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全面安全体检报告分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煤矿全面安全体检报告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全面安全体检报告分析.docx(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贵州省生产建设煤矿全面安全体检报告鸿腾煤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纳雍县鬃岭镇左家营煤矿二一七年三月参加安全体检人员名单姓 名职务职称专 业签 名陈 建经理通风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通风陈 辉矿长采矿工程师采矿龙 勇总工程师通风工程师通风汪开耀安全矿长安全工程师安全洪 义生产矿长采矿工程师采矿徐元应机电矿长机电工程师机电方正如工程师测量工程师地测赵显顺工程师采矿助理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采矿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矿井概况3第一节 矿井概况及地质特征3第二节 矿井生产现状16第三节 主要生产系统17第四节 安全管理20第二章 生产布局22第一节 井田开拓22第二节 采场接替22第三节 重大灾害防治方案26
2、第三章 瓦斯治理27第一节 矿井通风27第二节 瓦斯抽采34第三节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36第四节 安全监控38第四章 水害防治43第一节 矿井水文地质情况43第二节 水文地质补充勘探48第三节 水害防治措施49第四节 矿井排水系统50第五章 其他灾害防治及紧急避险设施52第一节 防灭火52第二节 粉尘防治54第三节 顶板灾害防治55第四节 紧急避险设施55第六章 供配电、提升、运输、空气压缩系统56第一节 供配电系统56第二节 提升系统57第三节 井下带式输送机60第四节 井下辅助运输设备61第五节 空气压缩系统61第七章 安全投入63第八章 评估结论64前 言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
3、局2017年2月20日文件关于开展煤矿全面安全体检专项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监【2017】11号)和贵州省安全监管局、贵州省煤矿安监局、贵州省能源局2017年2月23日文件关于开展全省煤矿全面安全体检与执法专项行动的通知(黔安监煤矿【2017】1号)的要求,我矿严格对照贵州省生产建设煤矿全面安全体检方案的要求,结合矿井实际认真落实自查自检工作。一、编制依据1.纳雍县鬃岭镇镇左家营煤矿(整合)开采方案设计(贵州省动能煤炭技术发展服务有限公司 2009.5)2.纳雍县鬃岭镇镇左家营煤矿(整合)安全专篇(贵州省动能煤炭技术发展服务有限公司 2009.5)3.鸿腾煤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纳雍县鬃岭镇左家营煤
4、矿一采区残采设计(贵州贵煤矿山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2015.3)4.煤矿安全规程(2016年);5.2017年度纳雍县鬃岭镇左家营煤矿“三项作业计划”;6.贵州省煤矿全面安全体检内容基础表。二、编制目的以查大系统、治大灾害、除大隐患、防大事故为主要目的,结合我矿现状,查找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以煤矿安全规程的全面实施为抓手,从矿井瓦斯、水害、火灾等灾害防治着手,有针对性的做好我矿安全体检工作。第一章 矿井概况第一节 矿井概况及地质特征 一、隶属关系、地理位置左家营煤矿属于整合矿井,由原原左家营煤矿、光华煤矿于2007年5月整合形成,属私营小型煤矿,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根据贵州国土资源厅颁发的
5、纳雍县鬃岭镇左家营煤矿采矿许可证,矿区由7个拐点组成,矿区面积0.4541k。矿区位于纳雍县城南西方向250°,直距纳雍县城15km,直距鬃岭镇6km。省道(S307)纳(雍)水(城)从矿区边界经过,往南西可至水城县城,往北东可达纳雍县城。矿区至滥坝火车站约60km,距阳长电厂10km,交通较方便交通方便。省道(S307)纳(雍)水(城)从矿区边界经过,往南西可至水城县城,往北东可达纳雍县城。矿区至滥坝火车站约60km,距阳长电厂10km,交通较方便交通方便(见图1)。图1 交通位置示意图二、井田范围境界:根据贵州国土资源厅颁发的纳雍县鬃岭镇左家营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52000007
6、11032),矿区由7个拐点组成。矿区面积0.4541k,倾向长570m,走向长1100m。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如下表(表1)。表1 矿 界 拐 点 坐 标序号直角坐标地理坐标横坐标(X)纵坐标(Y)东 经北 纬02956100.0035524613.00105°145026°425312955979.0035524606.00105°145026°424922955787.0035524438.00105°144426°424232955542.0035524070.00105°143026°423542955502
7、.0035523620.00105°141426°423352955940.0035523620.00105°141426°424762956200.0035524280.00105°143826°4256三、矿井投产时间,设计生产能力、核定能力左家营煤矿属于整合矿井,由原左家营煤矿、光华煤矿于2007年5月整合形成,于2012年投产,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核定能力15万t/a,。四、证照情况左家营煤矿目前为证照齐全的合法生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15万吨/年,证照齐全有效。矿于2014年7月7日依法取得由
8、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新换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5200002012041120124642,有效期限自2014年7月至2018年9月;于2013年1月5日依法取得由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注册号:520000000021823;于2015年8月11日获得了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黔)MK安许证字1752号,有效期自2015年8月11日至2018年8月10日。五、地质概况一、地 层矿区及其邻近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有: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龙潭组、长兴、大隆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及第四系,现分述如下:(一)、二叠系上统(P3)1峨嵋山玄武岩组(P3)主要分布于矿
9、区南西部外围。灰绿色玄武岩,块状,致密坚硬。具气孔、杏仁状构造。其上一般有15m紫、灰、绿色凝灰岩与玄武岩过渡。平均厚度220m。2龙潭组(P3l)为本矿区含煤地层。岩性以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含煤50层左右,含可采煤层十余层。平均厚320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据其岩性、岩相及含煤性分为三段。下段:煤系地层底界至K8底界,厚度变化大,含煤性较好,可采煤层有28、31、32号,岩性主要为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产腕足类、瓣鳃类动物化石及大羽羊齿、栉羊齿等植物化石,底部约3m厚铝土质泥岩。厚69.45115.23m,平均厚82.50m。中段:K8底界至K4底界,厚度变化大,
10、无可采煤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岩,其次为粉砂岩、泥岩,产少量动物及植物化石。厚104.18154.24m,平均厚124.08m。上段:K4底界至K1底界(长兴、大隆组底界),为主要含煤段,含可采煤层9层,主要以粉砂岩、泥岩为主,细砂岩少量,产腕足类、瓣鳃类、螺等动物化石,煤层顶板产大羽羊齿、鳞木等植物化石。厚107.00134.00m,平均厚114.19m。3长兴、大隆组(P3c+d)岩性为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泥灰岩薄层,上部夹24层蒙脱石泥岩,顶部为一层蒙脱石泥岩与上覆地层分界,底部为一层泥灰岩(K1)。富产腕足类、瓣鳃类、头足、珊瑚等动物化石。厚32.5140.04m,平均厚38m。与下
11、伏地层整合接触。(二)、下三叠统(T1)飞仙关组(T1f):岩性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依据岩石颜色、夹灰岩或泥灰岩的层数、灰岩发育程度等将其划分为三段。第一段(T1f1)(俗称绿色层):灰绿色粉砂岩为主,上部为黄灰色泥质粉砂岩,产瓣鳃类动物化石。厚173.00185.00m。第二段(T1f2)(俗称灰岩层):浅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夹薄层泥灰岩,下部具鲕粒结构,底部为薄层泥灰岩,产头足类、瓣鳃类等动物化石。厚35.0041.00m。第三段(T1f3)(俗称紫色层):紫灰色、暗紫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岩、钙质细砂岩,夹薄层紫灰色泥灰岩。产瓣鳃类等动物化石。厚325.004
12、00.00m。(三)、第四系(Q)以堆积、残积物为主。分布于矿区大部地区,角度不整合于含煤地层之上。砂砾、由碎石土、砂质土、粉质土组成,厚010米。二、构 造矿区位于织纳煤田西部阿嘎背斜北东翼南段,地层总体走向SWNE向,倾向NW,倾角719°一般1316°。矿区南东部边界附近发育有一条正断层(F1):倾向NW,走向NE-SW,区内延伸长度约1000m,地层断距约30m。矿区北部山高坡陡,易形成滑坡、崩垮等地质灾害,对煤矿井口及炸药库的安全构成威胁。三、煤层特征(一)、含煤性矿区含煤地层厚度280360m,平均为320.77m,含煤50余层,有编号的18层,煤层总厚25.0
13、4m,含煤系数7.8%,含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7层。其中上段含可采及大部可采煤层煤层7层即1、2、3、6、7、8、10号煤,本段平均总厚12.68m,含煤系数10%,;中段含不可采煤层23层;下段含煤层13层,含零星可采煤层3层即28、31、32号煤(均不在本矿矿权范围内),总厚6.49m,本段含煤系数7.9%。(二)、可采煤层左家营煤矿矿区内可采煤层有7层,即1、2、3、6、7、8、10号煤层。现分述如下:1号煤层(M1):黑色,细条带夹中条带状结构,半亮型,顶板为泥质灰岩,局部为粉砂岩,底板为泥质粉砂岩。煤层厚1.102.10m,平均厚1.80m,厚度变化不大。一般有1层夹石,结构简单,全区
14、可采煤层。2号煤层(M2):黑色,细条带夹中条带状结构,半亮型,顶板为灰岩,局部为粉砂岩,底板为泥质粉砂岩。煤层厚1.001.60m,平均厚1.50m,厚度变化不大。一般有1层夹石,结构简单,基本全区可采煤层。3号煤层(M3):黑色,细条带状结构,半亮型,顶板为粉砂岩,局部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泥质粉砂岩,一般有1层夹石,煤层厚1.052.10m,平均厚1.50m,煤层厚度变化不大。属结构简单、厚度稳定、全区可采煤层。6号煤层(M4):黑色、褐黑色,细中条带状结构,半亮型,一般0-1层夹石,全层煤层厚0.901.40m,平均厚度1.25m,属结构简单、厚度较稳定、基本全区可采煤层。顶板为粉砂质泥
15、岩,底板为泥岩。7号煤层(M5):黑色,细条带状结构,半亮型,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局部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泥质粉砂岩,一般0-1层夹石,全层煤层厚0.901.50m,平均厚1.30m,厚度变化不大,属结构简单、厚度稳定、全区可采煤层。8号煤层(M6):黑色、褐,细条带状结构,半亮型,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局部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粉砂质泥岩,一般1层夹石,全层煤层厚1.602.50m,平均厚2.10m,厚度变化不大,属结构简单、厚度稳定、全区可采煤层。10号煤层:黑色、褐,细条带状结构,半亮型,顶板为粉砂质泥岩,局部为泥岩,底板为粉砂质泥岩,一般1层夹石,全层煤层厚1.001.30m,平均厚1.10m
16、,厚度变化不大,属结构简单、厚度稳定、全区可采煤层。各可采煤层厚度结构及稳定等特征见表2-1。表21 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采用厚度极值平均值(m)煤层倾角(0)平均间距结构类 型对 比可靠性可采率(%)可采性厚度变异系数(%)稳定指数(%)稳定类型11.102.101.8014距P3L顶16较简单可靠95全区308稳定21.001.601.501412较简单可靠93全区338较稳定31.052.101.501414较简单可靠93全区338稳定60.901.401.251421较复杂可靠97全区307较稳定70.901.501.301418较简单可靠92全区307较稳定81.602.502.101
17、412简单可靠98全区248稳定100.901.301.10144简单可靠98全区248较稳定(三)、煤层对比根据标志层特征、煤层煤层间距结合煤层自身特征以及含煤地层古生物特征对矿区煤层进行对比。1标志层对比龙潭组属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有海相灰岩、泥灰岩10余层,其岩性、厚度、层位均为稳定和较稳定、并含有不同的物质成分和化石群,便于各标志层之间相互区别,自上而下为标一、标二、标三、标四、标五、标七、标八、标九、标十。其岩性特征及赋存规律易于识别,与上下地层的间距(主要指煤层)为稳定或较稳定,是区内煤层的主要对比依据。根据矿区内地层出露情况,标志层仅含标一、标二、标三、标四,现分述如下:标一(k
18、1):长兴组底界,为灰浅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灰岩,风化后呈褐黄色,疏松多孔,含腕足类动物化石,厚0.301.63m,一般0.70m,层位、厚度稳定,是长兴、大隆组与龙潭组分界标志。1号煤上距k1一般16米,对比可靠。标二(k2):黑色泥岩,薄层状,具贝壳状断口,鲕状结构,层位较稳定,厚0.100.30m,上距2号煤710m,一般8.0m,下距3号煤812m,一般10m。对比可靠。标三(k3):灰黄、黄灰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产腕足类动物化石,层位稳定,上距7号煤一般46m,下距8号煤一般810m。对比较可靠。标四(k4):灰黄、黄灰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下部常夹一层高岭石泥岩,含小个体动物化石,层
19、位较稳定,上距10号煤35米,一般4m,为10号煤层主要对比标志。对比可靠。2煤层间距对比各可采煤层间距情况见表22。表2-2 可采煤层及标志层间距一览表P3l煤 层平均间距(m)备 注P3l顶(标一)16较稳定、对比可靠1稳定可靠122较稳定、对比可靠163较稳定、对比可靠146较稳定可靠217较稳定、对比可靠188较稳定可靠1210较稳定、对比可靠4六、资源/储量截至2016年底,核实1、2、3、6、7、8、10煤层总资源量为491.5万吨。准采标高外总资源量为3.3万吨(333),准采标高内保有资源量443.2万吨。其中:控制的经济基础资源量(122b)0.2万吨;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20、331)248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95万吨;(1)地质储量=(122b)+(331)+(333)= 443.2 万t(2)矿井工业资源/储量331+333×k=340+103×0.8=422.4 万t式中 k-可信度系数,取0.70.9,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中等、煤层赋存较稳定的矿井,K值取0.8。(3)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设计计算的采空区保护煤柱井田边界煤柱井筒压煤422.4636.5=379.9万t煤柱留设计算如下:a、煤柱留设原则矿区范围内的永久煤柱损失有井田边界煤柱、采空区保护煤柱以及大巷保护煤柱,各种煤柱留设原则如下:井田边界煤柱
21、:根据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井田边界煤柱留设20m。老窑采空保护煤柱:老窑采空区以下留30m的安全隔离煤柱。b、根据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提供的资料,矿区内没有村寨,只有零星的住户,对矿区内零星住户采取搬迁的政策,所以矿井内就不存在村寨保护煤柱;从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提供的资料看,矿区存在着采空区保护煤柱、井田边界煤柱和井筒保护煤柱。采空区保护煤柱:6号煤层=450×1.2×1.44×30=3.1万t8号煤层=400×1.5×1.44×30=2.9万t合计:6万t井田边界煤柱:1号煤层=1420×1.8×1.44×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全面 安全 体检 报告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