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46页DOC).docx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46页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46页DOC).doc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口规划政策研究室2009年4月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20年12月27日星期日11:10:02目 录第一章 开发区人口规划的战略背景与指导思想1一、开发区制定人口发展规划的战略背景1二、开发区人口规划的指导思想2第二章 开发区人口发展现状把握5一、开发区就业人口现状分析5二、开发区居住人口的现状分析10三、开发区东区、西区就业人口和居住人口情况综合分析12四、对开发区2007年就业人口和居住人口现状把握的主要结论14第三章 开发区就业人口规划16一、总体思路16二、基于需求连锁结构模型对开发区GDP总量、产业结构及就业人口的分析和预测
2、16三、基于开发区发展经验和规划发展目标对开发区就业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分析和预测19四、分析结果的对比分析和规划目标确定20五、就业人口的结构预测21六、开发区东区和西区就业人口规模的匡算22第四章 开发区生活人口规划24一、对开发区生活人口总量的把握24二、开发区居住人口的空间承载力分析25三、开发区就业人口居住地区结构的规划目标26四、开发区居住人口规划目标确定29第五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30一、开发区就业人口发展的保障措施30二、开发区居住人口发展的保障措施32三、开发区城市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保障33第六章 重点任务分解35第一章 开发区人口规划的战略背景与指导思想 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力度
3、的扩大和加深,作为新区核心功能区的开发区,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功能转型、城市空间重构等多方面的挑战,迫切需要对开发区未来人口发展进行清晰的规划。一、开发区制定人口发展规划的战略背景(一)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开发区的十一五规划,按照“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的定位,开发区将继续壮大现代制造业规模,要不断提升产业能级,促进现有产业的技术转化和升级,加大电子通讯、机械装备、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项目引进力度;同时,着眼于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商贸、中介服务、会展、物流等领域的新型业态和幼稚产业资源的吸引和培育,发展目标是使第三产业的比重从15%提高到
4、22%。 2005 2010(目标)图1-1 开发区二、三产业比例变化(20052010)(二)开发区的功能转型随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纯的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充分发挥开发区发展能量和潜力,要取得更大的发展,发展思路必须逐步转移到建设科学工业园区上来,这就要求开发区在资源配置、政策导向等各个方面上做出调整,向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竞争优势突出的产业倾斜,注重研发转化能力的提升和自有知识产权企业的培育,将开发区建设成为先进产业的集聚地、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三)城市空间重构开发区发展至今,起步工业区和生活区的面貌、设施都已显陈旧,与开发区整体的城区形象不相协调,必须实施城市改造。在老工业区
5、,通过改造实现“腾笼换鸟”,迁出原有的处于产业链条低端、附加值不高、效益一般的生产型企业,引进以高附加值型科技创新服务业为主的2.5产业。在生活区,按照“打造现代化的宜居生态城区”的目标,做好拆迁地块的改造和利用,继续拓展现代产业服务区(MSD),精心打造商务写字楼、商业广场、酒店等功能载体以及医院、学校、剧院、博物馆、高尚生活配套区等配套工程,推进开发区城市功能的综合化发展、逐步完善城市载体功能、吸引国际知名客户的入驻,改善就业人口的居住环境。(四)居住人口与就业人口空间错位造成城市通勤压力 对于中国的一般城市来说,就业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比率通常接近1:2。而开发区的此比率则呈现倒挂现象。20
6、05年开始这种空间错位现象虽有好转迹象,但仍然停留在2:1以上的水平。这就给开发区带来了通勤问题,是区域经营成本升高的重要原因,这也是目前开发区所面临的最直接的压力;认真思考对策来改善和纠正目前这种人口空间错位现象,缓解通勤压力,也是本项目研究的直接的着眼点之一。图1-2 开发区的居住人口与就业人口的比率变化(20042007)二、开发区人口规划的指导思想(一)紧紧围绕开发区在滨海新区中的功能定位在规划开发区的人口发展时,必须首先明确开发区的功能定位: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先试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宜居生态新城区中国经济新平台自1984年开发区作为首批
7、国家级开发区之一成立以来,已经进入了关键的转型期,需要从原来的“泰达制造”定位转变为“泰达制造”和“泰达服务”两条腿一起走路的综合性新城定位。这就要求开发区在制定人口规划以及各种人口政策时转变原来的观念,树立与开发区当前定位相契合的发展思路,立足于支持产业升级、营造“宜居宜业”的城市氛围、塑造“国际化新城”的形象。(二)体现以人为本、加强城市公共基础建设的配套在规划开发区的人口发展时,必须注意到开发区是不断发展的新城区,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人员结构的调整,对城市交通、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环境卫生等公共配套设施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在制定人口规划及各种人口政策时,必须考虑城市公共配套设施的需求,
8、既立足当前,更要放眼长远,坚持以人为本,进行科学、合理的超前规划,实现人口与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人口结构,提高开发区人口持续竞争力在规划开发区的人口发展时,不仅要考虑未来人口总量规模的增长,更要着眼于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素质的提高。按照开发区的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的功能定位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大力发展,未来开发区对就业人员的需求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有质量的提高,更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研发人才等各类人才的聚集,以提高开发区人口持续竞争力,以满足开发区产业不断升级的需要。三、开发区人口规划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总的来说,包括居住人口和就业人口两大范
9、畴,两者之间有交集的部分,即本地居住、本地就业人口;也有不重叠的部分,包括通勤人口和非本地就业人口,具体关系结构图如下:本地就业、区外居住人口(通勤人口)本地居住人口本地就业人口本地居住、非本地就业人口(不做重点探讨)本地就业、本地居住人口第二章 开发区人口发展现状把握开发区作为一个经济功能区,其人口发展过程和特征不同于一般行政区。为更好的把握开发区人口发展现状及特征,我们将开发区人口划分为居住人口和就业人口两大范畴,两者之间交叉部分,即本地居住、本地就业人口;两者不重叠部分,即本地就业、区外居住(通勤人口)和本地居住、区位就业人口。一、开发区就业人口现状分析(一)开发区就业人口的行业分布统计
10、数据表明,2007年,开发区的就业人口共有32.91万;从产业分布来看,第二产业就业人口为24.55万,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为8.36万,就业人员的二三产比例结构为74.625.4。图2-1 2007年开发区就业人口的行业分布就业人口的增速方面,2001年2005年,年均增长率为8.56%,其中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增长速度略快于第三产业;2005年2007年,就业人员增长相比前五年有所放缓,其中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增速下降非常明显,由8.26%降低到了2.55%。根据就业人员结构和增速情况判断,开发区的经济发展总体上仍处于以工业为主的阶段。表2-1 开发区就业人口的增长情况(单位:万人)产业分类20012
11、00520072001200520052007就业人数就业人数就业人数年均增长率(%)年均增长率(%)第二产业14.0920.8724.558.698.46第三产业5.417.958.368.282.55合计19.5028.8232.918.566.86(二)开发区就业人口的地区分布开发区从形态上包括东区、西区和三小区五个组成部分,此外,由于政策辐射等原因,还存在不少区内注册区外经营企业。根据企业经营地点划分,开发区就业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图:图2-2 开发区就业人口地区分布情况东区,18.0万,55%区外,10.7万,33%西区,0.8万,2%逸仙园,0.5万,1%化工区,0.2万,1%微电子
12、,2.7万,8%2007年开发区32.91万就业人口中,区内就业人口22.2万人,占67%;区外(区内注册、区外经营)就业人口10.7万人,占33%。在区内就业人口中,在东区工作的人数为18.0万,占81%;在西区工作的人数为0.8万,占3%。由于区外企业分布较为分散,职工的居住、生活等各方面与开发区之间的联系也并不密切,以下我们对开发区就业人口居住问题的讨论主要针对区内(东区、西区、三小区)的就业人员来展开。(三)开发区就业人口的居住分布2006年底开发区发展计划局对区内企业就业人员的居住情况进行了专门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开发区企业职工居住分布和通勤情况调查报告。这个报告表明,区内企业居
13、住在市内六区的职工最多,占36%;其次是居住在开发区的职工,占30%;居住在塘沽区的职工占20%。居住在以上三个地区的职工占到了总数的86%。此外,居住在西青区职工也较多,占7%;而住在武清、汉沽和东丽的职工都相对较少;另外居住在其他地区职工大约占总数的3%。开发区区内企业职工总体的居住分布情况如下图:图2-3 开发区区内就业人员居住分布情况开发区, 30%塘沽区, 20%市内, 36%其他地区, 3%东丽区, 1%汉沽区, 1%武清区, 2%西青区, 7%以上居住分布区域中,西青区、武清区和汉沽区包括了三小区,西区的居住人口则主要体现在东丽区内,开发区就是指开发区东区。同样,根据开发区企业职
14、工居住分布和通勤情况调查报告,估算东区就业人员的居住分布情况为:居住在开发区东区的职工占37%;居住在市内六区的职工占33%;居住在塘沽的职工占25%;居住在这三个地方的职工占到了母区职工总数的95%,其余的5%职工分散在汉沽区、东丽区、西青区和其他地区。东区职工居住分布情况如下图:图2-4 开发区东区就业人员居住分布情况开发区, 37%塘沽区, 25%市内, 33%其他地区, 2%汉沽区, 1%武清区, 1%西青区, 1%除母区之外,调查结果表明,开发区三小区企业职工主要居住在市内六区和三小区所属郊区,其中微电子小区就业人口数量较多,49%居住在市内、42%居住在西青区;西区企业就业人员近4
15、5%居住在市内, 34%住在母区,12%住在塘沽。由于2006年与2007年在时间上非常接近,在一年中,除西区就业人员的居住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外(2007年,西区就业人口将近0.8万人,其中0.5万人入住了西区的蓝领公寓,与2006年的情况相比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东区和三小区均未发生对就业人员居住结构形成显著影响的重大变化,而西区就业人口占开发区区内就业人口的比例较小,对就业人口总体的影响有限,所以为方便规划数据的测算,我们假定2007年开发区就业人口的居住结构与2006年基本保持一致。那么,综合以上居住区域分布情况,和前一部分开发区区内就业人口22.2万、东区就业人口18.0万的数据,可
16、以推算出开发区2007年就业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居住情况如下表:表2-2 开发区就业人口居住分布情况 就业人口居住地区区内就业人口居住分布东区就业人口居住分布比例人数 万人比例人数 万人开发区东区30%6.737%6.6 塘沽区20%4.525%4.4 市内36%7.933%6.0 其他地区14%3.15%1.0 合计100%22.2100%18.0 由于三小区就业人口主要依托市区和所属城区解决居住问题,且三小区中微电子、逸仙园现有规划范围内基本已开发成熟,未来的发展空间有限,北区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中新生态城将成为其主要的生活依托,故以下对开发区通勤人口、居住人口的分析,将主要针对开发区东区和西
17、区两个部分展开。(四)开发区不同种类就业人口的结构情况开发区人才管理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2007年开发区就业人口中管理人员数量为6.92万,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为6.58万,具体构成情况如下表:表2-3 2007年开发区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情况类别数量类别数量管理人员4.07专业技术人员6.02其中:研究生本科大专0.401.642.03其中: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0.361.354.31开发区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总量10.1万人,占开发区总就业人口32.91万的比例为31%;进一步可以推算出开发区就业人员中,简单操作工、普通技术工人和一般性的服务业就业人员的总量为22.8人,占比69%。若把本科以上
18、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概略的等同于中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则开发区中高级管理人员数量为2.04,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为1.71万,分别占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0%和28%;两者相加占开发区就业人口总量的11.4。总体看来,开发区就业人口中,蓝领阶层所占比例比较高,而中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相对较少,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规模偏小,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开发区的产业能级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图2-5 开发区不同类别就业人员情况中高级管理人员2.04万, 6%初级管理人员 2.03万, 6%中高级技术人员1.71万, 5%初级技术人员4.31万,13%蓝领人员22.82万,69%由于以上管理和技术人员的
19、统计,没有区分地区分布情况,对于区内和东西区不同类别就业人员的情况,我们只能在假定区内、区外,以及东区、西区和三小区就业人员的层级结构是同质的基础上来进行。根据图2-5显示的结构数据,粗略的推算开发区区内和东西区各类就业人员的情况如下表:表2-4 2007年开发区区内和东西区各类就业人员构成情况区内 万人东区西区 万人比例中高级管理人员1.41.26%初级管理人员1.4 1.2 6%中高级技术人员1.2 1.0 5%初级技术人员2.9 2.5 13%蓝领就业人员15.4 13.0 69%合计22.218.8二、开发区居住人口的现状分析(一)开发区居住人口总量和增长情况2004年2007年,开发
20、区居住人口呈现了加速增长的势头,年度增速由2005的1.25%迅速提高到了2006年的10.87%和2007年的22.96%,居住人口总量从2004年的10.36万人增加到了2007年的14.3万人。 图2-6 20042007年开发区居住人口变化情况(二)开发区居住人口的地区分布开发区14.3万的常住人口,在东区、西区和三小区的分布情况如下表:图2-7 开发区常住人口分布情况东区,12.3万,86%微电子,0.7万,5%西区,0.7万,5%逸仙园,0.5万,3%化工区,0.1万,1%开发区的常住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区和西区,两者相加将近13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比例达到91%。与就业人口的分析相
21、对应,以下我们对常住人口的结构分析也主要针对东区和西区来展开。(三)东区、西区常住人口的居住类型构成从现状看,开发区东区、西区常住人口按照居住类型大致上可分为社区人口、学院区人口、公寓人口(包括企业宿舍居住人口)和其他居住人口(主要指建筑工地居住人口)四个类型;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2007年东区和西区不同类型居住人口的具体情况如下表:表2-5 2007年开发区不同类型居住人口情况(单位:万人) 区域居住类型东区西区两区合计数量 万人比例 %数量 万人比例 %数量 万人比例 %社区人口5.0841 5.0839 公寓人口4.1133 0.5271 4.6336 学院区人口2.4620 0.1
22、520 2.6120 其他居住人口0.635 0.079 0.705 合计12.28100 0.74100 13.02100 注:学院区人口主要是在校学生。(四)东区、西区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为加强信息资料综合利用,减少重复调研,本报告引用2008年开发区商业规划抽样问卷调查的结果来说明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情况(商业规划抽样调查没有涉及到西区,但由于西区居住人口数量很少,且公寓、学院和其他居住人口与东区的同质性较强,因此对总体结构的影响不是太大)。具体情况如下图:图2-8 2007年开发区常住人口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开发区的常住人口的年轻化特征非常明显,18-29岁之间的年龄段占到了全部常住人口的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 经济技术 开发区 46 DOC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