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细菌的耐药性.ppt
《病原细菌的耐药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原细菌的耐药性.ppt(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病原细菌的耐药性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22页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v细菌耐药性是细菌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产生原因是细菌细菌耐药性是细菌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产生原因是细菌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v天然抗生素是细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用于抵御其他微生物,天然抗生素是细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用于抵御其他微生物,保护自身安全的化学物质。人类将细菌产生的这种物质制成抗菌保护自身安全的化学物质。人类将细菌产生的这种物质制成抗菌药物用于杀灭感染的微生物,微生物接触到抗菌药,也会通过改药物用于杀灭感染的微生物,微生物接触到抗菌药,也会通过
2、改变代谢途径或制造出相应的灭活物质抵抗抗菌药物。变代谢途径或制造出相应的灭活物质抵抗抗菌药物。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22页耐药性的种类耐药性的种类v固有耐药性:固有耐药性:又称天然耐药性,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代代又称天然耐药性,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代代相传,不会改变的,如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天然耐药;肠相传,不会改变的,如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天然耐药;肠道道G-G-杆菌对青霉素天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抗生素均不敏杆菌对青霉素天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抗生素均不敏感。感。v获得耐药性:获得耐药性:是由于细菌与抗生素接触后,由质粒介导,通过改变自是由于细菌与抗生素接触后,由质
3、粒介导,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使其不被抗生素杀灭。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身的代谢途径,使其不被抗生素杀灭。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内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细菌的获得性耐药可因不再接触抗生素而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细菌的获得性耐药可因不再接触抗生素而消失,也可由质粒将耐药基因转移个体而代代相传,成为固有耐消失,也可由质粒将耐药基因转移个体而代代相传,成为固有耐药。药。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22页细菌的耐药性细菌的耐药性v一一.抗菌药物杀菌机制抗菌药物杀菌机制v二二.细菌的耐药机制细菌的耐药机制v三三.细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细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 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22页一一.抗菌药物杀菌机制抗菌药物
4、杀菌机制细胞壁细胞壁胞膜渗透性胞膜渗透性蛋白质合成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核酸合成-内酰胺类内酰胺类多粘菌素类多粘菌素类氯霉素氯霉素磺胺类磺胺类万古霉素万古霉素两性霉素两性霉素B B四环素类四环素类甲氧苄啶甲氧苄啶杆菌肽杆菌肽制菌霉素制菌霉素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利福霉素类利福霉素类环丝氨酸环丝氨酸酮康唑酮康唑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喹诺酮类喹诺酮类磷霉素磷霉素伊曲康唑伊曲康唑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阿糖腺苷阿糖腺苷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22页抗菌药物杀菌机制抗菌药物杀菌机制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22页(一)(一)干扰细菌胞壁的合成干扰细菌胞壁的合成 v细菌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其生物合成始于胞细菌胞壁的主
5、要成分是肽聚糖,其生物合成始于胞浆内经胞浆膜而终于胞浆膜外,多种抗菌药可影响浆内经胞浆膜而终于胞浆膜外,多种抗菌药可影响细菌细胞壁生物合成的不同环节。细菌细胞壁生物合成的不同环节。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22页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示意图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示意图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粘肽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粘肽N-N-乙酰葡萄糖胺(乙酰葡萄糖胺(GNAcGNAc)N-N-乙酰胞壁酸(乙酰胞壁酸(MNAcMNAc)123在转肽酶作用下,完成交叉联接在转肽酶作用下,完成交叉联接磷酶素、环丝氨酸磷酶素、环丝氨酸-LAs-LAs酰胺键酰胺键细胞浆细胞浆细胞膜细胞膜细胞壁细胞壁PBPs(转肽酶转肽酶)+乙酰化转肽酶乙酰
6、化转肽酶共价双糖十肽聚合物双糖十肽聚合物万古霉素、杆菌肽万古霉素、杆菌肽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22页(二)影响细菌细胞膜的功能(二)影响细菌细胞膜的功能v有些抗菌药可影响胞浆膜功能有些抗菌药可影响胞浆膜功能v多肽类抗生素具有表面活性作用,能选择性地与多肽类抗生素具有表面活性作用,能选择性地与G-G-细菌胞浆膜中的磷脂结合。细菌胞浆膜中的磷脂结合。v而多烯类抗生素则与真菌胞浆膜上的固醇类物质结而多烯类抗生素则与真菌胞浆膜上的固醇类物质结合。从而使胞浆膜通透性增加,菌体内重要成分外合。从而使胞浆膜通透性增加,菌体内重要成分外漏,导致细菌死亡。漏,导致细菌死亡。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22页(三)影响
7、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三)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v细菌核糖体由细菌核糖体由50s 50s 和和30s30s亚基组成,许多抗菌药物能干扰细菌核亚基组成,许多抗菌药物能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功能,抑制蛋白质合成,使细菌丧失生长繁殖的物质基糖体的功能,抑制蛋白质合成,使细菌丧失生长繁殖的物质基础致细菌死亡。础致细菌死亡。v氨基苷类可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起到杀菌作用。氨基苷类可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起到杀菌作用。v四环素类可与核蛋白体四环素类可与核蛋白体30s30s亚基结合。亚基结合。v大环内酯类、氯霉素和林可霉素可与大环内酯类、氯霉素和林可霉素可与50s50s亚基结合。亚基结合。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
8、22页(四)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四)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 v影响叶酸代谢:影响叶酸代谢:磺胺类与甲氧苄啶可妨碍叶酸代谢,从而导磺胺类与甲氧苄啶可妨碍叶酸代谢,从而导致核酸合成受阻,细菌生长繁殖受到抑制。致核酸合成受阻,细菌生长繁殖受到抑制。v抑制核酸的合成:抑制核酸的合成:喹诺酮类使喹诺酮类使DNADNA复制受阻,导致复制受阻,导致DNADNA降解致降解致细菌死亡;利福霉素类使转录过程受阻,阻碍细菌死亡;利福霉素类使转录过程受阻,阻碍mRNAmRNA合成。合成。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22页二二.细菌的耐药机制细菌的耐药机制v(一)(一)细菌耐药的分子遗传学机制细菌耐药的分子遗传学机制v(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原 细菌 耐药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