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论文:谈研究性学习在高考中的体现及复习对策复习进程.doc





《中学论文:谈研究性学习在高考中的体现及复习对策复习进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论文:谈研究性学习在高考中的体现及复习对策复习进程.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中学论文:谈研究性学习在高考中的体现及复习对策-谈研究性学习在高考中的体现及复习对策摘要依据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分析其在高考中的表现形式,探讨高三复习中可采取的对策。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考高三复习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首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而研究性学习在高考中会以什么形式体现,师生在高三复习中该如何应对,是我们在高三教学中所必须思考的。下面就以上问题谈一些本人的看法与做法。1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专家、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
2、科学家研究的方式所进行的一种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的目标定位主要是:1、获得亲自参与的积极体验;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分享与合作;4、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5、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6、激活各科学习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2研究性学习在高考中的体现就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和目前高考主要采用笔试形式,结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笔者认为目前高考主要会以三种形式体现:一是开放性试题;二是以学生实验能力为基础,体现学生实践能力的试题;三是体现学生创新思维的试题。如:(2002全国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28题)昆虫能分泌信息素。下列是一种
3、信息素的结构简式:CH3(CH2)5CHCH(CH2)9CHO指出该物质中的任意一种官能团,为该官能团提供一种简单的鉴别方法并简述实验现象,写出与鉴别方法有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别,完成下表。官能团鉴别方法及实验现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别图1图2本题昆虫素具有碳碳双键-CHO两个官能团,检验任何一个都可以,而且检验C=C双键可以用溴水、也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检验-CHO可以用新制Cu(OH)2悬浊液或银氨溶液,也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等,所以试题具有开放性。又如:(2002全国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29题)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该实验的原理
4、是。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该题的最后一问答案是开放性的,充分体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再如:(2003全国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33题)用下面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在如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1)在试管里加入的试剂是。(2)在试管里加入的试剂是。(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和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该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了高考命题中的原则不能让没做过实验的考生得分,同时也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
5、一:获得亲自参与的积极体验。3高三复习对策3.1复习中要挖掘原理,深入探究以喷泉实验复习为例,教师在讲解NH3、HCl的喷泉实验原理时,若能结合以下几个例题加以讲解,可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引发喷泉的原理,从而为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提供良好的途径。例1、在图3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B)A、HCl和H2OB、O2和H2O图3图4C、NH3和H2OD、CO2和NaOH溶液例2、在图4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A)A、浓硫酸B、食盐C、硝酸盐D、硫酸铜解析:比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 论文 研究性学习 高考 中的 体现 复习 对策 进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