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自动控制原理课件.ppt
《第二章自动控制原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自动控制原理课件.ppt(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自动控制原理1第1页,此课件共53页哦 人们常将描述系统工作状态的各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用数学表人们常将描述系统工作状态的各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用数学表达式或图形表示出来,这种描述系统各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达式或图形表示出来,这种描述系统各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数学表达式或图形或图形称为系统的数学模型。称为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有两种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有两种方法:机理分析法机理分析法和和实验辨识法实验辨识法。机理分析。机理分析法是通过理论推导得出,这种方法是根据各环节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法是通过理论推导得出,这种方法是根据各环节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来编写;实验辨识法是由实验求取,即
2、根据实验数据通过整理编写来编写;实验辨识法是由实验求取,即根据实验数据通过整理编写出来。出来。本章着重讨论机理分析法。机理分析法通常会先把系统划分为本章着重讨论机理分析法。机理分析法通常会先把系统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部件(环节),分别求出每个部件(环节)的动态微若干个独立的部件(环节),分别求出每个部件(环节)的动态微分方程,然后再合并各部件(环节),得到整个系统的微分方程分方程,然后再合并各部件(环节),得到整个系统的微分方程 第一节第一节 列写系统微分方程列写系统微分方程第2页,此课件共53页哦一、列写环节一、列写环节/部件微分方程的目的、方法与步骤部件微分方程的目的、方法与步骤 目的:通过
3、该方程确定被控量与给定量及扰动量之目的:通过该方程确定被控量与给定量及扰动量之 间的函数间的函数关系。关系。(1)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2)从输入端开始,按信号传递遵循的有关规节列出环节)从输入端开始,按信号传递遵循的有关规节列出环节/部件微分方部件微分方程。程。(3)消去中间变量,写出输入、输出变量的微分方程。)消去中间变量,写出输入、输出变量的微分方程。(4)整理,输入量项)整理,输入量项=输出量项。输出量项。列写系统微分方程列写系统微分方程第3页,此课件共53页哦举例举例 编写编写RC电路环节微分方程电路环节微分方程(1)确定
4、输入、输出量为)确定输入、输出量为ui、u0(2)根据电路原理列微分方程)根据电路原理列微分方程(3)消去中间变量,可得该电路微分方)消去中间变量,可得该电路微分方程程列写系统微分方程列写系统微分方程第4页,此课件共53页哦举例举例 具有质量弹簧阻尼器的部件具有质量弹簧阻尼器的部件(1)确定输入、输出量为)确定输入、输出量为F、y(2)根据力学、运动学原理列微)根据力学、运动学原理列微 分方程分方程(3)消去中间变量,可得电路微分方程)消去中间变量,可得电路微分方程列写系统微分方程列写系统微分方程第5页,此课件共53页哦举例举例 编写电枢控制的他励直流电动机部件的微分方程编写电枢控制的他励直流
5、电动机部件的微分方程 解:(解:(1)确定输入、输出量为)确定输入、输出量为ud、n (2)根据电路原理列微分方程)根据电路原理列微分方程 根据电动机力矩平衡原理列微分方程根据电动机力矩平衡原理列微分方程列写系统微分方程列写系统微分方程第6页,此课件共53页哦(3)消去中间变量,可得电路微分方程)消去中间变量,可得电路微分方程 令令 则得则得列写系统微分方程列写系统微分方程第7页,此课件共53页哦 以上两例中的物理部件(环节)不尽相同,但它们的数学模以上两例中的物理部件(环节)不尽相同,但它们的数学模型却是相同的。我们把具有相同数学模型的不同物理系统称之为型却是相同的。我们把具有相同数学模型的
6、不同物理系统称之为相似系统相似系统。在相似系统中,占据相应位置的物理量称为。在相似系统中,占据相应位置的物理量称为相似量相似量。对于同一个物理系统,当输入量、输出量改变时,所求出的数对于同一个物理系统,当输入量、输出量改变时,所求出的数学模型却是不同的。利用相似系统的概念,我们可以用一个易于实学模型却是不同的。利用相似系统的概念,我们可以用一个易于实现的系统来研究与其相似的复杂系统,并根据相似系统的理论出现现的系统来研究与其相似的复杂系统,并根据相似系统的理论出现了仿真研究法。了仿真研究法。列写系统微分方程列写系统微分方程第8页,此课件共53页哦二、系统动态微分方程的编写二、系统动态微分方程的
7、编写(1)确定系统输入量、输出量;)确定系统输入量、输出量;(2)从输入端开始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部件(环节),依有关)从输入端开始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部件(环节),依有关定理列写各个部件(环节)的方程组;定理列写各个部件(环节)的方程组;(3)消去中间变量;)消去中间变量;(4)整理。)整理。列写系统微分方程列写系统微分方程第9页,此课件共53页哦举例举例 列写直流调速系统的微分方程列写直流调速系统的微分方程 列写系统微分方程列写系统微分方程第10页,此课件共53页哦(1)确定输入、输出量为)确定输入、输出量为Ug、n(2)根据力电路、电动机力矩平衡原理列微分方程)根据力电路、电动机力矩平衡原理
8、列微分方程(3)消去中间变量得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微分方程)消去中间变量得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微分方程其中其中 为正向通道电压放大系数为正向通道电压放大系数 为系统开环放大系数为系统开环放大系数列写系统微分方程列写系统微分方程第11页,此课件共53页哦 在建立系统微分方程时,若在部件(环节)划分时没有考虑在建立系统微分方程时,若在部件(环节)划分时没有考虑负载负载效应效应,即部件(环节)间存在的,即部件(环节)间存在的耦合关系耦合关系,将不能得到系统正确的微,将不能得到系统正确的微分方程。分方程。举例举例 列写电容、电阻网络的微分方程,其中列写电容、电阻网络的微分方程,其中 为输入电压,欲为输入电
9、压,欲求以电容两端电压求以电容两端电压 为输出的微分方程。为输出的微分方程。列写系统微分方程列写系统微分方程第12页,此课件共53页哦方法一:从第一个电容、电阻网络环节列出微分方程:方法一:从第一个电容、电阻网络环节列出微分方程:从第二个电容、电阻网络环节列出微分方程:从第二个电容、电阻网络环节列出微分方程:代入上式中得:代入上式中得:但实际上第一个网络和第二个网络之间存在负载效应(耦合),因此它们不能划分为独但实际上第一个网络和第二个网络之间存在负载效应(耦合),因此它们不能划分为独立的两个环节。立的两个环节。列写系统微分方程列写系统微分方程第13页,此课件共53页哦方法二:分析电路网络方法
10、二:分析电路网络 列出电路方程列出电路方程 利用拉氏变换,并消除中间变量利用拉氏变换,并消除中间变量,可以解得:可以解得:方法二的结果准确方法二的结果准确。若在上述两个。若在上述两个RCRC网络间加入电压跟随器进行隔离,消除负载网络间加入电压跟随器进行隔离,消除负载效应,则方法一正确。效应,则方法一正确。列写系统微分方程列写系统微分方程第14页,此课件共53页哦 对于部分的非线性系统来说,是对于部分的非线性系统来说,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近似地视可近似地视作线性系统,这种有条件地把非线性系统数学模型化为线性数学模型来处作线性系统,这种有条件地把非线性系统数学模型化为线性数学模型来处理
11、的方法,称为理的方法,称为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这样做会使问题简化,给控制系统的研究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这样做会使问题简化,给控制系统的研究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是工程中一种常见的、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工程中一种常见的、比较有效的方法。第二节第二节 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第15页,此课件共53页哦线性化原理:线性化原理:设非线性方程为设非线性方程为 ,工作点为,工作点为 ,其各阶导数均,其各阶导数均存在,则可在工作点附近展开成泰勒级数存在,则可在工作点附近展开成泰勒级数当当 很小时,忽略二次以上导数项很小时,忽略二次以上导数项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非线
12、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第16页,此课件共53页哦或可表达为或可表达为简写为简写为 式中式中这就是非线性化方程,这种线性化方法叫做这就是非线性化方程,这种线性化方法叫做小偏差方法小偏差方法。注意注意:1.非线性方程必为连续。非线性方程必为连续。原因:断续的方程不能用台劳级数展开,因此不能采用此方法。原因:断续的方程不能用台劳级数展开,因此不能采用此方法。这类非这类非 线性称为线性称为本质非线性本质非线性。2.K值与工作点的位置有关。值与工作点的位置有关。3.考虑增量考虑增量X较较小。小。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第17页,此课件共53页哦 求解微分方程可求出系统的输出响应,但如果方
13、程阶次较高,则计求解微分方程可求出系统的输出响应,但如果方程阶次较高,则计算非常繁琐,因此对系统的设计分析不便,所以应用传递函数将实数中算非常繁琐,因此对系统的设计分析不便,所以应用传递函数将实数中的微分运算变成复数中的代数运算,可使问题分析大大简化的微分运算变成复数中的代数运算,可使问题分析大大简化。一、传递函数的概念及意义一、传递函数的概念及意义(1)传递函数的定义:)传递函数的定义:线性系统在线性系统在零初始条件零初始条件下,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下,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的拉氏变换之比。线性定常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表达式线性定常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表达式:其中其
14、中 为系统输出量,为系统输出量,为系统输入量为系统输入量 第三节第三节 传递函数传递函数第18页,此课件共53页哦 在初始情况为零时,两端取拉氏变换:在初始情况为零时,两端取拉氏变换:移项后得:移项后得:上式中上式中Xc(s)输出量的拉氏变换;输出量的拉氏变换;Xr(s)输入量的输入量的 拉氏变换;拉氏变换;W(s)为系为系统或环节的传递系数。统或环节的传递系数。传递函数传递函数第19页,此课件共53页哦(2 2)传递函数的两种表达形式)传递函数的两种表达形式 a.a.传递函数的传递函数的零极点零极点表示形式表示形式 b.b.传递函数的传递函数的时间常数时间常数表示形式表示形式传递函数传递函数
15、第20页,此课件共53页哦(3)关于传递函数的几点说明)关于传递函数的几点说明 a.传递函数的概念只适应于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概念只适应于线性定常系统。b.传递函数只与系统本身的特性参数有关,而与输入量变化无传递函数只与系统本身的特性参数有关,而与输入量变化无关。关。c.传递函数不能反映非零初始条件下系统的运动规律。传递函数不能反映非零初始条件下系统的运动规律。d.传递函数分子多项式阶次低于或至多等于分母多项式的阶传递函数分子多项式阶次低于或至多等于分母多项式的阶次。次。传递函数传递函数第21页,此课件共53页哦二、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暂态特性二、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暂态特性 无论什么
16、样的系统,它的传递函数都是一些基本因子相乘积而得到无论什么样的系统,它的传递函数都是一些基本因子相乘积而得到的。这些基本因子就是典型环节对应的传递函数。把复杂的物理系统划的。这些基本因子就是典型环节对应的传递函数。把复杂的物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典型环节,利用传递函数和框图来进行研究,这是研究系统分为若干个典型环节,利用传递函数和框图来进行研究,这是研究系统的一种重要方法。的一种重要方法。(1)比例环节比例环节(放大环节(放大环节/无惯性环节)无惯性环节)特点:输入量与输出量的关系为一种固定的比例关系。特点:输入量与输出量的关系为一种固定的比例关系。0tKXr(s)Xc(s)r(t)y(t)y(t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自动控制 原理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