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805汉语言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解析教学文稿.doc
《中山大学805汉语言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解析教学文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大学805汉语言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解析教学文稿.doc(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中山大学805汉语言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解析-图书描述【出版日期】2013年6月13日【教材名称】2014中山大学805汉语言学基础考研复习精编全程备考首选精品【编著】硕考官方、中大考研研究中心编【开本】大16开【字数】182千字【页数】242页【购买网址】2014中山大学805汉语言学基础考研复习精编编写说明复习精编是博学中大精品考研专业课系列辅导材料中的核心产品。本书严格依据学校官方最新指定参考书目,并结合考研的精华笔记、题库和内部考研资讯进行编写,是博学中大老师的倾力之作。通过本书,考生可以更好地把握
2、复习的深度广度,核心考点的联系区分,知识体系的重点难点,解题技巧的要点运用,从而高效复习、夺取高分。主要内容考试分析解析考题难度、考试题型、章节考点分布以及最新试题,做出考试展望等;复习之初即可对专业课有深度把握和宏观了解。复习提示揭示各章节复习要点、总结各章节常见考查题型、提示各章节复习重难点与方法。知识框架图构建章节主要考点框架、梳理全章主体内容与结构,可达到高屋建瓴和提纲挈领的作用。核心考点解析去繁取精、高度浓缩初试参考书目各章节核心考点要点并进行详细展开解析、以星级多寡标注知识点重次要程度便于高效复习。历年真题与答案解析反复研究近年真题,洞悉考试出题难度和题型;了解常考章节与重次要章节
3、,有效指明复习方向。主要特色复习精编具有以下特点:(1)立足教材,夯实基础。以指定教材为依据,全面梳理知识,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让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等学科基础知识有全面、扎实、系统的理解、把握。(2)注重联系,强化记忆。复习指南分析各章节在考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各章节的知识体系框架化、网络化,帮助考生构建学科知识网络,串联零散的知识点,更好地实现对知识的存储,提取和应用。(3)深入研究,洞悉规律。深入考研专业课考试命题思路,破解考研密码,为考生点拨答题技巧。使用说明1、全面了解,宏观把握。备考初期,考生需要对复习精编中的考前必知列出的院校介绍、师资力量、就业情况、历年报录情况等考
4、研信息进行全面了解,合理估量自身水平,结合自身研究兴趣,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为考研增加胜算。2、稳扎稳打,夯实基础。基础阶段,考生应借助复习精编中的考试分析初步了解考试难度、考试题型、考点分布,并通过最新年份的试题分析以及考试展望初步明确考研命题变化的趋势;通过认真研读复习指南、核心考点解析等初步形成基础知识体系,并通过做习题来进一步熟悉和巩固知识点,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过好基础关。3、强化复习,抓住重点。强化阶段,考生应重点利用复习精编中的复习指南(复习提示和知识框架图)来梳理章节框架体系,强化背诵记忆;研读各章节的核心考点解析,既要纵向把握知识点,更应横向对比知
5、识点,做到灵活运用、高效准确。4、查缺补漏,以防万一。冲刺阶段,考生要通过巩固复习精编中的核心考点解析,并参阅备考方略,有效把握专业课历年出题方向、常考章节和重点章节,做到主次分明、有所侧重地复习,并加强应试技巧。5、临考前夕,加深记忆。临考前夕,应重点记忆核心考点解析中的五星级考点、浏览知识框架图,避免考试时因紧张等心理问题而出现遗忘的现象,做到胸有成竹走向考场。考生体悟考生A:考研不像高考,有老师为我们导航,为我们答疑解惑,考研是一个人的战役,有一本好的教辅做武器,胜算便多了几分。博学版复习精编对知识点的归纳讲解还是很不错的,配合着教材复习,少了几分盲目。考生B:虽然我是本专业考研,但是考
6、研的广度和深度让我还是挺恐慌的,面对这么多本参考书无从下手,博学版复习精编对中大的指定教材分析得全面,又有侧重点,这些对我是很有指导和帮助作用的。考生C:这本书既系统又详细地归纳讲解了每一章的重要知识点,为我的复习节省了很多时间。此外,这本书还收录了历年的考研真题和答案详解,对我分析历年命题趋势、寻找命题规律帮助很大。目录序言考前必知一、学校简介二、院系概况三、专业介绍四、师资力量五、就业情况六、历年报录情况七、学费与奖学金八、住宿条件九、其他常见问题考试分析一、考试难度二、考试题型三、考点分布四、试题分析五、考试展望复习指南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核心考点解析现代汉语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语音第三章文字第
7、四章词汇第五章语法第六章修辞古代汉语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七单元第八单元第九单元第十单元第十一单元第十二单元第十三单元第十四单元历年真题试卷与答案解析历年真题试卷中山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山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山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山大学200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山大学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山大学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山大学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山大学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山大学2013年攻读硕士
8、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历年真题试卷答案解析中山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中山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中山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中山大学200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中山大学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中山大学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中山大学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中山大学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中山大学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备考方略一、高分备考方略(一)考研英
9、语(二)考研政治(三)考研专业课二、辅导班推介(一)公共课(二)专业课三、教材与辅导书推介(一)公共课(二)专业课四、常用考研网站推荐资料推荐硕考网祝您2014中山大学考研金榜题名,加油!复习指南古代汉语第五单元一、本章复习提示本章文选部分主要介绍先秦散文中的其他部分,包括老子、墨子的非攻、庄子等等共14篇文章。其中涉及63个重点词,注意辨析其词性以及古今差异较大的词义,这些对于夯实基础,进而翻译、断句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古汉语通论部分是关于连词、介词以及句首语气词、词头、词尾等虚词的相关内容,理解好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理解古文大意,进而翻译和断句也是很重要的。二、本章知识框架图北冥有鱼不龜手之药庖
10、丁解牛庄子胠箧百川灌河庄子钓于濮水惠子相梁运斤成风曹商使秦文选非攻(墨子)、老子其他劝学(荀子)、五蠹(韩非子)察传(吕氏春秋)说听毁誉劝居登临过称量鬻市假离合因改作为职求奉致得益竭坚利完第常用词备陈故穷难夷五平庸已必一参单什伯晦朔时世元期官吏爵权衡果实聪明功名北中下连词:与/而/以/则、然则/虽、虽然/然、然而连词、介词以:表工具凭藉/表原因/表动作发生时间,于、在于:表处所时间/介绍对象/表比较/表原因/表被动介词为:介绍动作对象,给、替/表原因,因为古汉语通论之:用于偏正结构,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首句中语气词(“夫”“其”“唯”)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词头,词尾核心考点解析
11、古代汉语第五单元一、连词,介词1.连词(1)而连词“而”字的作用是连接形容词、动词或动词性的词组,表示两种性质或两种行为的联系。例如:敏於事而慎於言。(两种性质的联系)朝济而夕设版焉。(两种行为的联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两件事情的联系)在古代汉语里,“而”字一般不连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连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的,是连词“与”字和“及”字(例见上文)“而”字可以用於顺接,也可以用於逆接。所谓顺接,是说相连接的两项在意思上有某种类似,或者有密切的关系,中间没有转折。例如:美而艳。(左传桓公元年)所谓逆接,是说相连接的两项在意思上相反,或者不相谐调;不是事理相因,语意连贯,而是有个转折。例如
12、: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有时候,“而”字用在一句话的主语和谓语之间,细玩文意,实际上也是一种逆接。例如: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论语宪问)(这意味着君子应该仁,而不仁。)有时候,“而”字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含有假设的意思,可以译为“如果”。例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注意:所谓顺接和逆接,只是从具体的上下文的意思看的,并不是说“而”字有两种性质。顺接和逆接也不是截然分开的。例如论语公冶长:“始吾於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第一个“而”字似乎是顺接,第二个“而”字似乎是逆接,其实这两个“而”字的作用都是表示两种行为的联系,在性质上是毫无分
13、别的。(2)以连词“以”字也是用来连接两个动词或动词性的词组的,它表示在时间上一先一后的两种行为的联系。左传成公二年:“余折以御”,就是一个例子。用“以”字连接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的时候,后一行为往往是前一行为的目的,或者是前一行为所产生的结果。例如: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劳师”的目的是“袭远”。)(3)则连词“则”字一般用来连接条件复句中的分句,表示条件的分句在前,表示结果的分句在后。这种用法的“则”字可以译为“就”或“便”。例如: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左传宣公二年)“则”字又常常用於紧缩句,但是这种紧缩句也正是条件复句的紧缩。例如: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有时候,“则”字所连接的
14、两项并不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只是第二件事情的出现,不是第一件事情的施事者所预期到的,这时候也用“则”字。在这种情况下,“则”字不能译作“就”或“便”,而是含有“原来已经”的口气。例如: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论语微子)“则”字又可以用在意思相对待的并列的分句里,以表示一种对比。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告子下)(4)然而,然则,虽然在古代汉语里,“然”和“而”,“然”和“则”,“虽”和“然”常常连用,成为“然而”,“然则”,“虽然”这几种形式;其中“然”字是指示代词,“而”,“则”,“虽”才是真正的连词。我们在阅读古书的时候,应当把它们当中的两个成份分开来理解。“
15、然而”中的“然”字表示“如此”。“然而”实际上等于说“如此,可是”例如: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然则”中的“然”字也是表示“如此”。“然则”实际上等于说“如此,就”例如:对曰:“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左传成公三年)古代“虽”字和“然”字也是常常连用,但是“然”字还有实在意义,“虽然”实际上应作“虽然如此”讲。例如: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谷。”(左传成公三年)2.介词(1)以介词“以”字的主要用法有两种:第一种,表示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藉,在意义上虽然可以译成现代的“用”或
16、“拿”,但是它具有更纯粹的介词性质。“以”的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比较抽象的。例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庄子养生主)第二种,引进原因,在意义上略等於现代的“因为”,但是“以”字后面的话应该认为是介词的宾语。例如: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关於“以”字组成的介宾词组,在词序上有两种变化值得注意:第一,整个介宾词组可以放在动词前面,也可以放在动词(及其宾语)的后面,如: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梁惠王上)第二,为了强调介词“以”的宾语,可以把宾语提到“以”的前面。例如: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以”字后面的宾语所指的事物,如果已经在上文出现过,
17、这宾语就可以省略。这时候“以”字可以译成现代汉语的“拿来”“拿去”,但是“以”字的词性和它们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左传隐公元年)(2)於(于,乎,诸)“於”字的用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引进处所;第二种,引进比较的对象;第三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见前)。第一种用法的“於”字略等於现代的“在”“到”“从”“对於”“在.方面”等意义。例如:子路宿於石门。(表示“在”)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表示“从”)古代汉语的“於”字,比现代汉语的“在”“到”等具有更纯粹的介词性。因此,往往“在於”连用,“至於”连用。“在”和“至”在古代汉语里是动词,不是介词
18、,动词与介词连用是完全合理的。例如:其耳目在於旗鼓。(国语晋语)注意:在古人的思想表达中常常有“今於此”的说法,字面上是说此时此地,实际上是表示一种假设。例如:今有人於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墨子非攻上)用“於”字组成的介宾词组,除表示“对於”必须放在动词前面外,其余有的偶尔也放在动词之前。引进处所的“於”字也可以用来引进时间。例如:子於是日哭,则不歌。(论语述而)第二种用法的“於”字略等於现代的“比,”一般用於描写句。例如:季氏富於周公(论语先进)注意古今词序的不同:在古代汉语里,表示比较的介宾词组放在形容词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山大学 805 汉语言 基础 考研 解析 教学 文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