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体关系理论的奠基者PPT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体关系理论的奠基者PPT讲稿.ppt(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客体关系理论的奠基者第1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第2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第3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feelings of love and gratitude arise directly and spontaneously in the baby in response to the love and care of his mother.The power of love-which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forces which tend to preserve life-is there in the
2、baby as well as the destructive impulses,and finds its first fundamental expression in the babys attachment to his mothers breast,which develops into love for her as a person.My psycho-analytic work has convinced me that when in the babys mind the conflicts between love and hate arise,and the fears
3、of losing the loved one become active,a very important step is made in development.These feelings of guilt and distress now enter as a new element into the emotion of love.They become an inherent part of love,and influence it profoundly both in quality and quantity.(from Love,Hate,and Reparation)第4页
4、,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作为对母亲的爱和关照的回应,婴儿直接而自然地产生了爱和感激之情。爱的能量它是保护生命的力量的表象存在于婴儿的心中,破坏性的冲动也是如此。在与母亲乳房的依附(关系)中,爱的能量发现了它的第一次重要的表达,并发展成对母亲整个人的爱。我的精神分析工作向我证明,当婴儿心中爱与恨的冲突升起的时候,丧失所爱的人的恐惧就被激活了,成长的非常重要的一步就完成了。这些内疚和痛苦的情感此时便作为一种新的元素,加入到了爱的情感之中。它们变成了爱的与生俱来的一部分,并且深深地影响着爱的数量和质量。第5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一、生一、生 平(平(1882-1960)出
5、生于维也纳结婚并生了三个孩子以后开始儿童精神分析与安娜 弗洛伊德齐名1910年移居布达佩斯1912年接受SFerenczi 的精神分析训练1921年迁居柏林,从事精神分析工作1924年至1925年KAbraham 成为其分析师1926年移居伦敦,直至1960年去世(请读卡桑德拉的女儿)第6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客体关系理论的出现,完全地受到了克莱因的工作的深刻影响。克莱因致力于通过她对儿童的观察和临床工作,阐释和扩展弗洛伊德的最初的理论,的确,克莱因的工作作为整体是弗洛伊德的工作的延伸,但通过她的独一无二的解释的观点使其成为了弗洛伊德最初的观点的变革性产物。克莱因也深深地受到了
6、她的分析师弗伦茨的影响。确实,相对于弗洛伊德的著作,克莱因的观点的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许多正统的弗洛伊德主义者排斥她的理论这一冲突极好地反映在克莱因的“伦敦学派”和维也纳学派的分裂上,后者极其紧密地与安娜 弗洛伊德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克莱因和安娜 弗洛伊德最初的派别的划分,导致了这一深刻而持久的“分裂”,这包括在对儿童的治疗上的观点的分歧。克莱因使用游戏治疗,并且使用非常接近于对成人使用的解释技术。安娜 弗洛伊德,从另一方面,坚持认为儿童的自我还没有发展到足够做经典(精神)分析的程度,取而代之的是,她提倡针对儿童工作的分析师应该更多地扮演教育者的角色。激烈的辩论发生在二战中的英国英国精神分析协
7、会内这在精神分析团体中导致了目前仍然很明显的影响深远的分裂。事实上到现在为止,大部分美国的精神分析师更接近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轻视克莱因和其后的客体关系理论,与此相对,克莱因学派的传统一般地也妖魔化自我心理学运动。值得庆幸的是,现在这种分裂已经开始被修复。第7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二、客体关系理论要点客体关系理论学者主张人类行为的动力来自“对客体的寻找”(object seeking”,亦即人际关系的发展,而非弗洛伊德所说的“对快乐的寻求”。第8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像其他重要的精神分析术语一样,像其他重要的精神分析术语一样,“客体客体”这个词汇也来自弗洛伊德
8、。他可以被称这个词汇也来自弗洛伊德。他可以被称为客体关系理论之父。为客体关系理论之父。弗洛伊德是从本能的观点来阐述客体的弗洛伊德是从本能的观点来阐述客体的定义与特性的:客体是个体力比多投注定义与特性的:客体是个体力比多投注的对象,包括任何人或者物。的对象,包括任何人或者物。本能本能/驱力的四个要素:冲动能量、来源、驱力的四个要素:冲动能量、来源、目标和客体。目标和客体。第9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婴儿婴儿早期和他早期和他们们所所偏爱偏爱的客的客体体建立建立的关系的关系导致了导致了不不切实际切实际的、幻想的內在世界的的、幻想的內在世界的发发展展,并,并影影响到他后响到他后來的人來的
9、人际关系际关系。理论的焦点-将精神分析将精神分析理論中以器官理論中以器官为为基基础础的的发展阶段转发展阶段转移到強移到強调个体调个体在在人际关系发展中人际关系发展中早期早期幻想角色的重要性。幻想角色的重要性。第10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客体关系理论相信:人的精神发展是在很早、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人格的发展与形成是客体关系,尤其是婴儿与母亲关系不断内化的结果,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婴儿与客体的关系,而非性驱力。第11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客体关系理论较少强调生物本能的驱力客体关系理论较少强调生物本能的驱力而较注重于人际关系模式的一致性而较注重于人际关系模式的一致性。第
10、12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什么是客体客体(Object):是与主体(Subject)相对应的概念。弗洛伊德最先在讨论本能驱力和早期母子关系时引用了这个概念,他认为客体是本能需要满足的对象,这个客体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在客体关系理论框架里,客体是个体愿望或行为所指向的人,而不是非人化的物。第13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什么是客体关系?客体关系(Object Relation):客体关系是指人际关系,以及塑造个体当前人际互动特征的既往人际关系在其内心世界的残迹。客体关系理论是“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研究人际关系以及内在的精神结构是如何从过去的人际关系中成长起来的一种理
11、论(Kernberg)”。第14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客体与内部客体客体(object)和客体关系(objectre lations)对象(object)和对象关系(objectre lations)关于客体和客体关系的概念是一切客体关系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内部客体”是克莱因理论的核心概念。部分对象(partobject)整体对象(wholeobject)潜意识幻想(unconsciousphantasy)在婴儿早期的潜意识幻想中,母亲的意象被分割成“好的”与“坏的”两类,随着整合能力的发展,他才把“好”妈妈与“坏”妈妈综合成完整的、现实的整体母亲形象。第15页,共58页,编
12、辑于2022年,星期六驱力(drive)驱力是先天地而且是不可分离地指向对象,驱力与对象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躯体不是驱力的源泉而是驱力表达的工具。投射性认同(projectiveidentification)弗洛伊德的重要心理机制:(复习)投射是将自我不能接受的欲望、冲动、意念投射给外界的某个对象。内投则是将原来指向外界的仇恨和攻击性冲动与感情转而投向自身。认同是指在潜意识中将自我与对象等同起来,以减缓自我所受到的压力和焦虑。克莱因认为内投和投射自婴儿诞生起就存在而且贯穿一生。第16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投射也并不限于破坏性的情绪和冲动,婴儿自己的好情绪的投射也创造了理想的好对象
13、。克莱因新的防御机制投射性认同婴儿将自我和内部对象的分裂部分投射给外部对象,并在潜意识幻想中使外部对象认同为这些投射的部分,从而达到控制对象的目的。投射性认同是的目的是排除内在的焦虑和危险。分裂(splitting)原始分裂是受内部死亡本能引起的消亡感的威胁,婴儿为了保护自己,把包容着死亡本能的那一部分自我分裂掉,并攻击性地将它投射给原始的部分对象母亲的乳房。分裂的目的是试图通过理想化并借助对于坏乳房的全能性否认来保护好乳房。修复(reparaiton)修复是由婴儿全能性地摧毁好对象而引起的罪疚感和失望感唤起的,试图通过修补和再造重新获得内部和外部的好对象。第17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
14、,星期六哲学出发点人性基本上是社会性的,“关系”应置于人性发展的最核心位置。自我是由意识或潜意识层面上的内在关系构成的。儿童心理性欲发展观Freud:俄底浦斯情结约出现于3-4岁,大约在6岁时达到顶点。第18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克莱因:第一口唇欲阶段,部分对象乳房都是好的。第二口唇欲阶段,大约半岁左右产生了矛盾,俄底浦斯情结就在施虐欲冲动和仇恨的领域里发生了。无论男孩还是女孩的俄底浦斯情结,都是开始于与乳房的部分对象关系。第19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儿童心理结构观、偏执分裂样心态、抑郁性心态、两种心态的连续性和交替性克莱因心态概念弗洛伊德阶段概念偏执分裂样心态
15、出生到3-4个月左右抑郁性心态第5、6个月直到1岁第20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偏执分裂样心态分裂母亲的乳房就被分裂为“好”乳房和“坏”坏乳房。偏执 婴儿为了保持愿望满足的幻觉,他必须将好对象理想化,并全能性地消灭坏对象。抑郁性心态儿童爱他的母亲,但由于母亲不能总是满足他的愿望,有时他便对母亲萌生了强烈的恨。这种仇恨和破坏性冲动使得婴儿害怕自己会毁灭母亲从而失去她,于是陷入抑郁性的焦虑。第21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两种心态的连续性和交替性仇恨强烈迫害性焦虑偏执-分裂样心态爱比恨强烈时抑郁性焦虑抑郁性心态当仇恨强烈时,体验到的是迫害性焦虑,属于偏执-分裂样心态。当爱
16、比恨更为强烈时,就体验到抑郁性焦虑,属于抑郁性心态。在正常的发展中,偏执分裂样心态在很大程度上都要被抑郁性心态超越。第22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嫉妒与感恩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观假设:嫉妒诞生于最早的婴儿期,直接指向早期的部分对象。儿童常有两种对立的反应:一种是发展为爱的满足反应,它是感恩的原始形式;一种是敌意和嫉妒,它基于婴儿认识到食物、爱和舒适的源泉外在于自身。感思爱情感的表达生本能的表现嫉妒恨情感的表达死本能的表现感恩与嫉妒是克莱因一贯重视的爱与恨情感的表达,也是生本能和死本能的表现。因而嫉妒与感恩构成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第23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资料来源
17、:正常或患儿童发展过程观察。防御机制:投射、内射、分离、投射 性认同等。治疗重点:Oedipus期前婴儿与母亲的 “二元关系”。治疗策略:治疗师的宽容、忍耐、节制,使患者在退行中重建早年的客体关系,使内化的坏客体得以外化、修正。第24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其他重要客体关系理论家Margaret Mahler 内科医师、儿童精神分析师。由于她对儿童早期发展的深入研究,被誉为发展心理学家。Otto Kernberg 美国最有影响的客体关系理论家,现任国际精神分析联盟主席。他的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对边缘性人格的治疗与研究。第25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Donald Winn
18、icott 儿科医生与儿童精神分析师,主攻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提出的“足够好的母亲”、“支撑性环境”是客体关系理论的“经典”概念。Edith Jacobson 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她的重要贡献在于将自我、本我、超我、本能及客体关系等概念进行了有机的综合,形成所谓“整合模式”。第26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客体关系理论认为:健全的人格是在与客体稳定而良好的关系中发展起来的,那么,精神或人格的病态也必然是早年客体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Klein认为:死亡本能是引起儿童内在焦虑与被迫害感的原因,由不同客体所激发的被迫害感又激发了儿童对被报复的恐惧。这些早年的焦虑与恐惧影响成年后的
19、人际关系,表现为精神病理现象。第27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客体关系理论相信:是早期的人际关系塑造了个体现实的感知和人际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个体既与现实的客体,也与内在的客体互动。在临床治疗中,治疗师通过对患者早期客体关系的理解来解释其现实问题和治疗中的移情反应。研究证明:心理治疗中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同样也被患者所内化,并在治疗结束后继续对患者起着支持作用。第28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内心世界的形成1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个体最初的精神发展是在非常早、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婴儿从与母亲完全共生的状态,经过自我表象与客体表象从熔合到分化,最终完成精
20、神上的个体化与分离过程,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内在精神世界。第29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内心世界的形成2自闭状态:从初生到出生一个月。婴儿的绝大多数时间用于睡眠,处于一种原始的、虚幻的无指向状态。这是一种原始的自恋状态,基本上没有客体指向。如果个体在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受阻,不曾和母亲或其它人形成共生圈,从而导致病理性的自闭,这就是临床上所见到的孤独症患者。第30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内心世界的形成3共生状态:大约从出生后二个月开始,自闭的壳打破,逐渐形成一个积极的、新的保护层,这就是婴儿与母亲的共生圈。共生阶段的基本特征就是婴儿与母亲(客体)表象的幻想性熔合。在这个阶
21、段婴儿以为他与母亲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这种在精神上、情感上对母亲照顾的高度依赖以至于婴儿都意识不到这种照顾的存在。第31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内心世界的形成4母亲也以照顾婴儿为其首要任务,甚至将婴儿视为自已的一部分。此时,婴儿通过母亲(乳房)对他的抚养来理解外部世界,并由此形成婴儿最初的自我表象与客体表象(Fairbairn称之为内精神状态Endo-psychic Situation)。第32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内心世界的形成5在婴儿看来,把他喂养得很舒服的乳房(母亲)是好,并且是一切好东西的代表。此时,他觉得自己也是好的。这样婴儿就形成了一个“好的”自我表象和
22、客体表象。相反,如果婴儿经常被饿着或者没有得到适时的照顾,婴儿就会觉得这个乳房是坏的,他自己也是坏的,这样就形成了“坏的”客体表象和自我表象。第33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内心世界的形成6一个稳定而良好的客体关系不仅能根据婴儿的不断变化的需要提供适时的、足够的照顾,同时还可以让婴儿在与客体交往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其自我表象与客体表象。第34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内心世界的形成7个体化与分离:出生四、五个月以后,儿童开始爬并慢慢直立行走,这使他有了关于自身存在的最早感受,这种对自我存在的觉醒称之为个体化,这是一种内在精神自主化的过程。此时,如果母亲能及时地满足婴儿的这一
23、需要并与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孩子就可以较好地从与母亲的共生圈中走出来,顺利开始他的个体化与分离进程。第35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内心世界的形成8在完成个体化的同时,儿童还必须经历与母亲在精神上的分化、脱离并保持适度距离的心理发展过程,这便是所谓分离。一个稳定的、正性的客体(母亲)表象是顺利完成分离过程的基本保证。随着个体化与分离的进行,儿童逐渐用言语交流代替其它交流方式,超我及自我的各种功能开始发展,现实原则逐渐替代快乐原则,现实检验能力逐步建立。第36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婴儿的防御机制1投射:婴儿把自己的某种感受“强加”或“转嫁”给客体。如:吃得很舒服的婴儿
24、把他的好感转嫁到乳房上,于是他认为这个乳房是好的。相反,饥饿的婴儿也会因其不舒服而认为这个乳房也是坏的。内射:婴儿把从外部世界感受到的事情带回到自己身上。在内射机制作用下,令其受挫折的乳房被内 化成了内在的迫害者。Fairbairn坏客体内化,然后压抑。第37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婴儿的防御机制2投射性认同:为了缓解内在的焦虑与危险,婴儿将他的感觉外化并经外部世界修正后,再重新内化,这就叫投射性认同。例如:饥饿的婴儿将其难受感外化到乳房(客体),然后,这个令他丧气的乳房再重新被内射到婴儿的内心世界。分离:是指婴儿将有关自我和客体的复杂经验分成几个可以控制的部分,以便选择性地保留
25、某部分以避免焦虑的过程。第38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克莱因强调生命早期的克莱因强调生命早期的4 4到到6 6个月的重要个月的重要性。她认为,婴儿生命的开始并不是空性。她认为,婴儿生命的开始并不是空白的,而是带有减轻焦虑的遗传倾向,白的,而是带有减轻焦虑的遗传倾向,而婴儿的这些焦虑则来自经验到生存本而婴儿的这些焦虑则来自经验到生存本能与死亡本能两股力量的冲突。能与死亡本能两股力量的冲突。第39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克莱因的基本假设是:婴儿即使是刚出生时,就有一种丰富的幻想生活。这些幻想是潜意识本我本能的精神象征,它不同于意识层面的幻想。第40页,共58页,编辑于2
26、022年,星期六克莱因认为初生婴儿潜意识层面具有“好”的“和”坏的形象。例如:一个饱满的胃就是好的,空腹就是坏的。婴儿吸吮着指头睡着了,这意味着,她幻想着她正拥有着母亲的好的乳房的形象。饥饿的婴儿哭泣、踢腿,她幻想着在抗议、在破坏坏的乳房。第41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随着婴儿的成长,和乳房连接的潜意识幻想继续影响着婴儿的精神生活,但是新的潜意识幻想也会出现。后来的潜意识幻想则受到现实和遗传倾向的双重塑造。克莱因相信,从婴儿的早期生活开始,个体就是同时克莱因相信,从婴儿的早期生活开始,个体就是同时在幻想和现实层面上与外在客体连接在一起的。在幻想和现实层面上与外在客体连接在一起的。
27、第42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克莱因所说的超我与弗洛伊德所说的超克莱因所说的超我与弗洛伊德所说的超我有三大不同:我有三大不同:1 1、超我在很早时便出现;、超我在很早时便出现;2 2、超我不是恋母情结的衍生物;、超我不是恋母情结的衍生物;3 3、年幼儿童的超我比年长儿童的超我更、年幼儿童的超我比年长儿童的超我更严重。严重。第43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克莱因认为,恋母情结发生的年龄比弗洛伊德所说的克莱因认为,恋母情结发生的年龄比弗洛伊德所说的要早。她认为,恋母情结开始于出生后的几个月,到要早。她认为,恋母情结开始于出生后的几个月,到三、四岁至最高峰。三、四岁至最高峰
28、。第44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治疗的目标:主要是减少内化客体所造成的沮丧、治疗的目标:主要是减少内化客体所造成的沮丧、焦虑,鼓励病人重新经验早期的情感与幻想,并焦虑,鼓励病人重新经验早期的情感与幻想,并在治疗过程中指出幻想和现实、意识和潜意识的在治疗过程中指出幻想和现实、意识和潜意识的不同。也让病人表达他们的正性的和负性的移情。不同。也让病人表达他们的正性的和负性的移情。让病人明白潜意识是如何影响他们的现实生活的。让病人明白潜意识是如何影响他们的现实生活的。一旦这种领悟产生了,就会减少内在客体对病人一旦这种领悟产生了,就会减少内在客体对病人的干扰、减少焦虑,或者把内心世界的客体
29、干扰的干扰、减少焦虑,或者把内心世界的客体干扰投射到外在世界去。投射到外在世界去。第45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Kernberg:1 及时指出针对治疗者的负性移情;2 面质其病理性防御机制;3 阻止其将病理性移情见诸行动;4 适当控制治疗性退行的速度与深度。第46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三、克莱因语录分析工作的一个必要的部分是,应该跟在爱与恨、以及幸福、满足与被迫害的恐惧、抑郁之间的摆动保持同步。(精神分析操作技术:其历史与意义)第47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不使用教育的和道德的影响,这永远都是我的技术的一部分,我只遵循精神分析的程序,这一程序-用一句
30、话来概括-包括理解病人的内心并转告病人在其中发生了什么。(精神分析操作技术:其历史与意义)第48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对于儿童精神分析的初学者来说,最有趣和最惊人的体验之一是,即使是在非常小的孩子身上,也可以发现领悟的能力,这一能力通常比成人的能力要强大的多。(精神分析操作技术:其历史与意义)第49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相对于弗洛伊德的观点“undoing in the obsessional neurosis”和“反向形成”,补偿是一个含义更广的概念,它包括多种形式的过程,通过这些过程,自我在幻想中解除了伤害,并修复、保存和重新激活了客体。这一倾向的重要性在于
31、,它与内疚感捆绑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导致全部的升华。(精神分析操作技术:其历史与意义)第50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哀伤包括婴儿在抑郁场景中所体验到的情感的重复。身处失去所爱的母亲的恐惧的压力之下,婴儿为这样的目标而奋斗,即确定和整合他的内部世界,在他自己内部安全地建立好的客体。(一些关于婴儿情感生活的理论性总结)第51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我相信,自我没有能力分裂客体内在的和外在的如果在自我之中没有相应的分裂发生的话。(对一些分裂症性防御机制的注释)第52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进入理想化并产生作用的主要方式在幻想性的满足中也是有效的,这些过程分裂了客体,既否认了失败也否认了被害。第53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分裂自我和客体的多种方式在情感上使自我处于痛苦之中。这样的情感堆积直至瓦解状态。(对一些分裂症性防御机制的注释)第54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题外话男人与女人,谁更适合做精神分析师?第55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第56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第57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第58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