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远古的传说导学案部编新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远古的传说导学案部编新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课 远古的传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培养感知历史的形象思维能力;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激发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4、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炎帝黄帝“人文初祖”是全课的重点(2)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二:学生自主学习指导与检测及课堂展示【五步三查教学模式】目标导学1.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打分(桌子上只有本学科课本、学案文具)。2.目标导入(即情景引入,微视频、旧知识回顾、
2、故事引入等)。3.设计有学习目标(学生读或者教师解读)自学自研一查: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1.教师查。2.组长交叉查打分交流展示1.交流:(5-10分钟)对学、合学(共同讨论研究预习时留下的难题,并订正好标准答案)。2.展示:(展示每组5分钟之内、板书预展3-5分钟)抽签展示导学案上的相关知识点。3.二查:教师参与学生的合学,检查各组学习的具体情况,有无学生不参与、不认真的现象。4.此环节教师确定A展B板或者A板B展,其中一个共同体上去板书时,另一共同体在下面进行预展。5.查学情。学生的导学案是否用双色笔。6.学生的导学案里,上过的内容是否订正好答案。7.教师是否及时进入点评。巩固提升(三查)教
3、师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通过练习试题学教反思课堂小结,学生的相关练习册里是否按时按量完成,是否也用双色笔。第3课 远古的传说模块一:1、 炎帝、黄帝、蚩尤部落生活在黄河流域。2、 阪泉之战交战的双方是炎帝和黄帝。3、 涿鹿之战交战的双方是炎黄部落和蚩尤部落。模块二:1、 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炎帝和黄帝。2、 炎帝的贡献有: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等。模块三:1、 黄帝的贡献有: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铜,发明弓箭。模块四:1、黄帝时期的其他贡献有: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
4、首发明算盘,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模块五:1、 禅让制的含义是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2、 禅让制首领的标准:贤德之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之人当选)3、 通过禅让制推举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模块六:1、 大禹治水的方法是疏导。2、 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大禹。3、 大禹治水,可以让我们青少年学习到的精神和优秀品质: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第3课 远古的传说一、 炎黄联盟1、 阪泉之战:2、 涿鹿之战:3、 影响:二、 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 炎帝的贡献:2、 黄帝的贡献:3、 黄
5、帝时期的发明三、 尧舜禹的禅让1、 禅让制的含义:2、 推举的人才的标准:3、 禅让制的实质:4、 大禹治水:(1) 方法:(2) 过程:(3) 精神:【巩固提升】1.在我国,汉字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传说时代,相传文字的发明者是( )A、仓颉 B、嫘祖 C、黄帝 D、伶伦2.说中的尧、舜、禹受到百姓爱戴的原因是( ) 生活简朴,克己爱民 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事业为主,与民共甘苦 实行民主 建立王朝A、 B、C、 D、3.传说中编出乐谱的人是( )、黄帝 、嫘祖 、伶伦 、仓颉4.“禅让制”是一种部落首领更替的制度,它推举的标准是选举( )A、上一任首领的儿子 B、上一任首领的女儿C、有血缘关系的人 D、有才有德的人【巩固提升答案】1、A 2、B 3、C 4、D【学教反思】神话传说是同学们喜欢听,有兴趣了解的内容。所以,这一节课我一直用讲故事的方式给他们讲叙新知识,让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掌握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例如,炎帝、黄帝是什么样的人,蚩尤是怎么样的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我尽量绘声绘色地用故事化的语言讲给同学们。这样,学生更有兴趣听,也更容易记住。 不过,讲故事也有些不足的地方。有部分学生仅仅听故事去了,没有结合教材上的知识点,还有的同学因为我讲故事时“绘声绘色、手舞足蹈” 而显得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也有些散漫。今后,需要在如何控制课堂局面上狠下功夫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