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预测.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未来五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预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来五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预测.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未来五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江小涓(根据速录整理 未经本人审阅) 我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与各位进行交流,这个会我已经参加了三届,我也有一点难度,非常不愿意让大家重复听同样的内容。这次会议上,有这么一个大的主题,因为“十一五”刚刚开始,去年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是“十一五”规划的建议,这个工作我有所参与,我把我学习中央“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有所体会跟大家交流。两个小时的时间比较紧,我挑其中一些我有所研究的并和我们会议联系比较紧的方面做一些交流。 我们先大体看一下,这次中央的建议有一些非常突出的特点,这已经是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了,这个建议总共这么大的九个部分,九个部分中间有些部分面孔看上去比较熟悉,但
2、是在议题的标题下有几个新的提法,我觉得是对我们下一个阶段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突出特点直接的体现。 “十一五”的第一个部分按成规讲就是成就和形势分析,这是我们每次五年计划必须要讲的,第二部分叫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我是说它大概的主要内容,这是我们全新的内容,这是在其他五年间没有过的提法。第三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也是我们多年在第三部分都是所谓的“三农”问题,这次对它的口径、内涵和意义做了大的调整。第四是自主创新和结构升级,自主创新是我们每一个五年规划中一个突出的表现。第五个是区域协调发展,这次我们重述了一些基本的原则。第六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两个问题其中讲的意思是从“九五”里面都明确在提,这次我
3、们把它作为一个大块的问题讲,而且叫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型社会也是新的提法。第七是改革开放是我们每次五年计划里面都有的,这次在内在内容的提法上有了很重要的新的进展。第八是科教文卫,社会事业的发展。第九是和谐社会,是我们这次全新的提法。第十是团结奋斗。 这次我们的文件和我们“七五”以来、“六五”以来改革开放前的计划非常不同,“七五”计划也有很多新的提法和面孔,但是此后大块的内在内容上有很多的进展,大块的内容上面貌很相似。一直到“十一五”,我们在整个大的框架下又发生了比较重要的调整 科学发展观作为“十一五”统领全局,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代了“三农”问题,自主创新摆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资源节约和环
4、境保护型变化为建设社会,它的含义和我们以前讲的节能、节水、节材的提法不太一样了,总体上叫和谐社会,我们觉得提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变化。如果讲一个和谐社会,这个社会中的基本矛盾永远是人民内在的矛盾,实际上它有很重要的内在含义。 以上是建议的大概框架。 文件中间,我们讲主线,所谓理解中央“十一五”规化的主线叫“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是整个串下来的线。第二部分讲主要任务,这部分讲了六个必须,学习“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一定要记住,首先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怎么做到呢?就是六个必须,这是看文件的线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
5、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这是文件里面的原话,必须强调一下“十一五”会发生什么变化?这六个必须提示“十一五”规划中压力在什么地方?解决问题的思路在什么地方?六个必须在文件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个人理解,“十一五”期间,中国过去20多年的发展,当中起起伏伏很多因素在变化,实际上中国过去20年的发展在一个平台上,整个发展的基础性的条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过去20多年是一个段。 “十一五”期间中国的发展要爬坡,很多基础性的条件会发生重要的变化,所以,在规划中,“十一五”时期是一个关键的时期,我理解的关键时期的含义是,以往支撑我们高速发展,包括使我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条件没有大的
6、变化,但是在未来的五年中,很多重要的因素要发生变化,这也是我们六个必须中间第一个必须存在的原因,后五个必须没有什么争论。相反的,对第一个必须,起码在学术界是有过一些讨论的,学者有过这样的观点,只要我们增长的效益好,只要我们增长的方式转变,速度的快慢是不重要的,这是不重要论。还有不成问题,中国过去多年的经验表明中国经济速度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增长的质量跟效益,这两个判断是我们过去经济速度不是问题带来的经验上的认识。但是,“十一五”期间第一条就是经济速度的压力加大。最后讨论来讨论去还是决定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摆在第一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较快发展,这条不能动摇,不能轻飘飘地说速度不是大问
7、题,如果这样来看速度问题的话,“十一五”期间就容易出问题。 下面我就按照六个必须的思路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学习这个文件的体会,以怎样的背景讲问题?做到六个必须的难度在什么地方?几个必须之间有重要的关系是怎么衔接和协调的?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第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看看过去多少年的实践,(见图)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1980年到2005年经济增长的速度,这个速度告诉我们好几个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一个速度比较高。在过去26年中间,我们平均的增长速度是9.4%,全球增长的最好的经济体,同时是大起大落的经济,年度之间一年两年的速度可以相差10个百分点、6个百分点、7个百分点、5个百分点,它
8、持续在每年3、4个百分点的速度往上增几年,然后又突然往下跌,这个经济增长的速度变得不稳定。 (见图)这张图在罕见的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间也是非常罕见的,峰谷之间的差距最短,很尖锐的拉下来了。这种经济的增长对经济发展危害比较大,我们的秩序非常的混乱,突然一个峰谷掉下去,整个经济一片萧条声。所以这种经济不是很令人满意。但是这种状况在90年代中期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我们整整8年的时间,走得非常的稳定,这是我们在新中国建立以来没有见到过的,就是我们在保持9.1的速度上,整整走过了8年,年度的波动不超过一个百分点。这是实行计划经济,包括现在高速增长的发展当中,经济走出这样的线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今天不展开讲
9、了。 第一,政府调控宏观调控的经济能力大有长进,基本上出什么政策带来什么效果是非常有数的,什么样的力度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变得非常有经验,调控经济的能力在大大加强。 第二,经济内在的自稳定性在加强,我们以前中国经济是典型的一个政策冲击最突出的经济,就是一个政策出台,领导人一段讲话,发表一篇社论,领导有一点暗示,一个社论把一个股市弄上去了,这叫典型的使个眼色,经济动作就很大。这种东西在这两年已经不那么容易出现了,我们去年股市不好的话,我们记得使了很大的劲,包括出讲话、社论、出政策,但是市场的反映很稳定。经济内在有了它作为市场基础稳定运行的规律,这个形成本身是对我们多年体制的一个好的回应。市场的稳定
10、性在增加。这条线能不能往下走?大家讲中国经济成长没有大的问题,但是在这两年平稳增长的同时,中国经济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因素在发生变化,一是各种成本在上升,通过多年的比较优势有了明显的变化,劳动力的成本持续三年增长是比较大的,其他投入的所有要素,我们的能源、资源、土地,各种成本的价格都在比较快的涨。这个趋势是很明显的,我们看一个图。 (见图)这是我们劳动力成本在全球的地位的变化。2004年8月份的时候,我们被调到了2美元的经济区,它是全球劳动力优势的比较结果,所有绿色的部分是我们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以前我们是比绿色还要淡的地方,以前我们劳动力方面是没有竞争对手的,现在被调到2美元区,从劳动力上讲,我们
11、有东南亚一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墨西哥都是人口大国,成本非常低,这些年在不断改善。加上中亚部分,他们的成本比我们高一些,他们的劳动力、生产流动性比我们好得多,它靠近我们的市场。在北区还有一块自由贸易区,下面带着莫斯科为主的这一片,和美国的经济联系非常的密切,跟我们很有竞争力。市场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红色以外的部分,主要的市场就是日本、韩国的大市场,西欧的大市场和北美的大市场。所以,我们的竞争力单凭劳动力成本的话,劳动力在削弱。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这是多少年的压力也罢,优势也罢,我们就业压力很大时结构在升级,这是中国的国情。我们大体上有2亿多的农村劳动力没有就业,城里还有一部分。这两年我们
12、单位投资吸纳的劳动力直线往下掉。以前我们造鞋、服装、纺织品,建个厂子,几千人的就业就解决了。现在我们造芯片,10几亿下去,只有几百号人。所以在结构升级的时候,就业压力是非常大的,这是我们中国独特的,就是说我们经济随着在高速成长,但是吸纳就业的弹性在往下走,这是大的压力。过去我们经济在增长、就业也在增长,但是我们压力在加大。 第三方面,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增多,中国无论在发展还是改革,我们都是获利的,这样的话,我们成本是很低的,这两年随着不同主体利益的增强,改革中有一部分人获利多,有一部分获利少,对形势改革的进一步的明确,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大,经济发展和稳定的成本都在增加。现在我看不少社会稳定的问题跟
13、我们建电厂有关,它的压力在大大增加。 第四是我们体制不适应新形势。后面我们展开讲,这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碰到的同样的问题,就是我们有一些原来计划经济的体制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我们作为成长型的国家,适应新的产业结构、适应新的投资结构新的体制没有成长起来,它已经成为我们下一步经济发展中非常突出的制度性的障碍。 第五是超大规模经济体的外部压力,是中国独特的情况,无论是在美国高速成长的时候,还是后来的日本和韩国,毕竟和整个外部的经济体相比规模是小的,我们现在13亿人口快步迈进工业化对外部市场有非常大的依赖性,这一条是其他国家没有争议过的,这样使我们在全球经济中间有大的变化,这是我们这些年出口的变化。9
14、0年代之前,我们出口就落在发展中国家的中间,增长的速度比较缓慢,90年代我们在加速,但是有明显的上升,2000年以后我们就突然上升,能抬头了,如果把2005年调的话,我们已经又上升了,按照2004、2005的出口增长速度,再走两年我们就会超过德国。因为全球的扩张贸易速度,与我们的市场扩张速度没有那么快。这样,外部带给我们的压力就非常大,因为所有的国家在它面对企业关门、员工失业,而且和新的产品的进口有关的时候,政府就根本回避不了这种压力的出现。所以,超大规模经济体的外部压力在我们刚刚开始20多年以后,外部的环境非常的紧张,也是我们碰到的很大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在过去26年的发展中始终是劳动力的
15、成本没有成为压力,土地、能源、资源没有成为大的压力,发展改革中的利益调整的问题始终不是大的压力,都是点上的压力。我们体制改革都是提供足够的活力,深层的改革跟不上,成了把速度往下压的原因,出口、外资多少年都是我们最重要的拉动力量,这两年的速度趋于稳定。我们在同样的基础上走了20多年,一个国家走了20多年以后,基础条件没有发生变化,这不太正常。很多基础条件在发生变化,这是正常的。在“十一五”期间绝不要轻视速度,不要把速度不当回事。把所有的变化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速度往下压的。 所以,“十一五”六个必须的第一条,就是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央强调这一条,放到这么重要的位置,背后有对大的环境的变化的
16、判断。 为什么保持速度十分重要?我觉得问题仿佛变得不清楚了,老百姓提高生活水平的要求一点都没有减弱,还在加强,有越来越多的人群需要提高生活水平。我们现在光有GDP带来物质的要求,和人类的全面发展不相匹配,我们要有各方面发展的东西,教育要发展、经济文化水平要高,如果讲有很多条件的话,它肯定是最重要的。 我们带来一张图,因为最近讨论有一些观点在走偏。(见图)这个图是全球180多个国家人均GDP的水平,和它的教育、医疗事业发展水平的相关性,我们拿了一个GDP和拿了一个人类发展指数做比较,人类发展指数是联合国发展出来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发展水平能力的一个指数,它是三项指数的平均数,第一是人均GDP,第二是
17、国民受教育的程度,是初级、中级和高等教育的初学率,很简单的加在一起的数,第三项因素是预期寿命,这是国民卫生医疗状况的结果。世卫组织拿什么衡量一个国家的医疗水平呢?最后要落到人是不是健康长寿上?医疗什么都有,但是人活到49岁基本上就没有了,它一定有很高的婴儿死亡率、儿童死亡率、成人死亡率。如果一个医疗存在缺陷,人基本上73岁才死去,总体上的水平不会低。如果只有少数人有巨额的财富,大部分人很穷,可以把人均收入拉上去。但少数活得再长,也拉不上去。这两个指标衡量社会的均等性非常重要。这是一条中间的均等线,这是HDI排名第一位是最好的,GDP排名收入最高的一直排到180位,一个国家收入指数和发展指数相同
18、的,它一定所有的点都集中在这一条线上。我们看这条线大的趋势第一个判断是高度相关,基本上是和这条线是非常靠近的,每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和人类发展指数基本上是一样的,才可以靠近这个点。这条线我们一看,就是说这两个因素是高度相关的。这是第一个判断,我们看中国GDP是排在93位(2003年数据),但是HDI人类发展指数我们排在83位的,说明什么呢?说明人类发展指数的排名比我们的GDP的排名要高,排到这条线下面的国家都是它的社会发展的均等程度比它的GDP的排名要高,社会发展水平排得越高,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排在上面的就是经济发展水平略低一些。180个国家少有例外,这几个例外的是谁呢?人均GDP排在36位,
19、但是HDI排名是100多位,我也不知道是谁。少数人占有巨额的财富,显得这个国家人均的GDP非常高,但是教育和医疗保障的水平很差,这是很特例的国家,这是南非,一定是少数人拿着很大的财富,一般老百姓享受不到医疗和教育的水平,所以才会排到这个位置上来。这些国家极少有例外,基本上你的经济发展在什么位置,你的社会发展就在什么位置。我们把这个数跟大家讲,也就是说不能没有GDP,没有GDP,什么事也办不成。 我还是要强调一下,摆到这里绝不能说我们医疗卫生体系没有问题。比如医疗体系不能讲中国给老百姓提供一个很好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我们医疗卫生体系说到底是老百姓自身的收入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医疗、保健、卫生整个状
20、况的改善。我们的教育也不能说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义务教育体系,只能说我们的中国老百姓在教育支出上占支出的比重是排在全球的第一位,我们很重视教育,但并不能表明政府提供了很好的教育体系,是两个概念。我们怎么能拿出钱给孩子做教育,我们怎么拿出钱看病、保健和健康相关的医疗保健呢?还是居民收入在提高,GDP与HDI是高度相关的。 用这么大的篇幅是说在“十一五”期间有更大的压力、花更大的力气平稳较快速度增长。总理在去年的讲话上公开发表,说明这个文件的时候,很大一段话说的是为什么“十一五”还要发展经济。我们把背景跟大家介绍一下。 第二个重要的内容是必须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如果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最艰巨的任务
21、,中国是什么样的国家呢?是不同类别国家之间城乡差距最突出的这么一个国家,我们看看我们算出来的数据,59个国家的样本,国际劳动组织提供的数据,全球平均以农村居民为1那就是1.58倍,高收入国家是1.38,上中等国家是1.51,下中等收入的国家是1.49,低收入的国家是2.43,这是中国的城乡差距,我们去年是3.23:1,是我们所有分类,包括收入低的国家,包括和我们同类的国家的40多个下中等收入国家大概他们是1.51倍,而我们是3.23倍,59个国家列出来看,一个一个国家比,我们排的位置也是相当靠后,我也不愿意说这个数,非常非常靠后。 首先我们要认定一个事实,我们的城乡差距是非常突出的,这个问题是
22、非常突出的问题。在“十一五”规划中,我们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这次有多项措施出台,有些已经实施了,比如农村税费改革,面对将近8亿在农村的农民,我们讲农村的小的政策都起不了作用。这次农业税的减免到今年就全部实行了,我们大概每年出来的帐是1000多亿,但是有了农业税的收缴很多收费都搭进去了,中央不交税了,所有搭在上面的税就说不了,但是有些专家估计,搭在上面的税不低于合法收的税。 第二是建设资金更多地投向农村,我们也在做,我们每年有上千亿投入到农村去。 第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我们现在强调的是教育、卫生、文化三大项,我们现在社会事业投入增量的部分主要投入农村,我们从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始终
23、坚持在做。 第四是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复杂性就大大增加了,前三项是政府少说多给的问题,第四项的关系就比较复杂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会给城市就业带来新的压力,也会给城市建设包括给城市中的福利带来影响,这点做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但是非做不行。 (见图)我们看看这张图就是看到农村转移的大的压力,为什么农民穷?就是因为很大比例的农民分享很小部分的财富,这是它的根源,我们现在的农业产出占社会总财富的比重只有14%,但是我们的农民还有50%的劳动力为主要的收入来源,我们把还是农民身份以非农收入的剔除掉,仍然以农村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一大半劳动力,在分享很小一部分财富,这才出来农村的收入是社会的1/
24、3或者是更低。这张图不变的话,我们的农民收入是上不去的。有学者提出,农民转移不容易,会带来很多的社会问题,能不能把这部分拉高一点,虽然人数没有减少,但是分享的社会财富会增加。这在内在的成长性来讲是不可能的。到2020年我们大概的比重要降到10以下,农业占GDP的比重往下走的。这块往下走是很难避免的,我们预计2020年要达到的水平是农业所占的比重是8.4%,这个往下走是很正常的。 还有一个大的趋势,他自己上不去我们往上补,我们差3点多百分点的财富,一个百分点就是1800万,10个百分点就是18亿,我们每年给农业补就是3000亿。这个根本补不上去,我们农村人口还有60%。所以从工业化的趋势看,从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未来 我国 社会经济 发展 预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