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某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docx
《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某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某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docx(9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概 述第一节 核定工作的简要过程根据安徽省经济委员会皖经煤炭函2006374号文关于开展全省各类生产矿井生产能力核定工作的通知,按照国投新集公司对各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布署,国投新集二矿高度重视2006年生产能力核定工作,召开专门会议对生产能力核定工作进行安排,成立了以总工程师为组长、采矿、通风、机电、运输、地质、选煤、防突、经营、设计等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小组。对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监局印发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办法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本着科学,实事求是,严格标准核定各系统生产能力。并编制了生产能力核定初核报告书。受国
2、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集二矿的委托,在安徽省经贸委的统一安排下,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单位淮南矿业集团组织具有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的技术人员对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集二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进行了复核,参加复核工作的人员对照有关技术规范,在严格技术标准的前提下,通过实地测定,统计分析,科学计算,实事求是地对矿井各主要生产系统能力进行认真核定。核定人员于06年9月13日到达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集二矿,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分组分专业对矿井主要的提升,通风设备,供电系统及其他的生产系统进行了现场勘察,对生产能力核定需查验的图纸和资料进行了核对。并对照煤矿生产能力核定与管理指南及有关文件的要求,对需
3、核定的生产系统的必备条件和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要求,需提供的图纸和资料及需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解释。并要求对所提供的所有的图纸和资料进行总体承诺和单项承诺。9月20日所有的图纸及资料全部到齐后,开始编写各生产系统的核定报告,然后根据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编写大纲的要求进行汇总。第二节 核定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一、煤炭法二、矿产资源法三、安全生产法 四、矿山安全法五、煤矿安全规程六、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七、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八、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0215-2005)九、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发改运行(
4、2004)2544号文)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监局、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煤矿通风能力核定办法(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矿字(2005)42号文)十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办法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819号文) 十二、原煤炭工业部制定的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煤炭工业计划和统计常用指标计算办法;十三、安徽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皖经煤炭函(2006)年374号关于开展全省各类生产矿井生产能力核定工作的通知十四、其他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十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电(2006)287号关于加大工作力度
5、,确保全面完成全国煤矿生产能力复核工作的紧急通知第三节 核定主要系统环节及结果此次矿井生产能力核定主要从矿井资源储量、提升系统、井下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井下运输系统、采掘工作面能力、通风系统、地面生产系统、压风、防尘、安全监控系统、选煤厂等方面进行了核查,各系统核定结果如下:一、资源储量核查截止2005年底,全矿井-1000m水平以上剩余可采储量15673.2万吨。矿井拟调整的核定生产能力为310万吨,煤矿剩余服务年限36.11年。 二、提升系统能力核定1、主井提升系统主井采用立井箕斗提升,钢丝绳罐道,提升容器装备一套17.5t双箕斗,提升设备选用一台JKMD-4×4()型多绳摩擦轮
6、提升机,配备一台ZKTD285/67-P型直流直联电机,电动机功率2250kW,提升机最大提升速度10.5m/s。核定结果:主井提升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315.2万吨/年。2、副井提升系统副井采用立井罐笼提升,槽钢组合罐道,提升容器装备装备一套1.1m3矿车双层四车双罐笼,提升设备选用一台JKMD-3.5×4()型多绳摩擦轮提升机,配备一台ZKTD215/45-P型直流直联电机,转速52.4r/min,电动机功率1000kW。最大提升速度9.6m/s。 核定结果:副井提升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549万吨/年。三、井下排水系统能力核定矿井采用两级排水,在550m水平及650m辅助水平分别设置
7、排水泵房,-550m水平泵房安装5台水泵,型号为PJ200(B)×7,在副井中设排水管路三趟(两用一备),管径为DN250,每趟长650m;-650m辅助水平泵房安装3台D500-57×3排水泵,排水管路两趟,管径为DN300,每趟长450m。核定结果:排水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374.01吨/年。四、供电系统能力核定矿井采用两回路35kV专用电源供电,地面35kV主变电所安装2台主变压器,型号为SF9-16000/35 16000kVA 35/6.3kV,一台工作,一台备用。沿副井井筒敷设下井电缆4路,型号均为MYJV42-6/6kV 3×185mm2煤矿用交联粗钢
8、丝铠装电缆。核定结果:供电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317.96万吨/年。五、井下运输系统能力核定井下主运输系统均采用胶带机运输,辅助运输系统采用轨道运输。核定结果:井下运输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559.68万吨/年。六、采掘工作面能力核定矿井主要采煤方法采用综采一次采全高和型钢放顶煤炮采,工作面个数为“两综两炮”。核定结果:采掘工作面核定生产能力为310.01万吨/年七、通风系统能力核定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副井、主井进风,中央风井回风。中央风井装有2台GAF-28-14-1型轴流式风机,一台使用一台备,配套电机型号为TD2500-6/1430,功率为2500kW。矿井总进风量为18822m3/mi
9、n,矿井总排风量达20123m3/min,等积孔为6.54m2,负压3720Pa。核定结果:核定通风系统能力为392万吨/年。八、地面生产系统能力核定箕斗卸煤进入受煤仓后,经原煤胶带机送至筛分楼进行分级与排矸,然后根据煤质情况进入选煤厂分级洗选或进仓(储煤场)装车外运。核定结果:地面生产系统生产能力核定结果为374万吨/年。九、选煤厂生产能力核定选煤厂加工方式为分级入洗,洗选工艺为块煤重介,末煤跳汰,跳汰机溢流直接进入煤泥回收系统,不设浮选系统。重介系统选用一台TESKA斜轮分选机,跳汰系统选用两台BATAC跳汰机,动筛排矸系统选用一台ROMJIG动筛跳汰机,煤泥回收采用旋流器-耙式浓缩机-板
10、式压滤机工艺,实现煤泥充分回收和煤泥水闭路循环。核定结果:选煤厂生产能力核定结果为391.86万吨/年。 第三节 最终确定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集二矿各主要生产系统的核定生产能力结果见下表:矿井主要系统生产能力核定表序号系统名称核定结果(万吨/年)1提升系统315.22排水系统374.013供电系统317.964井下运输系统559.685采掘工作面310.016通风系统3927地面生产系统3748选煤厂391.86由上表可知,矿井采掘工作面核定生产能力最小,为310.01万吨/年,按照就近下靠原则,矿井最终确定的核定生产能力为310万吨/年。矿井服务年限为36.11年。第
11、二章 矿井基本概况第一节自然属性一、 地理位置、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地形地貌及交通矿井位于淮南市凤台县城西12km处,矿井主、副、风三个井筒位于井田中央,矿井地理坐标为:东经116°3352",北纬32°4352"。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为大型国有股份制企业,新集二矿隶属于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井田地处淮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面标高一般都在+18+23m,西部和南部略高,东部和北部略低,沿西淝河两岸地面标高多在+19m以下。矿区铁路专用线与阜淮线相接,向东南到蚌埠141km,向西69km经阜阳至京九线相连,公路有凤毛公路与阜淮公路相接。矿井濒临西
12、淝河,水运由淮河进入长江。二、井田位置,边界范围,拐点坐标,井田面积,相邻矿井边界关系矿井位于淮南市毛集试验区苏板村,西起1勘探线(与新集一矿矿井接壤),东至013勘探线(与八里塘井田毗邻);南自1#煤层与阜凤逆冲断层交面线,北到13-1煤底板-1000m高程的垂直投影线;井田东西走向长6.0km,南北倾向宽5.0km,井田面积约30km2。与新集一矿井田属同一构造单元,均位于推覆构造下伏的原地煤系地层。安徽省国土资源厅以皖国土资矿便函200524文将100000012003号采矿许可证边界恢复原皖采证煤字1993第025号采矿许可证边界,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矿划字2006030号文批准,新采矿
13、许可证正在办理中。矿井开采煤层煤层为1311煤层,开采深度由230m至1000m。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见下表。井田范围拐点坐标:点 号X坐标Y坐标点 号X坐标Y坐标1A3618260394602656N3623650394660152B3618365394616767M3623035394592703C3618178394626158P3623180394617004D3618472394650279H3618203394592005K361841039466014三、井田地质情况,地层,含煤地层,构造井田属于淮南煤田,位于淮南复向斜谢桥向斜南翼,颍凤区阜凤推覆构造中段,构造线方向近东西,受自南向
14、北应力作用,形成了以阜凤逆冲断层为主体的上迭式推覆构造。将外来系的寒武系地层、下元古界片麻岩地层、奥陶及石炭二迭系地层组成的夹片地层覆盖于原地煤系地层之上。煤田内地层除缺失上奥陶统、中、下石炭统及中、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外,下元古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基岩均被新生界所覆盖,外来系统推覆体主要由下元古界片麻岩、寒武系灰岩、奥陶及部分石炭二迭系地层组成。井田内二叠系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共分7个含煤段,主要含煤地层是第14含煤段,含煤25层,矿井大部及局部可采煤层14层,从上至下分别为:13-1、11-2、11-1、9上、9
15、、8、7-2、7-1、6-1上、6-1、5-2、4-2、1上、1煤层,其中全区可采5层,大部可采3层,局部可采6层,总厚度35.37m,含煤段含煤系数8.42%。原地系统由石炭、二叠系及其下伏地层组成,构造线方向与外来系统基本一致,走向近东西,向东部折转为南50°东,倾向北,局部向南倾(如03勘探线南部),中、深部发育有一定数量的断层及宽缓褶曲,总体为一单斜构造。浅部(南部)地层产状平缓,一般为510°,中部1020°,往深部倾角逐渐增大,一般为2530°,西北部局部地段达60°。根据钻探和三维地震补充勘探所获资料,经综合分析研究。目前共发现落
16、差大于20m的断层9条。其中正断层7条,逆断层2条,区域性大断层阜凤逆冲断层对全井田的构造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矿井地质构造类型中等。四、主要可采煤层情况,煤层赋存条件,煤层层数,厚度,资源储量,煤质,煤种矿井主要可采煤层共5层,从上往下依次为:13-1煤,平均厚5.35m,全区可采,煤层结构简单,较赋存稳定;11-2煤,平均厚3.52m,全区可采,煤层结构复杂,赋存稳定;8煤,平均厚3.37m,全区可采,煤层结构简单,赋存稳定; 6-1煤,平均厚3.17m,全区可采,煤层结构复杂,赋存较稳定,6-1上与6-1煤层的间距为0.703.35m,当间距小于0.70m时,合并为6-1煤层,其分叉、合并
17、界线西至0203勘探线之间,东至09勘探线,南为500m左右; 1煤,平均厚3.31m,全区可采,煤层结构简单,赋存稳定。截止2005年底,全矿井-1000m水平以上地质储量48486.6万吨、工业储量25658.7万吨、高级储量10555.7万吨,可采储量15673.2万吨。其中131煤层地质储量8630.3万吨、工业储量3709万吨、高级储量686万吨,可采储量1760.2万吨;112煤层地质储量5294.2万吨、工业储量2639万吨、高级储量1655万吨,可采储量2033.6万吨;8煤层地质储量5252.1万吨、工业储量2277.3万吨、高级储量1311.2万吨,可采储量1451.1万吨
18、;61煤层地质储量4819.1万吨、工业储量2665.1万吨、高级储量1890.2万吨,可采储量1662.4万吨;1煤层地质储量7000.2万吨、工业储量5953.2万吨、高级储量2421万吨,可采储量3987.6万吨。依法认定的地质勘探报告为中国煤田地质总局147勘探队提交的并经省储委以皖储决字(1992)087号文批准的花家湖井田(一期工程) 精查地质报告及评审意见书。(见附件)于20042005年外委资质单位进行矿井地质报告修编和资源储量核实检测,资源储量核实检测时间截止于2005年末,该报告于2006年8月26日在国土资源部储量评审中心通过评审,正等待批文。上一年度矿井资源储量报表:是
19、经国土资源部门核实备案的2005年度生产矿井储量动态平衡表。(见附件)煤层煤种属优质1/3焦煤、气煤;低磷、低硫,高发热量、高挥发份,适用于动力用煤,工业上可作良好的配焦和动力用煤。由于焦油产率高,而更适合于炼焦和气化的综合利用。五、水文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一)水文地质本井田煤系地层下伏为太原组,含灰岩1213层,基底为奥陶系石灰岩。外来系推覆体寒武系、下元古界以及奥陶系和部分石炭、二叠系夹片地层覆盖于煤系地层之上。推覆体近东西向展布,其掩盖区域为井田南部和中部。其上部为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偏复杂。1、地表水体井田内地表水系发育,西淝河由西往东穿过井田中部排入淮河。
20、西淝河两侧有大面积积水洼地,位于井田内的花家湖常年积水,丰水季节同西淝河连成一体。2、含(隔)水层组水文地质条件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新生界松散层孔隙潜水承压水含(隔)水组厚48.10203.2m,平均112.38m,由砂层、砂质粘土及粘土层等组成,分为一、二、三含水层组,其中以第二含水层为主,富水性中等较强。新生界含水层与煤系地层之间多为外来系统的老地层所隔,一般情况下,对煤层开采无影响。第一含水组(简称一含)属第四系全新统,本组厚10.6026.59m,平均厚20.06m。近地表处约10m大多为粘性土,往下为粉砂或粘土质砂与粘性土互层,组成复合含水层,属潜水型。局部具承压性。其中砂层多不
21、稳定,局部尖灭而均由粘性土组成,与第一隔水层形成一体。第一隔水层(简称一隔)属第四系上更新统上部,厚022.55m,平均厚6.81m,底界埋深14.2033.90m。岩性为浅黄色致密、细腻、强塑性粘土类土,个别孔夹一薄层不稳定砂层。由于受古河流冲刷影响,厚度变化较大,局部变薄或尖灭。第二含水组(简称二含)属第四系上更新统下部下更新统上部,为孔隙承压水含水组,底界埋深95.20123.95m,平均厚72.18m。岩性主要由河流相沉积的浅黄灰黄色中、细砂组成,含少量粗砂,夹数层薄层粘性土。其中砂层占总厚44%96%,中上部砂层结构松散,下部多含较多风化长石致使砂层含、透水性变弱,04勘探线以西位于
22、本组中部偏下发育一层厚层状粘性土,将二含分成上下二部分。二含水位标高为15.33518.149m,单位涌水量1.815.79 ls.m,渗透系数2.8710.78md,导水系数253.18490.80m2/d,PH值7.57.7,水温1821.5,矿化度0.320.43g/l,全硬度11.2613.40德国度,有害元素微量到无迹,类型为重碳酸盐型,适于饮用。第二隔水层(简称二隔)第四系下更新统或第三系上新统,底界埋深96.0136.40m,厚028.90m,平均厚7.97m。岩性变化大,主要为黄、灰绿、棕红等杂色粘性土,局部含钙质,结构致密,是良好的隔水层段,但受古地形控制以及古河流冲刷影响,
23、厚度变化很大,局部沉积缺失而成“天窗”,使二含砂层直接覆盖于基岩之上。第三含水组(简称三含)属第三系上新统中部和中新统,直接覆盖于基岩之上,明显受古地形控制,井田内发育不全。厚度变化很大,060m不等。因井田中部基底隆起,造成三含呈东西向带状缺失。岩性变化较大,多为灰绿、棕红、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粘土或钙质粘土,夹数层不稳定的中细砂,局部含钙较高,可见12层泥灰岩。岩性多呈半固结状,砂层多分布在三含上部,且砂层中长石多已风化成粘土矿物。全层富水性差异较大。(2)下元古界片麻岩裂隙承压含水组本含水层为外来推覆岩体,位于F02断层以南,寿县老人仓断层以北沿走向覆盖于主要可采煤层之上,平均宽度2.1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业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生产能力 核定 报告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