受灾群众搬迁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省委、省政府对沉陷区治
10、理工作十分重视,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支持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沉陷区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2014年6月9日山西省农业厅出台山西省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指导意见,意见中指出把采煤沉陷区治理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和重点工程,预计将投入260多亿元用于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惠及22万户65万人。2、市、县政府的积极性普遍较高加强采煤沉陷区治理,不仅符合增强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的国情,而且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3、受灾害威胁和极其贫困群众有非常强烈的搬迁愿望由于长期处于灾害威胁和贫困之中,部分群众改善自
11、身生存、生活条件的愿望十分强烈,已由过去的“要我搬”逐步转变为“我要搬”。这一根本性的观念转变是搬迁的强大内在推动力。根据目前左云县沉陷区受灾情况统计,全县采煤沉陷区受灾人口共15545户35345人,分布在全县6个乡镇70个村。其中店湾镇有20个村,搬迁人口3567户8383人,鹊儿山镇有7个村,搬迁人口3105户6237人,马道头乡有10个村,搬迁人口2855户6468人,水窑乡有11个村,搬迁人口1820户4246人,张家场乡有9个村,搬迁人口2202户5317人,小京庄乡有13个村,搬迁人口1996户4694人。4、严重的地面塌陷威胁左云县是以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煤矿总储量约170亿吨,
12、是全国优质动力煤基地县。多年来由于煤炭开采造成的地表沉陷、山体滑坡、和威胁,工农关系非常紧张,上访案件逐年增多,安全隐患严重,据统计至2014年底左云县煤炭开采已造成沉陷区81.9平方公里,造成6个镇,70个村庄房屋严重受损,受灾户数15545户,受灾人数35345人。因此,对采煤沉陷区的搬迁治理已经迫在眉睫。5、改善沉陷区居民生活条件,脱贫致富采煤导致我县土地土壤肥力下降,耕地坡度变化,导致水土流失,使原地貌起伏度增加、坡度增大,土壤结构和土壤成分,导致土地贫瘠化,使地面出现塌陷坑、塌陷漏斗,导致土壤肥力和水分丧失,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采空区边缘地表附近出现裂缝,增加了土壤侵蚀和表土流失强度,
13、群众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因此,实施沉陷区搬迁工程是解决群众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最好方式。从根本上改变生产生活条件,充分享有社会各类公共资源,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增产增收,脱贫致富。6、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左云县受自然、历史、社会、经济等因素制约,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进程相对滞后,在产业结构、社会经济和人口城乡构成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农业产业单一,基础设施薄弱。因此,通过实施搬迁,能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和优化基础设施,逐步扩大村庄及小城镇规模,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拓宽经济发展门路,增加群众收入,实现以搬迁推动人口向城镇聚集,以城镇化建设吸引移民搬入
14、的良性循环,以此推动生态环境建设,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1.3沉陷区治理和避让搬迁进展情况左云县镇政府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度农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和山西省农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中国冶金第三勘查院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从2007年起共投资约29130万元(其中省级补助1896.933万元,市级补助1268.66万元,县级补助946.37万元),对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且集体有一定资金积累的8个村庄、1所学校实施了整体搬迁工程,1个村庄和1个区域实施了灾害治理工程,受益户数1156户,受益人口3
15、660人。目前,已有3个村庄(范家寺村、兴隆沟村、柳树湾村)实施了整体搬迁,5个村(木代村、曹家沟村、武家沟村、大路坡村、丁家村)、1所学校(综合技校)正在搬迁中,资金缺口约8000万元;两个灾害治理项目辛堡子村和十里河鹊儿山段正在治理中。1.4沉陷区治理面临的挑战 1、宅基地难落实一些农民宅基地无法落实,农村受灾居民异地安置困难。由于搬迁点要离开采空区,不一定在本村范围内,用调整土地的方法落实农村受灾居民异地安置所需的宅基地无法实现,呈现出无地可选的局面。另外,要异地安置农村居民,就必须征地。按目前政策,最低征地成本在8万元/亩左右。由于国家在安置方案中未考虑征地成本,使农村受灾居民安置工作
16、进展十分缓慢,同时也给地方政府带来很大的政策压力和资金压力。2、安置新区产业发展薄弱,群众增收困难安置新区过程中,政府和搬迁群众首先把修建房屋、安置群众住房放在首要位置。由于群众自有资金和国家补助资金都十分有限,致使部分群众因搬迁负债。因此,缺少足够的资金和项目,无力投资发展和壮大安置地区产业,导致搬迁安置地区产业发展缓慢,移民增收依旧困难。3、安置新区后难以适应新环境沉陷区搬迁治理过程中村民由于缺乏就业和社会保障资金和优惠政策,导致失地农民就业压力大。沉陷区群众没有享受到煤炭开采带来的收益,且补偿没达到正常标准,致使其心理极不平衡,影响沉陷区社会稳定。而且面临着对新环境生产、生活、文化冲突、
17、社会习俗等各方面的挑战,难以适应安置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人员交往、风俗习惯等社会区域性的新环境。因此,搬迁显得异常困难。4、搬迁后续管理扶持缺乏有效的政策、措施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对移民搬迁工作没有明确的、具体的规定,对于安置后续的产业扶持、自主创新、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等帮助沉陷区居民增收致富的办法不是很多,措施还不够具体有力。第二章 总体要求2.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按照省委省政府深化采煤沉陷区治理的总要求,本着综合规划、分批分类实施,加快建设全面推进的治理理念,逐步建
18、设一批各具特色、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有力的新村镇,使受灾群众的居住条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采煤沉陷区的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的惠及群众。2.2基本原则 1、统筹城乡,科学规划。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着眼长远,科学论证,总体布局,分步实施。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地质灾害和其它潜在自然灾害等因素,科学制定规划,优化城乡布局,有效配置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搬迁规划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用地布局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居民居住规划与全县移民搬迁安置规划相衔接。2、政府主导,农民自愿。镇人民政府是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责任主体,农民
19、群众是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受益主体。要在紧紧依靠搬迁群众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宣传引导、制定优惠政策、加强政府服务、优化发展环境等一系列措施,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自愿选择搬迁方式、搬迁地点和搬迁时间,不搞强迫命令。要正确处理“农民自愿”与“服从规划”、“强迫命令”与“引导服务”的关系,让搬迁户积极向安置点、中心村、重点镇和县城安置小区集中。3、避灾减贫,有业安置。把消除安全隐患、减少贫困人口、实现长治久安作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好移民搬迁农户住房、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能力建设、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六大建设,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持续发展。采取发展现代农业和二、三产业、加大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
20、设置社区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发展产业、鼓励创业、扩大就业,千方百计增加收入,让搬迁群众安居乐业。4、分类指导,集中为主。根据搬迁户不同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及生活习惯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鼓励进城安置、集镇安置、社区安置、园区安置,支持跨省市外迁。坚持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移民搬迁集中安置比例不低于搬迁总数的70%。鼓励统规统建、统规联建或统规自建,尽量节约用地。5、政策扶持,市场运作。采取市场化运作和政策补助相结合的办法,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本参与移民搬迁安置工程建设,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要把移民搬迁安置与保障性住房建设、重点集镇建设、新农村示范镇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结合起来,在
21、保证移民建房质量安全和安置小区典型示范的前提下,尽力降低搬迁安置投资成本,减轻搬迁户经济负担。6、公开公正,阳光操作。根据移民搬迁安置确定的范围和标准,确定移民搬迁对象要做到公开公正,实行村评议、镇申报、县审批的“评议审批”制度和村、镇、县“三榜公示”制度。严格执行补助标准,到户建房补助实行“一卡通”,杜绝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等行为发生。2.3规划目标 2.3.1规划期限本项目规划期为3年,从2015年至2017年。2.3.2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规划期内,全面实施左云县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振兴,建成一批环境优美、设备完备、功能齐全的美丽宜居集中安置小区,完成左云县采煤沉陷区6个乡镇70个村庄155
22、45户35345人的搬迁安置工作;加快左云县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和灾害治理工作,使生态环境得到全面修复改善;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煤化工、资源综合利用、新材料、新能源、特色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实现左云县产业转型升级目标,以产业升级带动增收,使沉陷区群众就业得到全面保障,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让沉陷区农民群众“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过上文明舒适、便捷的好日子。(2)具体目标采煤沉陷区治理的主要任务是,到2017年把全县共涉及6个乡镇、70个村庄,共15545户、35345人的治理搬迁任务全部完成。具体根据各自特点,拟分阶段进行治理:2015年,按照“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治理思路,对店湾镇、马道儿
23、乡、鹊儿山镇地质灾害严重的5个村实施整体搬迁,受益户数1118户,受益人数2517人。同时,结合左云县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总体规划,2015年安排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村庄作为生态环境修复试点。2016年,按照“不欠新账,旧账减半”的治理思路,对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经专业部门测算工程治理投资大于搬迁避让投入或不适宜工程治理的地质灾害村庄的居民点实施整体搬迁,拟搬迁14个村庄,其中2016年店湾镇4个村,水窑乡4个村,鹊儿山镇1个村,马道头乡2个村,张家场乡3个村,受益户数2322户,受益人数5069人,2016年生态修复试点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前期试点村取得初步成效。2017年,拟搬迁避让51个村庄,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采煤 沉陷 治理 振兴 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