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学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林业科学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业科学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林业科学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为加速林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全面提升林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林业又快又好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林业发展“十一五”及中长期规划和林业科学技术发展中长期规划(20062020年),特制定本规划。一、形势与任务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实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实现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必须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大幅度提高林业生产力,促进林业发展的关键措施,
2、瞄准“十一五”期间林业两大体系建设的重大科技需求,统筹规划部署,集聚优势力量,强化自主创新,取得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支撑林业又快又好发展。(一)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必须以自主创新为支撑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在取得重大成效的同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根本扭转尚需时日,生态建设的任务将更加重大而艰巨。特别是在支撑当今社会发展的物质产品、文化产品和生态产品等三大类产品中,生态产品已成为社会最短缺、最急需大力发展的产品,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已成为林业部门最艰巨、最迫切的任务。针对林业生态工程区自然条件严酷,困难立地相对比例不断加大,生态建设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特点,
3、必须在荒漠化防治、脆弱生态区植被保护、困难立地造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加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步伐,尽快攻克生态建设的技术“瓶颈”,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二)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必须以自主创新为引领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推动新时期林业又快又好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林业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人造板、家具、松香等主要林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林业产业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木材综合利用率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面对国内外市场对林产品的旺
4、盛需求和发展机遇,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特别是要依靠自主创新,大力促进林业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引领我国未来林业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三)加快林业科学技术发展必须以强化自主创新为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长期以来,林业科技投入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与我国林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随着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科技储备呈现结构性不足。为此,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新时期林业科技工作的首要任
5、务,以强化自主创新为核心,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一些关键领域尽快取得突破,获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成果和专利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尽快改变林业科技的部分先进与总体落后并存、跟踪研究为主而创新研究不足的被动局面,努力缩小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的差距,为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基本思路(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决定和林业发展“十一五”及中长期规划,紧紧围绕林业发展对科技的迫切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林战略,以强化自主创新为核心,以实施六项林业科技工程为重点,以建设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为保障,全面提升林
6、业科学技术整体水平,支撑林业生态建设,引领林业产业发展,为促进林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发展目标总体目标:经过5年的努力,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符合林业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和基本满足林业发展需求的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林业基因工程、荒漠化防治、竹藤产业等部分研究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林业科学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0以上,成果转化率达到50%以上。具体目标:1、重大科学理论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森林与环境关系、森林碳汇等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林木基因工程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林木基因10个;林木体细胞胚胎发育细胞工程等取得重要突破,重要造林树种苗木
7、繁殖系数增长100倍以上。2、培育一批优良品种和优良无性系。培育优质、高抗等目的性转基因新品种20个;培育筛选高抗生态工程所需优良植物材料80个,耐盐碱和抗病虫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培育商品林优良品种和优良无性系200个,单位面积木材增长量提高15以上。使良种使用率达到60以上。 3、重点生态工程技术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构建防沙治沙、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各类优化技术模式160种,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达7585,保存率达7075,典型脆弱生态区土壤风蚀强度下降3050、土壤侵蚀量降低2030。4、商品林培育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建立纸浆林、大径级(珍贵)用材林、特种工业原料林等各类用材林定向培育技术体系,
8、内部收益率达到15以上,主要用材树种材积生长量提高1030。5、重大森林灾害控制技术取得显著进展。重大森林火灾预警与防控技术、快速扑救和安全防范等技术与装备取得重大突破,研发重大装备系统35套;开发松材线虫病和鼠兔害等生物灾害控制技术与设备(药剂)40项。使成灾率控制在0.45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0左右,重大生物灾害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 6、林业资源高效加工利用技术取得新突破。研发林业资源高效加工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100项以上,木材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废弃木材利用率达80以上,主要林化产品深加工率提高到40,开发2-3种新型生物质能源产品和若干生物质新材料。林业高
9、技术产业总产值占林业总产值10-15以上。7、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水平大幅度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以上;分区域和类型建立林业科技示范区、示范基地100个,成果推广示范覆盖率达到60以上,带动当地农民增加收入20左右;培训林业科技推广人员、基层技术人员和林农200万人次。8、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核心技术较快增加。专利总量增长200以上,获得发明专利100项以上,获得新品种保护权60个,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制修订林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000项,国际标准采标率达到30以上,工程建设采标率达到80。9、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成。建设15-20个国家林业科学中心,
10、5-10个林业区域科技中心,一批林业创新试验基地,10-15个林业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1-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新增5-10个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与研究站;加强各级推广站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新建15-20个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个林业标准化示范区,100个局级林产品质检中心,30个省级综合性林产品质检中心,建设5个植物新品种测试分中心、20个植物新品种测试站。10、高层次拔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以“312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为载体,围绕林业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形成1015个创新型团队。(三)基本思路根据“强化创新,重点突破,优化配置,支撑发展”的林业科技发展指导方针,“十一五”期间林业科
11、技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贯穿一条主线,突出两个作用,推进三大战略,实施六项工程,完善四大体系,强化五项保障。1、贯穿一条主线。以自主创新为主线,大力加强林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全面提升林业科技整体水平。2、突出两个作用。充分发挥林业科学技术对生态建设的支撑作用和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3、推进三大战略。实施人才战略,建设开放式林业科技创新团队;实施标准战略,提高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构筑拥有专利、品种权、地理标识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平台。4、实施六项科技工程。集中力量组织实施生态建设与生态安全、林业生物技术与良种培育、森林生物种质
12、资源保护与利用、林业生物产业发展、数字林业、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等六项林业科学技术工程,尽快突破长期制约林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5、完善四大体系。进一步完善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体系、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推广体系、林业标准及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林业科技管理体系,构建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6、强化五项保障。加大林业科技投入,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加速人才培养,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领导与管理,为林业科技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三、以实施六项林业科技工程为核心,大力推动林业自主创新依据林业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20年)提出的任务,“十一五”期间,要全面启动和实施六项林业科技工程,围绕加
13、强林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选择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全行业科技进步有带动性、标志性、突破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在一系列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下,通过组织跨部门、跨学科、跨地域的科技协作与攻关,尽快突破长期制约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努力提升林业科技整体水平。同时,以六项林业科技工程的实施为龙头,带动林业科技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为林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加强基础理论和高技术研究,着力提高林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十一五”期间,通过组织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14、(863计划)项目,筛选一批影响林业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理论和高技术研究课题,初步解决长期困扰我国林业加快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科学理论和前沿技术问题,并为林业应用技术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支持。1、生态领域基础研究。重点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森林固碳的减排增汇机制与履约相关基础;土地退化形成机制与可持续利用基础;森林重大病虫灾害生态调控的关键科学问题。2、资源培育与利用基础研究。重点研究林木抗逆生理生态机理;优质能源化丰产林培育及生物质能源化学基础;木质纤维原料化学和生物转化基础研究;林木次生维管系统发育的功能基因组学。3、高技术研究。重点研究林木分子育种及体细胞胚胎技术;森林植物
15、航天育种和辐射育种;林业生物质高性能新材料;林源活性物质提取分离纯化技术;林业生物质能源高能效转化技术;林业信息关键技术;林业高技术关键装备创新。(二)全面实施六项科技工程,提高林业科技集成创新能力以六项科技工程为载体,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局重点科研计划项目等各类项目为依托,筛选一批急需的研究项目,按照重大专项、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三个层次在“十一五”期间组织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强化集成创新。1、生态建设与生态安全科技工程围绕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和工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和瓶颈技术,通过组织实施各级各类项目,开展联合攻关,为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和建设提供
16、成熟配套技术。重大项目:林业生态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以我国正在实施的林业生态工程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共性技术和试验示范两个方面开展支撑技术研究。研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共同存在的制约性关键性瓶颈技术;依托典型工程区,开展技术组装配套和集成创新,为工程建设和大面积应用提供技术示范样板,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效益。重点项目:防沙治沙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以解决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中的防沙治沙关键技术为目标,开展沙化预警、沙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工程治沙等共性技术研究,并进行现有技术的集成创新和试验示范。林业重大生物灾害控制技术研究。针对我国现阶段森林生物灾害控制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7、重点研究松材线虫病、天牛、鼠兔害等重大害种的预警和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重大区域性森林生物灾害的综合治理技术;开发新型高效环保防治器械。通过三个层次的研究开发,建立防、治结合的综合控制技术体系。重大森林火灾预警与防控技术研究。针对我国重大森林火灾的发生特点和最紧迫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攻关研究,形成从监测预警到高效扑救的系列实用技术,开发安全有效的扑火机械,在森林火灾多发的重点林区省份建立示范点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全面提高我国森林火灾的预防控制技术水平和安全扑救能力。2、 林业生物技术与良种培育科技工程开展以基因组学为先导的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将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有机结合,加快良种选育进
18、程,通过组织实施以下项目,培育优质、高产、多抗的优良林木新品种。重大专项:转基因林业生物新品种培育。开展重要树种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应用基因导入和测试技术,缩短育种周期,培育具有优异品质的林业转基因新品种。重大项目:高产优质多抗林果花草新品种选育。主要采用杂交、选优等常规育种技术手段,以林业种质资源为材料,以品种试验林基地为基础,开展主要造林树种、重要果树、名优花卉、专用草的选育和快繁研究。重点项目:林业良种区域化试验。对经选育、培育和引进得到的良种开展区域化试验,研究和试验具有优良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乡土树种和野生种质资源,建立相应的良种良法配套栽培经营技术体系,增强林业良种技术储备,为林业生
19、产建设源源不断地增加良种供应和配套技术。种子园、采穗圃等良种基地营建与管理技术研究。按照遗传育种学规律和长期育种策略,科学布局和建设种子园、品种收集圃、母树园、采穗圃等,研究配套营建和管理技术,为持续培育林木良种奠定基础。3、森林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科技工程针对我国森林生物资源破坏和流失严重的问题,通过建设种质资源保存库,研究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技术,使我国森林生物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重大项目:林业生物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巩固一期建设成果,启动二期建设项目。建设若干个区域种质资源保存库、低温保存库、标本馆、植物新品种测试与保存中心等,促进种质资源的整合、保护和利
20、用。重点项目:特有林木花卉基因资源发掘与新特优种质创制。主要是针对部分特有林木树种和花卉的基因资源进行研究与发掘、开发,对发掘出来的特有基因资源进行重组,创制具有新、特、优等经济与品质性状的新种质,为景观绿化和生产优质木材提供优良的基因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人工繁育与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研究具有重大价值的野生动物资源人工繁育技术,并进行试验示范,开发珍稀植物合理利用技术,科学有序地开发具有重大价值的生物基因资源。林业生物种质资源保护管理与共享系统建设。研究建立林业生物种质资源保存网络管理中心与区域分中心,管理和协调全国林业生物种质资源保存库运行,研建信息管理系统,监测资源动态
21、,促进资源共享。4、林业生物产业发展科技工程针对我国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技术需求,主要以森林资源高效利用和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开发新技术为重点,合理高效地培育、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及其衍生资源,增加林业生物产业在林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丰富林产品的需求。重大项目:林业生物质能源与生物质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充分挖掘利用林业生物质资源优势,开发生物柴油、生物酒精和固体成型燃料,开发生物质新材料,并依托关联企业,建立产业化试验示范基地。重点项目:商品林定向培育及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研究能源林、经济林和特种工业原料林三大商品林种主要树种的集约化定向培育技术;开发纸浆、家具装
22、修材、结构材、木材化学利用品等产品的高效加工技术;研究木材加工过程的节约、环保技术。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及产业化技术水平,为我国商品林基地建设和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竹藤工业化利用品种选育及加工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充分利用我国竹藤资源优势,研究解决竹藤选育的关键技术,突破竹藤基先进材料制造关键技术,建立竹藤材料化学高效利用技术体系,全面提高新型材料工业化利用整体水平。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针对国家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的技术需求,围绕用材林培育,研究主要速丰林树种的高效栽培技术,推进速生丰产林木材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解决速丰林工程建设合
23、理布局、结构优化、集约经营等关键技术问题。林业特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林业特产资源的高效培育技术及林源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和开发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开发新型天然活性物质产品,提高我国林业特产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水平。现代林业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重点开展城乡园林绿化、森林资源培育、竹木高效智能加工、木材资源化学转化等方面的林业技术装备科技攻关,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林业现代化,提供先进、实用、可靠的装备技术支撑。5、数字林业科技工程以信息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为主体,将空间数据和应用领域数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宏观决策和科学管理、林业资源利用、生态环境规划及建设、灾害监测
24、、全球变化、生态系统以及水文循环系统研究等方面实时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建立林业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国家数字林业应用体系和林业科技信息网络系统。重点项目: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监测技术体系研究。构建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分析与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传统调查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天、空、地一体化,点、线、面多尺度,资源-生态环境-工程-灾害综合的立体监测技术体系;建立综合监测技术系统,并开展应用示范。全面提升国家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水平。数字林业标准及技术体系建设。研究建立数字林业技术体系框架;研究数字林业数据分类与编码体系;制定数字林业元数据标准;研制林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林业 科学技术 十一 发展规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