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初步测评(2).docx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初步测评(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初步测评(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初步测评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攻关项目“应对国际资源环境变化挑战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批准号09&ZD021)作者:李玲玲(1979-)女,辽宁沈阳人,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张耀辉(1961一),男,辽宁阜新人,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玲玲 张耀辉摘要:本文从理论层面入手,确定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从而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动力、过程及结果为基本结构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可供比较的指标体系。并对2000-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进行测评,进而总结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仍存在的问题,并提
2、出改进的建议。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测评指标体系;指数 当前,我国经济虽然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但随着全球分工参与程度不断加深,在国际经济危机的考验下和国际资源紧缺的威胁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暴露出总量持续增长之下的种种发展不平衡问题。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如何测评经济发展方式是否转变及转变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本文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的主要内涵,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数体系,对我国2000-2008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效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一、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含义1.发展的含义发展(Development)是哲学术语,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
3、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事物的发展原因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事物的内因。在经济领域,发展有其狭义的定义,即以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为目标的一种经济领域的活动。为了实现经济增长,还必须进行一定的社会经济改革作为实现经济增长的手段(姜学民、周升起等,2007)。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赶超战略就是在这种发展观的支配下进行的,刘易斯的二元模式论、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和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论等都是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唯资本论的代表(张培刚,2009),并对同期的各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较大的影响。随着人们对发展问题认识的
4、深入,发展约束中的生态因素和社会因素因越来越多的被人们重视起来,经济领域的发展并不是发展的全部意义。大英百科全书对“发展”的定义是:“虽然该术语有时被当做经济增长的同义语,但是一般来说,发展被用来描述一个国家的经济变化,包括数量和质量上的改善。”可见发展并不等同于经济增长,发展还有更广阔的含义,是一个将数量和质量并重的概念。通过经济增长可以有效衡量数量的变化,那么质应该如何体现?经济学家们纷纷提出了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新的发展观。佩鲁(1987)指出经济增长只不过是实现人的发展的手段,经济、政治、社会各种制度的演变和改进也是为给人的发展创造一种更好的社会环境,发展的目的在于人的各方面的、全面的发
5、展,而且发展必须是系统的、协调的。阿马蒂亚森(1999)认为发展最终可以看作是扩展人们享有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人是发展的中心,发展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人谋福利。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发展包含了比经济增长更广阔的概念,但发展必然是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以改善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通过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全面协调,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的自然演进过程。2.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含义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路径选择。在经济增长被认为是发展的全部的发展时期,经济发展方式被等同于经济增长方式,而当发展的真正含义被逐步认识到的之后,发展方式必将在增长方式的基础上,表现出更多的质的提高内涵。因此我们的研
6、究目标实际上是如何从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合意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实现经济增长、人类福利最大化、人类社会可持续等目标的共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的方式, 其实质是依赖什么要素, 借助什么手段, 通过什么途径, 怎样实现经济增长(吴敬琏,2005)。从林毅夫等(2007)的实证研究可以看出我国最近几十年来经济增长方式是以要素投入为主, 即要素积累型增长;而要素投入又以资本和土地的投入为主。这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实际上是以高投入为主的粗放型增长。并且在地方政府的利益驱动下,通过价格扭曲,一直可以保持产业结构重型化的发展,进一步造成了资源瓶颈的收紧(吴敬琏,200
7、6)。这种增长方式是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型的指引下,只考虑资本、劳动、技术的投入,而忽略了生态环境这一要素的重要作用。其结果就是,在高增长的背后是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生态环境的制约使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不足,增长速度放缓。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我国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资本投入为增长动力,并且没有充分考虑到我国“人力资源丰富、自然资源短缺、资本资源紧俏和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条件(吴敬琏,2006),从而没有发挥出劳动力资源禀赋的优势,造成了资源稀缺和劳动力相对过剩的局面。现阶段,合意的经济发展方式必然要解决资源的约束和人的发展两个问题,理想的经济发展方式应解决人的当前福利和未来福利的平衡问
8、题,既解决当代人的贫困问题又保证未来人的生存。所以,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应以经济持续增长为基础,因为经济的持续50年保持5%的增长率即是发展(库兹涅茨,1989),经济增长是实现人民富裕的必由途径。但发展目标不同于增长目标,相应的发展动力也不同于增长动力。资本有边际收益递减的性质,在资本持续投入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其经济增长带动能力必然下降,而相应的代表居民消费能力提高的消费应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与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创新,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要素基础设施,以及社会经济环境要素市场化共同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并且在保持经济总量增长的过程中,以社会公平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作为制约,最终在发展结果上体现出
9、人的福利和保障的提升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整个体系任何一个要素都将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内在质的提升。所以,我们提出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该是从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的发展方式转变为能够明显看到人的福利水平的提高的、实现人的发展保障的发展方式。并且新的发展方式应该是不以资源持续投入为发展动力的,能够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具备内生增长能力的经济发展方式,并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增加环境可持续和社会协调要求的发展方式。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估方法文献评述目前国内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在理论方面较多,实证方面相对较少。单就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数体系来看,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四个,其中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研
10、究对象的有CCTV首届中国经济年会(2010)上提出的“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评价指数”和在中国经济年会大连论坛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2010)发布的“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评价指数”;而以地区发展方式转变为研究对象的,具代表性的为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沈露莹(2010)构造的“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华中农业大学李志平等(2010)提出的“基于转变动力视角下的湖北经济发展方式的测算指标体系”。(一)发展方式转变指标体系综述1.CCTV年会发布的指数主要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三方面构建三类一级指标,并由两到三个二级指标合成反映一级指标。由于指标体系中既包括绝对量指标也包括比
11、率指标,所以采用功效系数法用最大值、最小值对指数进行了标准化,指数权重采用等指数权重。最终通过计算1985-2008年的指数,将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划分为五个时期,并评价了在五个不同阶段,发展方式转变的进展情况。2.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所提出的评价指数是根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由七类一级指标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评价指标体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指标、城乡结合指标、需求结构指标、产业结构指标、要素投入效率指标、创新能力指标、环境保护指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计算了20002009年的指数,总体来看,2000年以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评价指数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说明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了较为
12、明显的成效。另外除了在国家层面计算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评价指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分别还在省的层面和市的层面分别编辑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评价指数,对主要城市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速度进行了评价。但指数计算方法未见公布。3.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提出的是发展转型指数评价体系,结构为一个总指数和六个分项指数,在指数权重赋值方法上采取了专家打分法,在指数处理上采用了以2000年为基期指数化的方法。通过对2000年到2008年从经济增长、服务经济、城市功能、自主创新、资源集约和以人为本六个方面对上海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评估,得出结论2000年以来,上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总体呈现趋于良好的态势,尤其在经济增长、城市功
13、能、资源集约等领域,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明显成效,但自主创新、以人为本等领域发展方式转变则相对滞后,服务经济指数领域发展方式转变甚至出现倒退,有必要引起重视。4.基于转变动力视角下的湖北经济发展方式的测算指标体系采用了推力和拉力两个指标,三级指标多采用正指标,权重确定方法采用了专家打分法和直接赋值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专家和企业人士的意见汇总得出权重。指标数据处理采用功效系数变换方法。对湖北省经济发展动力的影响因子从1976年到2006年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为当前的湖北是典型的经济失衡型发展方式,并且当前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力量来自于经济结构失衡形成的推力因素,而高新技术等拉力因素则日益疲软。(二
14、)现有指数体系评价从上述指数体系来看,现有指数体系的设计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针对国内目前发展方式带来的内需不足、不平衡发展、以及内生增长动力等不足等问题,着重在设计指标体系的时候考虑了对以上方面转变结果的可测量性,从而对所要反映和解决的问题有较明确的解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指标体系从一级指标来看,覆盖面较广,因为内部具体指标及测算过程不详,所以仅借鉴其指标设计思路。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的指标体系地方针对性较强,不适于推广到经济发展程度和地区定位不同的区域及全国范围内测评。CCTV年会的指标体系主要体现经济发展方式向要素集约、需求拉动和产业结构优化方向转变,直观简单,但主要考虑了发展动
15、力因素,没有测量既有发展方式带来的社会发展效果。湖北经济发展方式的测算指标体系以失衡作为经济发展的推力和拉力,也对产业结构、国内外消费结构、收入分配、资源利用等方面形成较全面的评估,但同样对于投入作为重点考虑,对相应发展方式下的人的发展结果考虑不足。如果仅仅反映发展转变的结果,便会形成政府的规制滞后,而如果仅考虑动力不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结果测量,则无法把握该动力驱动下的经济发展是否向预期转变。因此本文设想以人类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力图构建一个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动力机制的全面衡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及结果的指标体系及指数评价体系。三、发展方式转变指标及指数体系(一)指标体系设计
16、原则1.简明客观性:指标选取根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结合数据可得性,精选重要指标。全部支撑数据均为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的客观统计数据,排除了问卷调查等来源可获得的受主观意识影响的数据。2.系统全面性:指标体系以结构化方式体现发展方式转变,注重了指数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发展动因、过程、结果均可在指标体系中得到体现。指标结构及部分指标在参考其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按照相关理论重新设计,赋予更符合需要的内在意义,指标解释能力更强。3.动态可比性:指标体系中考虑时间可比性,保证指数可动态调整。并且指数体系也可以应用于区域经济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基础数据取保证数据真实、连续,可比性
17、强,能较满意的反映所要衡量的问题。(二)指数体系设计思路本文所设计的指数体系的基本思想依据为科学发展观,理论依据为新古典增长模型及内生增长模型。主要从发展目标、动力、发展过程、发展结果几个方面考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经济发展经济增长(量变)人的整体福利提升(质变)过程体现方式经济增长发展动力社会公平经济发展成果要素投入产出效率图1: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标体系设计思路图(三)指标体系框架指标体系主要分为三级,其中一级指标五个,主要反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由因到果由经济增长、发展动力、要素效率、社会公平、发展成果五个方面的指标衡量。二级指标16个,根据在各方面的主要特征指标确定。三级指标除发展
18、动力指标之外与二级指标基本内涵相同。表1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单位经济增长经济可持续增长指标GDP增长移动平均值%经济增长规模指标人均GDP元发展动力消费拉动指标消费率%自主创新能力指标工业产品出口附加值率%国内技术依靠程度%每万人拥有科技活动人员数人基础设施保障指标每万人拥有铁路里程公里/万人城市道路面积率%市场化程度指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比重%非国有经济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政府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要素效率能源可持续指标单位GDP能耗万吨标准煤/万元环境可持续指标每GDP产值污染排放量单位/亿元土地利用效率指标单位建设用地产出率亿元/公顷社会公平收入分配公平指标
19、基尼系数-社会发展成果居民富裕程度指标货币购买力-医疗保障指标每名医生服务公民人数 人文化保障指标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册劳动保障指标社会参保率(养老保险)%教育程度指标拥有高等教育学历人数比重%产业结构指标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四)指数模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数模型实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由1个总指数,即经济发展转型指数,以及5个分项指数,即经济增长指数、发展动力指数、要素效率指数、社会公平指数和社会发展成果指数构成的评价指数体系。1.基期的确定本文将2000年确定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数的基期。从收集到的数据来看,2000年后的数据最为完整。2000年是我国第9个五
20、年计划的最后一年,之后的第十个五年计划将发展定为主题、结构调整定为主线,并且将科技创造革新定为了推进改革的主要动力,主要内容与本文设计的发展方式转变方向拟合度较高。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渐进的过程,所以从2000年开始,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处于转变之中,从2000年开始选取的年度数据具有连续性和可比性。2.发展方式转变指数的计算方法选择线性加权法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综合评价模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数的计算公式:Zx=WxiSiZx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总指数,Wxi为分项指标权重,Si为相应指标权重。其中,一级指数为三级指数和二级指数的加权总和,总指数为一级指数的加权总和。3.指数值的计值规定(
21、1)正、逆指标处理。当指标值Wxi为正指标时,指数化处理值为WxiXkiXxi。其中:Xki为指标的实际值,Xxi为指标的基期值。当指标值Wxi为逆指标时,指数化处理值为WxiXxiXki。(2)缺省值处理。单位建设用地产出率指标中所需的土地调查面积中的建设用地面积,其2002年及以前的数据因未列入统计指标无法获得,所以2000-2002年数据全部采用2003年代替,并采用2003年值为标准值进行指数化处理,保证起始年指数为100。4.权数设定指数赋权考虑到主观赋值法中的专家评判法虽然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但易于操作,并具有合理性。层次分析法要求评价者对评价内容的本质、包含的要素及相互间的逻辑关
22、系掌握地十分透彻,普适性不强。客观赋值其权数的分配会受到样本数据随机性的影响,且计算复杂不易推广。所以在对指数赋权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综合调整赋值的方法对各个指标进行赋权,使指标权重更符合整体设计要求。表2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数分层权重体系表中所列各项指标权重为根据指标重要性在0到1之间赋值,各级指标权重在各自层级内总和为1。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权重三级指标权重经济增长0.16经济可持续增长指标0.5GDP增长移动平均值0.5经济增长规模指标0.5人均GDP0.5发展动力0.2消费拉动指标0.23消费率1自主创新能力指标0.33工业产品出口附加值率0.34国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经济发展 方式 转变 测评 指标体系 构建 初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