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基础培训讲学.doc
《中医骨伤科基础培训讲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骨伤科基础培训讲学.doc(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中医骨伤科基础-中医骨伤科学基础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类专业使用)前言中医骨伤科学基础是中医最具特色的临床基础学科之一,本课程是在学生修完中医基础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等和西医基础课程如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西医诊断学、西医内科学等之后开设的一门适用于中医专业本科的临床主干课程,为必修课。中医骨伤科学基础的教学总体目标是:根据国家教委制订中医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本门课程通过讲授和示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医学理论基础及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同时要求学生在学过中医学各
2、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了解与掌握中医骨伤科学基础的基本理论与骨伤科疾病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学习骨伤专业各门临床学科打下扎实的基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部分组成。教学目标(国家执业资质标准要求及章节之间相互关系),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级别对应(掌握用表示,熟悉用表示,了解不做标示)。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在常见病症治疗中可删减部分临床不常见的病种。总教学时数为32学时,无临床见习。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结合临床病例,充分
3、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如CAI课件.加强辅导,课堂教学阶段,重点讲授中医骨伤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布置复习和阅读参考书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文第一章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一、教学目的: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医骨伤科的起源及其发展的漫长历程二、教学要求了解中医骨伤科的起源及其发展的漫长历程掌握历代中医骨伤科的主要成就建立对中医骨伤的信心。三、教学内容1、中医骨伤科的起源、发展。2、历代中医骨伤科的主要成就。3、清代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中医骨伤科受到歧视与摧残的历史。4、解放后,由干正确地贯彻党的中医政策,中医骨伤科得到新生与发展,并取得巨大的成就第二章损伤的分类
4、一、教学目的:了解损伤的概念及各种分类法的特点熟悉损伤各种分类法的相互联系。掌握损伤常用的分类方法。二、教学要求1、了解损伤的概念及各种分类法的特点。2、熟悉损伤各种分类法的相互联系。3、掌握损伤常用的分类方法。三、教学内容1、按损伤部位分类(外伤、内伤)。2、按损伤性质分类(急性损伤、慢性劳损)。3、按受伤时间分类(新伤、陈伤)4、接受伤部位皮肤或粘膜是否破损分类(闭合性、开放性)。5、按受伤程度分类(轻伤、重伤)。6、按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类(生活损伤、工业损伤、农业损伤、交通损伤、运动损伤等)。7、按致伤因素的性质种类分类(物理损伤、化学损伤、生物损伤等)。第三章损伤的病因病机第一节病因一、
5、教学目的:了解损伤内因与外因定义及相互关系。二、教学要求1、掌握损伤的内因、外因。2、了解损伤内因与外因的相互关系。三、教学内容1、外因、内因的定义。2、外因:包括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外感六淫及邪毒感染等。3、内因:包括年龄、体质、解剖结构、病理因素及职业工种等。第二节病机一、教学目的:了解皮肉筋骨、气血精津、经络脏腑的生理活动熟悉皮肉筋骨、气血精津、经络脏腑的相互关系,掌握骨伤科疾病发生后,皮肉筋骨、气血精津、经络脏腑的病理变化。二、教学要求1、了解皮肉筋骨、气血精津、经络脏腑的生理活动。2、熟悉皮肉筋骨、气血精津、经络脏腑的相互关系。3、掌握骨伤科疾病发
6、生后,皮肉筋骨、气血精津、经络脏腑的病理变化。三、教学内容1、概述人体皮肉筋骨、气血精津、经络脏腑的相互关系。2、介绍皮肉筋骨、气血精津、经络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损伤后病理变化。第四章辨证诊断第一节损伤的症状一、教学目的:熟悉损伤后全身症状及掌握损伤后局部一般症状与特殊症状。二、教学要求1、熟悉损伤后全身症状。2、掌握损伤后局部一般症状与特殊症状。三、教学内容1、全身症状:发热、口渴、口若、心烦、便秘、夜寐不安、脉浮数或弦紧、舌质红、苔黄厚腻等。如合并外伤性休克,还有相应表现。2、局部一般症状:疼挤、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等。3、周部特殊症状:包括筋骨损伤特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
7、弹性固定等)及脏腑损伤的特殊症状。第二节骨病的症状一、教学目的:了解各种骨病所出现的全身症状及掌握骨病局部的一般症状与特殊症状。二、教学要求1、了解各种骨病所出现的全身症状。2、掌握骨病局部的一般症状与特殊症状。三、教学内容1、全身症状:介绍骨痈疽、骨痨、痹证、痿证恶性骨肿瘤的临床表现。2、局部一般症状: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3、局部特殊症状:畸形、肌萎缩、筋肉孪缩、肿块、疮口与窦道等。第三节、四诊一、教学目的:熟悉望、闻、问、切四诊方法,掌握望、闻、问、切四诊在骨伤科运用要点,掌握摸诊的主要用途和常用手法。二、教学要求1、熟悉望、闻、问、切四诊方法。2、掌握望、闻、问、切四诊在骨伤科运用要
8、点。3、掌握摸诊的主要用途和常用手法。三、教学内容1、问诊:一般情况、发病情况、全身情况、其他情况。2、望诊:望全身、望局部。3、闻诊:一般闻诊、局部闻诊。4、切诊:切脉、摸诊。第四节辨证方法一、教学目的:掌握骨伤科八纲、气血辨证方法,熟悉骨伤科脏腑辨证方法及了解骨伤科经络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方法。二、教学要求1、掌握骨伤科八纲、气血辨证方法2、熟悉骨伤科脏腑辨证方法。3、了解骨伤科经络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方法.三、教学内容1、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2、气血辨证:伤气、伤血、气血两伤。3、脏腑辨证:肺与大肠辨证、肾与膀恍辨证、肝与胆辨证、脾与胃辨证、心与小肠辨证4、经络辨证:介绍经络与伤
9、患的发生及转变的关系。5、卫气营血辨证:卫分、气分、营分、血分的生理作用及伤后证候。第五章骨关节检查法第一节测量和运动检查一、教学目的:掌握角度、长度及周径测量方法及临床上常见的病理步态,熟悉人体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了解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的功能检查方法。二、教学要求1、掌握角度、长度及周径测量方法。2、熟悉人体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3、掌握临床上常见的病理步态。4、了解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的功能检查方法。三、教学内容1、测量检查:角度、长度、周径测量及人体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2、运动检查:步态、关节功能的检查。第二节各部位检查法一、教学目的:了解头颈、胸腹、腰背、骨盆以及四肢各部位的望诊方法,熟悉
10、各部位触诊及运动检查要点,掌握各部位特殊检查法。二、教学要求1、 了解头颈、胸腹、腰背、骨盆以及四肢各部位的望诊方法。2、 熟悉各部位触诊及运动检查要点。3、掌握各部位特殊检查法。三、教学内容1、头部检查:望诊、触诊。2、颈部检查:望诊、运动检查、触诊、特殊检查。3、胸部检查:望诊、触诊。4、腹部检查:望诊、触诊。5、腰背部检查:望诊、运动检查、触诊、特殊检查。6、骨盆检查:望诊、触诊、特殊检查。7、肩部检查:望诊、运动检查、触诊、特殊检查。8、肘部检查:望诊、运动检查、触诊、特殊检查。9、腕和手部检查:望诊、运动检查、触诊、特殊检查。10、髋部检查:望诊、运动检查、触诊、特殊检查。11、膝部
11、检查:望诊、运动检查、触诊、特殊检查。12、踝与足部检查:望诊、运动检查、触诊、特殊检查。第六章神经功能检查法一、教学目的:了解感觉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熟悉生理反射与病理反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掌握肌力测定标准及其检查方法四肢神经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检查方法。二、教学要求1、了解感觉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2、掌握肌力测定标准及其检查方法。3、熟悉生理反射与病理反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4、掌握四肢神经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检查方法。三、教学内容1、感觉检查:检查内容、临床意义、记录方法。2、肌力检查:测定标准、各部位肌肉肌力测定方法及其临床意义。3、反射检查:生理反射、病理反射、临床意义。4
12、、植物神经检查:检查内容、临床意义。5、四肢神经损伤检查: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坐骨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检查方法。第七章关节镜检查一、教学目的:了解关节镜的构造及用途,熟悉关节镜的检查技术。二、教学要求1、了解关节镜的构造及用途。2、熟悉关节镜的检查技术。三、教学内容1、关节镜的构造及用途。2、关节镜检查术:操作方法、术后处理、注意事项。第八章影像学检查第一节X线检查法一、教学目的:熟悉X线片阅读方法及掌握骨与关节疾患的基本X线表现。二、教学要求1、熟悉X线片阅读方法。2、掌握骨与关节疾患的基本X线表现。三、教学内容1、X线片阅读方法。2、骨与关节X线片的分析:包括
13、软组织、骨与关节疾患的基本X线表现。第二节穿刺及造影技一、教学目的:掌握四肢关节穿刺术、关节液检查及造影技术,熟悉腰椎穿刺术、脑脊液检查及椎管造,了解活体组织穿刺的器材准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二、教学要求1、掌握四肢关节穿刺术、关节液检查及造影技术。2、熟悉腰椎穿刺术、脑脊液检查及椎管造影术。3、了解活体组织穿刺的器材准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三、教学内容1、关节穿刺及关节液检查:适应证、操作方法、穿刺途径、关节液检查。2、腰椎穿刺术及脑脊液检查: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并发症、穿刺后处理及脑脊液压力测定。3、活体组织穿刺:器材准备、操作方法、穿刺物分析、注意事项。4、造影检查:关节造影、血
14、管造影、椎管造影。第三节电子计算机X线横断体层扫描(CT)一、教学目的:了解CT检查原理,熟悉CT应用范围。二、教学要求1、了解CT检查原理。2、熟悉CT应用范围三、教学内容1、CT检查原理。2、CT应用范围:骨科疾病、骨肿瘤及脏器疾患的诊断。第四节磁共振显象(MRI)一、教学目的:了解磁共振显象的原理,熟悉磁共振显象的应用范围。第五节放射性核素显象一、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放射性核显象检查原埋,熟悉放射性核素显象的应用范围。二、教学内容1、放射性核素检查原理。2、放射性核素检查应用范围:骨骼系统疾病、肾与膀胱疾病等。第六节超声诊断法一、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超声诊断的原理,熟悉超声诊断的应用范围。二
15、、教学内容1、超产诊断原理。2、超声诊断应用范围:颅脑外伤及颅内占位性病变、脊柱及椎管内疾患、各种心血管及内脏疾患。第七节肌电图检查一、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肌电图的检查原理,熟悉肌电图的应用范围。二、教学内容1、肌电图检查原理。2、肌电图检查方法。3、肌电图应用范围:下运动神经元疾病、肌原性疾病、周围神经损伤、神经压迫性疾病等。第九章手法第一节概述一、教学目的:了解手法应用原则,熟悉运用手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掌握手法的训练方法、效能及分类。二、教学要求1、了解手法应用原则。2、熟悉运用手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3、掌握手法的训练方法、效能及分类。三、教学内容1、手法应用原则:包括
16、早、稳、准、巧等。2、手法适应证:骨折、脱位、筋伤、骨关节退行性病变、损伤后遗症等。3、手法禁忌证:感染、结核、恶性肿瘤、血友病、精神病及妊娠妇女等。4、手法注意事项:手法前要全面掌握病情,做好准备工作,操作时应掌握要领,治疗后认真复查等。5、手法训练:包括模法、推拿、按摩等手法训练及夹缚包扎练习、体格锻炼等。6、手法效能:理伤整复、接骨续筋;行色活血、消肿止痛;宣通散结、剥离粘连;舒筋活络、解除痉挛等。7、手法分类:包括骨折复位、脱位复位、理筋等手法。第二节骨折复位手法一、教学目的:了解骨折复位手法的历史沿革,熟悉骨折复位手法施行时注意事项,掌握正骨八法的操作要领。二、教学要求1、了解骨折复
17、位手法的历史沿革。2、熟悉骨折复位手法施行时注意事项。3、掌握正骨八法的操作要领。三、教学内容1、骨折复位手法历史沿革。2、施行正骨手法注意事项。3、正骨八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第三节脱位复位手法一、教学目的:了解脱位复位手法的历史沿革熟悉脱位复位手法的注意事项及掌握常用的脱位复位手法。二、教学要求1、了解脱位复位手法的历史沿革。2、熟悉脱位复位手法的注意事项。3、掌握常用的脱位复位手法。三、教学内容1、脱位复位手法历史沿革。2、脱位复位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屈伸回旋、端提捺正、足蹬膝顶、杠杆支撑。第四节 理筋手法一、教学目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伤科 基础 培训 讲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