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培训讲学.doc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培训讲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培训讲学.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模版)诊疗技术名称*法/*技术简介诊疗技术的应用简介适应症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该诊疗技术的禁忌症操作规范该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注意事项该诊疗技术的注意事项请各科室根据科室上报的中医诊疗技术目录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请勿必于2013年5月10日(星期五)之前上报医务科,逾期未交将根据相应检查奖惩进行处罚。产科中药湿敷中药灌肠熏洗刮痧穴位贴敷艾灸针灸穴位注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模版)诊疗技术名称中药湿敷简介敷药法是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治疗方法,古
2、时又称贴敷。使用时将所需药物研成粉加适量赋型剂制成糊状敷贴患处。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适应症适用于外科的疖、痈、疽、疔疮、流注、跌打损伤、肠痈等病。内科的哮喘、肺痈、高血压等病也适用此法。禁忌症1.一般内科疾病不宜使用。2.大疱性皮肤病及表皮剥脱松解不宜使用。操作规范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 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3. 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4. 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5. 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
3、床单位。6. 整理用物,做好记录。注意事项l.纱布从药液中捞出时,要拧挤得不干不湿,恰到好处。过干了效果不好,过湿了药液漫流。2药液不要太烫,防止烫伤。3药物组成可根据不同的疾病,作适当的调整和化裁。4在应用湿敷疗法的同时,还可根据病情适当配合熏洗、药物内服和针灸等疗法,以增强疗效。5注意保持敷料湿润与创面清洁。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模版)诊疗技术名称中药灌肠简介诊疗技术的应用简介适应症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或大便失禁、下消化道出血者、妊娠妇女病人禁用灌肠治疗。操作规范(1) 保留灌肠前,嘱病人排便,以清洁肠道,便于药物吸收,尽量不采取大量不保留灌肠,以免刺激肠蠕动
4、,使药液不易保留。(2) 备齐用物携至床前,向病人解释治疗目的及方法。(3) 测量药液温度,3941,倒入灌肠筒或输液瓶内,挂在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约3040cm。(4) 摆好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臀下垫一次性治疗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左右,暴露肛门。(5) 润滑肛管前端,与输液器连接,排气后夹紧输液管,轻轻插入肛门约1015cm,用胶布固定,松开活塞,调节滴速,每分钟6080滴。压力要低,以便药液的保留,保留时间越长越好,有利于肠粘膜的充分吸收。(6) 待药液滴完时夹紧输液管或灌肠筒的连管,拔出肛管放入弯盘。用卫生纸轻揉肛门部。(7) 整理床铺,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咐病
5、人尽量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8) 整理用物,洗手,记录。注意事项(1)在保留灌肠操作前,应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卧位插入的深度。(2)观察前,应嘱病人先排便.肛管要细,插入要深,压力要低,药量要少。(3)肠道病变病人在晚间睡前灌入为宜,并减少活动。(4)药液温度要适宜,一般为39-40摄氏度,虚症可为40-44摄氏度。.(5)灌肠筒要清洁消毒处理,肛管可用一次性的,一人一用,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处理。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模版)诊疗技术名称薰洗简介熏洗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或浸浴,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作用等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疮疡、
6、筋骨疼痛、目赤肿、阴痒带下、肛门疾病等。适应症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该诊疗技术的禁忌症操作规范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根据熏洗部位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时屏风遮挡,冬季注意保暖。3.眼部熏洗时,将煎好的药液趁热倒入治疗碗,眼部对准碗口进行熏蒸,并用纱布熏洗眼部,稍凉即换,每次1530分钟。4.四肢熏洗时,将药物趁热倒入盆内,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或布单围盖后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泡于药液中泡洗。5.坐浴时,将药液趁热倒入盆内,上置带孔木盖,协助患者脱去内裤,坐在木盖上熏蒸。待药液不烫时,拿掉木盖,坐入盆中泡洗。药液偏凉时,应更换药液,每次熏洗1
7、520分钟。6.熏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7.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8.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熏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适宜的药液温度,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在熏洗时要防止烫伤的发生。合并有传染病的患者应使用单独的浴具,并单独严格消毒。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模版)诊疗技术名称刮痧简介刮痧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
8、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的一种疗法。此法可疏通腠理,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达到治疗的目的。适用于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证,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民间广泛流传于治疗发痧(中暑)、绞肠痧、吊绞痧等证。适应症适用于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证,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禁忌症该诊疗技术的禁忌症操作规范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刮痧部位,冬季注意保暖。3.根据病情,确定刮痧部位。常用部位有头颈部、背部、胸部及四肢。4.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特色 诊疗 技术 操作 规范 培训 讲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