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19 年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学设计年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教学目的1.体会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2.学习本文记叙事实,不加任何修饰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3.体会本文表现的民族传统美德,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要点难点1.以背影为线索,围绕中心意向组织材料的叙述方法。2.文中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愁”的感情基调。3.情感教育:真正领会父亲的深情。学习方法提示1.通过层层深入、由点到面的领悟,理解“点”式构思方法。2.应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理解思路解决问题。3.重视情感因素的渗透,动情、动容,起到精神净化、深化的作用。预习指导
2、作者介绍朱自清(18941948)字佩弦,我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和学者。原籍江苏东海县,因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扬州人。他早期即从事新诗及散文的创作,出版的诗集有踪迹(1924)、散文集背影(1928)。他的散文写景抒情细致委婉,结构缜密简明,语言清新干净,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如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都是他的代表作。朱自清 1920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 年到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1928 年后,主要从事文艺批评和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1931 年到英国留学,次年回国,继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出版的散文集有欧游杂记(1934)、伦敦杂记(1943)。抗日战争爆发后,他
3、随校迁往西南,曾任西南联大教授。在伟大的抗日民族战争的推动下,朱自清对国民党卖国投降的反共反人民的种种倒行逆施的罪行,逐步提高了认识,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1948 年 10 月,他虽处于贫困和疾病之中,但仍拒绝接受当年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美国的“救济”物资,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内战的坚定精神。写作背景提示:文写于 1925 年 10 月,另说为 1927 年(见季镇淮的 朱自清先生年谱)。作者谈写作动机时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
4、这篇文只是写实。”文章写的是 1917 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是在 25 年写的。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当时虽未站到革命立场,投入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但做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要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不是吗,作者的家庭,因着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亲,先是“赋闲”,后为了找差事而“东奔西走”,乃至老境“颓唐”。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在他们心头笼罩一层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
5、现的灰暗的基调。在这一背景上,作者写出的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不仅是符合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融汇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中,含有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虽然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背影记写的事情非常简单,一个丢了差使的小官吏送儿子北上读书,在火车站送别。在军阀统治的旧中国,这种事情是很平常的,在那黑暗的社会里,即使这种小康之家,也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打击。文章记写了作者家庭的不幸和当时的灰暗世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这种社会虽然早已不存在了,但记写的情景,对
6、我们今天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一代,依然有着历史的认识作用。基础知识目标1.给加点字注音。差使()狼藉()簌簌()迂腐()踌躇()拭()颓唐()琐屑()举箸()2.结合注释,理解下边词语的含义。狼藉惨淡勾留琐屑赋闲蹒跚颓唐变卖典质触目伤怀不能自已情郁于中整体感知目标()1.按照下面的提示,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开篇寄思往事回忆结尾怀念2.背影自然是文章的线索,根据上面的提示,给三部分各自加一个小标题。_背影_背影_背影3.你觉得那一个情节最感动你?能把这个部分用一个短语加以概括吗?探究准备认真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任务1.在文中划出“背影”这个词语,看有几处。2.在文中找到写“我”流泪的地方,做标记
7、。3.在文中划出写父亲语言的句子。教学过程一、引题:概括同学们整体感知的内容。(内容、结构、线索、主旨)同学们都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以背影为线索,回忆了自己的父亲,表达出浓浓的父爱以及自己对父亲的理解、挚爱和怀念。那么这样一篇看似平淡的文章为什么会感动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不朽的名篇呢?我们有必要细致的探究一下。二、问题探究1.文章最感人的细节是哪一部分?先请你认真的读读。找出后提问同学朗读,教师点拨,指导同学学会动情地朗读。2.这个细节就是父亲为“我”橘子,这似乎没什么,父亲为孩子买东西,太平常了,没什么可感动的,你是这样认为的吗?哪些地方值得我们感动呢?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引导:买橘子
8、时候不容易:胖,衣服笨重不便,要费力爬月台,“蹒跚”、“慢”、“探身”、“手攀”、“上缩”、“努力”几个词语形象逼真-细微之处见真情他亲自来送我:这么多可以不送的理由:我已经 20 岁了,北京我已经来往过两三次,父亲事忙,已经叫茶房陪我同去-孩子,你永远是父亲的牵挂家境:差事交卸、祖母去世、祸不单行,父亲肩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患难时刻,才见父亲拳拳之情总结:看父亲买橘子而流泪,是感情沉淀已久的爆发,是水到渠成的自然流露。三、拓展探究如果母爱是一杯烈酒,浓烈而香醇,那么父爱就是。(父爱是一杯清茶,含蓄而深沉)在原文,你从哪些地方看到了父亲的特点?父亲那些简短而饱含深情的语言。同学品味。要求同学模
9、仿朗读,读出一种深沉而亲切的语气。第一句: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说明父亲担心儿子过分悲痛。其实,此时最难过的就是父亲,但他怕影响儿子的学业,便把悲痛之情压在心底,表面上显得比较想得开。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父亲啊!第二句: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说明父亲担心茶房照顾不周,还是自己去放心。第三句: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说明父亲对儿子的关心,担心儿子路上口渴。第四句: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说明父亲关心儿子是否顺利抵达北京。第五句:进去吧,里头没人说明父亲担心行李的安全。第五句把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表达出来了。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四、感情体味-谈谈父亲大家都说说自己的父亲。1.他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背影 2019 年级 语文 上册 教学 设计 新人 doc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