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棉公司质量管理方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岩棉公司质量管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棉公司质量管理方案.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岩棉公司质量管理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一、 产业环境分析4二、 必要性分析6三、 公司基本情况7四、 项目简介8五、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12六、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18七、 管理体系成熟度等级22八、 ISO9004:2009主要内容27九、 质量监督的特征32十、 质量监督的概念39十一、 质量监督抽查制度43十二、 产品质量申诉与仲裁47十三、 质量管理之理论观48十四、 质量管理发展阶段59十五、 标准化工作70十六、 质量信息管理78十七、 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石86十八、 质量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90十九、 发展规划91二十、 SWOT分析95二十一、 组织机构、人力资
2、源分析101劳动定员一览表102一、 产业环境分析(一)增强经济动力和活力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消费的基础作用和出口的促进作用,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增强经济增长的均衡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把握产业发展新方向,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集群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为路径,加快发展以节能环保产业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以信息服务业为重点的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以文化休闲旅游业为重点的新兴生活性服务业。(三)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内具有优势的装备制造、材料工业、食品工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围绕生产技术、商业模式、供求趋势的变化,满足新需求,采用新技
3、术、新模式,实现优化升级。(四)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加快推进创新发展,以企业为创新主体,逐步完善政策、人才和市场环境,形成创新支撑经济发展的格局。岩棉是性能出众的建筑保温材料,具有保温、吸音、隔热、防火、透气等优异性能。作为无机不燃材料,岩棉是已具有成熟应用技术的所有外墙外保温材料中,唯一能够完全满足我国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中A级不燃的保温材料,因此岩棉在我国常用建筑保温材料中有着出色的性能优势,市场需求增长空间也相对较大。由于受到前期岩棉市场和效益良好的驱使,目前全国各地都有加大发展并增大岩棉产能的投入,2018年中国岩棉产能达到385万吨,与上一年365万吨的产能相比,增长了近6个百分点,整体市
4、场仍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趋势,而岩棉也已经成为绝热节能行业内产量最大的产业。近年来,国家为了改善国内环境污染问题,随即颁布了打赢建材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而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了国内绝热节能材料行业发展情况,将以窑炉工艺为主的存在大气污染的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升级改造落后产能,将达不到要求的产业相继列入淘汰落后目录,其中就包括岩棉产业。因此,为了我国岩棉产业持续向好发展,积极促进结构调整将是未来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而国家为了加快岩棉行业的转型升级,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例如在2012年,由工信部下发的岩棉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中要求,新建岩棉项目总规模不得低
5、于4万吨/年,单线规模不得低于2万吨/年;改扩建岩棉项目单线规模不得低于2万吨/年。受该项政策影响,自2012年起,我国岩棉行业产能增速呈现下滑趋势,行业转型升级趋势明显。岩棉作为一种性能出众的建筑保温材料,因其保温、吸音、隔热、防火、透气等优异性能,在我国建筑行业中有着巨大的需求增长空间,未来我国岩棉市场发展前景向好。近年来,国家为了改善国内环境污染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对国内岩棉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逐渐成为我国岩棉行业发展的重点。二、 必要性分析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
6、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
7、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三、 公司基本情况(一)公司简介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二)核心人员介绍1、罗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58年出
8、生,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职称。1994年6月至2002年6月任xxx有限公司董事长;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16年11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经理;2019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2、武xx,中国国籍,1977年出生,本科学历。2018年9月至今历任公司办公室主任,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3、金xx,中国国籍,1978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年9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2015年9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2019年1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4、贺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59年出生,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20
9、03年2月至2004年7月在xxx股份有限公司兼任技术顾问;2004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5、邓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61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2002年11月至今任xxx总经理。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四、 项目简介(一)项目单位项目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二)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待定),占地面积约76.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建设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50667.00
10、(折合约76.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84656.33。其中:主体工程52581.85,仓储工程10384.70,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10006.99,公共工程11682.79。(四)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五)项目提出的理由1、长期的技术积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公司已具备产品大批量生产的技术条件,并已获得了下游客户的普遍认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国家政策支持国内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
11、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规范产业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助推下,本产业已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伴随着提质增效等长效机制政策的引导,本产业将进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项目产品亦随之快速升级发展。岩棉是性能出众的建筑保温材料,具有保温、吸音、隔热、防火、透气等优异性能。作为无机不燃材料,岩棉是已具有成熟应用技术的所有外墙外保温材料中,唯一能够完全满足我国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中A级不燃的保温材料,因此岩棉在我国常用建筑保温材料中有着出色的性能优势,市场需求增长空间也相对较大。(六)建设投资估算1、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
12、资27371.3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1605.7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94%;建设期利息242.9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9%;流动资金5522.6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18%。2、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21605.75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7955.9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990.49万元,预备费659.30万元。(七)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520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43310.21万元,纳税总额4244.43万元,净利润6346.26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6
13、.59%,财务净现值2820.04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14年。2、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50667.00约76.00亩1.1总建筑面积84656.33容积率1.671.2基底面积30906.87建筑系数61.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264.552总投资万元27371.332.1建设投资万元21605.752.1.1工程费用万元17955.96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2990.492.1.3预备费万元659.302.2建设期利息万元242.972.3流动资金万元5522.613资金筹措万元27371.333.1自筹资金万元17454.1
14、73.2银行贷款万元9917.164营业收入万元520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43310.216利润总额万元8461.687净利润万元6346.268所得税万元2115.429增值税万元1900.9010税金及附加万元228.1111纳税总额万元4244.4312工业增加值万元14651.6613盈亏平衡点万元21068.26产值14回收期年6.14含建设期12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16.59%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2820.04所得税后五、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0;2005(GB/T190002008)标准是ISO9000族核心标准之一,它表
15、述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并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术语。它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具体应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对于指导组织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帮助组织增强顾客满意。顾客要求产品具有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特性,这些需求和期望在产品规范中表述,并集中归结为顾客要求。顾客要求可以由顾客以合同方式规定或由组织自己确定。在任一情况下,产品是否可接受最终由顾客确定,因为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以及竞争的压力和技术的发展,这些都促使组织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方法鼓励组织分析顾客要求,规定相关的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实现
16、顾客能接受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能提供持续改进的框架,以增加组织提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概率。质量管理体系还能针对提供持续满足要求的产品向组织及其顾客提供信任。(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产品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产品要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GB/T19001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所有行业或经济领域,不论其提供任何类别的产品。GB/T19001本身并不规定产品要求。产品要求可由顾客规定,或由组织通过预测顾客的要求规定,或由法规规定。产品要求有时与相关过程要求一起,被包含在诸如技术规范、产品标准、过程标准、合同协议和法规要求中。(3)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在建立、实施、
17、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可运用以下方法,从而能增进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并使组织成功。a)确定顾客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b)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c)确定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过程和职责;d)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资源;e)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f)应用这些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g)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其产生原因的措施;h)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4)过程方法。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任何一项或一组活动均可视为一个过程。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
18、入。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的相互作用,称之为“过程方法”。(5)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所谓“质量方针”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关于质量方面的全部意图和方向,所谓“质量目标”是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建立为组织提供了关注的焦点。两者确定了期望的结果,并帮助组织利用其资源得到这些结果。质量方针为建立和评审质量目标提供了框架,质量目标需要与质量方针和持续改进的承诺相一致,其实现须是可测量的,质量目标的实现对产品质量、运行有效性和财务业绩都有积极影响,因此对相关方的满意和信任也会产生积极影响。(6)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最高管理者通过其领导
19、作用和实际行动,可以创造一个员工充分参与的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在这种环境中有效运行。最高管理者可以运用质量管理原则作为发挥以下作用的基础。a)制定并保持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b)通过在整个组织内宣传质量方针并促进质量目标的实现,增强员工的意识、积极性和参与程度;c)确保整个组织关注顾客的要求;d)确保实施适宜的过程,以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并实现质量目标;e)确保建立和实施一个有效和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这些质量目标;f)确保获得必要的资源;g)定期评审质量管理体系;h)决定有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措施;i)决定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措施。(7)文件。文件是信息及其承载媒介。媒介可以是
20、纸张,磁性的、电子的、光学的计算机盘片,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文件应以使过程增值为目的,否则,只能是一纸空文。总的来说,文件的价值在于传递信息、沟通意图、统一行动。(8)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指建立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评价过程。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质量管理体系评审和自我评定等方式不断地改进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从四个方面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a)过程是否已被识别并适当规定?b)职责是否已被分配?c)程序是否得到实施和保持?d)在实现所要求的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9)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以产品、过程或体系为对象,以提高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为目标的活动,其目的是
21、增加顾客和相关方满意的概率。改进包括下列活动。a)分析和评价现状,以识别改进的区域;b)确定改进目标;c)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以实现这些目标;d)评价这些解决办法并作出选择;e)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f)测量、验证分析评价实施结果,以确定这些目标已经实现;g)正式采纳这些解决方法。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评审,以确定进一步改进的机会。(10)统计技术的作用。应用统计技术有助于了解变异,从而可帮助组织解决问题并提高有效性和效率。这些技术也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可获得的数据进行决策。在许多过程的运行和结果中,甚至是在明显的稳定条件下,均可观察到变异。这种变异可通过产品和过程的可测量特性观察到,也可在产品的整个寿命
22、周期(从市场调研到顾客服务和最终处置)的不同阶段中看到。统计技术有助于对这种变异进行测量、描述、分析、解释和建立模型,甚至在数据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也可实现。这种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对更好地理解变异的性质、程度和原因提供帮助,从而有助于解决,甚至防止由变异引起的问题,并促进持续改进。(11)质量管理体系和其他管理体系的关注点。一个组织除质量管理体系外,可以有财务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职业卫生和健康管理等若干个不同的管理体系,这些管理体系是相互联系的;最理想的办法是合成一个总的管理体系,以有利于组织总体策划,合理配置资源和确定互补的目标并评价组织的整体的有效性。(12)质量管理体系和卓越模式之间的关
23、系。GB/T19000(ISO9000)族标准和组织卓越模式提出的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均依据共同的原则,它们两者均能完成下列选项。a)使组织能够识别它的强项和弱项;b)包含对照通用模式进行评价的规定;c)为持续改进提供基础;d)包含外部承认的规定。GB/T19000(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方法与卓越模式之间的差别在于它们的应用范围不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以证实组织具备持续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产品的能力。而卓越模式则是为了促进组织追求更高的管理水平和卓越业绩所提出的要求。六、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组织应将质量管理的原则、理念、意识和价值观作为质量管理知识体系的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司 质量管理 方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