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的: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2感受诗歌的意境,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二、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歌的情绪和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三、教学过程:(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教师板书诗题:题临安邸示儿)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3这课还有两个生字,你能记住吗?4.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不同的地方。读后交流:相同:作者都是南宋的诗人。随机让学生说说对南宋的了解,教师随机补充南宋王
2、朝贪图安逸、屈膝求和、不思收复失地的史实。都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不同:一个写的是南宋的权贵,一个是北宋遗民诗人一个借写景来表达情感,一个直接诉说自己的心事。(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1学习示儿过渡:边塞自古多战事。宋朝,匈奴人终于攻破北宋首都汴梁。北方大片土地沦陷,谁了解这段历史?在这片土地上,北宋遗民在做什么?指名朗读示儿,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说诗的大意。想像,体会诗的意境。再读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展开不同想像:满头白发的诗人在重病中,费力地爬起来,想着不能亲眼看到满怀悲愤,用颤抖的双手写下这首诗。诗人重病在床,临终前费力地说出这首诗,作为遗嘱,说完就带着遗憾死去,
3、但死不瞑目。看到、听到这,你会怎么读?教师引导: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年了。同学们,年啊,个月啊,近二万四千个日日夜夜呀!诗人从20岁,一直盼到85岁。这65年每一天作为北宋遗民是怎样度过的呢?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读一读,你看到什么?重点体会;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人就是这样,在眼泪中,一年又一年地盼望着,一直到死,还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板书:死不瞑目盼统一)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什么?你又怎么读这首诗?小结:这首诗,作为一份遗嘱,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一个人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感交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抒发的感慨,要留下的话语,是千头万绪的。
4、而诗人却不说别的家常话,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只叮嘱儿子们家祭时别忘了把“北定中原”的胜利消息告诉他。让我们满怀激情地齐声背诵这首古诗。2学习题临安邸(1)过渡:就在诗人直到死还盼望统一时,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王师干什么去了?(男生齐读题临安邸)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权贵干什么去了?(女生齐读题临安邸)那个令人心凉的南宋皇帝又干什么去了?(全班齐读题临安邸)(2)讨论: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陆游至死没有盼到祖国的统一?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在对话交流中重点引导:体会“暖风熏得游人醉”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想像:这些权贵成天灯红酒绿,烂醉如泥,如行尸走肉。引导有感情地诵
5、读古诗的后两句。体会“直把杭州作汴州”插入资料:清明上河图,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你们看,这里的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气象啊!但是,这繁荣盛世毁于金人肆意践踏的铁蹄。像他们现在这样,杭州不久也会成为第二个汴梁。(板书:醉生梦死丢江山)朗读古诗(三)体会情感,总结全课1当这两首诗同时摆在我们面前,一面是权贵们寻欢作乐一面是做为遗民的代表诗人临终还盼望祖国统一,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同时出现在你的眼前,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感想?(自由畅谈。)2有感情读两首古诗。当北方大片领土被匈奴人践踏,百姓们在匈奴人的铁蹄下或背井离乡,或被奴役,过着悲惨的生活时,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学生齐读题临安邸。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诗人在金兵的铁蹄下65年如一日,苦苦期盼、度日如年,临终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学生齐读示儿。透过这临终嘱托,你感受到诗人一颗怎样的心?这是两首各不相同的古诗,最大的相同点是什么?那颗忧国忧民的心是完全相同的。(板书:忧国忧民)3升华情感: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死不瞑目、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作业:背诵古诗。默写示儿。板书:示儿题林安邸忧国忧民北宋遗民南宋权贵死不瞑目盼统一醉生梦死丢江山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