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测试规范电子版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测试规范电子版本.doc(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测试规范-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测试规范(报批稿)ChinaMobileWLANTerminalTestSpecification版本号:1.0.0-实施-发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24.测试环境35.测试前提36.测试项目优先级说明37.测试用例47.1.基本要求47.1.1.WLAN功能基本要求47.1.2.发射功率67.1.3.发射频谱模板77.1.4.中心频率
2、容限117.1.5.码片时钟频率容限137.1.6.Power-Onandpower-down斜坡157.1.7.射频载波抑制167.1.8.接收机最大输入电平177.1.9.接收机邻道抑制197.2.功能要求227.2.1.WLAN通信开关227.2.2.飞行模式237.2.3.WLAN接入点信息管理需求247.2.4.搜索WLAN接入点277.2.5.连接WLAN287.2.6.断开WLAN327.2.7.代理功能337.2.8.TD-SCDMA或GSM的CS域与WLAN并发357.2.9.TD-SCDMA或GSM的PS域与WLAN并发377.3.WLAN优选要求377.4.WLAN认证要
3、求427.4.1.WLAN认证、加密基本要求427.4.2.WAPI要求447.4.3.WEB自动认证(基于WEB认证)467.4.4.使用浏览器完成WEB认证487.4.5.Cookie认证507.5.终端WLAN性能要求537.5.1.接收灵敏度537.5.2.连续下载时间547.5.3.WLAN和蓝牙的互干扰547.5.4.极限吞吐率557.6.终端UI要求577.6.1.WLAN状态标识要求577.6.2.WLAN连接界面577.6.3.快捷图标588.编制历史60前言本标准对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技术规范需要测试的内容提出了测试要求、测试用例及详细的实施方法。本标准包括的
4、主要内容:测试环境、测试设备、测试用例、测试说明等。本标准需与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技术规范配套使用。本标准由中移号文件印发。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部提出,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健捷、杨剑、邵玮、胡雪南、马洪晓、王小旭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WLAN手机终端相关的测试要求,供中国移动内部和厂商共同使用;本标准适用于支持GSM/WLAN的双模手机和支持TD/GSM/WLAN的多模手机。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
5、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表2-1规范性引用文件列表1GB15629.112003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11部分: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2GB15629.112003/XG1-2006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11部分: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第1号修改单3YDC079-2009移动用户终端无线局域网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4QB-E-005-2007中国移动TD-SCDMA终端
6、设备总体技术要求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5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用户接入流程技术规范V4.0.0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6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业务规范V5.0.0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7QB-GF-005-2003GPRS移动终端规范-通用要求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8QB-E-039-2009中国移动宽带互联网手机浏览器规范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9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PortalRadius服务器设备规范V3.0.0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102007EditionISO/IEC8802-11:2007StandardsforLocalandMetropolitanAreaNetwo
7、rks-WirelessLANMediumAccessControl(MAC)andPhysicalLayer(PHY)Specifications.IEEEStd.802.11111999EditionISO/IEC8802-11:1999StandardsforLocalandMetropolitanAreaNetworks-Part11:WirelessLANMediumAccessControl(MAC)andPhysicalLayer(PHY)Specifications:High-SpeedPhysicallayerExtensioninthe2.4GHzBand.IEEEStd.
8、802.11b122003EditionISO/IEC8802-11:2003StandardsforLocalandMetropolitanAreaNetworks-Part11:WirelessLANMediumAccessControl(MAC)andPhysicalLayer(PHY)Specifications:FurtherHigher-SpeedPhysicallayerExtensioninthe2.4GHzBand.IEEEStd.802.11g132009IEEEStandardforInformation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andin
9、formationexchangebetweensystems-Localandmetropolitanareanetworks-SpecificrequirementsPart11:WirelessLANMediumAccessControl(MAC)andPhysicalLayer(PHY)SpecificationsAmendment5:EnhancementsforHigherThroughputIEEEStd.802.11n14RFC4186ExtensibleAuthenticationProtocolMethodfor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
10、ions(GSM)SubscriberIdentityModules(EAP-SIM)IETF15RFC4187ExtensibleAuthenticationProtocolMethodfor3rdGenerationAuthenticationandKeyAgreement(EAP-AKA)IETF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表3-1术语、缩略语列表词语explain解释APAccessPoint接入点ACAccessController接入控制APNAccessPointName接入点名称DHCPDynamicHostConfigurationProtoc
11、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HTMLHyperTextMarkup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MACMediaAccess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PSKPre-SharedKey共享密钥RSSIReceivedSignalStrengthIndication相对信号强度SSIDServiceSetIdentifier网络名称(服务集标识符)TKIPTemporaryKeyIntegrityProtocol临时密钥完整性协议WAPIWLANAuthenticationandPrivacyInfrastructure无线局域网鉴别
12、与保密基础结构WEPWiredEquivalentPrivacy有线等效保密协议WLANWirelessLocalAccessNetwork无线局域网WPAWi-FiProtectedAccessWi-Fi网络安全存取分类4. 测试环境本测试所需的测试环境如下图所示。图4-1测试环境组网图5. 测试前提被测终端必须满足中国移动宽待互联网手机浏览器规范。被测终端必须是通过工信部入网测试的终端。6. 测试项目优先级说明根据产品入网测试实际需求,所有测试项目分为2类:必选项、可选项。 必选项:最基本的需求,要求入库产品必须支持; 可选项:仅推荐终端支持;7. 测试用例7.1. 基本要求7.1.1.
13、WLAN功能基本要求802.11协议兼容性测试:测试编号:7.1.1.1参考: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技术规范6.2.1项目:802.11协议兼容性测试分项目:802.11g兼容性建议等级:必选项测试目的:手机是否兼容802.11g预置条件:1 AP1工作在802.11g模式,且为open模式;2 终端和AP配置正确。测试流程:1 终端和AP1连接;2 查看终端能否成功获得IP地址,并正常上网。预期结果:1. 在步骤2中,终端能够正常获得IP地址,并通过AP1正常上网。测试说明:测试结果:测试编号:7.1.1.2参考: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技术规范6.2.1项目:802.
14、11协议兼容性测试分项目:802.11b兼容性建议等级:必选项测试目的:手机是否兼容802.11b预置条件:1. AP1工作在802.11b模式,且为open模式;2. 终端和AP配置正确。测试流程:1. 终端和AP1连接;2. 查看终端能否成功获得IP地址,并正常上网。预期结果:1. 在步骤2中,终端能够正常获得IP地址,并通过AP2正常上网。测试说明:测试结果:测试编号:7.1.1.3参考: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技术规范6.2.1项目:802.11协议兼容性测试分项目:802.11n兼容性建议等级:可选项测试目的:手机是否兼容802.11n预置条件:1. AP1工作在802.1
15、1n模式,且为open模式;2. AP1的工作频频点为5785MHz。测试流程:1. 终端和AP1连接;2. 查看终端能否成功获得IP地址,并正常上网。预期结果:1. 在步骤2中,终端能够正常获得IP地址,并通过AP1正常上网。测试说明:测试结果:测试编号:7.1.1.4参考: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技术规范6.2.1项目:802.11协议兼容性测试分项目:802.11a兼容性建议等级:可选项测试目的:手机是否兼容802.11a预置条件:1. AP1工作在802.11a模式,且为open模式。测试流程:1. 终端和AP1连接;2. 查看终端能否成功获得IP地址,并正常上网。预期结果:
16、1. 在步骤2中,终端能够正常获得IP地址,并通过AP1正常上网。测试说明:测试结果:7.1.2. 发射功率测试编号:7.1.2参考: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技术规范6.3.2项目:射频性能分项目:测试终端WLAN无线指标建议等级:必选项测试目的:测试终端WLAN射频指标是否符合标准预置条件:如图7-1所示,搭建传导测试环境。图7-1传导测试连接图1. 手机需在天线口处提供SMA射频接口,以便传导测试使用。传导测试流程:根据具体的测试设备、测试环境而定。预期结果:1. WLAN无线指标:小于或等于20dbm。测试说明:测试结果:7.1.3. 发射频谱模板测试编号:7.1.3.1参考:
17、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技术规范6.3.3项目:测试终端发射频谱模板分项目:测试终端发射频谱模板11b/g建议等级:必选项测试目的:测量频带内发射机发射信号频谱是否小于规定的限值要求(“频谱模板”之内)。预置条件:请参考7.1.2预置条件。测试流程:该项目是传导测试,流程根据具体的测试设备、测试环境而定。预期结果:图7-2802.11bDSSSPHY发射频谱模板图7-3802.11gOFDMPHY发射频谱模板表7-1发射频谱模板限值要求表IEEE标准频偏(f-fc)MHz功率谱密度差值dBr802.11bfc-22MHzffc-11MHz;fc+11MHzffc+22MHz.-30f
18、fc+22MHz-50802.11g9011-2020-2830-40注释:1)fc为信道中心频率,f为待测频点2)测试条件:100kHzRBW30kHzVBW测试说明:测试结果:测试编号:7.1.3.2参考: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技术规范6.3.3项目:测试终端发射频谱模板分项目:测试终端发射频谱模板11n建议等级:可选项测试目的:测量频带内发射机发射信号频谱是否小于规定的限值要求(“频谱模板”之内)。预置条件:请参考7.1.2预置条件。测试流程:该项目是传导测试,流程根据具体的测试设备、测试环境而定。预期结果:图7-4802.11n发射频谱掩模(20MHz信道带宽)图7-580
19、2.11n发射频谱掩模(40MHz信道带宽)表7-2发射频谱模板限值要求IEEE标准频偏(f-fc)MHz功率谱密度差值dBr802.11n20MHz信道带宽9011-2020-2830-4540MHz信道带宽19021-2040-2860-45注释:1)fc为信道中心频率,f为待测频点2)测试条件:100kHzRBW30kHzVBW测试说明:测试结果:测试编号:7.1.3.3参考: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技术规范6.3.3项目:测试终端发射频谱模板分项目:测试终端发射频谱模板11a建议等级:可选项测试目的:测量频带内发射机发射信号频谱是否小于规定的限值要求(“频谱模板”之内)。预置
20、条件:请参考7.1.2预置条件。测试流程:该项目是传导测试,流程根据具体的测试设备、测试环境而定。预期结果:图7-6802.11aOFDMPHY发射频谱模板表7-3发射频谱模板限值要求IEEE标准频偏(f-fc)MHz功率谱密度差值dBr802.11a9011-2020-2830-40注释:1)fc为信道中心频率,f为待测频点2)测试条件:100kHzBW,30kHzVBW预期结果:测试说明:测试结果:7.1.4. 中心频率容限测试编号:7.1.4.1参考: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技术规范6.3.4项目:发射中心频率容限分项目:发射中心频率容限11b/g建议等级:必选项测试目的:测量
21、信道中心频率误差是否小于标准限值的要求。预置条件:请参考7.1.2预置条件。测试流程:流程根据具体的测试设备、测试环境而定。预期结果:表7-411b/g发射中心频率容限要求调制方式发射中心频率容限DSSS、CCK小于20ppmOFDM、DSSS-OFDM小于25ppm测试说明:测试结果:测试编号:7.1.4.2参考: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技术规范6.3.4项目:发射中心频率容限分项目:发射中心频率容限11a建议等级:可选项测试目的:测量信道中心频率误差是否小于标准限值的要求。预置条件:请参考7.1.2预置条件。测试流程:流程根据具体的测试设备、测试环境而定。预期结果:对于802.1
22、1a,发射中心频率容限应小于20ppm。测试说明:测试结果:测试编号:7.1.4.3参考: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技术规范6.3.4项目:发射中心频率容限分项目:发射中心频率容限11n建议等级:可选项测试目的:测量信道中心频率误差是否小于标准限值的要求。预置条件:请参考7.1.2预置条件。测试流程:流程根据具体的测试设备、测试环境而定。预期结果:表7-511n发射中心频率容限要求频段发射中心频率容限2.4GHz小于25ppm5GHz小于20ppm测试说明:测试结果:7.1.5. 码片时钟频率容限测试编号:7.1.5.1参考: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技术规范6.3.5项目:测
23、试终端码片时钟频率容限分项目:测试终端码片时钟频率容限11b/g建议等级:必选项测试目的:测量码片时钟的频率误差是否超过限值要求。预置条件:请参考7.1.2预置条件。测试流程:流程根据具体的测试设备、测试环境而定。预期结果:表7-6802.11b/g码片时钟频率容限限制要求调制方式码片/符号时钟频率容限DSSS、CCK小于20ppmOFDM、DSSS-OFDM小于25ppm测试说明:测试结果:测试编号:7.1.5.2参考: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技术规范6.3.5项目:测试终端码片时钟频率容限分项目:测试终端码片时钟频率容限11a建议等级:可选项测试目的:测量码片时钟的频率误差是否超
24、过限值要求。预置条件:请参考7.1.2预置条件。测试流程:流程根据具体的测试设备、测试环境而定。预期结果:对于802.11a,码片时钟频率容限限制要求小于20ppm。测试说明:测试结果:测试编号:7.1.5.3参考: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技术规范6.3.5项目:射频性能分项目:测试终端码片时钟频率容限11n建议等级:可选项测试目的:1、测量码片时钟的频率误差是否超过限值要求。预置条件:请参考7.1.2预置条件。测试流程:流程根据具体的测试设备、测试环境而定。预期结果:表7-7802.11n符号时钟频率误差限制要求频段允许的最大发射中心频率误差2.4GHz小于25ppm5GH小于20
25、ppm测试说明:测试结果:7.1.6. Power-Onandpower-down斜坡测试编号:7.1.6.1参考: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技术规范6.3.6项目:发射功率上升/下降时间分项目:发射功率上升/下降时间建议等级:必选项测试目的:测量发射功率脉冲从最大功率的10%上升到90%及从90%下降到10%所用的时间是否小于标准限值要求。预置条件:请参考7.1.2预置条件。测试流程:流程根据具体的测试设备、测试环境而定。预期结果:发射功率脉冲上升下降时间要求如图7-7、图7-8所示,要求:a) 发射功率脉冲上升沿从最大功率的10到90上升时间应不大于2s。发射功率脉冲下降沿从最大功
26、率的90到10下降时间应不大于2s。图7-7发射功率脉冲上升时间图7-8发射功率脉冲下降时间测试说明:测试结果:7.1.7. 射频载波抑制测试编号:7.1.7.1参考: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技术规范6.3.7项目:射频载波抑制分项目:射频载波抑制建议等级:必选项测试目的:测量在信道的中心频率处相对于最高峰值功率射频的载波抑制值是否满足限值要求。预置条件:请参考7.1.2预置条件。测试流程:流程根据具体的测试设备、测试环境而定。预期结果:在信道中心频率处测得的RF载波抑制大于等于15dB,在100kHzRBW下测量。测试说明:测试结果:7.1.8. 接收机最大输入电平测试编号:7.1
27、.8.1参考: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技术规范6.3.8项目:接收机最大输入电平分项目:接收机最大输入电平11b/g建议等级:必选项测试目的:测量在保证一定FER或PER的情况下所能接收最大信号功率电平。预置条件:请参考7.1.2预置条件。测试流程:流程根据具体的测试设备、测试环境而定。预期结果:对于802.11b,接收误帧率(FER)要求小于8%,测试数据单元长度为1024bytes;对于802.11g,接收误包率(PER)要求小于10%,测试数据单元长度为1000bytes。表7-8802.11b/g接收机最大输入电平限值要求IEEE标准数据速率(Mbps)接收机最大输入电平(d
28、Bm)802.11b8%FER11/5.5-10dBm802.1110%PER所有支持的数据速率-20dBm测试说明:测试结果:测试编号:7.1.8.2参考: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技术规范6.3.8项目:接收机最大输入电平分项目:接收机最大输入电平11a建议等级:可选项测试目的:测量在保证一定FER或PER的情况下所能接收最大信号功率电平。预置条件:请参考7.1.2预置条件。测试流程:流程根据具体的测试设备、测试环境而定。预期结果:对于802.11a,接收误包率(PER)要求小于10%,测试数据单元长度为1000bytes。表7-9802.11a接收机最大输入电平限值要求IEEE标
29、准数据速率(Mbps)接收机最大输入电平(dBm)802.11a10%PER所有支持的数据速率-30dBm测试说明:测试结果:测试编号:7.1.8.3参考: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技术规范6.3.8项目:接收机最大输入电平分项目:接收机最大输入电平11n建议等级:可选项测试目的:测量在保证一定FER或PER的情况下所能接收最大信号功率电平。预置条件:请参考7.1.2预置条件。测试流程:流程根据具体的测试设备、测试环境而定。预期结果:对于802.11n,接收误包率(PER)要求小于10%,测试数据单元(PDSU)长度为4096bytes。表7-10802.11n接收机最大输入电平限值要
30、求频段接收机最大输入电平2.4GHz-20dBm5GHz-30dBm测试说明:测试结果:7.1.9. 接收机邻道抑制测试编号:7.1.9.1参考: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技术规范6.3.9项目:接收机邻道抑制分项目:接收机邻道抑制11b/g建议等级:必选项测试目的:测量邻信道加入的调制干扰信号在被测信道上产生的信号电平抑制值。预置条件:如图7-9所示,搭建传导测试环境。图7-9邻道抑制测试系统测试流程:流程根据具体的测试设备、测试环境而定。预期结果:对于802.11b,25MHz信道间隔加入CCK调制信号,测试数据单元长度1024bytes,数据速率11Mbits/s,接收误帧率(F
31、ER)要求小于8%;对于802.11g,外加信号源信号为OFDM调制信号,测试数据单元长度1000bytes,接收误包率(PER)要求小于10%。表7-11接收机邻信道抑制限值要求IEEE标准数据速率(Mbps)接收机邻信道抑制(dB)80211b8%FER1135802.11g10%PER61691512131811248364480541测试说明:测试结果:测试编号:7.1.9.2参考: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技术规范6.3.9项目:接收机邻道抑制分项目:接收机邻道抑制11a建议等级:可选项测试目的:测量邻信道加入的调制干扰信号在被测信道上产生的信号电平抑制值。用干扰电平与被测信
32、道上测得的功率电平差值表示。预置条件:如测试用例7.1.9.1。测试流程:流程根据具体的测试设备、测试环境而定。预期结果:对于802.11a,外加信号源信号为OFDM调制信号,测试数据单元长度1000bytes,接收误包率(PER)要求小于10%。表7-12接收机邻信道抑制限值要求IEEE标准数据速率(Mbps接机邻信道抑制(dB)802.11a10%PER61691512131811248364480541测试说明:测试结果:测试编号:7.1.9.3参考: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技术规范6.3.9项目:接收机邻道抑制分项目:接收机邻道抑制11n建议等级:可选项测试目的:测量邻信道加
33、入的调制干扰信号在被测信道上产生的信号电平抑制值。用干扰电平与被测信道上测得的功率电平差值表示。预置条件:如测试用例7.1.9.1。测试流程:流程根据具体的测试设备、测试环境而定。预期结果:对于802.11n,外加信号源信号为OFDM调制信号,测试数据单元长度4096bytes,接收误包率(PER)要求小于10%。表7-13不同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下接收机相邻信道/非相邻信道抑制限值调制方式编码速率()相邻信道抑制限值(dB)BPSK1/216QPSK1/213QPSK3/41116-QAM1/2816-QAM3/4464-QAM2/3064-QAM3/4-164-QAM5/6-2测试说明:测试
34、结果:7.2. 功能要求7.2.1. WLAN通信开关测试编号:7.2.1.1参考: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技术规范7.1项目:WLAN通信开关分项目:WLAN通信开关建议等级:必选项测试目的:测试终端的WLAN功能能否正常打开、关闭预置条件:终端处于WLAN网络环境中;测试流程:1. 打开WLAN开关;(可以是软开关,也可以是硬开关)2. 关闭WLAN开关。(可以是软开关,也可以是硬开关)预期结果:1. 步骤1,WLAN开启;2. 步骤2,WLAN关闭。测试说明:测试结果:7.2.2. 飞行模式测试编号:7.2.2.1参考: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技术规范7.2项目:飞行
35、模式分项目:飞行模式启动时关闭WLAN通信开关建议等级:必选项测试目的:测试飞行模式启动时是否关闭WLAN通信开关预置条件:1. 终端支持飞行模式,并且当前在非飞行模式下。2. WLAN通信开关正常打开。3. 对于有飞行模式功能的终端才需要测试本项;测试流程:1. 终端切换到飞行模式下;2. 查看WLAN通信开关是否关闭;预期结果:1. 在步骤2中,WLAN通信被关闭,在待机界面的终端状态栏中显示的WLAN标识显示为未连接状态或消失;测试说明:对于无飞行模式终端此项不用测;对于有飞行模式的终端此项为必选。测试结果:测试编号:7.2.2.2参考: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技术规范7.2项
36、目:飞行模式分项目:飞行模式启动情况下不能打开WLAN通信开关建议等级:必选项测试目的:测试飞行模式启动情况下是否可以打开WLAN通信开关预置条件:1. 终端支持飞行模式,并且当前在飞行模式下;2. 对于有飞行模式功能的终端才需要测试本项。测试流程:1. 尝试打开WLAN开关,或勾选WLAN开关选项框;2. 查看WLAN通信开关是否能够打开。预期结果:1. 在步骤2中,WLAN通信开关不允许被打开。测试说明:对于无飞行模式终端此项不用测;对于有飞行模式的终端此项为必选。测试结果:WLAN接入点信息管理需求测试编号:7.2.3.1参考: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技术规范7.3项目:WLA
37、N接入点信息管理需求分项目:WLAN接入点的分类建议等级:必选项测试目的:测试终端WLAN对接入点的分类。预置条件:1. 终端WLAN通信开关已经正常打开;2. 关闭飞行模式;3. 打开SSID是CMCC的AP1(默认信任接入点);4. 打开SSID是CMCC-EDU的AP2(默认信任接入点);5. 打开SSID不是CMCC/CMCC-EDU的AP3(未知接入点)采用共享密钥鉴权。测试流程:1. 进入WLAN的SSID列表界面;2. 查看默认信任接入点,是否允许被修改、删除;3. 手动连接AP3,并输入密钥;4. 看AP3信息包括用户输入的密钥是否能够保存;5. 断开连接;6. 手动连接AP3
38、,看是否需要再次输入密钥;7. 选择信任接入点,看是否可以修改和删除AP3的接入点信息。预期结果:1. 在步骤2中,ssid为CMCC和CMCC-EDU的接入点不允许修改、删除;2. 在步骤3中,用户应能成功接入AP3;3. 在步骤4中,AP3信息包括用户输入的密钥应该能够保存;4. 在步骤6中,应该无需再次输入密钥;5. 在步骤7中,用户自定义的接入点应该允许用户修改和删除。测试说明:测试结果:测试编号:7.2.3.2参考:中国移动WLAN手机终端规范7.3项目:WLAN接入点信息管理需求分项目:WLAN接入点信息显示建议等级:必选项测试目的:测试终端WLAN对接入点的信息显示预置条件:1.
39、 终端WLAN通信开关已经正常打开;2. 关闭飞行模式;3. 打开SSID不是CMCC/CMCC-EDU的AP1(自定义信任接入点)。测试流程:1. 进入WLAN接入点列表界面;2. 看终端是否支持查看接入点的详情;3. 看终端是否可以显示接入点的SSID、信号强度(图形方式)、加密方式信息;预期结果:1. 在步骤2中,终端应该提供操作支持查看接入点的详情;2. 在步骤3中,接入点的详情信息中至少包括接入点的SSID、信号强度(以图形方式显示)、加密方式信息;测试说明:测试结果:测试编号:7.2.3.3参考: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技术规范7.3项目:本机属性查询、修改分项目:本机属
40、性的查询建议等级:必选项测试目的:测试终端本机属性是否可以查询。预置条件:1. 终端WLAN通信开关已经正常打开;2. 打开无加密要求和鉴权要求的AP。测试流程:1. 查看终端的MAC地址是否显示;2. 终端连接AP;3. 查看终端当前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预期结果:1. 在步骤1中,MAC地址可以正常显示;2. 在步骤3中,终端能正常显示当前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测试说明:测试结果:测试编号:7.2.3.4参考:中国移动WLAN手机终端规范7.3项目:本机属性查询、修改分项目:本机属性的修改建议等级:必选项测试目的:测试终端本机属性的修改功能预置条件:1. 终端WLAN通信开关已
41、经正常打开;2. 打开支持静态密码分配的WLAN网络设备。测试流程:1. 设置静态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地址;2. 保存静态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地址;3. 连接AP。预期结果:1. 在步骤1中,支持静态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地址设置;2. 在步骤3中,能成功连接AP,并正常上网。测试说明:测试结果:7.2.3. 搜索WLAN接入点WLAN接入点搜索功能:测试编号:7.2.4.1参考: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终端技术规范7.4项目:搜索WLAN接入点分项目:自动搜索建议等级:必选项测试目的:测试终端WLAN对接入点的基本搜索功能预置条件:1. 终端WLAN通信开关已经正常打开;2. 打开SSID是CMCC的AP1;3. 打开SSID不是CMCC/CMCC-EDU的AP2(自定义信任接入点)。测试流程:1. 进入WLAN接入点列表界面;2. 看终端搜索到的可用AP中是否包含AP1、AP2;3. 关闭AP1;4. 一段时间后,看终端搜索到的可用AP中是否只包含AP2;5. 关闭WLAN通信功能,看终端是否停止自动搜索功能。预期结果:1. 在步骤2中,终端搜索到的可用AP中包含AP1、AP2;2. 在步骤4中,终端搜索到的可用AP中只包含AP2;3. 在步骤5中,终端应该能够在关闭WLAN通信功能后停止自动搜索功能。测试说明:测试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