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学》04第四章 距离测量.pdf
《《工程测量学》04第四章 距离测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学》04第四章 距离测量.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距离测量距离测量距离测量距离测量 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距离测量距离测量距离测量距离测量.1 4 4 4 41 1 1 1 钢尺量距钢尺量距钢尺量距钢尺量距.2 一一一一、量距工具量距工具量距工具量距工具.2 二二二二、精密短距测量精密短距测量精密短距测量精密短距测量.3 三三三三、成果整理成果整理成果整理成果整理.3 4 4 4 42 2 2 2 视距测量视距测量视距测量视距测量.4 一一一一、视距测量原理视距测量原理视距测量原理视距测量原理.5 二二二二、视距测量方法视距测量方法视距测量方法视距测量方法.6 4 4 4 43 3 3 3 光电测距光电测距光电
2、测距光电测距.7 一一一一、光电测距原理光电测距原理光电测距原理光电测距原理.7 二二二二、测距成果整理测距成果整理测距成果整理测距成果整理.9 三三三三、测距仪标称精度测距仪标称精度测距仪标称精度测距仪标称精度.10 44444 4 4 4 全站仪简介全站仪简介全站仪简介全站仪简介.11 一一一一、全站仪的基本构造全站仪的基本构造全站仪的基本构造全站仪的基本构造.11 二二二二、全站仪的分类全站仪的分类全站仪的分类全站仪的分类.11 三三三三、全站仪的等级与检测全站仪的等级与检测全站仪的等级与检测全站仪的等级与检测.11 四四四四、徕卡徕卡徕卡徕卡 TPS700 全站仪简介全站仪简介全站仪简
3、介全站仪简介.12 五五五五、全站仪使用注意事项全站仪使用注意事项全站仪使用注意事项全站仪使用注意事项.16 第 1 页 共 17 页 距离是确定地面点位置的基本要素之一。测量上要求的距离是指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简称平距平距平距平距),如图 4-1 中,A B的长度就代表了地面点 A、B 之间的水平距离。若测得的是倾斜距离(简称斜距斜距斜距斜距),还须将其改算为平距。水平距离测量的方法很多,按所用测距工具的不同,测量距离的方法有一般有钢尺量距、视距测量、光电测距、全站仪测距等。图 4-1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4 4 4 41 1 1 1 钢尺量距钢尺量距钢尺量距钢尺量距 顾名思义,钢尺量距就是利用
4、具有标准长度的钢尺直接量测两点间的距离。按丈量方法的不同它分为一般量距和精密量距。一般量距读数至厘米,精度可达 1/3000 左右;精密量距读数至亚毫米,精度可达 1/3 万(钢卷带尺)及 1/100 万(因瓦线尺)。由于光电测距的普及,在现今的测量工作中己很少使用钢尺量距,只是在精密的短距测量中偶尔用到,下面仅就精密短距测量的有关问题作简要介绍。一一一一、量距量距量距量距工具工具工具工具 钢尺分为普通钢卷带尺和因瓦线尺两种。普通钢卷带尺,尺宽 1015mm,长度有 20m、30m 和 50m 数种,卷放在圆形盒或金属架上,钢尺的分划有几种,有以厘米为基本分划的,适用于一般量距;有的则在尺端第
5、一分米内刻有毫米分划;也有将整尺都刻出毫米分划的;后两种适用于精密量距。较精密的钢尺,制造时有规定的温度及拉力,如在尺端刻有“30m、20、100N”字样。它表示在检定该钢尺时的温度为 20 摄氏度,拉力为 100 牛顿,30m 为钢尺刻线的最大注记值,通常称之为名名名名义长度义长度义长度义长度。因瓦线尺是用镍铁合金制成的,尺线直径 1.5mm,长度为 24m,尺身无分划和注记,在尺两端各连一个三棱形的分划尺,长 8cm,其上最小分划为 1mm。因瓦线尺全套由 4 根主尺、1 根 8m(或 4m)长的辅尺组成。不用时卷放在尺箱内。钢尺量距的辅助工具有测钎、花杆、垂球、弹簧秤和温度计。第 2 页
6、 共 17 页 图 4-2 普通钢卷带尺 二二二二、精密短距测量精密短距测量精密短距测量精密短距测量 所谓短距测量,是指被测距离不大于整尺全长的量距工作。这在不便安置测距仪的精密工程测量中时有出现。其测量方式和成果整理方法同样适用于长距离测量。量距前首先标定被测距离的端点位置,通过端点分别划一垂直于测线的短线作为丈量标志。丈量组一般由 5 人组成,使用检定过的基本分划为毫米的钢尺,2 人拉尺,2 人读数,1 人指挥兼记录和读温度。丈量时,一人手拉挂在钢尺零分划端的弹簧秤,另一人手拉钢尺另一端,将尺置于被测距离上,张紧尺子,待弹簧秤上指针指到该尺检定时的标准拉力时,两端的读尺员同时读数,估读至
7、0.5mm。每段距离要移动钢尺位置丈量三次,移动量一般在一厘米以上,三次量距较差一般不超过 3mm。每次读数的同时,读记温度,精确至 0.5。三三三三、成果整理成果整理成果整理成果整理 精密量距中的量距结果需进行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及倾斜改正,求出改正后的平距。1尺长改正 钢尺在标准拉力、标准温度下的检定长度l与钢尺的名义长度0l一般不相等,其差数l为整尺段的尺长改正数,即 0lll=任一丈量长度l的尺长改正数为 lllld0=(41)2温度改正 钢尺长度受温度的影响会伸缩。当量距时的温度 t 与检定钢尺时的温度 t。不一致时,需进行温度改正,其公式为()lttlt0=(42)式中为钢尺的线膨胀
8、系数。3倾斜改正 如图 4-3 所示,设 l 为量得的斜距,h 为距离两端点间的高差,要将 l 改算成平距 d,需加入倾斜改正lh,即 =112/12222lhllhlldlh (43)第 3 页 共 17 页 将2/1221lh展成级数,并顾及h与l之比值很小,则有 lhlh22=(43)倾斜改正数永为负值。经三项改正后的平距为 htdlllld+=(44)在标准拉力和标准温度下检定的钢尺,可将它的尺长改正和温度改正表示成实际长度的函数,称为尺长方程式尺长方程式尺长方程式尺长方程式。即()00lttlldd+=(45)有了钢尺的尺长方程式,就可对用该钢尺测得之距离作尺长和温度改正计算。【例】
9、某尺段实测距离为 29.8655m,量距所用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l=30+0.005+0.000012530(t-20C)m,丈量时温度为 30,所测高差为 0.238m,求水平距离。解:方法 1 尺长改正 0050.08655.2930005.0=dlm 温度改正 ()0037.08655.2920300000125.0=tlm 倾斜改正 0009.08655.292238.02=hlm 水平距离为 8733.290009.00037.00050.08655.29=+=dm 方法 2 由尺长方程算出在 30时整尺(30 米)经尺长温度改正后的长度 ()0088.302030300000125
10、.0005.030=+=lm 经尺长温度改正后的实测距离长度 8743.298655.29300088.30=lm 加倾斜改正后的水平距离 8733.290009.08743.29=+=hlldm 4 4 4 42 2 2 2 视距测量视距测量视距测量视距测量 视距测量是利用测量仪器望远镜中的视距丝并配合视距尺,根据几何光学及三角学原理,同时测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方法。此法操作简单,速度快,不受地形起伏的限制,但测距精度较低,一般可达 1/200,故常用于地形测图。视距尺一般可选用普通塔尺。图 4-3 斜距改算平距 第 4 页 共 17 页 一一一一、视距测量原理视距测量原理视距测量
11、原理视距测量原理 1、视线水平时的视距测量公式 欲测定 A、B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如图 4-4 所示,在 A 点安置经纬仪,在 B 点竖立视距尺,当望远镜视线水平时,视准轴与尺子垂直,经对光后,通过上、下两条视距丝 m、n 就可读得尺上 M、N 两点处的读数,两读数的差值 l 称为视距间隔视距间隔视距间隔视距间隔或视距视距视距视距。f为物镜焦距,p为视距丝间隔,为物镜至仪器中心的距离,由图可知,A、B 点之间的平距为:+=fdD 图 4-4 水平视距测量 其中d由两相似三角形 MNF 和 m n F 求得 plfd=lpfd=因此()+=flpfD 令Kpf=,称为视距乘常数视距乘常数视距乘常
12、数视距乘常数,cf=+,称为视距加常数视距加常数视距加常数视距加常数,则 cKlD+=(4-6)在设计望远镜时,适当选择有关参数后,可使 K=100,c=0。于是,视线水平时的视距公式为 lD100=(4-7)两点间的高差为 vih=(4-8)式中 i 为仪器高,v 为望远镜的中丝在尺上的读数。2、视线倾斜时的视距测量公式 当地面起伏较大时,必须将望远镜倾斜才能照准视距尺,如图 4-3 所示,此时的视准轴不再垂直于尺子,前面推导的公式就不适用了。若想引用前面的公式,测量时则必须将尺子置于垂直于视准轴的位置,但那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在推导倾斜视线的视距公式时,必须加上两项改正:(1)视距尺不垂直
13、于视准轴的改正;(2)倾斜视线(距离)化为水平距离的改正。第 5 页 共 17 页 图 4-5 倾斜视距测量 在图 4-5 中,设视准轴倾斜角为,由于角很小,略为 17,故可将NNE 和MME 近似看成直角,则NEN=MEM=,于是()coscoscoscoslENMEENMENEEMNMl=+=+=+=根据(4-7)式得倾斜距离 cosKllKS=化算为平距为 2coscosKlSD=(4-9)A、B 两点间的高差为 vihh+=式中 2sin21sincossinKlKlSh=称为初算高差初算高差初算高差初算高差。故视线倾斜时的高差公式为 viKlh+=2sin21 (4-10)二二二二、
14、视距测量方法视距测量方法视距测量方法视距测量方法 1安置仪器于测站点上,对中、整平后,量取仪器高 i 至厘米。2在待测点上竖立视距尺。3转动仪器照准部照准视距尺,在望远镜中分别用上、下、中丝读得读数 M、N、V;再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在读数显微镜中读取竖盘读数。4根据读数 M、N 算得视距间隔 l;根据竖盘读数算得竖角;利用视距公式(4-9)和(4-10)计算平距 D 和高差 h。记录及计算见表 4-1。表 4-1 视距测量记录 第 6 页 共 17 页 4 4 4 43 3 3 3 光电测距光电测距光电测距光电测距 与钢尺量距的繁烦和视距测量的低精度相比,电磁波测距具有测程长、精度高、
15、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电磁波测距按精度可分为级(mD5mm)、级(5mmmD10mm和级(mD10mm)。按测程可分为短程(3km)、中程(35km)和远程(15km)。按采用的载波不同,可分为利用微波作载波的微波测距仪;利用光波作载波的光电测距仪。光电测距仪所使用的光源一般有激光和红外光。下面将简要介绍光电测距的原理及测距成果整理等内容。一一一一、光电测距原理光电测距原理光电测距原理光电测距原理 光电测距是通过测量光波在待测距离上往返一次所经历的时间,来确定两点之间的距离。如图 4-6 所示,在 A 点安置测距仪,在 B 点安置反射棱镜,测距仪发射的调制光波到达反射棱镜后又返回到测距
16、仪。设光速 c 为已知,如果调制光波在待测距离 D 上的往返传播时间为 t,则距离 D 为 tcD=21 (4-11)式中 c=c0/n,其中 c0为真空中的光速,其值为 299792458m/s,n 为大气折射率,它与光波波长,测线上的气温 T、气压 P 和湿度 e 有关。因此,测距时还需测定气象元素,对距离进行气象改正。图 4-6 光电测距 由(4-11)式可知,测定距离的精度主要取决于时间 t 的测定精度,即cdtdD21=。当要求测距误差 dD 小于 1cm 时,时间测定精度 dt 要求准确到 6.710-11s,这是难以做到的。因此,时间的测定一般采用间接的方式来实现。间接测定时间的
17、方法有两种。1脉冲法测距 由测距仪发出的光脉冲经反射棱镜反射后,又回到测距仪而被接收系统接收,测出这一光脉冲往返所需时间间隔 t 的钟脉冲的个数,进而求得距离 D。由于钟脉冲计数器的频率所第 7 页 共 17 页 限,所以测距精度只能达到 0.51m。故此法常用在激光雷达等远程测距上。2相位法测距 相位法测距是通过测量连续的调制光波在待测距离上往返传播所产生的相位变化来间接测定传播时间,从而求得被测距离。红外光电测距仪就是典型的相位式测距仪。红外光电测距仪的红外光源是由砷化镓(GaAs)发光二极管产生的。如果在发光二极管上注入一恒定电流,它发出的红外光光强则恒定不变。若在其上注入频率为 f 的
18、高变电流(高变电压),则发出的光强随着注入的高变电流呈正弦变化,如图 4-7 所示,这种光称为调制光调制光调制光调制光。测距仪在 A 点发射的调制光在待测距离上传播,被 B 点的反射棱镜反射后又回到 A 点而被接收机接收,然后由相位计将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进行相位比较,得到调制光在待测距离上往返传播所引起的相位移,其相应的往返传播时间为 t。如果将调制波的往程和返程展开,则有如图 4-8 所示的波形。设调制光的频率为 f(每秒振荡次数),其周期fT1=(每振荡一次的时间(s),则调制光的波长为:fcTc=(4-12)图 4-8 相位式测距原理 从图中可看出,在调制光往返的时间 t 内,其相位变化
19、了 N 个整周(2)及不足一周的余数,而对应 的时间为 t,距离为 则 tNTt+=(4-13)由于变化一周的相位差为 2,则不足一周的相位差 与时间 t 的对应关系为 Tt=2 (4-14)于是得到相位测距的基本公式 图 4-7 第 8 页 共 17 页 )(2)2(2122121NNNTcTNTctcD+=+=+=(4-15)式中2=N为不足一整周的小数。在相位测距基本公式(4-15)中,常将2看作是一把“光尺”的尺长,测距仪就是用这把“光尺”去丈量距离。N 则为整尺段数,N为不足一整尺段之余数。两点间的距离 D就等于整尺段总长N2和余尺段长度N2之和。测距仪的测相装置(相位计)只能测出不
20、足整周(2)的尾数,而不能测定整周数N,因此使(4-15)式产生多值解,只有当所测距离小于光尺长度时,才能有确定的数值。例如,“光尺”为 10m,只能测出小于 10m 的距离;“光尺”为 1000m,则可测出小于 1000m的距离。又由于仪器测相装置的测相精度一般为 1/1000,故测尺越长测距误差越大,其关系可参见表 4-2。为了解决扩大测程与提高精度的矛盾,目前的测距仪一般采用两个调制频率,即两把“光尺”进行测距。用长测尺(称为粗尺粗尺粗尺粗尺)测定距离的大数,以满足测程的需要;用短测尺(称为精尺精尺精尺精尺)测定距离的尾数,以保证测距的精度。将两者结果衔接组合起来,就是最后的距离值,并自
21、动显示出来。例如:粗测尺结果 0324 精测尺结果 3.817 显示距离值 323.817m 表表表表 4 4 4 4-2 2 2 2 测尺长度与测距精度测尺长度与测距精度测尺长度与测距精度测尺长度与测距精度 测尺长度(2)10m 100m 1km 2km 10km 测尺频率(f)15MHz 1.5MHz 150KHz 75KHz 15KHz 测距精度 1cm 10cm 1m 2m 10m 若想进一步扩大测距仪器的测程,可以多设几个测尺。二二二二、测距成果整理测距成果整理测距成果整理测距成果整理 在测距仪测得初始斜距值后,还需加上仪器常数改正、气象改正和倾斜改正等,最后求得水平距离。1、仪器常
22、数改正 仪器常数有加常数 K 和乘常数 R 两项。由于仪器的发射中心、接收中心与仪器旋转竖轴不一致而引起的测距偏差值,称为仪器仪器仪器仪器加常数加常数加常数加常数。实际上仪器加常数还包括由于反射棱镜的组装(制造)偏心或棱镜等效反射面与棱镜安置中心不一致引起的测距偏差,称为棱镜加常数棱镜加常数棱镜加常数棱镜加常数。仪器的加常数改正值k与距离无关。并可预置于机内作自动改正。第 9 页 共 17 页 仪器乘常数仪器乘常数仪器乘常数仪器乘常数主要是由于测距频率偏移而产生的。乘常数改正值R与 所测距离成正比。在有些测距仪中可预置乘常数作自动改正。仪器常数改正的最终式可写成:SRKRK+=+=S (4-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测量学 工程测量学04第四章 距离测量 工程 测量学 04 第四 距离 测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