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docx
《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docx(9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解 读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项目办公室2009年9月1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解读技术负责:王安建 王瑞江 李厚民 王高尚主 笔:李厚民 参加人员:陈 洁 王少波 王尚志 王勇毅 权贵喜 李中念 张军营 张应红 张柏进 张贵禄 邹本利 尚玉忠 高 兰 常捷飞 黄世渭曾德军 蔡春庭 于清波前 言“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利用调查”是我国矿产资源领域的一项重要国情调查;是进一步促进矿山储量动态监管,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编制矿产资源规划,合理设置探矿权和采矿权的依据;是研究制定矿产资源战略和政策,加强矿产资源宏观调控,促进矿产资源产业合理布局
2、的重要前提;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矿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开展这项工作,对全面掌控全国矿产资源 “家底”,增强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维护国家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矿产资源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物质保障。我国历来重视矿产资源储量管理。1953年成立的全国储委开始对全国勘查查明的资源储量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各工业部门则对矿山的资源储量进行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储量评审登记管理制度和全国储量数据库,全国主要矿区的资源储量都已经纳入了储量库管理。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全国储委和各工业部门相继撤销
3、,原有工业部门负责的矿山储量管理职能划入国土资源部,但受机构、人员、经费等因素的限制,这项职能并没有完全到位。为了加强管理,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大力推行矿山储量动态监管,且已基本覆盖了所有矿山,但由于近10年来开采消耗、损失及矿山探矿新增的资源储量由矿山企业自行申报,存在漏报、少报、瞒报和不报等情况,造成资源储量的家底不清,动态监管的基础不牢。为此,国土资源部将“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利用调查”作为国土资源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于2007年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利用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92号),决定开展煤、煤层气、石油、天然气、铀、铁、锰、铬、铜、铝、铅、锌、镍、钨、锡、锑、钼、
4、锂、稀土、金、银、硫、磷、钾、硼、重晶石、萤石、菱镁矿28矿种矿区资源储量核查。依据“国土资发【2007】192号”文件,我们编制的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总体实施方案,并以国土资源部文件“关于印发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总体实施方案(国土资发【2008】27号)”印发执行。开展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摸清矿产资源家底,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是关键。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是根据“国土资发【2008】27号”文件精神制定的技术要求之一,是为全面系统获取矿区最新资源储量数据、大幅度提高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数据质量、有效保证资源储量数据可靠程度而制定的基本工作准则,是实现省级汇总和全国汇总的统一标准。与以
5、往资源储量检测和资源储量核实不同,本次矿区资源储量核查一是要求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数据库要包含一维属性数据和系统的二维半空间图形数据,这将为大幅度提高资源储量管理水平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强调了全程计算机数据模型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克服以往核查内容填报的随意性,有利于全面提高数据质量和综合汇总水平;三是对核查矿区进行了评估分类处理,有针对性地降低了核查矿区野外现场核查的工作量,有效地促进核查工作进程。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与湖北、河北等8个省20余位专家半年多共同努力的结果。初稿完成后,项目技术委员会的专家们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形成讨论稿;在征询国内20多位相
6、关领域管理者和专家意见之后形成征求意见稿;在听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意见后形成送审稿,并通过专家评审。为了检验 “技术要求”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河北省和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的大力支持下,项目组成员在河北省沙河市西郝庄铁矿进行了矿区资源储量核查实际演练,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对于技术要求的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2008年5月,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项目办公室在北京组织了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全国培训,并将该“技术要求”交由各省在矿区资源储量核查试点中试用;在各省试用的基础上,根据反馈意见对“技术要求”进行了修改完善。目前,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已经作为国土资源部办公厅文件“国土资源
7、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煤炭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和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24号)”的“附件1”印发执行,作为28矿种中除煤、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外,其余24矿种矿区资源储量核查的技术要求。在“国土资厅发【2009】24号”将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印发执行后,各地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对本“技术要求”理解不透、领会不深的问题。为了便于使用者深刻理解和掌握该技术要求,同时又维护“国土资厅发【2009】24号”文件的严肃性,我们编辑出版该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解读(以下简称“解读”)。“解读”由原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的全部内容和对这
8、些技术要求的进一步解释说明两部分组成,其中“国土资厅发【2009】24号”附件1的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保持了“仿宋”小四号字体,而对其的进一步解释说明以“【解读】”开始,并采用“宋体”小四号字体以示区别。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组为本技术要求的制定和数据模型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在此,谨向为参与“技术要求”构思、讨论、编制、修改和定稿等默默地做出无私奉献的同仁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作者目 录第一部分 总 则1一、目标任务1二、工作流程4三、成果构成6四、基本规定9五、编制依据15六、执行标准和文件16七、有关术语17八、适用范围18九、保密19十、解释19第二部分 技术要求20一、核查准备2
9、1二、矿区现状调查28三、现场核查46四、矿区核查成果编制51五、成果审查62六、成果入库63第三部分 附 录64附录:一、矿区储量核查报告编写提纲64 二、附表示例69 三、图件属性表示例7474第一部分 总 则根据国土资源部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总体实施方案(国土资发200827号)的要求,为规范矿区资源储量核查工作,特制定本技术要求。一、目标任务(一)通过矿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资源储量增减量、资源储量消耗量核查,查明各矿区保有资源储量的数量、结构、品质和空间分布,摸清各矿区保有资源储量家底。(二)通过矿区保有资源储量占用情况和压覆情况的核查,理清保有资源储量与矿业权人的时空关系,查明未
10、占用保有资源储量的数量、结构、品质和空间分布,了解各矿区产能建设的资源储量潜力。(三)通过已探明未上表资源储量、未上表低(超低)品位资源储量、未上表分散小矿资源储量,查明我国事实上已经增加的各类资源储量的数量、结构、品质和空间分布情况。(四)通过各矿山采选能力、矿产品产量、“三率”、采选技术、入选品位变化、成本构成和产品流向等要素调查,查明资源储量利用状况,为资源储量变化与矿产品产量变化自恰机制的建立夯实基础。(五)通过各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属性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的建设,努力实现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由一维属性数据管理,向二维半空间数据管理过渡,为资源储量二维半动态监督管理奠定基础。【解读】全国矿产
11、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有5个:1、摸清查明资源储量家底,特别是保有资源储量、未占用保有资源储量,回答我国查明资源储量“有多少”。2、建立以二维半图形空间数据库为主体的成果数据库,为资源储量动态监管支持系统提供平台,回答我国查明的资源储量“在哪里”。该成果数据库以矿体或块段为基本单元,有别于现有的储量库(主体是属性库)。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二维半”是指“二维”图形与勘探线剖面图或中段平面图所组成的图形集合,使用者可以根据它们建立起“三维”空间概念,因此其实质上是“二维”的,与“三维”可视图形有本质区别。3、摸清我国压覆、消耗、占用、未占用的查明资源储量的数量和分布,搞清“利用现状”。4、开展战
12、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回答“如何用好”我国的查明资源储量。5、建设查明资源储量动态监督管理支持系统,解决“如何管好”查明资源储量。为了达到上述5个目标,“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的工作流程如下(解读图1):1、准备工作:包括编制全国和省级实施方案、建立各级组织机构、编制技术要求、开展技术培训等;2、矿区资源储量核查调查:包括核查矿区确定、矿区资源储量利用现状核查调查、核查成果编制等;3、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验收:根据成果的具体情况,采用储量评审机构评审备案或专家审查验收。4、汇总:包括省级汇总和全国汇总。5、综合研究:包括战略研究、专题研究,提出资源利用的各类建议。6、数据库系统建设:包括矿
13、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数据库、汇总成果数据库及资源储量动态监督管理支持系统等。“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是上述工作流程中最关键的一环,作好这项工作,才能回答查明资源储量“有多少”、“在哪里”和“利用现状如何”的问题。“矿区资源储量核查”通俗地讲是对矿区资源储量的“大盘点”。从解读图2可见,要“盘点”清楚,关键和难点是老采空区消耗的资源储量。而要真正盘点清楚,就必须建立空间图形数据库,因为目前的储量属性库管理,没有办法约束矿业权人在收税费时少报、在资源整合或矿权转让时多报资源储量的情况。有了空间库,矿业权人少报或多报的资源储量必须要落在空间上,这样可以对其不法行为构成有效约束。解读图1 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
14、状调查工作流程矿区资源储量核查以上表的原地勘储量报告、矿山储量核实报告(各省对矿山储量核实的称谓各不相同,“核实”、“核查”、“检测”等混用,本次统称“核实”)和矿山储量动态监管年报为基础进行“盘点”,是一次性工作,其工作成果为日常性的矿山储量动态监管提供平台。因此,矿区资源储量核查的成果考虑到了与动态监管成果的衔接,除成果报告外,主要图件均为套合图、采掘工程图(井上井下对照图)、储量估算图等(解读图3)。解读图2 矿区资源储量“大盘点”各类资源储量关系图解读图3 矿区资源储量核查的基础和与矿山储量动态监管的衔接二、工作流程矿区储量核查工作流程分为6个步骤:(1)核查准备;(2)矿区现状调查;
15、(3)现场核查;(4)成果编制;(5)成果审查;(6)成果入库。6个步骤的基本内容如下:图1 矿区资源储量核查工作流程与责任主体(注:现状评估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完成)(一)核查准备(核查矿区划分)。以矿区为统计单元,以采矿权为核查单元是本次核查工作的基本规定,也是部署省级核查工作、进行矿区资源储量核查的前提。由省级项目承担单位或综合汇总小组以资源储量库为基础,结合相关面上资料收集并进行综合整理,划分(确定)核查矿区,为部署核查工作以及核查队伍收集矿区资料、实施现状调查和现场核查做准备。(二)矿区现状调查。由矿区核查队伍根据省级项目组下达的核查矿区资料目录表,到有关部门和矿山实地充分收集
16、有关资料和数据,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理清核查矿区开采前累计查明资源储量;通过对矿区资料水平和资源储量利用现状的评估,对核查矿区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矿区资源储量核查工作方案。(三)现场核查。对需要进行核实的矿山,根据“国土资发200726号”文件要求开展实地资料和数据核查,并补充必要的地质测量和取样化验工作,以满足资源储量估算和编制成果图件的要求,编制核实报告;对其核实报告及储量年报等储量报告可用的矿山,需要对其资源储量增减原因开展必要的实地核查调查;对曾经开采的未利用矿区,需要对老采场、采空区等进行实地测量和调查。(四)成果编制(储量估算)。按照本次核查技术要求,对开采前块段进行储量分割;将
17、分割块段开采前后的资源储量进行对比,理清资源储量增减量及增减原因;对核查矿区保有资源储量开展概略经济评价;按照本技术要求编制核查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及相关图件和表格,补充完善矿区和矿区范围内各采矿权人资源储量登记书。(五)成果审查。由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对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和矿产资源储量登记书进行审查验收。对于矿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按照现行规定进行评审备案。(六)成果入库。根据相关成果入库要求,对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附图、附表和矿产资源储量登记书信息进行入库。(数据库技术要求另行编制)。三、成果构成(一)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二)图件。1核查矿区平面套合图;2核查矿区采掘工程图(井
18、上井下对照图);3核查矿区开采前资源储量估算图;4核查矿区资源储量估算图;5核查矿区代表性勘探线剖面图或中段平面图;6核查矿区品位-吨位曲线图和成本-吨位曲线图;7其他图件。【解读】核查矿区开采前资源储量估算图、核查矿区资源储量估算图、核查矿区利用现状图属一大类图件,其中“核查矿区开采前资源储量估算图”是根据开采前上表的储量报告整理获得的储量估算图,对于开采前资源储量确实无法追索的核查矿区,如解放前就在开采的核查矿区,该图可以省略,但要说明省略的原因。没有开采的核查矿区,没有“核查矿区利用现状图”。“核查矿区资源储量估算图”是本次核查后的资源储量估算图。“核查矿区利用现状图”如果为垂直纵投影图
19、,则与垂直纵投影的储量估算图基本一致;如果为水平投影图,则与水平投影的储量估算图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如解读图4所示,图中绿色线条为矿权界线、水平实红线为矿权所属矿体的水平投影,水平虚红线为矿体在矿权范围内的水平投影。从解读图4的左图可以看出,当矿权设置限定在一定标高时,矿权所属矿体的水平投影(水平实红线)与矿体在矿权范围内的水平投影(水平虚红线)不一致,前者小于后者;只有当矿权设置不限定标高时,矿权所属矿体的水平投影(水平实红线)才与矿体在矿权范围内的水平投影(水平虚红线)相等(解读图4)。解读图4 矿权、矿权内矿体投影及矿权所属矿体投影关系图(剖面图)本次矿区资源储量核查的“储量估算图”事
20、实上是储量估算的综合成果图件,即储量估算的垂直纵投影图或中段平面图,不要求附全部储量估算图件,如全部的勘探线剖面图(新增矿体或核实报告、重算结算报告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数据库中,为了便于计算机实现,上述图件被分为49个图层存放,以便组成各种成果图。(三)报告附表。1核查矿区地质资料目录一览表;2核查矿区块段资源储量分割对比表;3核查矿区矿体资源储量利用情况统计表; 4核查矿区资源储量统计汇总表;5其他表格。【解读】“核查矿区地质资料目录一览表”相当于我们写科技论文的“参考文献”,十分重要,因为本次“大盘点”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前人的工作以“核查矿区地质资料目录一览表”反映。“核查矿
21、区块段资源储量分割对比表”是本次工作的核心表格,“核查矿区矿体资源储量利用情况统计表”和“核查矿区资源储量统计汇总表”是根据“核查矿区块段资源储量分割对比表”整理得来的。需要说明的是,在数据库中,为了便于计算机实现,上述表格也被分为多个表格。(四)图件属性表。1核查矿区属性表;2核查矿区原上表矿区属性表;3核查矿区采矿权属性表;4核查矿区矿体资源储量利用情况属性表。【解读】图件属性表可以根据上述报告附表稍加整理获得,工作量不大。5. 数据库(1)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库;(2)修正后的矿区(含矿区范围内各矿山)资源储量登记书和软盘。【解读】 “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库”由属性库和图形空间库组成,而
22、储量库主体是属性库。就属性库而言,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的属性库与已有的储量库在设计理念上是完全对接的,但各有侧重:前者有的一些信息后者没有,后者有的一些信息前者没有;成果库中的信息可以具体到“块段”,而储量库达不到这么具体。 “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是一次性工作,而储量库管理是日常性工作,因此设计“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库”时考虑到其成果与储量库的对接,满足更新储量库的需要。四、基本规定(一)以矿区为统计单位、以采矿权为核查单位进行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按照采矿权、压覆、采空区等进行核查矿区资源储量分割。【解读】 “以矿区为统计单位”,才能全面掌握矿区查明资源储量的全貌。矿区范围内采矿权之外除老
23、采空区外,其资源储量由于没有开采,因此其资源储量根据原地勘储量报告整理即可(除去老采空区的量)。因此,本次核查的重点是“以采矿权为核查单位进行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按照采矿权、压覆、采空区等进行核查矿区资源储量分割”,实质是将利用现状的空间分布展现储量,然后将各部分量摸清。(二)核查矿区原则上为原上表矿区。对于矿产资源登记统计库中的矿区存在问题的,一般可按以下原则合理确定核查矿区:1当上表矿区周边有一个或多个采矿权设置时,开采对象为同一矿种和矿床类型、且矿体(层)分布连续的,又在一定勘查网度范围内的,应归入一个核查矿区。2对未划分过矿区、亦未进行勘查工作,但设置有多个采矿权的,应利用矿业权设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