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文明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印度文明精.ppt(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印度文明第1页,本讲稿共69页一、地里环境和历史概述一、地里环境和历史概述1 1、古印度文明所处的地里环境、古印度文明所处的地里环境 古代印度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古代印度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理文化概念理文化概念 古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东北和西北是森古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东北和西北是森林和沙漠,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林和沙漠,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原。第2页,本讲稿共69页第3页,本讲稿共69页印度文明印度文明(南亚地形图)(南亚地形图)第4页,本讲稿共69页2、古印度文明的历史阶段、古印度文明的历史阶段:印度河文明印度河文明 印度印度-雅利安雅利安文明文明时代时代(公元前
2、(公元前1400年年-公公元元7世纪世纪)。又称吠陀文明。)。又称吠陀文明。印度教文明印度教文明时代时代(公元(公元7世纪世纪-1206年)年)伊斯兰伊斯兰-印度文明印度文明时代时代(1206年年-1757年)年)四个文明都不曾统一过整个次大陆四个文明都不曾统一过整个次大陆第5页,本讲稿共69页 印度河文明印度河文明 前前30003000年年-前前18001800年,年,习惯称为习惯称为“哈拉巴文化哈拉巴文化”。19221922年发现,遗址年发现,遗址200200多处。盛期:多处。盛期:2500BC-2500BC-1750BC-1750BC 典型遗址:摩亨佐典型遗址:摩亨佐 达罗和哈拉帕达罗和
3、哈拉帕 古古代代世世界界面面积积最广阔的青铜文化最广阔的青铜文化第6页,本讲稿共69页 创造者:创造者:土著?雅利安人?西亚的土著?雅利安人?西亚的苏美尔人(从波斯湾带来苏美尔文明,苏美尔人(从波斯湾带来苏美尔文明,而后与本土文化相结合)?而后与本土文化相结合)?衰落:衰落:神秘消亡:河流改道,气候神秘消亡:河流改道,气候干旱;雅利安人毁灭说;洪水说;污染干旱;雅利安人毁灭说;洪水说;污染瘟疫说;地力枯竭说瘟疫说;地力枯竭说第7页,本讲稿共69页q公公元元前前1400年年左左右右,突突然然衰衰落落消消失失,消消失失的的原原因因迄今无定论。迄今无定论。摩摩亨约亨约达罗遗址达罗遗址(摩摩亨亨约约达
4、达罗罗,印印度度河河文文明明的的两两大大城市之一)城市之一)第8页,本讲稿共69页第9页,本讲稿共69页第10页,本讲稿共69页第11页,本讲稿共69页第12页,本讲稿共69页印度印度-雅利安文明时代雅利安文明时代(公元前(公元前1400年年-公元公元7世纪世纪)v该文明是雅利安入该文明是雅利安入侵者的文化和印度侵者的文化和印度土著文化的混合土著文化的混合v为印度文明的发展为印度文明的发展定下结构性的基调定下结构性的基调右图:古代印度(3世纪BC-6世纪AD)第13页,本讲稿共69页 吠陀时代吠陀时代(前(前1500年年-前前600年年)列国时代列国时代(前(前6世纪世纪-前前4世纪世纪)孔雀
5、帝国孔雀帝国(前前324年年-前前187年)年)笈多笈多(320-540)和戒日帝国和戒日帝国(606-647 )笈多时代东晋名僧法显于笈多时代东晋名僧法显于399年年-412年赴印年赴印度取经,经东南亚回国,历度取经,经东南亚回国,历14年,著年,著佛国记佛国记。玄奘于戒日帝国时期。玄奘于戒日帝国时期629-645年西去印度年西去印度取经,历取经,历17年,著年,著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第14页,本讲稿共69页第15页,本讲稿共69页印度教文明时代印度教文明时代(v7世纪世纪-1206年)年)v耆那教、佛教衰落,耆那教、佛教衰落,印度教成为占主导地印度教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宗教位的宗教v印度历史
6、上最混乱的印度历史上最混乱的群雄割据时代群雄割据时代左左图图:舞舞王王湿湿婆婆(青青铜铜雕雕像像)第16页,本讲稿共69页伊斯兰伊斯兰-印度文明时代印度文明时代(1206-1757)v伊斯兰教文化的入侵,伊斯兰教文化的入侵,遭到印度教文化的顽遭到印度教文化的顽强抗拒强抗拒v次大陆的矛盾复杂次大陆的矛盾复杂化,社会发展受到化,社会发展受到阻碍阻碍左图:左图:莫卧儿帝国在印度的扩张莫卧儿帝国在印度的扩张第17页,本讲稿共69页 18世纪至今为近现代文明阶段世纪至今为近现代文明阶段 17世纪初,西方殖民者入侵;世纪初,西方殖民者入侵;1849年英国征服印度;年英国征服印度;1947年年8月印度月印度
7、独立。独立。第18页,本讲稿共69页 二、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二、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吠陀时代吠陀时代(1599BC600BC)吠陀:原意为吠陀:原意为“知识、学问知识、学问”,是祭祀用颂,是祭祀用颂歌、经文和咒语的汇编,歌、经文和咒语的汇编,梨俱吠陀梨俱吠陀娑摩吠娑摩吠陀陀耶柔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阿闼婆吠陀。解释吠陀的。解释吠陀的文献:文献:梵书梵书奥义书奥义书森林书森林书 吠陀时代是吠陀时代是 以婆罗门祭司为社会核心、以以婆罗门祭司为社会核心、以祭祀为生活中心、以吠陀为圣典的时代。祭祀为生活中心、以吠陀为圣典的时代。第19页,本讲稿共69页 1 1、种姓制度、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的产生种姓制
8、度的产生 与种姓制度对等的两个梵语是瓦尔那(前与种姓制度对等的两个梵语是瓦尔那(前10世纪世纪)和伽提和伽提(前前4世纪)。一种说法认为雅利安世纪)。一种说法认为雅利安人的入侵是形成种姓制度的直接动力。另一种人的入侵是形成种姓制度的直接动力。另一种认为哈拉帕文明所表现的经济的专业化及相互认为哈拉帕文明所表现的经济的专业化及相互协作集团的共存局面是种姓制度的社会基础。协作集团的共存局面是种姓制度的社会基础。第20页,本讲稿共69页雅利安瓦尔那雅利安瓦尔那 平民平民 吠舍吠舍(雅利安人)(雅利安人)贵族贵族 祭祀贵族祭祀贵族 婆罗门婆罗门 军事贵族军事贵族 刹帝利刹帝利达萨瓦尔那达萨瓦尔那 首陀罗
9、首陀罗(土著居民)(土著居民)第21页,本讲稿共69页四个等级:四个等级:第一等级:第一等级:婆罗门婆罗门祭祀、贵族祭祀、贵族第二等级:第二等级:刹帝利刹帝利国王、官吏、武士国王、官吏、武士第三等级:第三等级:吠舍吠舍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第四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首陀罗失去土地的农民,其失去土地的农民,其状况相当于奴隶状况相当于奴隶各个等级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各个等级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贵贱甚至不能共食、共住。森严,贵贱甚至不能共食、共住。第22页,本讲稿共69页 种姓制度的历史发展种姓制度的历史发展 种姓制度发展经历了从瓦尔那制度到种姓制度发展经历了从瓦尔那
10、制度到she 提制度的两个阶段,发展为提制度的两个阶段,发展为she提制度后,提制度后,等级更加森严,更加封闭。等级更加森严,更加封闭。第23页,本讲稿共69页种姓制度的社会作用种姓制度的社会作用积极作用积极作用种姓制度使同一种姓的人相互合作,维种姓制度使同一种姓的人相互合作,维护社会秩序。护社会秩序。种姓制度保留了印度的宗教文化遗产,使种姓制度保留了印度的宗教文化遗产,使入侵者易于同化进印度社会。入侵者易于同化进印度社会。第24页,本讲稿共69页消极作用消极作用种姓制度是民主的对立物,个人发展受种姓制度是民主的对立物,个人发展受到限制到限制国民过于重视亚种姓之间的相互联系,国民过于重视亚种姓
11、之间的相互联系,漠视中央的政治权威。漠视中央的政治权威。种姓矛盾很多,常以暴力冲突表现。种姓矛盾很多,常以暴力冲突表现。第25页,本讲稿共69页印度种姓制度与现代社会印度种姓制度与现代社会印度种姓制度又酿成印度种姓制度又酿成暴乱暴乱已有已有37人在暴乱中人在暴乱中丧生丧生2008-05-26金羊金羊网网种姓制度阴魂不散种姓制度阴魂不散印印度度“贱民贱民”屡屡遇害屡屡遇害2008年年07月月新华网新华网1日,距印度北方邦首日,距印度北方邦首府勒克瑙约公里的一个村府勒克瑙约公里的一个村庄,属于庄,属于“贱民贱民”的一对夫妇的一对夫妇因土地纠纷,被名高种姓村因土地纠纷,被名高种姓村民殴打致死。民殴打
12、致死。第26页,本讲稿共69页 现状:现状:印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并没有消灭印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并没有消灭种姓制度,即使在城市、工作等公共场种姓制度,即使在城市、工作等公共场合等级制开始淡化,但大多数规则仍以合等级制开始淡化,但大多数规则仍以一种变通的形式保存下来,种姓隔阂和一种变通的形式保存下来,种姓隔阂和对贱民的歧视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政治经对贱民的歧视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政治经济中仍起着作用。济中仍起着作用。第27页,本讲稿共69页 种姓制度影响经济的发展:种姓制度影响经济的发展:从本种姓的利从本种姓的利益出发,只对本种姓忠诚,缺乏民族同胞间的益出发,只对本种姓忠诚,缺乏民族同胞间的互助精神。互助
13、精神。种姓制度的影响深深渗入文教卫生事业种姓制度的影响深深渗入文教卫生事业 印度高出生率与宗教和森严种姓制有关系印度高出生率与宗教和森严种姓制有关系 印度的种姓制度深深影响到民主制度的发印度的种姓制度深深影响到民主制度的发展:展:20082008年年年年5 5月月月月2323日开始,印度古吉拉特人发动了一场日开始,印度古吉拉特人发动了一场日开始,印度古吉拉特人发动了一场日开始,印度古吉拉特人发动了一场“种姓战争种姓战争种姓战争种姓战争”。按照种姓投选票。按照种姓投选票。按照种姓投选票。按照种姓投选票。第28页,本讲稿共69页 2、婆罗门教、婆罗门教 婆罗门教的兴起婆罗门教的兴起 雅利安人从早期
14、吠陀时代的自然崇拜雅利安人从早期吠陀时代的自然崇拜阶段阶段 到后期吠陀时代发生了变化:到后期吠陀时代发生了变化:一是神的性质和地位的变化,一是神的性质和地位的变化,从自然从自然力的化身到社会功能、抽象的性质。出力的化身到社会功能、抽象的性质。出现了三大神:暴风雨神楼陀罗现了三大神:暴风雨神楼陀罗湿婆;湿婆;太阳神毗湿奴太阳神毗湿奴保护神;原人普鲁沙保护神;原人普鲁沙梵天梵天 二是婆罗门作为祭司阶层出现二是婆罗门作为祭司阶层出现第29页,本讲稿共69页婆罗门教的基本神学体系婆罗门教的基本神学体系 梵我如一说梵我如一说 作业和轮回说作业和轮回说 达摩说达摩说 由此形成了以吠陀圣典的种姓制度为特征,
15、以祭祀为由此形成了以吠陀圣典的种姓制度为特征,以祭祀为生活中心,婆罗门至上的时代。生活中心,婆罗门至上的时代。第30页,本讲稿共69页三、佛教的兴起与衰落三、佛教的兴起与衰落 1、佛教的兴起:、佛教的兴起:释迦牟尼、佛教释迦牟尼、佛教三宝三宝 2、佛教的基本教义和派别:、佛教的基本教义和派别:缘缘起说起说 四谛说四谛说 3、佛教的衰落、佛教的衰落第31页,本讲稿共69页 1、佛教的兴起:、佛教的兴起:兴起的背景:兴起的背景:一是列国争霸的时代,四个种姓的社会一是列国争霸的时代,四个种姓的社会地位发生变化,提出了改变森严等级制度的地位发生变化,提出了改变森严等级制度的要求。要求。二是社会动荡时期
16、出现了各种新思潮,二是社会动荡时期出现了各种新思潮,耆那教、佛教等宗教纷纷出现。耆那教、佛教等宗教纷纷出现。佛教的创始人: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释迦牟尼 佛教三宝:佛教三宝:佛、法、僧佛、法、僧第32页,本讲稿共69页 2、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的基本教义 缘起说用于人生现象,提出了十二因缘缘起说用于人生现象,提出了十二因缘:无无 明明(无知)(无知)行(意志)行(意志)识识(精神统一体的识)(精神统一体的识)名名 色(由识引起构色(由识引起构成精神的名和肉体的色)成精神的名和肉体的色)六处(眼耳鼻六处(眼耳鼻舌身意)舌身意)触(和外界接触)触(和外界接触)受受(感受)(感受)爱爱(贪爱)(贪爱
17、)取取(追求(追求不舍)不舍)有有(生存的环境)(生存的环境)生生老老死死 四谛说。四谛说。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八八正道正道: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正念、正定)第33页,本讲稿共69页 佛教的派别和佛教的传播佛教的派别和佛教的传播 派别:小乘佛教派别:小乘佛教 大乘佛教大乘佛教 大小乘的区别:大小乘的区别:大乘佛教的宗旨是自度大乘佛教的宗旨是自度度他,小乘佛教度他,小乘佛教 是自度;小乘佛教是自度;小乘佛教 以修阿以修阿罗汉果为目标,大乘佛教以修佛果为最高目罗汉果为目标,大乘佛教以修佛果为最高目的,并提
18、出修菩萨行为第一步目标;小乘佛的,并提出修菩萨行为第一步目标;小乘佛教教 以佛陀为导师,但并不把它看作神,大乘以佛陀为导师,但并不把它看作神,大乘佛教把佛陀神化。佛教把佛陀神化。传播:传播:小乘佛教小乘佛教 南传南亚、东南亚地区。南传南亚、东南亚地区。大乘佛教北传,即从帕米尔高原传到中国,大乘佛教北传,即从帕米尔高原传到中国,再从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再从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第34页,本讲稿共69页 3、佛教衰落的原因佛教衰落的原因 佛教的衰落并被印度教吸收,既有教派本佛教的衰落并被印度教吸收,既有教派本身的原因,又与阿拉伯人入侵和印度向封建制身的原因,又与阿拉伯人入侵和印度
19、向封建制转变有关。转变有关。一是佛教不强调灵魂,不重祭祀,注重苦行一是佛教不强调灵魂,不重祭祀,注重苦行静修的特点与印度社会的宗教传统不相符合。静修的特点与印度社会的宗教传统不相符合。二是大乘佛教越来越受印度教影响,注重咒二是大乘佛教越来越受印度教影响,注重咒语、性爱及神秘仪式,形成密宗,成为藏传佛语、性爱及神秘仪式,形成密宗,成为藏传佛教的前身。教的前身。三是佛教受阿拉伯人入侵影响,寺庙被毁。三是佛教受阿拉伯人入侵影响,寺庙被毁。四是佛教与印度封建社会突出王权、加强等四是佛教与印度封建社会突出王权、加强等级制度不相适应。级制度不相适应。第35页,本讲稿共69页 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文
20、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的教派极为复杂,最彻底中国化的是禅宗。佛教的教派极为复杂,最彻底中国化的是禅宗。禅宗史上的两首偈语:禅宗史上的两首偈语:身是菩提树,身是菩提树,菩提本无树,菩提本无树,心如明镜台,心如明镜台,明镜亦非台,明镜亦非台,时时勤拂拭,时时勤拂拭,佛性常清净,佛性常清净,莫使有尘埃。莫使有尘埃。何处有尘埃。何处有尘埃。第36页,本讲稿共69页阿育王阿育王 四狮子柱头四狮子柱头第37页,本讲稿共69页犍陀螺风格佛像第38页,本讲稿共69页健陀螺风格,它的面相尤其是衣服的处理随提醒而产生变化的处理跟希腊的雕像非常非常接近。健陀螺风格,它的面相尤其是衣服的处理随提醒而产生变化的处理跟
21、希腊的雕像非常非常接近。犍陀螺风格,它的面相尤其是衣服的处理而产生的变化跟犍陀螺风格,它的面相尤其是衣服的处理而产生的变化跟犍陀螺风格,它的面相尤其是衣服的处理而产生的变化跟犍陀螺风格,它的面相尤其是衣服的处理而产生的变化跟希腊的雕像非常非常接近。希腊的雕像非常非常接近。希腊的雕像非常非常接近。希腊的雕像非常非常接近。第39页,本讲稿共69页佛陀涅槃第40页,本讲稿共69页宝冠佛立像宝冠佛立像说说教教中中的的佛佛陀陀第41页,本讲稿共69页佛陀骨骸雕像佛陀骨骸雕像 公元公元2世纪世纪 佛祖佛祖被描绘成人形被描绘成人形第42页,本讲稿共69页佛教建筑佛教建筑窣堵波窣堵波 石窟石窟佛塔佛塔 第43
22、页,本讲稿共69页窣堵波窣堵波 埋葬佛骨的半球形建筑,最大的在桑吉埋葬佛骨的半球形建筑,最大的在桑吉,半球体直径半球体直径3232米,高米,高12.812.8米米,下为一个直径下为一个直径36.636.6米、高米、高4.34.3米的鼓形基座。米的鼓形基座。窣窣堵波周围堵波周围树有石栏杆,四面正中均设门,门上满树有石栏杆,四面正中均设门,门上满布深浮雕,题材多是佛祖本生故事。布深浮雕,题材多是佛祖本生故事。第44页,本讲稿共69页桑奇大塔围栏浮雕桑奇大塔围栏浮雕第45页,本讲稿共69页桑奇大塔围栏浮雕桑奇大塔围栏浮雕第46页,本讲稿共69页石窟石窟 石窟分两种。举行宗教仪式的石石窟分两种。举行宗
23、教仪式的石窟名窟名支提窟。支提窟。另一种石窟称另一种石窟称精舍精舍,供僧侣静修之用,精舍和支提窟供僧侣静修之用,精舍和支提窟常相邻并存,如阿旃陀的石窟群。常相邻并存,如阿旃陀的石窟群。第47页,本讲稿共69页阿旃陀石窟雕像阿旃陀石窟雕像第48页,本讲稿共69页阿旃陀石窟雕像阿旃陀石窟雕像第49页,本讲稿共69页 佛塔佛塔 随着佛教在印度的蓬勃发展随着佛教在印度的蓬勃发展,佛陀佛陀逝世后逝世后,各国护法国王为了表示对各国护法国王为了表示对人天师尊的崇敬人天师尊的崇敬,相约造塔相约造塔,安放供安放供养佛舍利以作永久的纪念。养佛舍利以作永久的纪念。第50页,本讲稿共69页第51页,本讲稿共69页 四
24、、印度教文明四、印度教文明 1、印度教兴起的原因印度教兴起的原因 笈多王朝时代,婆罗门教在新的形式笈多王朝时代,婆罗门教在新的形式下得到复兴。它开始摆脱只属于某一特定下得到复兴。它开始摆脱只属于某一特定地区之中的特权阶级宗教的狭隘属性,发地区之中的特权阶级宗教的狭隘属性,发展成为拥有众多信徒、真正代表印度的印展成为拥有众多信徒、真正代表印度的印度教。婆罗门教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度教。婆罗门教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第52页,本讲稿共69页 四、印度教文明四、印度教文明 1、印度教的兴起印度教的兴起 2、复杂的信仰体系、复杂的信仰体系 3、印度教与印度的社会文化、印度教与印度的社会文化第53页,本讲稿共
25、69页 1、印度教的兴起印度教的兴起 印度教兴起的哲学基础印度教兴起的哲学基础 印度教的正统哲学派别是吠檀多派。印度教的正统哲学派别是吠檀多派。它是在借鉴了佛教的唯识论,重新解释它是在借鉴了佛教的唯识论,重新解释奥奥义书义书而形成,倾向于否定现实世界的真而形成,倾向于否定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实性。乔荼波陀:世界四个层次:物质世界、乔荼波陀:世界四个层次:物质世界、浅层认识、深层认识以及唯一,分别对应浅层认识、深层认识以及唯一,分别对应于人的四种状态:醒、有梦的睡眠、无梦于人的四种状态:醒、有梦的睡眠、无梦的睡眠以及梵我合一的睡眠以及梵我合一第54页,本讲稿共69页 商羯罗:商羯罗:“无分别不二论
26、无分别不二论”成为婆罗门复兴的象征。成为婆罗门复兴的象征。所谓所谓“不二论不二论”就是就是“梵梵”、“我我”、“幻幻”的绝对同一。的绝对同一。梵可以化为一切,一切又终归于梵。梵可以化为一切,一切又终归于梵。凭借这一理念,印度教容纳了所有的印度凭借这一理念,印度教容纳了所有的印度神祗,学说学派,最终恢复了婆罗门教的神祗,学说学派,最终恢复了婆罗门教的统一地位,成为新婆罗门教统一地位,成为新婆罗门教印度教。印度教。第55页,本讲稿共69页 印度教与婆罗门教的不同印度教与婆罗门教的不同点点 一是形成新的主神崇拜和化身说,吸引一是形成新的主神崇拜和化身说,吸引了众多信徒了众多信徒 二是二是吠陀吠陀的重
27、要地位被的重要地位被薄伽梵薄伽梵歌歌和和往世书往世书所取代,强调内心修养,所取代,强调内心修养,不再需复杂的仪式不再需复杂的仪式 三是首陀罗的宗教地位改进三是首陀罗的宗教地位改进第56页,本讲稿共69页 2、复杂的信仰体系复杂的信仰体系 印度教没有公认的教祖,也没有统一印度教没有公认的教祖,也没有统一的经典。它的信仰学说相当复杂。的经典。它的信仰学说相当复杂。信奉吠陀信奉吠陀 信奉多神教的泛神论信奉多神教的泛神论 信奉业报轮回信奉业报轮回 第57页,本讲稿共69页 信奉多神教信奉多神教 神明体系极为庞大,可分为三个层次神明体系极为庞大,可分为三个层次 其一是其一是“梵梵”其二是其二是“梵梵”的
28、具体形态的显现者,即的具体形态的显现者,即印度教中的印度教中的梵天、湿婆、毗湿奴梵天、湿婆、毗湿奴三大主神三大主神以及它们的化身、配偶、子神、守护神。以及它们的化身、配偶、子神、守护神。其三是人格化的自然物,如太阳、月其三是人格化的自然物,如太阳、月亮、大地、莲花、菩提树、牡牛、蛇、牛、亮、大地、莲花、菩提树、牡牛、蛇、牛、猴等等都成为他们崇拜的神灵。猴等等都成为他们崇拜的神灵。第58页,本讲稿共69页梵天像梵天像第59页,本讲稿共69页守护神毗湿奴守护神毗湿奴第60页,本讲稿共69页毗湿奴毗湿奴第61页,本讲稿共69页舞舞蹈蹈之之神神持三叉戟的湿婆持三叉戟的湿婆第62页,本讲稿共69页持琴湿
29、婆持琴湿婆半女相的湿婆神半女相的湿婆神第63页,本讲稿共69页 作为乐善好施的作为乐善好施的说教者的湿婆说教者的湿婆第64页,本讲稿共69页湿婆及其妻像湿婆及其妻像第65页,本讲稿共69页迷迷人人的的帕帕尔尔瓦瓦蒂蒂女女神神第66页,本讲稿共69页吉祥爱侣吉祥爱侣第67页,本讲稿共69页 印度教的派别印度教的派别湿婆派及性力崇拜湿婆派及性力崇拜 3、印度教与、印度教与印度印度的社会和文化的社会和文化 印度社会有着深厚的关系。印度社会有着深厚的关系。为种姓制度的合理存在提供了理论基础,为种姓制度的合理存在提供了理论基础,而种姓制度则成为其强大的后盾。而种姓制度则成为其强大的后盾。印度教对印度社会的政治、经济产生了一印度教对印度社会的政治、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定的影响。印度的艺术亦附属于宗教,从而成为其中印度的艺术亦附属于宗教,从而成为其中的一个部分。的一个部分。第68页,本讲稿共69页 总结:总结:古代印度文明的显著特色:古代印度文明的显著特色:浓厚的宗教性浓厚的宗教性 种姓和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和社会等级制度 包容性和多样性包容性和多样性第69页,本讲稿共69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