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的注解句读及翻译精.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古书的注解句读及翻译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书的注解句读及翻译精.ppt(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书的注解句读及翻译1第1页,本讲稿共77页古書的注解古書的注解2第2页,本讲稿共77页一、一、古注的沿革古注的沿革正式为古书作注,始于汉代。正式为古书作注,始于汉代。郑玄,字康成,师承马融,成就在马之上,遍郑玄,字康成,师承马融,成就在马之上,遍注群经。注群经。尚书注尚书注、周礼注周礼注、仪礼注仪礼注、礼记注礼记注等。等。3第3页,本讲稿共77页高诱高诱战国策注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淮南子注何休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春秋公羊传解诂(注)(注)王逸王逸楚辞章句楚辞章句(注)(注)服虔服虔春秋左氏传注春秋左氏传注4第4页,本讲稿共77页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何晏何晏论语集解论语集解魏王
2、弼魏王弼周易注周易注老子注老子注郭象郭象庄子注庄子注郭璞郭璞尔雅注尔雅注杜预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左氏经传集解5第5页,本讲稿共77页魏晋南北朝三大注魏晋南北朝三大注:裴松之裴松之三国志注三国志注刘孝标刘孝标世说新语注世说新语注郦道元郦道元水经注水经注(疑为汉(疑为汉桑钦著桑钦著水经水经)6第6页,本讲稿共77页唐代:颜师古颜师古汉书注汉书注(班固)(班固)李善李善文选注文选注(梁(梁萧统编)萧统编)陆德明陆德明经典释文经典释文(释难义、难音)(释难义、难音)成玄英成玄英庄子疏庄子疏孔颖达孔颖达五经正义五经正义(易、诗、书、礼、(易、诗、书、礼、春秋左传)春秋左传)7第7页,本讲稿共77页宋
3、代:朱熹朱熹四书集注四书集注(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诗集传诗集传周易本义周易本义楚辞集注楚辞集注邢昺邢昺论语论语孝经孝经尔雅尔雅作疏作疏孙奭孙奭孟子孟子作疏作疏8第8页,本讲稿共77页周易周易魏魏王弼、韩康伯注,唐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孔颖达疏尚尚书书伪孔安国传,唐伪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孔颖达等正义诗经诗经西汉毛亨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西汉毛亨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义周礼周礼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仪礼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礼记东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东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十三经注疏十三经注疏 9第9页,本讲稿共
4、77页春秋左传春秋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公羊传春秋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汉何休注,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春秋谷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论语论语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孝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孟子汉赵歧注,宋孙奭疏汉赵歧注,宋孙奭疏十三经注疏十三经注疏 10第10页,本讲稿共77页清人对小学专书尔雅、方言、说文、释名有全面深入的研究,其注释的成果颇丰。11第11页,本讲稿共77页清代清代“说文四大家说文四大家”段玉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注桂馥桂馥说文义证说文
5、义证朱骏声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文通训定声王筠王筠说文句读说文句读说文释例说文释例戴震戴震方言疏证方言疏证邵晋涵邵晋涵尔雅正义尔雅正义郝懿行郝懿行尔雅义疏尔雅义疏王先谦王先谦释名疏证补释名疏证补12第12页,本讲稿共77页二、古书注解的类型二、古书注解的类型1、传传“传,传也,博传,传也,博释释经义,经义,传传示后人。示后人。”2、注、注本义是灌注。唐本义是灌注。唐贾公彦贾公彦仪礼疏仪礼疏:“注者,注者,注义于经下,若水之注物也。注义于经下,若水之注物也。”段玉裁段玉裁说文注说文注:“解经以明其义曰注。解经以明其义曰注。”广义的广义的“注注”包括传、笺、注、疏、正义、集解。包括传、笺、注、疏、正
6、义、集解。凡是给前人著作作注解皆称为凡是给前人著作作注解皆称为“注注”。13第13页,本讲稿共77页3 3、笺笺说说文文:“笺笺,表表识识书书也也。”笺笺是是对对传传的的再再解解释释,是是对对经经文文和和前前人人的的注注解解有有所所阐阐发发和和补补充充而而标标注注在在旁旁边边。14第14页,本讲稿共77页4、疏、疏疏是相对于疏是相对于“注注”而言的,是在而言的,是在“注注”的基础上进一步作注,的基础上进一步作注,既解释正文,也解释既解释正文,也解释注。如注。如周礼周礼郑玄郑玄注,唐贾公彦疏。注,唐贾公彦疏。庄子庄子晋郭象注,晋郭象注,唐成玄英疏。唐成玄英疏。15第15页,本讲稿共77页5、正义
7、意思是解释经传而得其正确的意义。其实与意思是解释经传而得其正确的意义。其实与“疏疏”同实而异名。唐孔颖达作五经正义,实际同实而异名。唐孔颖达作五经正义,实际上是疏。清刘宝楠上是疏。清刘宝楠论语正义论语正义,焦循的,焦循的孟子孟子正义正义都等于疏。都等于疏。但,不是所有的正义都等于但,不是所有的正义都等于“疏疏”,如唐代张,如唐代张守节守节史记正义史记正义并不是对注的注。并不是对注的注。6、章句、章句即即“离章辨句离章辨句”,除了解释字、句外,还串讲文,除了解释字、句外,还串讲文章大意,如赵歧章大意,如赵歧孟子章句孟子章句、王逸、王逸楚辞章句楚辞章句。孟子章句孟子章句中有中有“章指章指”专门解释
8、每一章的大专门解释每一章的大意。意。16第16页,本讲稿共77页7、集解、集注、集释、集解、集注、集释汇集前代各家注疏于一体,再加上自己的见解。如汇集前代各家注疏于一体,再加上自己的见解。如朱熹朱熹诗集传诗集传、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何晏的。何晏的论语集解论语集解其中的其中的“马曰马曰”“包曰包曰”“孔曰孔曰”是是引用马融、包咸、孔安国的注,不标明引用马融、包咸、孔安国的注,不标明“某曰某曰”的的才是何晏自己的见解。何晏在才是何晏自己的见解。何晏在论语集解论语集解序序说:说:“集诸家之说,记其姓名;有不完者,颇为改易。集诸家之说,记其姓名;有不完者,颇为改易。”裴因裴因史记集解史记集解,清
9、郭庆藩,清郭庆藩庄子集解庄子集解等。等。17第17页,本讲稿共77页经经传传笺笺疏疏集解集解今人注译今人注译诗经诗经毛亨传毛亨传郑玄笺郑玄笺孔颖达疏孔颖达疏朱熹集注朱熹集注余冠英译注余冠英译注18第18页,本讲稿共77页三、古书注解的术语三、古书注解的术语1、曰、为、谓之、曰、为、谓之略等于略等于“叫做叫做”。被释词置后,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被释词置后,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论语论语先进先进:“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朱熹注朱熹注“谷不熟谷不熟曰饥曰饥,菜不熟,菜不熟曰馑曰馑。”尔雅尔雅释天释天:“谷不熟谷不熟为饥为饥,菜不熟,菜不熟为馑为馑。楚辞楚辞离骚离骚:“各兴心
10、而嫉妒。各兴心而嫉妒。”王逸王逸楚辞楚辞章句章句:“害贤害贤为嫉为嫉,害色,害色为妒为妒。”(嫉才妒妇)(嫉才妒妇)19第19页,本讲稿共77页诗经诗经卫风卫风淇奥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毛传:毛传:“治骨治骨曰切曰切,象象曰磋曰磋,玉,玉曰琢曰琢,石,石曰磨曰磨。”尔雅尔雅释器释器:“骨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谓之琢,石谓之磨。”(四字同有(四字同有“刻刻”意)意)20第20页,本讲稿共77页2、谓、谓说的是,是指,是说。说的是,是指,是说。被释词置被释词置“谓谓”前。与前。与“谓之谓之”不同,常用于指明不同,常用于指明范围或说明
11、被释词所比喻、影射的事物。范围或说明被释词所比喻、影射的事物。礼记礼记王事王事:“天子无事。天子无事。”注:注:“事谓事谓征征伐。伐。”(范围,(范围,“君之大事在君之大事在祀祀与与戎戎”,“征伐征伐”即即“戎戎”。)。)荀子荀子天论天论“强本而节用。强本而节用。”杨倞注:杨倞注:“本本谓谓农桑。农桑。”(比喻)(比喻)21第21页,本讲稿共77页3、貌,之貌、貌,之貌“的样子的样子”用在形容词或动词的后面,表示事物的用在形容词或动词的后面,表示事物的性质或行为的状态。性质或行为的状态。庄子庄子逍遥游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泠然善也。”郭象注:郭象注:“泠然,轻妙之泠
12、然,轻妙之貌。貌。”论语论语阳货阳货:“夫子莞尔而笑。夫子莞尔而笑。”何晏注:何晏注:“莞尔小笑貌。莞尔小笑貌。”22第22页,本讲稿共77页4、犹犹“等于说等于说”往往是用近义词作注。被释词与释词只是近往往是用近义词作注。被释词与释词只是近似而不完全相同。似而不完全相同。诗诗魏魏伐檀伐檀:“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兮。”毛传:毛传:“侧,犹涯也。侧,犹涯也。”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直不百步耳。”朱熹朱熹注:注:“直,犹但也。直,犹但也。”23第23页,本讲稿共77页5、之言,之为言、之言,之为言声训,用声音相同或相声训,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互释。近的
13、词互释。段玉载:段玉载:“凡云之言者,皆通其音义以为训凡云之言者,皆通其音义以为训诂。诂。”尔雅尔雅释诂释诂:“鬼之言归也。鬼之言归也。”论语论语为政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所,而众星拱之。”朱熹注:朱熹注:“政之为言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得于心而不失也。”论语论语季氏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而在萧墙之内也。”郑玄注:郑玄注:“萧之言肃也。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群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墙谓屏也。群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
14、敬焉,是以谓之萧墙。以谓之萧墙。”24第24页,本讲稿共77页6、读为、读曰、读若、读如读为、读曰、读若、读如共性:注音。共性:注音。个性:个性:读为、读曰读为、读曰:用本字说明假借字;:用本字说明假借字;读若、读如读若、读如:主要作用是注音,偶有说:主要作用是注音,偶有说明假借。明假借。诗诗卫卫氓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郑郑笺笺”泮读为畔。泮读为畔。尚书尚书尧典尧典:“播时百谷。播时百谷。”郑玄注郑玄注“时读时读曰莳。曰莳。”莳:移植也。莳:移植也。楚辞楚辞离骚离骚:“又重之以修能。又重之以修能。”洪兴祖洪兴祖注:注:“故有绝才者谓之能,此读若耐。故有绝才者谓之能,此
15、读若耐。”25第25页,本讲稿共77页7、当为、当作、本作当为、当作、本作校勘术语,纠正错字。校勘术语,纠正错字。段玉载段玉载:“当为者,定为形之误,声之误,而当为者,定为形之误,声之误,而改其字。形近而讹谓之形之误,声近而讹谓改其字。形近而讹谓之形之误,声近而讹谓之声之误。之声之误。”26第26页,本讲稿共77页8、如字、破读、如字、破读常用来注释多音字。常用来注释多音字。“如字如字”是按通常的读音来读,是按通常的读音来读,按常用的意义来理解,并以此确定其词性。按常用的意义来理解,并以此确定其词性。礼记礼记大学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
16、谓自谦。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陆德明陆德明经典经典释文释文:“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好好,好好,上呼报反,下如字。上呼报反,下如字。”改读一个字的读音,以确定其在句中的词义和词性,改读一个字的读音,以确定其在句中的词义和词性,叫叫破读破读,例如:,例如:史记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中“从从”、“骑骑”通常读通常读cngq。有人认为要破读。有人认为要破读为为cngj。“从从”在这里是使动,在这里是使动,“骑骑”在此是名在此是名词。词。27第27页,本讲稿共77页9、衍、衍yn文,脱文,讹文,脱文,讹文(譌
17、文(譌、舛、舛chun)校勘术语校勘术语衍文:误增的字;衍文:误增的字;脱文:本该有而误漏掉的字;脱文:本该有而误漏掉的字;讹文:写了错字。讹文:写了错字。孟子孟子尽心上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言而喻。”文选文选魏都赋魏都赋刘渊林注、李善注,皆刘渊林注、李善注,皆作作“施于四体,不言而喻。施于四体,不言而喻。”孟子孟子中的第二个中的第二个“四体四体”是衍文。是衍文。28第28页,本讲稿共77页汉书汉书刘歆传刘歆传:古文尚书古文尚书乃乃“天汉之后,孔天汉之后,
18、孔安国献之。安国献之。”其实,其实,“天汉天汉”是汉武帝年号,此时是汉武帝年号,此时孔安国已经死了,说他献书就不是事实,除非他的孔安国已经死了,说他献书就不是事实,除非他的鬼魂还在。荀悦鬼魂还在。荀悦汉纪汉纪成帝纪成帝纪:“孔安国家献孔安国家献之。之。”原文脱原文脱“家家”字字论语论语“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俞俞樾樾群经平议群经平议认为认为“寡寡”“贫贫”二字乃错简所二字乃错简所致,应互换。致,应互换。曾紘认为曾紘认为读山海经诗读山海经诗:“形夭舞千歲,猛志形夭舞千歲,猛志固常在。固常在。”乃乃“刑天舞干戚刑天舞干戚”之讹。之讹。历代职官表历代职官表
19、“著书难,注书更难。著书难,注书更难。”阮元:阮元:“读注疏不终卷而思卧者。读注疏不终卷而思卧者。”29第29页,本讲稿共77页四、古书注解的体例四、古书注解的体例古书注解特别是先秦经书的注疏,一般很难古书注解特别是先秦经书的注疏,一般很难看懂。一是因为古代注文简略,又无标点;看懂。一是因为古代注文简略,又无标点;二是古代注家众多,体例不统一,初学者对二是古代注家众多,体例不统一,初学者对此很生疏。下面我们以此很生疏。下面我们以诗经诗经魏风魏风硕鼠硕鼠为为例,说明经书注疏的体例。一般要先读例,说明经书注疏的体例。一般要先读“序序”,了解其中的,了解其中的“某曰某曰”究竟是指谁。究竟是指谁。30
20、第30页,本讲稿共77页徐:指徐邈。著徐:指徐邈。著毛诗音毛诗音,已,已失传。用一个汉失传。用一个汉字注音,叫直音。字注音,叫直音。简单然而落后。简单然而落后。并非每个汉字都并非每个汉字都有同音字,且所有同音字,且所注之字比被注音注之字比被注音者更难认的情况者更难认的情况难免。难免。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貫貫事事也也箋箋云云碩碩大大也也大大鼠鼠大大鼠鼠者者斥斥其其君君也也女女無無複複食食我我黍黍疾疾其其稅稅斂斂之之多多也也我我事事女女三三歲歲矣矣曾曾無無教教令令恩恩德德來來顧顧眷眷我我又又疾疾其其不不修修政政也也古古者者三三年年大大比比民民或或於於是是徙徙貫貫古古亂亂反反徐徐音音官官
21、複複扶扶又又反反稅稅始始銳銳反反比比毗毗志志反反 31第31页,本讲稿共77页貫古亂反貫古亂反是经典释文的注音,唐陆德明著。它汇集了唐代以前各家给先秦经书(包括老子和庄子,因为老子庄子在唐代也被称为经)所做的注释(以注音为主,也有少数羲训),注音(兼释羲)总集。先秦古籍中的注音,一般都摘自经典释文。这部书本来是脱离具体注释对象的一部完整的著作,宋代以后,人们才把它的注释移到每本书相应的正文之下。32第32页,本讲稿共77页逝將去女適彼樂土箋箋云云逝逝往往也也往往矣矣將將去去女女與與之之訣訣別別之之辭辭職職樂樂土土有有德德之之國國樂樂音音洛洛注注下下同同土土如如字字他他古古反反沈沈徒徒古古反反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书 注解 句读 翻译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