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第16章+活血化瘀药教程文件.doc
《中药学+第16章+活血化瘀药教程文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第16章+活血化瘀药教程文件.doc(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四章 活血化瘀药【学习要求】1掌握活血化瘀药的含义、性能、功效、适应范围,熟悉配伍应用和使用注意。2掌握川芎、延胡索、郁金、丹参、牛膝、益母草、桃仁、红花、莪术、虎杖、水蛭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和使用注意。3了解其它活血药的分类位置和功效特点。一、含义凡以活血化瘀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或化瘀药。其作用较峻烈者又称破血药。有的书说它通利血脉,消散瘀滞为主要功效,是把活血化瘀进一步细化,瘀血可以是血管方面的原因,可以使血液方面的原因,瘀血即可在血管、血脉内部,也可在血管、血脉外部。现在认为活血是作用,化瘀是效果,实质不一定。又分活血止痛药
2、、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活血消癥药。这个分节是不成熟的,困难的,是相对人为的,多数活血化瘀药,尤其是常用的典型的作用强的,放在哪一类都可以,疼痛的、外伤的、妇科病的瘀血证或腹内的癥瘕结块都可用,如丹参、郁金、川芎、红花、桃仁都是常用的,前面的大黄、牡丹皮、赤芍药这些也一样,通经、调经、消癥、疗伤都可以。只能在某一节就1-2味,如自然铜,只是活血疗伤,跌打损伤,续接筋骨。瘀血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要细化。要清楚某一各药放在某一节,其它的瘀血也可用。二、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药均能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主治各种瘀血证。活血化瘀,变化的情况有三种,一是简化活血化瘀、消瘀血;二是变化动词,活可改形、化可改消、
3、形、散,作用强的叫破血逐瘀;三是在活血化瘀的方面联系主要效果;长于止痛的叫活血止痛或化瘀止痛;长于治疗妇科月经失调的叫活血通经或活血调经;长于治疗跌打损伤的叫活血疗伤;长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癥积叫活血消癥、活血化积,有的用于疼痛,用于活血消痈、活血消肿、活血通痹等等。主治就是瘀血证,在内外妇儿科都有,月经失调(经期延长、经量减少、经色加深兼有疼痛,经行腹痛、痛经、闭经),产后瘀血腹痛;内科胸痹,瘀血阻滞心脉,现在主要是冠心病;骨伤科跌打损伤;外科疮痈等,临床表现瘀血一是疼痛,不通则痛,气无形不能结块,能结块者必有形的瘀和痰,癥瘕结块,很多都是瘀血,有的出血,经久不愈,淋漓不尽,甚至有瘀血块,另外疮
4、痈的红肿疼痛、痹证的疼痛、顽固的失眠、皮肤的粗糙、皮肤甲错、面色黧黑、头发枯脆等都可与瘀血有关。对活血祛瘀药,按其作用强度的不同常有不同的称谓。如“和血”、“和营”多指活血作用较弱,药力平和;“活血”、“化瘀”、“祛瘀”、“消瘀”较“和血”、“和营”作用强,然力量强度又不及“破血”、“破瘀”、“逐瘀”等功效。后者活血化瘀作用强,药力峻猛。当然,药物活血作用的强度是相对的,如剂量多少可改变其强度。由于本章药物数量较多,为了便于学习掌握,今按其作用特点和主治的不同,相对地将其分为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及破血消癥药四类。瘀血证可按瘀滞程度的不同,有血郁、血滞、血瘀、血结之分。由于瘀血既是
5、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所以活血化瘀药主治范围很广。如多种妇科瘀滞证(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心腹瘀血疼痛、癥瘕痞块、跌打损伤以及风湿痹证,痈肿疮疡等。活血化瘀药对上述病证,通过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作用而获得调经、通经、止痛、消癥、消肿、通痹等间接功效。某些活血化瘀药尚可活血通脉,现代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血栓性脉管炎等。三、性能特点药性无规律,偏温偏寒都有。前面学的多是偏寒,如大黄、赤芍药、牡丹皮、大血藤、败酱草。但这一章的都是偏温的,偏寒的只有郁金、丹参、益母草等。药味都辛,能行能散,真实滋味的苦,就引入了苦能破血,就是化瘀的意思,所以又标苦味,又有根据咸入血,又强调咸味,但最
6、重要的是辛味。归经心主血脉,肝藏血,心主血脉和肝藏血的功能失调,尤其是肝,恶血不归于肝。根据辛能行的五味理论,及寒凝是引起瘀血的重要原因的病理特点,活血化瘀药多为辛温之品;其中部分性偏寒凉,对血热而瘀滞者更为相宜。前人又依据本类药的滋味,引入“苦以泄滞”、“咸能软坚”的理论,除辛味之外,还常标以苦味和咸味。因肝藏血、心主血,故活血化瘀药主归肝、心二经;而前人认为“恶血必归于肝”,故本类药更强调归肝经。四、配伍应用寒热虚实,有寒的但更多的是寒凝而引起的血瘀,血遇寒则凝,温性的活血化瘀还不足以祛寒,不足以温经,常配温里药,尤其是温经散寒药,如桂枝、肉桂等长于入血分的药;有热,瘀血不单可化热,而且热
7、邪也能引起瘀血,是个重要原因,热邪可煎熬血液成块、粘稠凝结,常配清热药尤其是清热凉血药;虚,阳气是血脉运行的动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虚了,阳气虚,推动无力,配补阳、补气,血液本身属阴,如阴血亏耗,认为可产生虚滞,配伍补阴补血的,所以四类补虚药都可配伍;实,除寒热外,气滞则血凝,配伍行气的,有痰,痰瘀互结,配伍化痰的,痰与湿浊互为因果,有时配除湿的。另外针对主要症状,如果是用于风湿痹证配祛风湿的;用于疮痈肿痛,配解毒消痈的;如果是痢疾配清热燥湿止痢的药。活血祛瘀药的使用,应针对病情,并根据药物寒温、猛缓之性或止痛、通经、疗伤、消癥等专长,加以选择,并作适当的配伍。由于人体气血之间的密切关
8、系,气滞可导致血瘀,血瘀也常兼气滞,故本类药物常需与行气药同用,以增强活血化瘀的功效;寒凝血瘀者,当配伍温里药以温通血脉,助活血化瘀药以消散瘀滞;若热灼营血而致血瘀者,当配伍清热凉血药;痹证、疮痈,则应与祛风湿药或清热解毒药同用;癥瘕痞块,应同化痰软坚之品配伍;瘀血而兼正虚,又当配伍相应的补虚药,以通补兼施。如瘀血兼血虚或阴虚者,当同补血药或养阴药同用,阴血充足,则瘀血易去;同样,若瘀血而兼气虚者,当与补气药同用,气为血帅,气足则血易行,瘀易去。瘀血而出血者,宜配伍止血药,不可单纯止血或单纯活血。五、使用注意因证选药,根据不同瘀血证选不同药,疼痛为主、妇科的、外伤的、癥瘕的分选。另外瘀血比较轻
9、浅的选比较温和的,重的,如癥瘕积聚选破血消癥的。三因制宜,因人而异,中病即止,这类药也是消法的,原则是消而勿伤,不要损伤正气,不要耗伤心血。症候禁忌,孕妇、月经多的、出血不是瘀血引起的都不宜或慎用。1.本类药物易耗血动血,不宜用于月经过多,血虚经闭者;2.有催产下胎作用和活血作用强烈的药物,孕妇禁用。3.古代有将催产下胎的活血药用于难产及胞衣不下者,由于现代产科处理更安全有效,故在有条件地区对难产、胞衣不下者亦不宜使用;4.对破血逐瘀之品,由于更易伤人正气,对体虚而兼瘀者更应慎用。凡以通畅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或化瘀药。其中活血祛瘀之力峻猛者,
10、又称破血逐瘀药。活血化瘀药味多辛、苦而性温,辛能散瘀行滞,苦能泄利通降,温可通行血脉,促进血行。本类药物善于走散通行,能促进血行,消散瘀血,而产生调经、止痛、消癥、消肿、消痈、通痹等功效。适用于血行失畅、瘀血阻滞之证。活血祛瘀作用按其强度的不同常用不同的功效术语,如“和血”、“和营”多指活血作用较弱,药力平和;“活血”、“化瘀”、“祛瘀”、“消瘀”较“和血”、“和营”作用强,然力量强度又不及“破血”、“破瘀”、“逐瘀”峻猛。活血化瘀药主治各种瘀血证。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所以本章药物主治范围广泛,遍及内、妇、儿、外、伤各科。如内科之头、胸、腹、四肢诸痛,而痛如针刺,痛处固定
11、者,体内癥瘕积聚,中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日久,血证之出血色紫夹有血块,妇产科痛经、闭经、产后恶露不尽、腹痛,外伤科之跌扑损伤肿痛,痈肿疮疡等,均可应用活血化瘀药。活血祛瘀药的使用,应针对病情,根据药物寒温、猛缓之性和功效特点,加以选择,并作适当的配伍。由于人体气血之间的密切关系,气滞可导致血瘀,血瘀也常兼气滞,故本类药物常需与行气药同用,以增强活血化瘀的功效。寒凝血瘀者,当配伍温里药以温通血脉,助活血化瘀药以消散瘀滞。若热灼营血而致血瘀者,当配伍清热凉血药。痹证、疮痈,则应与祛风湿药或清热解毒药同用。癥瘕痞块,应同软坚散结之品配伍。瘀血而兼正虚,又当配伍相应的补虚药,以消补兼施。本类
12、药物易耗血动血,不宜用于月经过多,血虚经闭者。有催产下胎作用和活血作用强烈的药物,孕妇禁用。古代有将催产下胎的活血药用于难产及胞衣不下者,但其危险性大,一般不宜使用。由现代产科处理更加安全有效。破血逐瘀之品易伤人正气,体虚而兼瘀者应慎用。1.活血化瘀药的分类,活血化瘀药及各类活血化瘀药的含义:活血化瘀的药物较多,为了便于学习和掌握,教材按其作用和主治证的特点,相对地将本类药物分为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和活血消癥药4类。以活血化瘀(促进血行、消散瘀滞)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药。其中:长于止痛的活血化瘀药,称为活血止痛药;长于通调月经的活血化瘀药,称为活血调经
13、药;长于续筋接骨疗伤的活血化瘀药,称为活血疗伤药;长于消癥散结,且作用较为峻烈的活血化瘀药,称为破血消癥药。2.活血化瘀药的功效与主治:本类药物均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主治各种瘀血证。瘀血既是多种病因(如寒凝、热灼津伤、气滞、气血不足等)引起的病理产物,又是导致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故瘀血证较为广泛。以瘀血为主的病证如妇女血滞经闭、痛经、月经失调,产后瘀血腹痛、恶露不下或不尽,心腹瘀血疼痛、瘕痞块,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疮痈肿痛、痢下脓血等,亦每兼瘀血阻滞。故均为本类药物的主治病证。3.活血化瘀有关功效术语的含义:活血化瘀:是指药物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以治疗瘀血证的作用。又常称为活血祛瘀、活血散瘀、
14、活血行瘀,或简称活血及化瘀等。其中作用较弱,药力缓和者,又可称为和血,或和营;活血作用较强,药力峻烈者,又可称为破血、破瘀或逐瘀。4.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血遇寒则凝,寒凝是引起瘀血最常见的原因;热邪煎熬,血液亦可结块而成瘀。本类药多偏温性,能温通气血,令其调达;部分药物偏于寒凉,对瘀滞而兼血热者较为适宜。根据辛能行的五味理论,活血化瘀药皆可标以辛味;本类药的滋味多有苦味或咸味,前人因此将五味理论加以拓展,提出“苦味泄滞”和“咸入血”等多种有关说法。故各药除辛味之外,又常有苦味或咸味。由于总论中未提及这些理论,只供学习本章药物的参考,有助于理解和掌握药味,不作考核要求。至于归经,与止血药、凉血
15、药等入血分的药物同理,本章药主要归心、肝二经;又因为素有“恶血必归于肝”的说法,杂纫怨楦尉鳌蒲?药不但较为峻猛,而且有的还为小毒之品,应加以注意。5.活血化瘀药的配伍应用原则:活血化瘀药最常与行气药配伍。由于人体气血之间关系密切,气滞可致血瘀,血瘀也常兼气滞,故常配行气之品以增强活血化瘀的作用。寒凝血瘀者,当配温里药以温通血脉,可助活血药消散寒凝之瘀滞。热灼营血而瘀滞者,当配伍清热凉血药,共收凉血化瘀之效。正虚而血瘀者,当配伍相应的补虚药,以通补兼施,若血虚阴亏者,兼补血滋阴,使阴血充足,则瘀血易消;阳气不足者,兼以温阳益气,则血易流畅,瘀亦易去。痹证、疮痈等证而有瘀滞者,应以祛风湿药或清热解
16、毒药为主,辅以活血化瘀之品,可增强通痹止痛或消痈散结之效。6.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注意:注意因证选药。如寒凝而血瘀者,选用药性温通的活血药;热灼而血瘀者,选用药性寒凉的活血药;外伤而血瘀者,选用长于活血疗伤之药。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应忌用或慎用活血化瘀药。 避免过用活血化瘀药而耗血或动血,体虚患者慎用。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以活血止痛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多种瘀滞疼痛证的药物,称活血止痛药。广义讲瘀血都有疼痛。本类药既能活血化瘀,又有较好的止痛作用,可以主治多种瘀血证,尤其适宜于瘀血疼痛的病证,如瘀血所致的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痹痛及跌打损伤等。活血止痛药各有其特点,有的辛温,有的辛寒,
17、并多兼有行气作用。在应用时应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相应的药物,并作适当配伍。如血瘀而兼肝郁者,宜配疏肝理气之品;若伤科损伤瘀肿,应配入活血疗伤之品;若为妇科经产诸痛,宜配活血调经之品;若癥积瘀痛,还宜与活血消癥之药及软坚散结之品合用;若外科疮疡痈肿,则还应与解毒消痈之品配用。川芎【出处】 -神农本草经【来源】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的根茎。主产四川,系人工栽培。五月采挖。晒后烘干,切片生用或酒炒用。古代叫芎,在唐代后期四川掌握了种植技工的方法和技术,形成了地道药材,又叫川芎。品种有东芎、抚芎,都很好。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
18、包经。【功效与应用】活血行气(活血化瘀,行气解郁),祛风止痛(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叫血中气药,用于多种瘀血疼痛证,外伤、妇科、胸痹、痹证,疼痛都用。有良好的活血止痛作用,部位广泛,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中开郁结,旁达四肢。注意它温燥,所以如是热证,兼有阴血不足湿温的慎用,寒湿重的最佳。行气主要在肝,脾胃有一点,主要行气舒肝或舒肝解郁,肝郁、气滞、血不畅,气滞而血瘀,所以它对气滞血瘀或兼肝瘀郁的好。单独可作为舒肝理气药。祛风止痛,尤其是治疗头风是重要药,中医认为高巅唯风可到,风最容易其反人的头部形成头风病(各种原因,寒热虚实都有,川芎几乎都可用)。现在研究川芎的有效止痛成分蒿木内酯、川
19、芎嗪等很容易透过脑血屏障在头部发挥疗效。它既即止头痛又活血化瘀,它能祛风寒,甚至可以认为是辛温解表药,发散风寒,风寒头痛常配伍白芷、细辛,风湿头痛,它既能祛风寒又能燥湿,配伍防风、羌活、独活祛风散寒胜湿的药。血虚的配伍补血的,风热的前人也用,配伍发散风热的菊花、桑叶、甚至黄芪、石膏这一类的清热药,用于风热头痛。对肝阳的头痛古代禁忌,因为它辛温、温燥、辛散,肝阳头痛是阴虚阳亢,应忌用,但近年来,很多肝阳头痛与高血压有关,它对高血压患者不完全禁止,因为它能降血压,现在配伍钩藤、石决明、珍珠等。是治头痛要药。祛风湿,对风湿痹证既祛风止痛又活血止痛,治风先治血。它的燥湿作用除了痹证,往往还用于中焦寒湿
20、阻滞的腹泻,辛温香燥,对血虚的、阴虚的、有热的不宜,但反过来寒湿内盛的需要香燥,能燥湿止泻,作用不亚于白芷、吴茱萸,白芷燥湿止帯,吴茱萸燥湿止泻,防风、羌活也有这方面燥湿升清止泻作用。 1活血行气,用于血瘀气滞诸痛证。本品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又能行气,为“血中气药”,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治妇女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等。月经不调,常配当归、桃仁、香附等同用。若血瘀经闭、痛经,配赤芍、桃仁等,如血府逐瘀汤。若产后恶露不行,瘀滞腹痛,配当归、桃仁等,如生化汤。本品又能“中开郁结”,用于内科疾病。治肝郁气滞,胁肋疼痛者,常配柴胡、白芍、香附等,如柴胡疏肝饮。治瘀血停滞,胸胁刺痛,可与桃仁
21、、红花、当归、柴胡等同用,如血府逐瘀汤。若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者,常配丹参、桂枝、檀香等。近代以川芎及川芎为主的复方治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此外,本品为伤外科常用之品。外科之疮疡痈肿,脓已成而正虚难溃者,配黄芪、当归、皂角刺以托毒排脓,如外科正宗透脓散。治跌扑损伤,瘀血肿痛,常配三七、乳香、没药等同用,以活血消肿止痛。2祛风止痛,用于头痛,风湿痹痛。本品辛温升散,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为治头痛之要药,无论风寒、风热、风湿,以及血虚、血瘀头痛,均可随证配伍用之。如外感风寒头痛,常配白芷、细辛等同用,如川芎茶调散;风热头痛,配菊花、石膏、僵蚕等;风湿头痛,可配羌活、防风、藁本等,如羌活胜湿汤
22、;血瘀头痛,可配当归、桃仁、红花等,如血府逐瘀汤;血虚头痛,可配当归、地黄、白芍等同用。故前人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说。本品亦可用治风湿痹证,肢体疼痛麻木,能祛风活血止痛。常配独活、桂枝、防风等祛风湿通络药同用。【应用】1.用于瘀血证。本品辛温香窜,既能活血化瘀,又能止痛,故常用于多种瘀血疼痛,如痛经、产后瘀滞腹痛、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跌打损伤等;其性虽温燥,如与清热解毒药或托毒透脓之品配伍,亦可用于疮疡。又因本品以活血为主而兼行气开郁,为“血中气药”,故对血瘀兼气滞的疼痛颇为多用,临床多将川芎与行气药配伍使用;对肝郁气滞,胁肋疼痛者,亦可使用。川芎活血还善“下行血海”,可“调经水”,故又为妇科活
23、血调经之要药,对多种妇科瘀血证均为常用之品。近年以川芎及川芎为主的复方治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较好。2.用于头痛。本品秉性升散,可“上行头目”祛风、止痛,尤长于治头痛,为止头痛之要药。对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川芎可发挥祛风、止痛或散寒、燥湿等多种作用,对瘀血头痛则既活血,又止痛。对其它类型头痛,如寒郁头痛、痰湿头痛、火郁头痛、血虚头痛、鼻渊头痛等,均可使用,以发挥擅长止头痛的特点。但须与针对病因的药物配伍,以标本兼治。此外,川芎尚有燥湿作用,对风湿痹痛者,本品祛风、燥湿、止痛、活血,能与风湿寒痹的病因病理相应,故临床亦常应用。治湿阻中焦、寒湿泄泻,均有较好疗效。 【用法用量】煎服,310g
24、。经炙川芎可增强温通升散之力,宜于寒凝血瘀之证。 【使用注意】本品味辛,性偏温燥,且有升散作用,故阴虚火旺,多汗者不宜使用。又本品性善走窜,活血行气之力较强,故月经过多者亦不宜应用。孕妇忌用。【现代研究】本品主含挥发油、生物碱(如川芎嗪等)、酚性物质(如阿魏酸等)。川芎嗪能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氧状况、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脑及肢体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压、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现多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及脑血栓、偏头痛的治疗,已取得较好疗效。能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保护胃粘膜,还有利尿、抗肿瘤及抗放射作用。1.本品含挥发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学 16 活血化瘀 教程 文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