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模板.doc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模板.doc(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51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 1.土方工程1.1场地积水 场地范围内局部积水 原因分析: (1)场地平整填土未分层回填压( 夯) 实, 土的密实度很差, 遇水产生不均匀下沉。 (2)场地周围未做排水沟, 或场地未做成一定排水坡度, 或存在反向排水坡。 (3)测量错误, 使场地标高不一。防治措施: 场地内的填土认真分层回填碾压( 夯) 实, 使密实度不低于设计要求, 避免松填; 按要求做好场地排水坡和排水沟。做好测量复核, 避免出现标高误差。1.2填方边坡塌方 填方边坡塌陷或滑塌原因分析: (1)边坡坡
2、度偏陡。(2)边坡基底的草皮、 淤泥松土未清理干净; 与原陡坡接合未挖成阶梯形搭接; 或填方 土料采用淤泥质土等不符合要求的土料。(3)边坡填土未按要求分层回填压( 夯) 实。 (4)边坡坡角未做好排水设施, 由于水的渗入, 土内聚力降低, 或坡角被冲刷而导致塌方。 防治措施: 永久性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方高度、 土的种类和工程重要性按设计规定放坡; 按要求清理基底和做阶梯形接槎; 选用符合要求的土料, 按填土压实标准进行分层、 回填碾 压或夯实; 在边坡上下部做好排水沟, 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1.3填土出现橡皮土 填土夯打后, 土体发生颤动, 形成软塑状态而体积并没有压缩。 原
3、因分析:在含水量很大的腐殖土、 泥炭土、 黏土或粉质粘土等原状土上进行回填, 或采用这种土作土料回填, 当对其进行夯实或碾压, 表面易形成一层硬壳, 使土内水份不易渗透和散发, 因而使土形成软塑状态的橡皮土。防治措施: 夯实填土时, 适当控制填土的含水量; 避免在含水量过大的原状土上进行回填。填方区如有地表水时, 应设排水沟排水, 如有地下水应降低至基底。 治理方法: 可用干土、 石灰粉等吸水材料均匀掺入土中降低含水量, 或将橡皮土翻松、 凉干、 风干至最优含水量范围, 再夯( 压) 实。1.4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回填土经碾压或夯实后, 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 原因分析(1)填方土料不符
4、合要求; 采用了碎块草皮、 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 淤泥质土或杂填 土作填料。(2)土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 因而到不到最优含水率的密实度要求。 (3)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实遍数不够。 (4)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 影响深度较小, 使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防治措施: 选择符合要求的土料回填; 按所选用的压实机械性能; 经过实验确定含水量控制范围 内每层铺土厚度、 压实遍数、 机械行驶速度; 严格进行水平分层回填、 压( 夯) 实; 加强 现场检验, 使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处理方法: 如土料不符合要求, 可采取换土或掺入石灰、 碎石等措施压实加固; 土料 含水量过大, 可采取翻松、 凉晒、 风干或掺
5、入干土重新压、 夯实; 含水量过小或碾压机具 能量过小, 可采取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碾压等措施。1.5挖方边坡塌方 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 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 原因分析: (1)基坑( 槽) 开挖较深, 放坡不够。 (2)在有地表水、 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 槽) , 未采取有效降排水措施, 由于水的影响, 土体湿化, 内聚力降低, 失去稳定性而引起塌方。 (3)坡顶堆载过大或受外力震动影响, 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 土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塌方。(4)土质松软, 开挖次序、 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防治措施: 根据不同土层土质情况采取用适当的挖方坡度; 做好地面排水措施
6、, 基坑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 采取降水措施, 将水位降至基底以下0.5m; 坡顶上弃土、 堆载, 使远离挖方 土边缘35mm; 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 并随时作成一定坡势, 以利泄水; 避免先挖坡脚, 造成坡体失稳; 相邻基坑( 槽) 开挖, 应遵循先深后浅, 或同时进行的施 工顺序。处理方法: 可将坡脚塌方清除, 作临时性支护( 如堆装土草袋、 设支撑护墙等) 措施。1.6边坡超挖 边坡面界面不平, 出现较大凹陷。原因分析(1)采取机械开挖, 操作控制不严 , 局部多挖。 (2)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 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 造成坡面凹凸不平。 (3)测量放线错误。防治措施:
7、 机械开挖, 预留0.3m厚采用人工修坡; 加强测量复测, 进行严格定位。处理方法: 局部超挖, 可用三七灰土夯补或浆砌块石填补, 与原土坡接触部位应做成 台阶接槎, 防止滑动; 超挖范围较大, 应适当改动坡顶线。1.7基坑( 槽) 泡水 地基被水淹泡, 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原因分析(1)开挖基坑( 槽) 未设排水沟或挡水堤, 地面水流入基坑( 槽) 。 (2)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 未采取降水措施, 将水位降至基底开挖面以下。 (3)施工中未连续降水, 或停电影响。防治措施: 开挖基坑( 槽) 周围应设排水沟或挡水堤; 地下水位以下挖土, 应设排水沟和集水井, 用泵连续排走或自流入较低洼处排走
8、, 使水位降低至开挖棉以下0.51.0m。处理方法: 已被水浸泡扰动的土, 可根据情况采取排水、 凉晒后夯实, 或抛填碎石、 小块石夯实, 换土( 三七灰土) 夯实, 或挖去淤泥加深基础等措施。1.8基坑( 槽) 回填土沉陷 基坑、 槽回填土局部或大片出现沉陷, 造成散水坡空鼓下沉。原因分析(1)基坑槽中的积水淤泥杂物未清除就回填, 或基础两侧用松土回填, 未经分层夯实。(2)基层宽度较窄, 采用手夯夯填, 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3)回填土料中干土块较多, 受水浸泡产生沉陷, 或采用含水量大的粘性土、 淤泥质土、 碎块草皮作填料, 回填密实度不符合要求。(4)回填土采用水沉法沉实, 密实度大大
9、降低。 防治措施:回填前, 将槽中积水排净; 淤泥、 松土、 杂物清理干净; 回填土按要求采取严格分层填、 夯实; 控制土料中不得含有直径大于5cm的土块, 及较多的干土块; 严禁用水沉法回 填土。处理方法: 若散水坡面层已经裂缝破坏, 应视情况采取局部或全部返工; 局部处理可 用锤、 凿将空鼓部位打碎, 填塞灰土或碎石黏土混合物夯实, 再重做面层。1.9房心回填土沉陷 室内回填土局部或大片下沉, 造成地坪面层空鼓、 开裂或塌陷。 原因分析(1)回填土料含有大量有机杂质和大块。 (2)填土未按规定厚度分层回填夯实, 或底部松填, 仅表面夯实, 密实度不够。 (3)房心处局部有软弱土层或地坑、
10、坟坑、 积水坑等地下坑穴, 施工时未处理或未发现, 使用时超重造成局部塌陷。 防治措施:适当选用回填土料, 认真控制含水量在最优范围内; 严格按规定分层回填夯实; 对房 心原自然软弱土层进行处理; 有机杂质清理干净, 地坑、 坟坑、 积水坑等进行认真处理。治理方法: 同”基坑( 槽) 回填土沉陷”2.砌体: 2.1轴线位移 基础轴线与上部墙体轴线错位。 原因分析:砖砌体(1)基础收分( 退台) 尺寸未掌握准确, 收分不均因而造成轴线位移。 (2)控制桩埋设不够, 采取间隔吊中, 出现偏差。 (3)放线错误, 轴线偏差大, 边线与中线搞错。防治措施: 认真复核收分尺寸, 在基础收分部分砌完后拉通
11、线重新核对, 并以新定出的轴线为准, 砌筑基础直墙部分; 纵、 横墙及隔墙基础砌筑应设置龙门板及中心桩, 在横墙基础拉中心线时, 应符合相邻轴线距离, 以检查中心桩是否出现位移情况, 如有位移应及时处理, 认 真放线, 经常复核。2.2基础标高偏差 基础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 出现高低不一现象。 原因分析(1)砖基础垫层( 灰土、 混凝土) 标高偏差较大, 影响基础砌筑时的标高准确。 (2)基础大放脚皮数杆未能贴近大放脚, 找标高时易出现偏差。 (3)砌基础未找平放线, 造成各部分标高不一。 (4)基础采用大面积铺灰砌筑方法, 铺灰面过长, 因停歇过长, 挤浆困难, 使灰缝过厚而出现超高现象。
12、防治措施: 加强对基层标高的控制, 砌筑前对基层标高复核一遍, 局部低凹处, 用豆石混凝土垫 平; 基础皮数杆采用小断面方木或钢筋制作, 尽可能夹在基础中心位置, 以便检查; 采用 在基础外侧立皮树杆、 检查标高时, 应配以水准尺核对水平标高; 砌筑宽大基础大方脚, 采取双面挂线保持横向水平; 砌筑采用小面铺灰, 随铺随砌, 认真控制灰缝厚度。2.3防潮层失效 防潮层开裂不密实, 不能阻止地下水沿基础向上渗透, 造成墙体潮湿粉刷脱落, 墙皮酥松剥落。 原因分析(1)采用砌筑剩余砂浆作防潮层使用, 抗渗性能降低。 (2)防潮层基面上, 未清理干净, 未浇水湿润或浇水不够, 影响与基面的粘结。 (
13、3)表面抹压不实, 养护不好, 使防潮层早期脱水, 强度、 密实性达不到要求, 或者出现裂缝。 (4)冬期施工, 防潮层受冻、 失效。 防治措施: 防潮层应用1:2.5水泥砂浆铺砌2cm厚,不得用砌砖剩余砂浆或水泥代替;铺设前,基面 应扫清、 湿润; 铺抹应用木抹子揉平, 待开始收干时, 抹压23遍, 抹压时可刷一遍水泥 浆, 进一步堵塞毛细管通路, 要求一次抹完不留施工缝, 或留在门口位置, 并浇水养护不 少于3天; 冬期施工应适当护盖防冻, 不得掺加抗冻剂。2.4砖砌体组砌混乱混水墙面组砌方法混乱, 出现直缝和”二层皮”, 砖柱出现包心砌法, 里外皮砖层互不相咬, 形成周圈通天缝, 降低砌
14、体强度和整体性; 清水墙出现竖缝宽窄不匀, 影响美观。 原因分析: (1)操作人员砌混水墙忽视组砌形式, 致使出现多层砖的直缝和”二层皮”现象。 (2)砌砖柱需用大量七分砖, 打砖较费工时, 操作人员为省事常不打七分头砖, 用包心砌法。(3)在同一单位工程, 采用几个砖厂的砖, 致使砖的规格、 尺寸不一, 造成累积偏差, 而常变动组砌形式。防治措施: 切砖墙应注意组砌形式, 砌体中砖缝搭接不得少于1/4砖长; 内外皮砖层, 每隔五层砖应有一层丁砖拉结( 五顺一丁) , 使用半砖头应分散切于混水墙中; 砌砖柱坚持打七分头砖, 严禁采用包心砌法; 砌砖柱灰缝砂浆应饱满, 每砌完一层应进行一次竖缝刮
15、浆塞缝工作, 以提高砌体强度; 同一单位工程中, 尽量使用同一砖厂的砖。2.5游丁走缝 大面积清水墙常出现丁砖竖缝歪斜, 宽窄不匀, 丁不压中, 上下竖缝错位、 搬家等现象。 原因分析(1)砖的长宽尺寸误差较大, 如砖的长为正偏差, 宽为负偏差, 砖一顺一丁时, 竖缝宽 度不易掌握, 误差逐层积累, 易产生游丁走缝。(2)砌墙摆砖时, 未考虑窗口位置对砖竖缝的影响, 当砌至窗台处分窗口尺寸时, 窗的 边线不在竖缝位置, 使窗间墙的竖缝搬家上下错位。(3)采用里脚手架砌砖时, 看外墙缝不方便, 易产生误差, 出现游丁走缝。 防治措施: 砌清水墙前应进行统一摆砖, 确定组砌方法和调整竖缝宽度; 摆
16、砖时应将窗口位置引 出, 使砖的竖缝尽量与窗口边线相齐; 砌筑时, 应强调使丁砖的中线与下层条砖的中线重 合( 即丁压中) ; 每砌几层砖中, 宜沿墙角1m处, 用线锤吊一次竖缝的垂直度; 沿墙面每隔 一定距离, 用线锤引测, 在竖缝处弹墨线, 每砌一步架或一层墙后, 将墨线向上引伸, 以 控制游丁走缝的出现。2.6水平缝不直, 墙面凹凸不平 清水墙同一条平缝宽度不一致, 个别砖层冒线砌筑; 水平缝下垂; 墙体中部凹凸不平。原因分析(1)砖规格偏差较大, 两个条面大小不等, 砌筑时随意跟线, 易使灰缝宽度不一致; 个别砖大条面偏大较多, 不易将灰缝砂浆压薄, 而出现冒线砌筑。 (2)墙长度较大
17、时, 拉线不紧, 挂线产生下垂, 跟线砌筑后, 灰缝易出现下垂现象。 (3)当第一步架墙体出现垂直偏差进行调整后, 砌第二步架交接处易出现凹凸不平。 (4)操作不当, 铺灰厚薄不匀, 砖不跟线, 摆砖不平。 (5)经常见托线板检查墙面平整度。防治措施: 砖规格偏差大, 应注意跟线砌筑, 随时调整灰缝, 使宽度大小一致, 砌砖宜采取小面跟线; 挂线长度超长( 1520m) 时, 应加腰线, 腰线砖探出墙面34cm, 将挂线搭在砖面 上, 由角端穿看挂线的平直度, 用腰线砖的灰缝厚度调平; 当第一步架墙体出现垂直偏差, 第二步架调整时, 应逐步收缩, 使表面不出现太大凹凸不平; 灰浆要铺平, 摆砖
18、要跟线, 每块砖要摆的横平竖直; 瓦工应带托线板, 吊线锤, 经常检查表面平整度, 做到三皮一吊, 五皮一靠。2.7墙体留置阴槎, 接槎不严 砌筑时随意留槎, 且多留置阴槎, 接槎部位用砖渣填砌, 使墙体截面严重削弱, 阴槎部位接槎砂浆不严, 灰缝不顺直。 原因分析(1)操作者对留槎重视不够, 图方便随意留直槎, 且多数留阴槎。 (2)施工组织不当, 导致留槎过多; 由于重视不够, 留直槎时, 漏放拉结条或拉结条长度不够, 间距过大, 拉结条部位的砂浆不饱满。 (3)后砌12cm厚隔墙留置的阳槎( 马牙槎) 不正不直, 接槎时, 由于咬槎深度较大, 使接槎砖上部灰缝不宜塞严。 (4)退槎留置方
19、法不统一, 留置大退槎工作量大, 退槎灰缝平直度难以控制, 使接槎部位不顺线。 防治措施: 砌墙时, 对施工留槎应作统一规划; 外墙大角尽量做到同步砌筑不留槎, 或在一步架 留槎处, 二步架改为同步砌筑, 以加强墙角的整体性; 纵横墙交接处, 有条件时, 尽量安 排同步砌筑; 留退槎确有困难时, 应留引出墙面12cm的直槎, 并按规定设拉结条, 使咬槎 砖缝由纵横墙交接处, 移之内墙部位, 增强墙体的整体性; 后砌12cm隔墙, 宜采取在墙面 上留榫或槎的做法, 接槎时, 应在榫或槎洞口内先填塞砂浆, 顶皮砖的上部灰缝, 用大铲或瓦刀将砂浆塞严, 以稳固隔墙, 减少留槎洞口对墙体截面的削弱。2
20、.8立柱、 门窗、 洞口、 阳台、 上下左右不成线砖砌立柱、 门窗洞口和阳台边线, 上下左右不在一条直线上, 出现歪斜, 错边等情况。 原因分析(1)砌筑前没有弹线, 轴线偏差。 (2)多层建筑弹线时, 没有固定在一端轴线上量尺。 (3)平面不弹线, 砌墙不吊线, 标高控制不严。 防治措施: 层层弹出墙体中心线和砌筑边线, 砌筑大角时校准垂直线; 皮数杆上应标明楼地面、 门窗洞口及圈梁标高; 每层弹线, 应从同一端轴线上量尺, 消除偏差; 立柱、 门窗洞口、 阳台逐层分中定位, 弹好砌筑边线; 安装时先测好标高, 上下吊角吊边; 砌筑时做到左右 拉通线, 上下挂线锤。2.9干砖上墙, 砌体粘结
21、不良 砖未浇水湿润, 采取干砖砌筑, 砖与砂浆出现粘结不牢现象, 降低砌体强度。 原因分析(1)班组浇湿砖制度不健全。 (2)水源不足。(3)脚手架上的余砖未淋水, 接砖时未浇湿砖。 (4)湿砖磨手。(5)制度不严。 防治措施: 建立专人在砖笼上浇水的制度; 避开供水高峰, 尽量利用早、 中、 晚时间在砖笼上浇 水湿砖, 或建蓄水池, 贮水浇砖; 脚手架上备水桶储水, 坚持浇湿已风干的砖; 接砖时, 瓦工应带水壶, 先浇水湿墙, 后铺灰浆砌筑; 坚持戴指套砌筑; 建立”干砖上墙, 推倒重 砌”的制度。2.10灰缝厚薄不匀, 砖墙挑手( 螺丝墙) 砌筑灰缝厚薄不一, 造成在一个层高的砌体, 同一
22、砖层的标高差一皮砖的厚度, 不能交圈, 成螺丝形。 原因分析(1)灰缝无控制, 拉线不直, 皮数杆与实际砖行不一致。 (2)未坚持皮皮挂线砌筑防治措施: 按进场砖的实际尺寸画皮数杆, 房屋四角、 楼梯间或纵横墙交接处立皮数杆; 拉线要直, 皮数杆与第一层砖不符时, 应用豆石混凝土找平; 按皮数杆砌好大角, 坚持皮皮拉通 线, 线应绷紧、 平直, 做到上跟线, 下跟棱, 左右相跟要对平。2.11砂浆不饱满 砖层水平灰缝饱满度低于80%; 竖缝内无砂浆, 有瞎缝。 原因分析(1)采用M2.5或M2.5以下水泥砂浆砌筑,搅和不匀,和易性差,挤浆费劲,用大铲或瓦刀 铺刮砂浆易产生空穴,砂浆层不饱满.(
23、2)采用大缩口铺灰方法, 使砌体砖缝缩口深度达23cm, 使砂浆饱满度降低。 防治措施: 砌砖尽可能采用和易性好, 掺加塑化剂的混合( 微沫) 砂浆砌筑, 以提高灰缝砂浆饱满度; 改进砌筑方法, 避免采用推尺铺灰法或摆砖砌筑, 应推广括浆法、 挤浆法, ”三一 砌砖法”( 即使用大铲、 一块砖、 一铲灰、 一揉挤的砌筑方法) , 严禁用干砖砌墙。2.12砂浆强度不稳定 砂浆强度忽高忽低, 或达不到设计强度等级要求。 原因分析: (1)水泥不合格, 受潮或过期, 活性降低。 (2)砂子内泥土杂物含量超过规定。 (3)计量不准确或材料不计量。(4)制作、 养护砂浆试块不合标准, 试块未按实际养护温
24、度换算强度。 防治措施: 进场水泥必须有合格证明才能使用, 立窑水泥抽样检验体积安定性必须合格; 砂子应 满足材质要求, 如使用含泥量超过规定的砂, 必须增加水泥用量或增加搅拌时间, 以除去 砂子上的泥土; 采用重量配合比, 设磅秤, 坚持计量; 无底试模, 必须放在铺上报纸的干 砖上; 气硬性混合砂浆试块, 应放在不通风的室内( 气温203, 自然湿度) 养护; 水泥 砂浆试块, 应放在潮湿空气中( 相对湿度大于90%) 保存6昼夜, 其余时间放在水池内养护; 当试块养护的室温达不到规定标准时, 应将28天强度按实际养护温度换算。2.13墙面勾缝粗糙、 污染 清水墙面勾缝深浅不一致, 竖缝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工程 质量 通病 防治 措施 模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