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送东阳马升序课文知识梳理背景知识(1)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省义乌县一带)人。明初文学家。他幼年家贫,学习十分刻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借口父母年迈辞不就职,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朱元璋让他为太子讲经,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被认为是“开国文臣之首”。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被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现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一带),中途病死于夔州(现在四川奉节)。宋濂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文章内容深广,辞采丰富,
2、闲雅从容,善于变化,又以传记文学最为出色,能用多种方法塑造人物,代表作有王冕传等。宋濂一生勤奋好学,“未尝一日去书卷”,一天也没有离开过读书。著有宋学士文集。(2)文体知识古代的赠序与序言不同。赠序是友人临别时所写的赠言,多用“送序”为题。如柳宗元的送孟东野序、送李愿归盘谷序。送东阳马生序即是“送给东阳县姓马的年轻人的临别赠言”。序言则是作者或熟悉了解作者有关情况的人写在书前面的话,多是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创作经过等方面的内容。理清文章结构第一层幼时求学(开头至“余因得便观群书”)第二层成年求师(“既加冠”至“卒获有所闻”)第三层跋涉艰难(“当余之从师也”至“久而乃和”)第四层简朴生活(“寓逆旅主
3、人”至“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第五层勤奋艰苦(最后一句)文章内容把握1. 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2.第一段中初步提示学习勤奋态度的句子是:手自笔录。 3.最能表现作者幼时抄书刻苦精神的句子是(用学习态度与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学习刻苦的句子是):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4.表明作者坚守信用,绝不耽误还书日期的句子是:录毕,走送之,不敢销逾约。 5.作者趋百里之外求学的原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6.写出叩问之师确实是德高望重的严师的句子是: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4、60;7.表明平时求教恳切和虔诚的句子是: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8.表明老师发怒而自己谦和的态度和请教的情节的句子是: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9.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的句子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0.提示精神追求战胜物质贫困的句子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1.揭示作者学终有所成的原因的句子是: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12.作者写这篇序文的目的:勉乡人以学。 13.文章在经过对比之后得出的结论:其业有不精,德
5、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14.作者写作此文赠送给马生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是什么?) 答: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去劝勉马生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专心致志,勤奋好学,刻苦读书,学有所成。 15.文章开头的“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 16.作者从哪些方面谈自己刻苦学习的经历? 答:致书之难叩问(求师)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17. 作者成人后求师的艰难,包括哪三种情况? 答:叩问(求师)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18.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
6、本原因是什么? 答: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不辞辛苦,不怕困难,勤奋好学且虚心求教。 1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 答:不愚笨,这是作者自谦的说法。意在说明即使愚笨努力学习也是会有所收获的。 20. 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答:书目齐全有良师指教无需奔波衣食无忧。 21.为什么作者对同舍生的优越生活条件毫无羡慕之意呢? 答:作者心中有读书的快乐,有高尚的精神追求。 22.作者“緼袍敝衣”处在“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
7、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答:宋濂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并不羡慕别人的衣食住行,足可见他内心充实,志存高远,且精神富足,实在是难能可贵。 23.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答:与同舍生对比,从而表明自己并不羡慕同舍生优越的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从而突出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品质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 珍惜幸福生活,向宋濂学习。 24.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全面的叙述了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生活,这与他的功成名就有什么关系?从中可以看出坐着什
8、么精神品质? 答:作者正是以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不断地克服来自各方面的艰难,最后取得成功的。 坚守信约,讲究诚信,勤奋好学,不辞辛苦,虚心求教,坚忍不拔。 25.宋濂的求学经历,告诉马生什么道理?虽然时代不同了,但宋濂的求学精神,我们还有哪些值得借鉴? 答:宋濂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马生:学习必须勤奋刻苦,专心致志,不辞辛苦,这样才能取得成功,学有所成。 虽然时代不同了,学习的内容和目的在今天也有很大差别,但它所讲的道理对我们仍有启发和教育意义。作者的那种勤奋好学,不辞辛苦,安于贫贱,不慕富贵的精神对后辈热情关怀和谆谆教导的态度,也是值得肯定的。
9、 26.你从作者读书的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的秘诀? 答: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向人求教谦虚诚恳,学习上要敢于发问,学习要有主动性,要勤奋刻苦,专心致志,要以读书为乐,不畏艰难。 27.结合课文,说说当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答:如果学习条件差要勤勉致学,不怕吃苦,以学为乐;学习条件好要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专心向学。总之,只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就会以苦为乐,乐此不疲。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俟( ) 烨( ) 曳屣(
10、160; ) 媵人( ) 叱咄( )( ) 皲裂( ) 容臭( )二、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无从致书以观(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专题复习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