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次北固山下 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3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主题。【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难点: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感知诗歌,理解诗歌蕴含的感情。2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1写作背景该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3.作者简介王湾(693751)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五年(717)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
2、书四部录。全唐诗存诗十首。3.诗歌体裁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 2句)称“首联”,第二联(第3, 4句)称“颔(han)联”,第三联(第5, 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 8句)称“尾联”。【学习过程】注释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
3、相距不远,故称海日。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 【整体感知】一、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二、解题“次”字一般解作“停泊”。北固山今在江苏省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次北固山下,题目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三、译文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
4、,当顺风前进的白帆高高悬挂。夜还未消尽,太阳已从海上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思念故土的家信,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一份家书到洛阳。四、问题探究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潮平”与后文中的哪个词语相照应?3.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五、名句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一联千古名句,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值得认真品味。首先要理解字面的意思。潮水涨起来了,江面宽广,两岸更远了;挂起帆,乘船顺风疾行。司儿船在江正中,而写景的观察视点又是在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专题复习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