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氯碱工业的现状和发展.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我国氯碱工业的现状和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氯碱工业的现状和发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国氯碱工业的现状和发展张爱华(中国石化集团齐鲁石油化工公司,淄博,255400)摘要:介绍了我国氯碱工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耗氯化工产品的开发应用情况。目前我国氯碱工业的产品结构由以碱为主转向以氯为主。因此,就如何合理开发生产氯衍生产品,搞好氯碱平衡进行了探讨。关键词 :氯碱工业 现状 氯衍生物 开发1 我国氯碱工业的发展现状1.1 生产能力氯碱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近年来,由于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各氯碱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纷纷扩大烧碱装置规模,从1999年开始,掀起了一轮烧碱扩建高潮,到2000年其生产能力已从1998年的6 860 kt/a增至8 00
2、0 kt/a,目前我国烧碱的总生产能力已经达到8 620 kt/a,居世界第2位。如此快速的增长,使国内烧碱市场趋于饱和状态,而且这种扩建热潮目前还在继续,齐鲁石化公司氯碱厂正在扩建的200 kt/a的离子膜装置,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再建400 kt/a的装置,其他的一些厂家的计划项目估计还有700 kt/a, 如果这些计划项目得以实施,我国的烧碱生产能力将达到近10 000 kt/a。目前我国的烧碱企业有200多家,装置规模普遍较小,生产能力超过100 kt/a的生产企业只有24家,见表1。表1 我国烧碱主要生产厂家及生产能力 kt/a序号 单位名称 生产能力1 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
3、公司 4002 锦化化工(集团)责任有限公司 2803 齐鲁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氯碱厂 2504 天津大沽化工责任有限公司 2505 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天津化工厂 2356 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电化厂 1907 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708 北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609 江西电化厂 14010 宜宾天原集团有限公司 14011 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3012 江苏省常州江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2013 江苏化工农药集团有限公司 11014 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10515 山东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0016 无锡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017 安徽氯碱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10018 武汉葛化集团有限公司 10019 湖南株州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0020 杭州电化集团有限公司 10021 江苏泰兴新浦化学有限公司 10022 福建省东南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10023 岳阳石油化工总厂环氧树脂厂 10024 太化股份有限公司氯碱分公司 100_1.2 产量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加,近年来烧碱的产量也不断增加,2002年全国烧碱产量达8 089 kt,为历史最高纪录,与2001年的7 135.2 kt相比,增长幅度为13.4%。表2列出了我国烧碱产量超过100 kt的生产厂家。目前烧碱的生产方法几乎全部采用电解食盐水的方法,这样,每生产1 t烧碱则联产0.88 t氯
5、气。2001年在生产烧碱的同时,产出氯气6 280 kt;2002年则同时产出氯气7 120 kt。随着离子膜法新装置的建成,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水银法已停止生产,苛化法的产量也相当少,我国目前烧碱的主要生产方法是隔膜法和离子膜法。表2 2002年烧碱产量超过100 kt的厂家 kt 序号 单位名称 产量1 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379.82 锦化化工(集团)责任有限公司 268.23 天津大沽化工责任有限公司 255.74 齐鲁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氯碱厂 226.65 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天津化工厂 223.16 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电化厂 201.57 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40.88
6、 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38.29 北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29.410 江苏省常州江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25.611 南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20.012 宜宾天原集团有限公司 119.613 无锡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5.114 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114.215 太化股份有限公司氯碱分公司 108.116 山东沂州水泥集团公司 101.517 山东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00.12 我国氯碱工业存在的问题2.1 规模、技术问题 目前我国烧碱每套装置的平均规模在40 kt/a左右。只有24家企业达到了100 kt/a规模,大多数企业的布局分散,规模较小,与国外大型烧碱企业
7、相比差距非常之大,国外氯碱企业的集中度相对比较高,日本、欧盟的前5家企业分别集中了它们烧碱生产能力的50%,美国的5家大公司集中了美国烧碱生产能力的80%,而我国前5家企业的生产能力不到全国总生产能力的16%,装置的规模小,效益自然差距很大。 近几年,我国的氯碱生产工艺虽然有了较大变化,采用先进生产工艺的生产装置逐年增加,但是,总的来说,生产工艺与国外相比相对落后,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因素,生产成本普遍偏高。目前我国的烧碱生产中,电解法产量已占总产量的99.3%,苛化法仅占0.7%。在电解法烧碱中,隔膜法烧碱产量占74.0%,离子膜法烧碱所占比例占到25.9%,水银法烧碱下降仅为0.1%。2.2
8、氯与碱平衡问题氯与碱的平衡是氯碱工业发展的关键,在20世纪80 年代,是以碱定氯,通常把氯气作为生产烧碱的副产品;而到了20 世纪90年代,由于氯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氯碱工业逐步发展为以氯定碱,烧碱逐渐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副产品了。近十几年来由于我国氯碱工业的盲目扩建,使烧碱产能增长过快,而下游相关产业发展滞后,氯与碱的需求不平衡问题越来越突显。而且国内市场上氯产品需求旺盛,而烧碱市场疲软,目前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有烧碱过剩需要出口,却需要大量进口氯产品的国家,估计今后这种氯与碱的供求不平衡还将会继续进一步扩大。显然,氯产品的发展是今后氯碱工业所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氯产品的开发与生产成为企业
9、今后主要的效益增长点,也是氯碱生产中决定企业经济效益和技术水平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氯产品的生产与发展对氯碱行业的氯碱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的氯碱工业目前已开始由建国初期的以碱为主的产品结构转向以氯为主的产品结构的新的发展时期。目前国内氯产品市场呈现出需求旺盛而国内生产供应不足的现象,为数不少的氯产品全部或大量从国外进口。因此,如何合理开发生产氯产品,搞好氯碱平衡是当前需深入研究和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2.3 氯产品的结构问题目前我国的氯产品主要有无机氯产品和有机氯产品。我国氯产品开发与生产最近几年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还相当大。从耗氯结构来看,我国的无机氯产品的耗氯
10、量始终占据全部氯产品耗氯量的主导地位,虽然从1983年我国停止生产耗氯量占12%左右的“六六六”原粉商品后,聚氯乙烯树脂的耗氯量有所增加,尤其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大力推广使用塑料建材,限制使用木材,使建筑行业以塑代木、以塑代钢得到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聚氯乙烯行业的发展。尽管如此,我国的无机氯产品的耗氯量依然占据我国氯产品耗氯总量的54%(包括盐酸和其他无机氯化物),其余46%用于生产有机氯化物(包括聚氯乙烯、氯乙酸和氯丁橡胶等)。生产聚氯乙烯耗氯量约占氯总消耗量的22%。在耗氯结构这一点上,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与我国完全不同。美国1995年有机化学品的耗氯量占其整个氯产品耗氯量的76.6
11、%,而无机氯产品仅占12.8%;西欧1995年有机氯产品的耗氯量占其整个氯产品耗氯量的84.1%,无机氯产品耗氯量占氯产品耗氯总量的9.6%;日本1995年有机氯产品耗氯量占整个氯产品耗氯量的55%,无机氯产品耗氯量占整个氯产品耗氯量的9.6%。 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有机氯产品所占比例小,但这并不说明我国有机氯产品需求少,事实上,我国这几年进口的有机氯产品占国内总用氯量的20%以上。造成我国有机氯产品大量进口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原料路线及生产工艺落后,生产规模小,产品成本高和质量差,竞争不过进口产品。3 我国耗氯化工产品的开发应用现状目前我国各氯碱企业拥有氯产品200余种,主要品种70多个
12、。无机氯产品主要有液氯、盐酸、氯化钡、氯磺酸、漂粉精、次氯酸钠、三氯化铁、三氯化铝等10余个品种;有机氯产品主要有聚氯乙烯、甲烷氯化物、氯化苯、氯化石蜡和环氧氯乙烷、环氧氯丙烷、氯乙酸、氯丁橡胶、氯化苄、氯化聚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二氯乙烷、三聚氯氰、ADC发泡剂等30多种;另外还有20余种农药产品。我国氯碱企业先后从发达国家引进多项高新科技,使我国的氯碱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从世界知名公司引进的先进离子膜法制碱技术,迅速发展离子膜法电解工艺,正在不断改造和转换原有的水银法和隔膜法工艺。近几年我国的不少氯碱企业以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大力发展有机氯产品,逐步取代以煤焦、农
13、副产品为原料的路线,加大科技投入,研发高科技精细化工氯产品。可发展的含氯产品,如:高分子化合物及氯化聚合物(聚氯乙烯、氯化橡胶、聚偏二氯乙烯及其共聚物、氯化聚乙烯、氯化聚丙烯)、环氧化合物(环氧氯丙烷)、光气系列产品(光气、双光气、三光气)、甲烷氯化物(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含氯中间体(氯苯和硝基氯苯、氯乙酸、氯化苄、氯乙酰氯、氯化亚砜)等,努力发展含氯产品,这既有利于氯碱平衡,又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1 高分子化合物及氯化聚合物3.1.1 聚氯乙烯我国现有聚氯乙烯生产厂79家,2001年全国聚氯乙烯生产能力达到3 600 kt/a,产量约3 096 kt/a。2
14、005年,估计还将有500 kt/a聚氯乙烯拟建项目建成投产,届时我国的聚氯乙烯生产能力将超过4 000 kt/a。此外,还将有几套200 kt/a以上的聚氯乙烯项目将在2005年以后实施,如果这些项目如期完成,则还要增加能力2 000 kt/a,预计到2010年我国的聚氯乙烯能力可达到6 000 kt/a左右。预计未来的聚氯乙烯主要消费行业为建筑材料和电子电器行业,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很迅速,预计今后聚氯乙烯建筑材料市场的潜力还很大,特别是塑料门窗、塑料管等,将保持较高的聚氯乙烯需求量,其他的一些建筑材料,如塑料地板、塑料壁纸、,密封材料等,对聚氯乙烯的需求也将稳步增长,此外,一些新型的结构材
15、料和装饰材料也将成为聚氯乙烯消费的新的增长点;在电子电器行业中,聚氯乙烯的主要产品有电缆、电线等,该领域对聚氯乙烯的需求量也将持续增长。在计算机、传真机等办公自动化领域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扩大,另外还有包装材料、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用于食品包装的高阻隔性能薄膜等等。据专家预测,预计2005年我国聚氯乙烯的表观消费量为6 000 kt ,2010年可达8 000 kt。总之,由于在未来的几年内我国对聚氯乙烯的需求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我国对聚氯乙烯的进口量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以满足我国对聚氯乙烯的需求。从我国的聚氯乙烯产品的品种来看,通用聚氯乙烯均聚树脂品种齐全,专用树脂的品种较少,在质量上与国外
16、树脂相比,也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加之我国国内的聚氯乙烯消费量增长较快,国内的聚氯乙烯产量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尤其是聚氯乙烯专用树脂料,还要大量依赖进口。聚氯乙烯是我国氯产品中进口量最大的产品之一。3.1.2氯化橡胶氯化橡胶(简称CR),是天然橡胶或某些合成橡胶经氯化改性后得到的重要橡胶衍生产品。氯化橡胶具有优良的粘附性、耐化学腐蚀性、耐磨性、耐候性、耐水性和难燃性,使之具有广泛的用途。氯化橡胶因其分子量大小或粘度高低分为不同品种型号,而应用于不同领域。低粘度的CR主要用于油墨添加剂,喷涂漆;中粘度产品主要用于配制涂料,如喷涂漆、耐化学腐蚀漆、建筑涂料、阻燃漆、船舶漆、集装箱漆等;高粘度产品主
17、要用于粘合剂,用于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特别是极性橡胶与金属的粘合。CR不仅可以做胶粘剂的主体,而且还可作辅助材料,用作氯丁橡胶和丁腈橡胶的粘合剂,能显著提高其性能。随着CR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国外氯化橡胶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局面。在我国,随着航运工业和海运的发展,船舶、集装箱及舰船对CR涂料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建筑、公路等也需要大量的CR涂料。2000年我国CR需求量达15 kt以上,而我国CR的实际产量不足3 kt,每年需从国外进口。因此,国内氯化橡胶有较大的市场发展前景。氯化橡胶主要有两种生产方法:溶液法、水相法。国外一般采用水相法或新型溶剂法生产。我国现在氯化橡胶的生产大部分采用CCl4溶液法生
18、产。广州化工厂采用溶液法生产氯化橡胶,生产能力1 000 t/a。安徽省化工研究院借助本院在水相悬浮法氯化高聚物方面的技术优势,开展了水相法制备氯化橡胶新工艺的研究,已取得成功,为我国氯化橡胶的生产创出了一条新路。我国是世界上生产氯化橡胶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但是我国的氯化橡胶工业与国外相比差距甚大。主要表现在规模小,四氯化碳消耗太高;尤其产品的粘度分级范围宽、白度较低、氯含量偏低、热稳定性差、溶解性差及四氯化碳含量偏高,以致于产品的质量受到限制,许多用户还得使用进口产品,每年进口量约在1 kt以上。3.1.3 聚偏二氯乙烯及其共聚物偏二氯乙烯共聚物是一种高阻隔性、强韧性以及低温热封、热收缩性和
19、良好化学稳定性的理想的包装新材料,特别是偏二氯乙烯共聚树脂加工成的薄膜具备阻湿、阻氧、阻潮、保鲜、耐酸、耐碱、耐油和耐多种化学溶剂的特性,因此在包装行业独领风骚,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及军用品的包装。我国偏二氯乙烯及其共聚树脂的生产技术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直到80年代中期,浙江巨化集团公司投资近千万元,组织浙江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化工研究院、浙江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多家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数十名科研技术人员精心研究,生产出了偏二氯乙烯共聚树脂和胶乳。其产品质量达到了发达国家20世纪80 年代后期的水平。目前我国偏二氯乙烯及其共聚物的生产装置较少,形成规模并投入工业化生产的只有12家。国内现
20、有不少单位仍在寻求技术拟建或正在建设偏二氯乙烯及其共聚物的生产装置。3.1.4 氯化聚乙烯氯化聚乙烯(简称CPE)是由高密度聚乙烯经氯化改性而制得的高分子合成材料,由于其分子中不含不饱和键,呈现线形无规则结构,因此,具有一系列优点,如耐热、耐油、耐臭氧、耐老化、阻燃、耐化学药品,绝缘性好等,CPE经加工后即可用于塑料制品,也可用于橡胶制品。用途十分广泛。CPE主要用作PVC的抗冲击改性材料及ABS的抗冲击、阻燃改性剂,当氯含量高时,产品的性能接近聚氯乙烯。因此,只要适当控制氯含量,就可以得到兼具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优点的产品。近几年,CPE在胶联橡胶中得到了应用,特别是作为电线、电缆的绝缘和护套材
21、料得到了迅速推广。我国PVC产量中26%为硬质材料,建筑业中PVC管材及异型材的推广,必然需要大量的改性CPE,由于CPE在橡胶领域的迅速扩大,因此CPE的市场会有较大发展。我国现有氯化聚乙烯生产厂家50 多个,2001年总生产能力164.3 kt/a,其中生产规模在3 kt/a以上的只有34家,装置规模最大的是潍坊亚星集团,其生产能力70 kt/a,位居世界前列,产品质量为世界一流水平,产品品种也由原来的5种增至10余种,产品畅销欧、亚、非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CPE主要有三种生产工艺:溶液法、水相法、固相法,其中水相悬浮法占主要地位。溶液法由于成本高,溶剂对环境有污染,后处理难度大等原因,其
22、发展速度不如水相法和固相法。国外一些大公司对固相法进行了一些开发,至今未见大规模生产的报道。3.1.5 氯化聚氯乙烯氯化聚氯乙烯(简称CPVC),又名过氯乙烯。CPVC能耐大多数的酸、碱、盐,具有很好的耐化学腐蚀性。CPVC的耐热温度要比PVC高3040 ,与其他高分子材料相比具有良好的耐热性。CPVC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主要用于管件、注塑成型、还可用于氯化纤维的改性、制造复合材料、发泡材料、涂料及粘合剂等。CPVC还可用作塑料的改性剂,它与热塑性或者热固性的塑料共混制造合金,可改善这些材料的性能,使之成为性能更为优越的工程塑料。我国CPVC的生产厂家一般规模较小,质量档次不高,应用开发力度不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工业 现状 发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