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获奖科研报告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获奖科研报告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获奖科研报告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摘 要:文章以高中地理在职教师的角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解惑和帮助学生反思四个方面,对“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高中教育;地理学科;“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00G622 000B 001002-766107-163-01 前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为主体教学活动典型性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为透彻、细致的认识地理学科、了解地理本质、掌握地理知识,开展以“问题解决”为基本方法的教学模式很有必要。 一、创设恰当
2、问题情境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单元的教学内容,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的接受“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就必须要创设出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让问题情境的魅力吸引学生进入到情境当中来,进而完成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和地理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进行南水北调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研究教材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可以通过选择恰当的教学辅助内容,来达到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新闻媒体资料就非常不错。在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看与南水北调工程有关的新闻,让学生对南水北调工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构建起一个良好的南水北调环境,为“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展开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引
3、导学生产生质疑 学生作为教学行为当中的主体,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行为动力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创设好问题情境后,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教学引导者与辅助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对所学习内容产生质疑、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探究学习内容的主观动力,为地理课程的顺利展开提供支持。仍以南水北调课程为例,在教师创建良好问题情境的基础上,学生对南水北调工程已经有了一个基础的了解,并且已经充分认识到南水北调的作用及重要性。在这一前提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来完成对学生学习质疑的引导。 问题举例:1:一旦长江中下游发生旱情,是否会对南水北调工程产生影响?;2: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水平是否会对南水北调工程产生影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问题解决 教学 模式 高中地理 中的 应用 研究 获奖 科研 报告 论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