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古诗文导学阶梯 11.送东阳马生序 导学目标+基础导练+拓展导能+综合检测【导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作者及本文文体特征,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3理解本文作者执着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基础导练】一、解释下列带点词语的意义。1无从致书以观( )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3弗之怠( ) 4录毕,走送之( ) 5不敢稍逾约( ) 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7余因得遍观群书( ) 8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9尝趋百里外( ) 10未尝稍降辞色( ) 11礼愈至( ) 12援疑质理( )13俟其欣悦( ) 14卒获有所闻( ) 15或遇其
2、叱咄( ) 16日再食( )17寓逆旅( )二、解释下列句中属于活用的加点词并指出用法。1腰白玉之环 2手自笔录 3戴朱缨宝饰之帽 4主人日再食 5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6不敢稍逾约 三、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意思。1四支僵劲不能动 2同舍生皆被绮绣 四、辨别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1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 。 今义:菜煮熟之后的汁水。2走送之 古义 。 今义为行走,走路。3益慕圣贤之道 古义 。 今义:好处。4尝趋百里外 古义 。 今义为趋势。5门人弟子填其室 古义 。 今义:填满 填充。6未尝稍降辞色 古义 。 今义:颜色。7卒获有所闻 古义 。 今义:小兵。8穷冬烈风 古义 。 今义为贫穷,穷尽。9有
3、司业、博士为之师 古义 。 今义:硕士后的学位。五、区分下列多义词。1以:计日以还( ) 以中有足乐者( )人多以书假余( )1 之:弗之怠( ) 当余之从师也( )六、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6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7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8同舍生皆被绮绣。 。9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七、综合演练。完成14题。(8分)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4、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媵人持汤沃灌 _ (2)同舍生皆被绮绣 _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腰白玉之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天下缟素C.吾妻之美我者 D.一狼洞其中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文中宋濂
5、的求学经历给了我们哪些启示?(2分) 【拓展阅读】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赠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下帷绝编:这是两个勤学的故事。“下帷”指东汉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即孔子的“韦编三绝”。迨(dài):等到。倍诵:“倍”通“背”,背诵。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1)独下帷绝编 (2)乃终身不忘也 (3)温公尝言
6、 (4)或在马上 2翻译下列句子。(1)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2)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3用“/”划分朗读节奏: 独 下 帷 绝 编这句话里所包含的成语是 。意思是: 4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送东阳马生序与与友人书【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
7、】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释】孤陋:片面、浅陋。资:盘缠。审:详细。庶几:差不多。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勉:勤勉,努力。1以下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2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或遇其叱咄 (2)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若既不出户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送东阳马生序综合检测一、基础知识训练。(1-3每题3分,4题6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烨然(yè) 媵人(yìng) 稍逾约(yú) 缊袍敝衣 (yùn) B皲裂(jn) 嗜学(shì) 弗之怠(dà
9、;i) 俟其欣悦(sì) C叱咄(du) 硕师(shuò) 被绮绣(bèi) 负箧曳屣(qiè) D容臭(xiù) 叩问(kòu) 既加冠 (gun) 圣贤之道(xián)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3下列语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B.盖余之勤且艰若此C.无从致书以观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4按要求填空。(6分) 送东阳马生序一文的总领句是“ ”。作者外出求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专题复习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