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3.docx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3.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州大学松田学院2016届毕业论文(设计)摘 要在全面依法治国和司法改革的背景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许多地区尝试实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由于一部分的刑事案件案多人少,十分不符合社会需求,司法资源的配置不完善,诉讼效率低下。在我国的司法改革中,对该制度的研究是对一项全新的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跨时代的价值和意义。对其的研究,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在实践中已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构建,但尚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本文的主文分为五章:第一部分是阐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概念,界定“认罪”、“认罚”、“从宽”的内涵以及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是讨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坦白、自首的关系。第三部分是介绍域外
2、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相似的制度,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总结域外制度带给我们的启示。第四部分是分析现行制度存在问题。第五部分是对现行制度的完善。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完善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mprehensive rule of law and judicial reform,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 has tried to implement a lenient system of guilty admission and punishment in many regions. This i
3、s due to the fact that some criminal cases have few cases, which do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the imperfect allocation of judicial resources and the low efficiency of litigation. In the judicial reform of our country, the study of this system is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a new syst
4、em, which has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imes. The study of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judicial practice. Alth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enient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practice,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worth studying. The main text of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
5、ters: the first part is to explain the concept of the leniency system, define the connotation of admission of guilt, admission of punishment, leniency and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The second part is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fession and surrender. The third part is to intr
6、oduce the similar systems of the extraterritorial system and the lenient system of confession and punishment, comp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nd summarize the enlightenment brought by the extraterritorial system. The fourth part is to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urr
7、ent system. The fifth part i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urrent system.Keywords: confession, punishment, leniency, perfection 目 录第1章 绪 论11.1课题背景11.2研究意义11.3国内外研究综述21.3.1国内研究综述21.3.2国外研究综述21.4研究的范围31.5解决的主要问题31.6研究的方法3第2章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概括52.1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概念52.2“认罪”、“认罚”、“从宽”的涵义52.2.1认罪52.2.2认罚52.2.3从宽62.2.4“认罪”、
8、“认罚”、“从宽”之间的关系6 2.3认罪认罚从宽与坦白、自首的关系6第3章 我国认罪认罚制度的现状8第4章 域外相关制度与启示94.1美国诉辩交易制度与启示94.1.1诉辩交易制度94.1.2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区别104.1.3启示104.2德国的刑事协商制度与启示104.2.1刑事协商制度104.2.2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区别114.2.3启示114.3日本的即决裁判制度与启示114.2.1即决裁判制度114.2.2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区别114.2.3启示11第5章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存在问题125.1程序繁简分流不明确125.2从宽幅度和标准规定不明确125.3被害人权利保障机制不健全
9、125.4未限制被告人上诉权12第6章 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措施136.1强化诉前分流与简化136.2明确规定从宽的幅度和标准136.3健全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机制136.4合理限制上诉权13第7章 总 结14参考文献:14致谢14第1章 绪 论1.1 课题背景“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党为了发展诉讼制度、应对新形势而制定的发展目标,这一发展成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进入新时代的一个方向标。16年全人常决定授权两高在许多地方进行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相关试点工作,这引领了该制度的初步建立,该制度的中心内容为:被追诉人只要自愿地如实地供诉出自身的罪行,同意检察机关对其犯罪事实的指控与相关的量
10、刑意见,并且亲自签署了具结书,那么该被追诉人就可以得到法院的从宽处理。同年,两高同三部携手制定并对外发布了试点办法,更详细地规范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具体内容,与此同时,许多地方的司法机构也出台了详细深入的相关规定以加快该制度改革的贯彻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以18年新修订的刑诉法所规定的内容为标准,成为新诉讼制度家庭的一份子,而刑诉法所规定的内容就是把该制度以法律规范的形式明文规定下来。19年两高与三部的联合发布会,对于该制度的基本原则和权益保护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并将这些描述写进了新发布的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里面。虽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但是这一制度
11、作为一项新的刑事制度,由于实施的时间短且与相关的配套制度未能衔接的很好,因此该制度在实行中还存在着许多需要完善的问题。为了使该项制度更好发展,许多法律人士就该项制度的发展完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因而,十分有必要,在前人的工作努力下,尽我所能去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与探讨。1.2 研究意义“社会转型期”用来形容我国现阶段的处境最合适不过了,这个时期有较为突出的社会矛盾,导致刑事案件发生率上升和犯罪结构变化,司法员额体制改革导致人多案少矛盾加剧的背景下,在国家近期的司法改革之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发展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有利于使适合社会发展现状的刑事政策得到有效的落实、有利于使因为案子
12、多工作人员少所造成的司法压力得到快速的缓解、有利于使有限的司法资源得到充分且高效的利用,由此可知,该制度在整体的改革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在一定程度来说,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实践与法治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它提高了案件分流工作的效率,也兼顾了司法效率和司法公正,促进了刑事诉讼程序功能的升级,与此同时,为了能够更高效地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落实和发展,为其运行提供充足的“燃料”,我们应该对国外的相关制度经验进行思考与借鉴,寻找适合我国司法制度改革与进步的“助推器”。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3.1 国内研究综述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落实的窗口期,在2016年这期间国内就有上百篇具有论文在各大报刊和期刊上发
13、表。从这些论文和期刊中,能发现大量精语良言,都对该制度的学习研究有所裨益,同样也对我下面论述具有引领作用。(1)“认罪认罚”是否包括承认“罪名”在试点办法实施前对于该问题就已经有讨论,所谓“概括认罪说”或“精确认罪说”只是对该问题的细致延伸。有学者认为应适用“概括认罪说”,由是他们认为美国的诉辩交易制度不适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本文认为要求被告人对罪名认罪认罚太过于严刻,认罪应仅指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无异议。(2)控辩协商机制的研究对于控辩协商机制,我国的学者将之作为研究的重点,正是源于他们对美国的诉辩交易制度的重视,也源于诉辩交易制度本身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往往会推动其后来者向较为正确的方向发展。学
14、者们对于控辩协商机制的研究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构建提供了参考。其中,冀祥德教授所撰写的建立中国控辩协商制度研究最具有代表性,该文阐述了关于建立控辩协商机制的几个重要的问题,提出在中国创建相仿于辩诉交易制度的控辩协商机制的想法,对于能否构建控辩协商机制进行了深刻的论证。(3)是否应保留被追诉人的“上诉权”学者们的观点差异不大,一些学者强调限制犯非重罪的被追诉人的上诉权的依据应该是其犯罪情节的轻重程度以及其犯罪事实的恶劣与否;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无论是对轻罪的犯人还是对重罪的犯人,也不论其犯罪事实与情节是否严重,都应该对其上诉权进行全盘的限制,以此来节约本不该被浪费在二审中的司法资源,并保证认罪认罚
15、从宽制度的实际价值与作用。虽然理论界对此问题有不同的观点,但如今我国司法体制所采取的措施,仅仅是简化二审的程序,而没有如上述观点一样对被追诉人的上诉权利进行限制。这种做法的利弊,有待时间与实践来验证。1.3.2 国外研究综述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案件的数量与人员的数量此消彼长、不相匹配,司法资源的分配也不能满足整体的工作需求,在这种大前提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应运而生,所以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与该制度相对应,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也存在相似的制度,本文在此对其做简要的介绍:首先是在英美法系中具有代表性的,美国的诉辩交易制度,为了达成降低案件审理的未知性,同时也为了减少司法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开
16、创了诉辩双方进行庭外商洽的先河;其次是在大陆法系中具有代表性的,德国的认罪协商程序,为了在量刑上限与降低指控方面,获得法官的承诺,为了获得对方当事人的谅解与撤诉,在被告一方作出有罪答辩的基础上,法庭三方进行协商。1.4 研究的范围对该制度的概念的叙述,对认罪认罚从宽三元素内容的简要概括,分析三者间的关系。深入探讨该制度与坦白、自首之间的联系。简析国内外相关制度的差异点。概括该制度的现存的缺点并分析,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与措施。1.5 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持续的进步和增益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已经能比较顺畅运用于刑事案件中。但是社会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也需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做出改变
17、。纵使该制度在经过今年的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的深入发展的条件下,回归实际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因此,本文试图结合当前实践,探索出一些解决本文提出的该制度存在问题的建议和措施。以期这一制度在运用于实践中更完善。1.6 研究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相关的学术期刊和论文等文献,了解该制度目前的立法状态,整理相关文献材料,正确的研究该制度。规范分析法:对研究的内容尚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能促进研究的内容的发展与进步。比较分析法:对域外的相关制度加以阐述,并比较域外制度与该制度的异同点,分析域外制度对该制度有何可以借鉴之处。第2章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概括2.1 认罪认罚
18、从宽制度的概念刑事诉讼法中对认罪的概念有精确的阐述。其主要的内容是:犯罪嫌疑人不但要实事求是地陈述自己所做的罪行,还要在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与罪行的前提下,经过与对方细致的磋议,同意对方对自身的指控表述,签署指控协议,同时也有利于简化诉讼程序、分流部分刑事案件、提升司法效率和推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照实供述其犯罪事实,协助司法机关依法调查案件,从而取得轻缓处理。2.2 “认罪”、“认罚”、“从宽”的涵义2. 2.1 认罪 在规范的大前提下,就其罪行的性质而言,被告人可以在接受司法机关所给意见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辩解意见;就其罪行本身而言,被告人可以在承认整体罪行的情况下,对局部的情节或细节处提出自
19、己的异议。以上两种做法,都属于认罪这个概念所能涵射的有效范围。在此有一个特殊点,即被告人所犯罪行非单个罪行,但是被告人仅仅是对其中的某个罪行进行如实的供诉,这个时候,就不能将案件全体都做“认罪案件”来处理。2.2.2 认罚认罚是认罪后的行为,是在认罪的基础上做出的,对检察院的量刑意见表示接受,并认可法院作出的审判和对犯罪事实作出的有罪处罚。具体内容如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实体上的刑罚无异议,同时,在程序上,放弃普通程序审判、无罪辩护、当面质证、交叉询问等法定诉讼权利,并签署具结书。将退赃退赔、赔礼道歉等处罚形式囊括在认罚的范围内,这是由认罚制度施行的主要目的决定的,它的主要目的正是为了获知被
20、告人主观上对自身罪行的悔过态度以及客观上的具体表现。如果犯罪嫌疑人坚决不退赃退赔、不赔礼道歉,就不能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被追诉人若是转移或隐匿了他主要的财产,即使其认可了公诉机关的意见与处罚措施,也不能适用该制度;对于被追诉人的罪行所造成的对方的损失的赔偿事宜,若其能为而不为之,或者有毁灭及伪造证据、阻挠证人作证、串供的不法行为时,亦不可适用该制度。我们知道,对于不同的诉讼程序,被告一方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但是这并不会影响认罚制度产生其应有的作用。2.2.3 从宽从宽的内涵是司法机关会对已经承认自己罪行并接受处罚结果的被追诉人,在实体上可以做出作出减轻或免除处罚的处理,在程序上可以做出简化诉讼
21、程序的处理。减轻、从轻或免除处罚,在整个制度体系中是对认罪与认罚的有效的承接,而将诉讼程序化繁为简,对于整个诉讼程序而言,则有降低程序“能耗”、节约程序资源、缩短程序时长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从宽,不是一概而论的,要在具体处、细节处,体现对不同刑事案件的不同处理,比如说,当一个犯罪嫌疑人他的罪行极为严重、情节极为恶劣时,或者手段特别残忍、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与重大深远的社会影响时,那么依据前文所述的认罪与认罚规定,不能获得司法审判机关的从宽处理,由此,就不能适用本段关于从宽的相关规定。2.2.4 “认罪”、“认罚”、“从宽”之间的关系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并列,统一
22、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这里所说的并列,主要是指三者缺一不可,而非强调三者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三者缺一不可体现在,无论是认罪不认罚还是认罚不认罪,都不可能适用本制度的规定,而获得审判机关的大度从宽。三者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是因为它们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正如该制度的名称所描述的那样,先认罪后认罚在从宽。不仅从时间顺序上看是如此,从承接的关系上看亦是如此,以认罪为树根、以认罚为树干,而从宽则为最末端的绿叶,犯罪嫌疑人自愿地承认自己的罪行正如树根先积累养分,在认罪的基础上同意检察机关的量刑意见与审判机关的判决结果,则是树干在为绿叶传递根部积累的养料,最终犯罪嫌疑人能够获从宽从简处理正是对其认罪认罚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罪 认罚 从宽 制度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