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docx
《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德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2019届 小学教育专业 毕业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高甜(德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山东 德州 253023)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能够有效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合作探究交流。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有的老师甚至忽略小组合作学习。这不仅不利于课堂的有效进行,还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改进策
2、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改进农村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农村小学; 数学课堂; 运用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述(一)概念的界定1.小组合作小组合作也就是团队合作,由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的学生组成的小组中,他们有着共同的努力方向,希望实现共同的目标,经历实践操作、自主探索、相互交流的互助的过程。小组合作能够极大调动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兼顾公平,得到回报。如果小组合作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那么它将会发挥强大的作用。2. 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和对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本文对小组合作学习做如下定义: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小组成员
3、有共同的学习任务,明确的责任分工。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的相互作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小组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及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构成要素有很多,其中约翰逊兄弟提出的五个因素理论最受我们认可,主要包括:1. 积极的相互依赖学生应该知道,自己作为小组的一员,与其他人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相互帮助、互相依赖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每个小组成员不仅仅是独立的个体,而且还是小组不可缺少的一份子。首先明确的是小组成员要有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然后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明确每一个小组成员的职责,明确自己的具体任务,最后小组成
4、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体验一起完成任务的乐趣。同时老师通过小组奖励机制,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使得每位成员产生荣誉感和自豪感。2. 面对面的互动小组成员要进行积极的讨论,面对面的交流,努力完成任务。通过小组成员积极交流沟通,才能够发现问题所在,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沟通过程中成员可以彼此发表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可以提出意见、给予帮助,就是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才能共同进步。3. 个人责任作为小组的一份子就应该承担起一定的责任,完成目标或任务。在小组中,每位成员都有不同的职责。在进行一项活动之前,小组中的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是什么,要有一定的责任感,完成小组赋予自己的任务。4. 社会技能为了实现小
5、组高质量的合作,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社会技能。在合作学习的方式下,小组成员要有一定的社交技能,这有助于促进成员的进步。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项技能运用到具体的实际中去,教给学生人际交往的具体的方法,并且给予及时的反馈与评价。5. 小组自评为了保持合作的有效性,小组需要定期进行评价。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纠正。进行小组的自我自评能够找出小组内存在的问题,成员可以共同想出对策,同时还要进行成员间的相互评价,找出不足之处,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促进成员更好的学习。另外,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对学生撒手不管。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的良好效果,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6、。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指导。首先,教师要发现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让学生得到极大限度的发展;其次,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进行小组讨论,指导小组进行有效的合作,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不需要教师命令就去探究,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没有目的机械的学习;最后,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不是选择无视或放任不管,而是引导着学生朝着积极良好的方向发展,这样的话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只有发挥好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才能协调好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使得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二、小学数学新
7、课标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标准(2011版)中,在教学活动方面,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应是教师单方面的教学,学生被动的去接受,而应该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相统一过程,分别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1、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应组织好学生的学习。在上课之前,教师要熟悉数学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再组织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所以说,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凝聚小组的力量,保证小组成员完成任务。2、 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关注
8、学生的表现,根据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和小组合作中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总结经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问题的讨论,完成学习任务。3、 教师是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应与学生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一起提出疑问,解决问题,共同完成任务,享受成果。小组合作中当学生产生疑问时,教师提供给学生及时有效的帮助,必要时可以作为小组一员参与学生的讨论。(二)对学生的要求: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1. 学生应该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意味着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学习。学生上课前
9、要做好自主预习,在学习每个单元之前,学会提前了解本单元所涉及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在课堂上,学生应该有足够的时间,用来自主学习和思考,课后独立完成练习。2. 学生应该学会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密切成员之间的关系,能够相互进步,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结合自己的观点共同讨论出最佳答案,学会分工明确地完成学习任务。3. 学生应该学会探究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各种学科或现实生活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式。通过个人的探究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获得情感体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10、探究学习是不可少的,小组成员之间共同探究问题,进而解决疑难,从而感受到探究学习带来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三、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于是从教师、学生、师生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1.不重视甚至忽视小组合作学习农村的老教师基本都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进行学习的,没有形成合作的意识,对小组合作教学涉猎较少,并不能全面的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方式。教师认为小组合作的表现形式只是随意的小组讨论,又或者是几个人一组进行活动,他们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有的教师只是随口说让小
11、组讨论一下,虽然表面上分成了小组,其实在小组内成员都是独立的活动,没有过多的交流,教师也没有发挥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这样的状况并不能说教师利用好了利用好小组合作;有的教师课堂上根本就没有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只是利用传统模式进行教学。2.没有给予小组长正确的指导,小组长没有发挥榜样作用小组长对于一个小组的协调和管理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安排小组长时,切不可只根据学生的某一方面的长处来选拔,应该综合各方面考虑。(1) 小组长挑选不合理,没有发挥榜样作用。实践过程中发现,教师挑选的小组长都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教师认为学习成绩好可以指导其他成员的学习。然而我发现,有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
12、并不适合当小组长,由于自身性格方面的因素,他们缺乏组织协调能力和服务意识,不善于与小组成员进行沟通交流,在处理小组矛盾等问题方面欠缺。也许只是在学习成绩这一方面给小组的成员树立了榜样,但是在其他方面都没有发挥好小组长的作用。(2) 教师缺乏对小组长的指导教师选出小组长之后,并没有对小组长进行指导和帮助,以至于小组长在处理小组问题的时候能力欠缺。平时教师让小组长干的最多的事就是收发作业,因此小组长缺少了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怎样树立小组长的威信?如何和组员进行沟通?如何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怎样组织小组成员的学习?因此小组长在遇到难以处理的事情的时候,就显得束手无策了。3.对学生的分组不合理,
13、导致各组之间的能力参差不齐现在农村小学主要还是前后桌之间进行合作的形式,四人一组或者六人一组,以方便简单为主,没有考虑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男女比例等因素。有的小组学习成绩整体较好,有的小组学习成绩整体较差;有的小组男生扎堆,有的小组没有男生,男女比例失调;有的小组活泼好动的学生占绝大多数,有的小组内向的学生居多;各小组的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时候,尤其是数学课上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力强的小组很轻松就完成,而能力较差的小组却毫无头绪,没有丝毫进展,问题也解决不了。4. 没有提出具体的学习目的,形式化严重在目的明确的基础上,学生才有解决问题的动力,并向着这个目标前进。然而在农村小
14、学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形式上的,没有真正利用起来。在进行小组交流讨论之前,教师并没有明确要求小组成员具体要完成哪些任务,解决哪些问题以及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我听过二年级的一节“观察物体”的数学课,在练习巩固的环节,教师给各组准备了一些玩具,让学生观察玩具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在观察之前,教师没有提出具体的观察任务,没有告诉学生是否要互换位置观察,三个面每个人是不是都要观察,每个人观察完成之后要进行怎样的交流讨论。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成员间的交流很少,基本都是自己观察自己的,也没有进行位置的互换,没有真正的交流与合作,更没有发挥小组的优势,只是形式上的合作。5. 缺乏巡视指导,学习效果不
15、明显在提出具体明确的任务之后,各个小组展开讨论,在这个时候,教师的巡视指导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巡视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讲解,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还可以增进师生情感。最重要的是通过巡视,教师能够积累经验,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实践中却发现:教师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充当了“旁观者”的角色,学生自己讨论,教师在一边看着。有的老师很少下去巡视学生的讨论情况,指导学生,引导学生解决疑难;有的老师只在教室的前排巡视,不去后排,这就使得后排有疑问的学生不能得到老师的帮助。于是,在集体汇报的时候,有的小组仍未解决问题,有
16、的个人还是没有掌握知识,学习效果较差。6.没有进行系统明确的评价反馈,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及时而有效的评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的评价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教师只对个人进行评价忽视了对小组的评价。由于个人作为小组的代表来汇报,他的观点代表了整个小组,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只是评价个人的观点很好,却没有提及整个小组,这样是不公平的。其次,评价不及时。当学生回答完问题时,教师没有立即对该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有的教师只用“请坐”“还有吗”来代替,其实学生的内心是很渴望老师给予评价的,这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再次,评价过于敷衍。教师评价最常用的就是“好”“很好”“非常好”等这类的词语,并没
17、有指出为什么好,好在哪里。这样简单无效的评价学生听得多了自然就降低了交流讨论的积极性。最后,评价过于片面。课堂上基本都是教师在评价学生,评得的结果虽然具有权威性,但是过于片面,忽视了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其他小组成员对自己的评价。(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1.缺乏学习积极性,参与度不高如果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那么小组合作就能发挥很好地效果。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发现:有这样一部分学生,他们不愿意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在集体讨论过程中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总是躲在一边不出声,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交流讨论中来。学生缺乏了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就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2.小组讨论时
18、纪律混乱小组成员之间如果乐于交流,相互讨论自己的想法,并且有秩序,纪律良好的话,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然而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让进行小组讨论时,有些学生以此为借口和前后位或者同桌说话聊天,谈论着其他事情;有些学生甚至离开座位随意走动,交头接耳;有些学生把小组合作学习当成可以偷偷玩耍的时间,嗡嗡声充斥着整个教室,课堂上的纪律一片混乱。这样不仅不利于课堂问题的解决,小组之间的探讨,更不能使课堂继续下去。课堂纪律的混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能保证课堂的有序进行,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3.学生缺乏合作意识,以自我为中心小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平时很少有机会与别人合作,父母又以他们为中心,以此小学
19、生普遍缺乏合作的意识。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很难与组内成员合作,也不愿意听取其他成员的意见,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小组成员都无法说服别人或不知道怎么说服别人,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以自我为主,只顾自己,不顾他人。4.从众现象严重,缺乏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是让小组成员各抒己见,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互相进步。但是在小组讨论中发现,只要小组内一个成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又有成员赞同这个观点或者观点和前一个同学相似,那么其他的成员都会觉得这个观点好,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是最具权威的。到最后小组成果展示的时候,组内就派这个成员发表观点从而代表整个小组。在整个过程中,小组成员的从众现象比较严重,由于别
20、人发表了观点,迫于最后还要在课堂上展示,于是小组成员没有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的就跟随别人的观点,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没有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5.组内分工不明确合理的小组分工能够保证小组活动高效、有质量的完成,但如果分工不明确、不合理的话,很容易导致小组办事效率低下,小组成员无所事事的情况。农村数学课堂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存在着分工不清的问题,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最突出的问题是把所有的任务都交给小组长,在日常生活中,小组长扮演者总负责人、检察员、记录员等多种角色,一人身兼多职,小组长在忙碌时小组其他成员却没有什么事可干,这不利于小组成员的团结互助,不利于形成小组凝聚力。6.小组成员地位不平等小
21、组成员平等地进行交流与合作,每个人都有参与小组活动的权利,才能够保证小组合作的成效。然而小组内部存在着“小权威”现象,成绩好的学生在小组内拥有绝对的地位,他们参与了所有的活动并且很强势,他们几乎控制了小组的活动,拥有绝对的话语权,阻碍了小组其他成员公平参与活动;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很难有自我表达的机会,当他们想要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打断他们,并否定他们的想法,认为他们没有能力去解决问题。这样的话会挫伤这些学生的积极性。(三)师生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1.课堂上师生之间缺少互动良好的师生互动有助于教学活动高效地进行,更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组 合作 学习 农村 小学 数学 课堂 中的 运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