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八年级第2章第3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教案.docx
《科学八年级第2章第3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八年级第2章第3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科学八年级第2章第3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教案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第1课时教案 1.了解原子的构成; 2.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详细内容,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3.了解卢瑟福试验现象和建立猜想的过程。 4.让学生感受模型建立的发展过程,体念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感受科技发展和科学进步之间个关系。 原子模型的渐渐完善的过程。 卢瑟福试验的现象和结论的得出。 课件、原子核和原子体积比的资料查找布置。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展示,当你看到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的硅原子 你会给原子一个怎么样的模型呢? 没有扫描隧道显微镜的那个时代,原子是怎样的
2、微粒呢?一起来看看我们的科学家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是如何踏上了探究之旅的。 1.结合图形,学生谈一谈。2.在草稿纸上画图,画出自己的模型。实心球模型的得出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的概念,他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原子是坚实的、不行再分的实心球,建立了原子的实心球模型,为近代原子论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科学家究竟是了不得,没有看到,但建立的模型和我们看到后建立的模拟差不多。 问:我们给这个模型起个什么名字呢? 1.在草稿纸上画图,画出道尔顿的模型。 2.起名道尔顿的模型。 西瓜模型的得出 汤姆生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匀称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一样镶嵌在
3、其中。 汤姆生的模型继承了道尔顿模型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个不同? 照旧是球体,且是实心球, 但是可以再分,电子镶嵌其中,因为发觉了电子。 行星模型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学生一起,用带正电 荷的粒子轰击金属箔 动画显示试验的结果 尽量引导学生说出试验现象, 与学生一起探讨对应的试验现象推导的结果 1.大多数的粒子干脆通过。 2.少数粒子发生偏转。 3.极少数被弹回。 1.大多数的地方是空的,中间有一个核,电子分布在核的外面。 2.核很小、但是所占质量很大的核。 3.电子在核外绕核高速运动。 卢瑟福认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 年级 原子结构 模型 课时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