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的通知.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的通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的通知.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黔府办发 2011 6号 栏 目 树 形 导 航 | 网站首页 | 最新政策、政务信息导读 | 图片中心 | 文件政务 | 贵州论坛 | 各期公报 | 您现在的位置: 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 各期公报 各期公报 2011 2011年第04期 贵州省公报正文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黔府办发 2011 6号 【字体:小 大】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黔府办发 2011 6号 作者:编辑部 贵州省公报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47 更新时间:2011-4
2、-1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贵州省“十二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一月十一日 贵州省“十二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按照推进贵州工业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根据国务院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11号)及
3、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黔党发201012号),结合我省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概述 “十二五”,我省基本建成西南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规划总投资600亿元以上,其中:汽车及零部件、能矿装备及工程机械、民用航空三个产业投资占总投资的69%。5年实施项目169项,其中:2011年新开工项目45项,企业自筹68亿元,招商引资40亿元,银行贷款10亿元,合计投资118亿元,预计当年完成投资40亿元左右。“十二五”重点任务是:打造三条重点产业链,形成四大产业集群,建设一批特色装备产业基地。重点培育汽车及零部件、能矿装备和工程机械、民用航空三个支柱产业;巩固壮大
4、精密数控装备和关键基础件及铸锻件、新型电子元器件和电力装备、铁路车辆及备件三个优势产业;积极发展其他特色装备产业。 到2015年,全省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速达23%以上,新增就业岗位20万个。主要产品产能实现较大增长,其中:汽车整车45万辆/年,轿车、微型客车、专用车实现改型升级,新一代重卡制造形成规模,新增混合动力及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及能矿装备2.6万台套/年以上,工程机械、数控机床、汽车等各类零部件、基础件等产品系列升级,特色优势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显著提升。 2010年有关数据以省统计局发布的最终统计数据为准。 二、产业发展现状 (一)“十一五”的主要成就。 发展速
5、度持续加快,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十一五”,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利税总额、出口交货值等年均增速分别为20.81%、23.4%、13.08%、34.9%。2009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共248家,从业人数9.77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321.94亿元,工业增加值92.22亿元,利税总额24.15亿元,出口交货值4.25亿美元,资产总额431.46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数的12.2%、14.5%、10.6%、7.9%、5.4%、20.3%、8.8%。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初步形成系列产品。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为我省装备制造业奠定了一定基础,“十一五”,全省装备制造业
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4亿元,重点开发生产一批特色优势明显的装备和产品,基本形成飞机及零部件、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及零部件、精密数控装备及功能部件、电子元器件和电力装备、铁路车辆及备件、特色装备及配套零部件等七大系列产品。 工业园区为主区域,产业集聚效应初显。拥有四个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国家级产业园区: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一个省级产业园区:黎阳高新技术工业园。 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产品开发成效显著。“十一五”,通过不断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加强产学研合作,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截止2009年,全省120家国家级、省级企业
7、技术中心中,装备制造企业技术中心占49.17%,新产品产值率达42.5%,R&D投入比达7.43%,开发新产品3343项,申请专利1865项,在主要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上,均远高于全省技术中心平均水平,居各行业前列。 (二)“七大系列”主要产品。 飞机及零部件。已形成高级教练机、无人机、飞机零部件设计制造生产和航空发动机科研生产能力。航空标准件、铸锻件和航空机电设备等领域具有比较优势,航天电源、电连接器、特种电机、惯性器件、液压元件等产品有较强的配套能力。 汽车及零部件。全省列入国家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整车生产企业共9家,各类整车生产能力7.5万辆/年;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45家,汽车零
8、部件品种约7大类近60种。其中:邮政改装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汽车密封条、启动电机等零部件在国内同行业中技术领先。 工程机械及零部件。主机有挖掘机、特种工程机械、破碎机、架桥铺路机、隧道掘进机、起重机等,其中:高速工程车、水陆全地形抢险车等特种工程机械居国内领先地位,是国内唯一的特种抢险车生产基地;履带式、轮式、混合动力型挖掘机和滑移式装载机等产品在国内占有较大份额;抓钢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起重机、架桥铺路机、大中型破碎机、大直径矿井提升机、矿用开采掘进机、矿用蓄电池电机车等工程机械产品开发及生产有较快增长。工程机械液压件、特种锻件等产品技术领先,具备特种核级铸锻件生产资质,拥有亚
9、洲最大的大重型环形锻件生产基地;液压泵和马达、液压顶升系统是国内知名品牌;标准件、紧固件在国内同行业中技术水平及生产规模居领先地位。 精密数控装备及功能部件。以大重型数控轧辊磨床、大中型龙门刨铣床及大型数控龙门刨床、中小型数控铣床和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以及光机电控一体化设备为主。其中:系列大重型数控轧辊磨床等在国内同行业具有品牌优势,重型、超重型数控龙门铣床、镗铣床、刨床等特种数控机床产品具有一定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工夹具、工量具、数显测量仪、刀具等功能部件不断提升制造水平和质量。 电子元器件和电力装备。电子元器件和通信终端产品基本实现系列化、规模化、专业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军民两用新型电子元器
10、件生产基地,其中:钽铝电解电容器、中高端电连接器、真空灭弧室、动力型锂电池、锂电池正极材料等产品达国内领先水平。电力装备以大功率电炉变压器、电力变压器和电网改造及水火电扩容所需的各种电力设备为主,其中:20000-240000kVA新型电力变压器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品牌优势。拥有完整的高低压开关电器制造体系,制造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西南地区市场占有率超过40。 铁路车辆及备件。具备制造和修理各型铁路通用、专用货车的能力,初步形成高速列车用螺旋弹簧钢、车轴钢、铸钢车轮、粉末冶金闸瓦等产品产业链,是国内铁路运输“重载提速”机车车辆配件的重要生产基地。 特色装备及零部件。拥有大型采棉机和甘蔗联合收割机
11、等农业机械、复式永磁抽油机、大功率液力变速器、井下石油开采及测试装备、“冷拉伸滚压”及大卷筒直径拉丝机等国内首台套装备产品替代进口。橡胶生产、节能环保、造纸、铝加工等一批有特色的特种装备相继投产进入市场。配套零部件已由工程机械应用领域拓展到特色装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产业规模小、比重低。截至2009年底,248家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不到50家,无100亿元企业,工程机械最大的企业规模不到10亿元;矿用机械、数控机床、电力装备等企业规模没有一家超过5亿元;汽车整车与发达省份相比,产量小、品种少。没有形成以主机制造为核心,上下延伸的产业链,对国民经济和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不高
12、。 固定资产投入不足。2009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入为26.7亿元,仅占当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34%,低于西部12省(市、区)3.18%的平均水平,较沿海地区10%以上的平均水平差距更大。低投入导致发展缓慢,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占全国同行业总产值的0.19%,在全国装备制造业排名第25位。 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国有资本约占90%,民营资本约占7%,所有制结构单一。军民结合、军地融合步伐缓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障碍突出,对外开放程度低,除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布点的国有企业外,改革开放以来引进的大企业极少。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不合理,产品多处于产业分工价值链的中低端,传统加工及仿制
13、产品的技术含量低,最终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低。产业发展仍然面临体制、规模、技术、市场等瓶颈制约。 三、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扩大总量为目标,突出集聚和特色的发展方向;以重大项目为依托,突出加大投入扩大产能的主题;以主机带动为牵引,促进制造和成套产业链的延伸发展;以骨干企业为重点,加强结构优化升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以国防工业为支撑,推进军转民技术成果产业化;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提升高端装备制造比例;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拓展国内外经营。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全省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速达23%以上,新增就业岗位约20万个,力争装
14、备制造业总产值在全国排位中上升1至2位。 到201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40%以上; 其中:汽车及零部件、能矿装备及工程机械、民用航空三个产业投资占总投资的69%左右。5年实施项目169项,其中:2011年新开工项目45项,占项目总数的27%。 到2015年,建成70个以上具有先进设计和制造能力的国家级、省级技术研发机构;在重点领域培育80项以上国内或省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 到2015年,培育3家以上100亿元企业、8家以上50亿元企业、15家以上10亿元企业,形成一批集工程设计、产品开发、设备制造、工程成套和技术服务为一体,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中型装备制造企业
15、集团。 四、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产业布局。 打造三条重点产业链。围绕汽车、能矿及工程机械、民用航空三条产业链,实施一批对产业发展有积极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在汽车及零部件配套发展、通用飞机制造、重大能矿及工程机械成套设计制造和关键零部件、基础件等主机配套和高精尖加工能力上取得突破。 布局四大区域产业集群。推动装备制造业向贵阳、遵义、毕节、安顺等重点区域集聚。以贵阳为核心,在小河孟关装备制造生态工业园、贵阳麦架沙文高新技术产业园等重点工业园形成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及零部件、新型电子元器件及电力装备产业集群;以遵义、安顺为主,依托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黎阳高新技术工业园、夏云工业园和安顺经
16、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以核电装备及配件、风力发电及石油开采装备、飞机和零部件等为主导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毕节、六盘水为主,贵阳为辅,依托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六盘水能矿装备产业基地、贵阳特色装备产业基地,形成以汽车及零部件、矿用机械、铸造件及其配套零部件、特色装备及基础件的产业集群;以数控机床、架桥铺路装备、机床铸件、船舶制造、电子元器件、节能环保装备等产品为主导,发展壮大都匀经济开发区、凯里经济开发区、铜仁经济开发区等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特色装备基地。重点发展贵阳电子元器件和电力装备、基础件、新能源汽车、物流装备、城轨车辆、数控轧辊磨床、金属拉拔装备、造纸装备、橡胶装备;遵义高低压开关电器
17、成套装备、生物萃取装备及医疗器械、铝加工成套装备;安顺大中型异形特种锻件、采棉机、医疗器械;六盘水能矿装备及铸造件;黔南数控龙门刨床、架桥铺路装备;铜仁思南船舶制造等特色装备产业基地。 鼓励承接产业转移。推动贵阳、遵义、安顺依托现有军工企业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主动参与和进入国内同行业结构调整及市场体系;鼓励六盘水、毕节、黔东南、黔南、铜仁等地区承接国内外装备制造产业转移;推动中小民营企业互动发展,积极开发特色装备和产品,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 (二)重点培育三个支柱产业。 1.汽车及零部件 以“联合重组、配套协作、壮大规模、振兴整车”为指导,吸引国内知名企业集团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与省内汽车企
18、业开展多形式合作,建立整车与零部件协调配套、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的生产体系,打造高起点、高水准的汽车生产基地,实现多品种、多配套、系列化发展。 汽车整车。加快建设毕节载货汽车、遵义微型客车、贵阳客车及专用车三个汽车生产基地,通过实施重大技改扩能项目,加快提升整车产能。重点开发适宜山区公路运输的重卡、微型客车、轿车,加速推出客车及专用车的换代产品,加快发展大马力、大吨位载货汽车及中高档长头物流车,加大低速货车和轻卡产品调整升级力度,专用车实现改型升级,新一代重卡制造形成规模,新增混合动力及新能源汽车产品。按照市场化方式推进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引入省外大型汽车企业集团,支持以贵阳、遵义为主,
19、黔东南、黔南创造条件发展专用车生产基地,调整升级现有邮政运输车、集装箱运输车、医疗救护车等专用车,加快开发高速公路养护车、应急通讯车、汽车起重机、随车吊、环卫与物流车、各类园区(风景区、开发区、高校和工业园区)用车、新能源专用车、观光车、电动微型车等。 汽车零部件。围绕贵阳、毕节、遵义三个整车生产基地的需求,加快推进以汽车零部件产品为主导的工业园区建设,以产业链为纽带集聚,形成区域规模效应。重点支持贵航汽零股份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现有的电机、车桥、密封件、齿轮、散热器、电器开关、继电器等优势汽车零部件,重点发展发动机、传动、制动、转向、行走、点火、燃油、冷却、电器仪表等配件系列产品,积极开发高技
20、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质量的产品,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积极引导零部件关联的中小企业加强联合协作,组建模块化供货的企业集团,形成我省零部件供应的模块化、分层次体系结构。积极进入国内整车制造商和跨国汽车公司的采购供货体系,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扩大市场占有率。重点支持锂电池正极材料、动力电池、锂电池驱动系统等特色优势品牌做强做大,加快开发生产汽车钢板、铝轮毂及铝合金铸件、前后桥铸件、轮胎、内饰配件等汽车配套产品。 汽车服务业。促进汽车制造向研发和服务业两端延伸,实现二、三产业同步发展。积极拓展汽车检测监理、维修保养、4S服务、驾驶培训等车辆生产应用过程的服务范围,提升汽车维修、装潢、改装等售后服务能
21、力和水平,基本形成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整车生产汽车维修汽车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到2015年,全省整车产能达45万辆,其中:各类载货汽车15万辆,微型车20万辆,客车及各种专用车、改装车7万辆,乘用车(轿车)3万辆;汽车零部件生产9大类100种以上。汽车整车产值占汽车工业总产值的比例由“十一五”末的17%提升到60%以上。 2.能矿装备和工程机械 以主机生产为龙头,带动中小企业及配套企业发展,主要在贵阳、六盘水形成产业集聚,整合企业技术和生产能力资源,集中力量扩产达产。 能矿装备主机。依托省内丰富的煤、磷、铝等矿产资源,针对省内多山、矿种多样的矿产资源开采实际情况和特点,以盘江六盘水装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民政府 办公厅 关于 印发 贵州省 十二 装备 制造业 发展规划 通知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