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安市职业教育资源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西安市职业教育资源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科 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业学 院: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专 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 号:2011一三2048指导教师:刘吉发教授学生姓名:何瑞玲完成时间:201112西安市职业教育资源情况调查报告一、调查内容 1、西安市职业教育背景职业教育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多余的,它是现代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社会生产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我国现行的国民教育体系中,普教和职教(即职业学历教育)构成两个重要的方面军,初、中、高构成不同的层次。普通教育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教学的重点是进行普通文化课教育,重心在中小学阶段。职业教育是现代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
2、的产物,其本质特征是及时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技能型人才,重心是传播、培养和训练专业领域中的知识技术和技能,重点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就拿我们西安来说,古城西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教育是西安的一大优势,高等教育位居全国第三、西部第一,已经成为莘莘学子们求学的一片热土。与此同时,基础教育也有了很大发展,全市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已经完成,每年都有约一五万名学生初中毕业,其中近半数的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为将来进入高等院校深造做准备。而另一半初中毕业生则需要进入各类职业学校学习,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 2、西安市职业教育现状及特点 目前,全市共有职业院校141所,其中,高等职业技术学院3所,中等职业学校
3、一三8所。中等职业学校中,普通中专5所,技工学校45所,职业高中85所,成人中专4所。全市职业院校在校生一五.5万人,教职工9983人。学校开设有加工制造、信息技术、商贸与旅游、医药卫生等十三大类专业,基本涵盖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以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各区县职教中心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体系,每年为社会输送4万余名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职业院校数量多,占全省职业院校总数的23%。二是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很高,民办职业学校数量大。三是专业门类齐全,覆盖面广。全市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中,涉及第一产业的专业占总数的5%,主要有农业、种植、养殖等;涉及第二产业的专业占
4、50%,主要有机械加工、电子、建筑等;涉及第三产业的专业占45%,主要有旅游、幼教、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和金融、物流、动漫等现代服务业;四是生源广泛,本市以外生源达40%以上。 3、主要工作 (一)职教投入不断增加,职业院校基础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设立职业教育专款。2006年8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市政发200695号),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共安排职教专款8000万元(从2007年至2010年分四年安排,每年2000万元)。同时,每年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支出不低于33,市级约为3000多万元,每年争取的中、省职业教育和劳动力培训资金约1000
5、万元,以上三项合计平均每年约有6000多万元用于发展职业教育。2006年市级财政预算执行职教专款800万元,2007年执行5700万元,2008年执行6900万元,2009年执行7600万元,2010年执行8700万元,2010年财政预算安排9500万元。职教投入的不断增加,加强了我市职业院校的基础能力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 二是加强专业建设。近两年来,由于我市职教投入不断增多,加之“民生八大工程”的顺利实施,区县级职教中心的专业建设不断加强,先后创建了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加工、电工电子、物流、饭店服务等一八个示范专业。9所学校晋升为市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 三是强化师资培训。从2
6、007年起,我市每年从职教专款中列支200万元用于教师培训,先后组织了700余名职业院校的院校长、区县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专业教师赴清华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扬州大学等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进行提高培训。加上省教育厅组织的国家级、省级教师培训,2007年至今,我市共培训专业教师、管理干部一五00余人次。 四是努力扩大中职招生规模。为鼓励职业学校扩大招生,市政府实行了“以奖代补”政策,即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每毕业一名学生,奖励100元。近两年,职教专款用于招生奖励资金达一八0多万元。为进一步激励民办学校办学积极性,2009年,市政府决定将“以奖代补”政策扩大到民办职业学校。我市近几年的中
7、职招生规模逐年扩大,2009年全市中职招生4.1万人,2010年招生4.9万人,2011年招生突破5.5万人,均超额完成了省上下达的招生任务。 (二)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加快,培训能力不断增强。 为进一步提高实训基地的培养能力,解决企业的用人需求,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我市依托西安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机电类、依托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电子类、依托西安旅游职业中专成立了旅游类、依托西安文理学院成立了软件服务外包类、依托西安教育电视台成立了动漫类五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并每年从职业教育专款中安排2000万元,重点支持市级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为全市同类职业院校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训场所,提高了职业学校
8、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就业教育能力。 (三)重点职校建设加快,办学效益显著提高。 狠抓了中等职业教育骨干体系建设,积极创建重点职业学校。2007年,新城区创建了1所省级示范职业学校,2008年,阎良区、高陵县、未央区、新城区分别创建了1所市级重点职业学校,2009年,临潼区、雁塔区、新城区分别创建了1所市级重点职业学校截至目前,我市共创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7所,省级重点(含省级示范)一五所,市级重点14所。 (四)网络建设成效显著,为农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决定、关于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实施“一网两工程”,即: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镇
9、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辐射点,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2008-2010年,全市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6万人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39万人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办学结构趋于多元,民办教育蓬勃发展。 近几年,市政府坚持在发展中规范民办教育,在规范中发展民办教育,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已成为我市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截止2010年底,全市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已达112所。 (六)办学模式不断创新,职教资源进一步盘活。 为积极创新办学模式,进一步拉动和盘活职业教育资源,做好做大做强西安职业教育,近年来我市组建了西安轨道交通职
10、业教育集团、西安软件服务外包职业教育集团、西安动漫职业教育集团和西安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初步建立了职教集团内部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在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的办学道路上不断前进。为化解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人才供给矛盾,还由高新区管委会和西安文理学院联合组建了西安软件服务外包学院,承担技能培训、实习实训、学历教育、高端人才的培养任务,今年力争培养规模达到2万人次,努力为社会就业服务。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根深蒂固,人们对职业学校的认可程度并不高,普遍认为上大学才
11、是成才的最好出路。同时,一些企业不愿意在培训技术工人上进行较大的投入。初高中毕业生对接受职业教育态度冷漠,行动不积极,从而导致职业院校的生源不足,质量无法保证。 二是职业教育统筹管理力度不够,职教资源优势作用不明显。 由于历史的原因,职业教育缺乏有效的统筹管理。职业教育分属教育、劳动、农业、文化、卫生、残联等部门多头领导,相互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与整合,致使管理较为松散和混乱。另外,职业学校点多、规模小、条件差,职业教育资源分散,专业设置重复性问题严重,难以形成规模办学,难以形成与外界强有力的竞争。 三是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少,特色不够突出。 从整体上看,我市的重点职业学校数量不够多、规模不够大、标
12、准不够高;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专业多而不精。尤其是缺乏精品专业,难以形成办学特色。 四是“双师型”教师短缺,办学模式尚需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师资水平偏低,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缺乏,专业教师进口渠道不畅,产学结合还不够紧密,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革新。三、改进建议及思路 一是逐步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对全市职业教育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对师资、实验设备、培训机构及实训场地等教育资源进行统一协调管理,解决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问题,尽快形成政府统筹,各尽其责,齐抓共管,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工作格局,为做大做
13、强我市职业教育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积极推进职业院校资源整合。 根据西安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对全市职业院校进行优化,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每个区县集中力量办好职教中心,通过强化区县政府统筹,理顺管理体制,采取合并、共建、联办、划转等形式,整合区域职业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以改变中等职业学校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规模小、重复设置等状况,使职业教育运行机制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目前,市教育局已经组织相关人员赴我省商洛市洛南县、宝鸡市眉县和榆林市考察学习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经验,并即将结合区县实际,在全市逐步推开。 三是重点加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重点
14、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加大对农村职教中心的建设投入,继续落实国家中职学生资助政策,积极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养培训工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更多具有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 四是继续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不断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投入较大的财力和更多的精力,狠抓骨干职业学校和区县职教中心建设,到2010年,全市区县职教中心全部成为市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进一步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吸引更多学子报考职业院校。 五是改革创新职教办学模式。 坚持走校企结合之路,鼓励和支持职业学校开展半工半读。由政府牵线搭桥,引企业进学校,解决学生实习实训问题,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
15、生就业竞争力。积极扶持职教集团的运作和推广,加快推进集团化内部运行机制良性运行进程,同时根据职业教育发展和市场需求,再组建12个区域性的职业教育集团,进一步拉动和盘活职业教育资源。 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继续大力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积极从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任兼职专业教师,充实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深化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尽快建立一支符合职业教育需求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七是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抓好就业教育。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狠抓德育工作,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动和促进社会就业。 八是继续大力营造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重大政策、重大措施、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大活动,多方位多角度地对职业教育进行持续宣传,发布职业教育相关信息,公告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在全市持续营造大家共同关心、支持、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9.20.202210:1410:14:4222.9.2010时14分10时14分42秒9月. 20, 2220 九月 202210:14:42 上午10:14:422022年9月20日星期二10:14:4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