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甘肃省特教师考试试题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甘肃省特教师考试试题附答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注:1本卷供非英语岗位考生使用;2考生必须把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否则不予评分。教育学部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每小题1分,共10分)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2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 B认知结构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3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4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
2、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5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6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A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B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7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 B做到因材施教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8把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
3、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 B合作教学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9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式称为 A说服法 B榜样法 C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D锻炼法10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2分)1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A阶级性 B道统性 C功用性 D专制性 E刻
4、板性2下列教育家中,属于人本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代表人物有 A凯兴斯坦纳 B卢梭 C康德 D小原国芳 E裴斯泰洛齐3学校潜在课程主要是指 A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B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C校风、班风等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影响D未来社会要求的新科技 E学校物质文化对学生所构成的各种影响4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有 A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B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C参加各种体育竞赛,选拔运动人才 D增强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E养成运动习惯,培养竞技体育观念和竞争意识5建立良好班集体的策略主要有 A对学生实行专制管理 B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D
5、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E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6发展性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发展性原则 B激励性原则 C合作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 E多元化原则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综合化(4)高等教育大众化(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2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强调总结性评价和形
6、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3什么是启发性原则?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的掌握知识。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将直观教具的演示和语言讲解结合起来;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四、论述题(10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学校教育如何适应这些规律,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教育心理学部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每小题1分,共10分)1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A有意
7、义接受学习 B. 有意义发现学习C. 发现学习 D. 探究学习2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A. 命题 B. 命题网络 C. 图式 D. 产生式3一般而言,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以下哪一因素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A. 努力程度 B. 能力高低 C. 任务难度 D. 运气好坏4学习者用来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等过程的技能就是A学习策略 B认知策略 C学习方法 D元认知5品德形成的标志是 A道德信念 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 C价值内化 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6关注学习者如何应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信念来建构新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与情境性的学习理论是 A. 认知发现理论 B.
8、认知同化理论 C. 认知建构理论 D. 顿悟学习理论7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 A变化 B改变 C变式 D突出8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份是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9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A. 相同要素说 B.概括化理论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10加工信息时主要依赖来自客观环境的线索,对社会科学、儿童教育、社会工作、文秘公关等与人交往的职业感兴趣的个体的认知风格属于A场独立 B场依存 C冲动型 D沉思型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
9、的代码填入答题纸相应的位置。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2分)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的心理活动 B学的心理活动 C教与学的互动机制 D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E. 学校情景2构成动机的主要成分是A归因 B成就动机 C诱因 D需要 E.评价 3学习的本质属性是 A变化是持久的 B变化既是外显的行为也是内部的心理结构C变化是经验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 D学习是经验的获得过程 E. 具有先天遗传性4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局部动作阶段,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是 A示范 B讲解 C反馈 D练习 E动觉5教师的威信表现为A. 工作水平 B.知识水平 C.工作态度 D.工作作风 E.教学能力6学
10、习策略包括A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计划策略 D元认知策略 E. 内化策略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简述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主要因素。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1)内部因素包括:学生的自身需要走与目标结构;成熟与年龄特点;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学习准备;学生的焦虑程度等;(2)外部因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具体而言,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态度、课堂心理气氛、环境因素等2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有哪些?理解支持原则、保密原则、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3结合实例说明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教
11、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 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 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四、论述题(10分)结合实例说明学习迁移的种类。按照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可分为正向迁移、负向迁移和零迁移按照迁移发生的方向,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按照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可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按照迁移内容不同,可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按照迁移的范围,可分为自迁移、近迁移和远迁移按照迁移的路径,可分为低路迁移、高路迁移按照迁移过程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不同,可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充足性迁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2、(每小题1分,共10分)1B 2A 3D 4C 5A 6C 7D 8D 9B 10C二、多项选择题(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2分)1ABDE 2BCE 3BCE 4ABD 5BCDE 6ABCDE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逐步相互渗透。(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2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1)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
13、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3)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4)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5)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3什么是启发性原则?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有:(1)教师要掌握和运用好“启发”的条件和关键。(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
14、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建立新型的尊师爱生的关系,发扬教学民主。四、论述题(10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学校教育如何适应这些规律,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其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一切知识技能的传授、智力的发展、体质的增强、思想品德的培养,都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顺序,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要压抑学生的发展。(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
15、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前后相邻的阶段进行着有规律的更替,在前一个阶段内准备了向后一个阶段的过渡。每一发展阶段,经历着一定的时间,在这一阶段内,其身心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个时期,这种发展就由量变到质变,从而使其身心发展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这就要求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地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上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人为地将各个阶段截然分开,要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引渡工作。(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进程不总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而是时而猛长、时而缓慢,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种不平衡性。因此,教育教学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
16、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从生理方面来看,如果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以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因此,教育者要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生理或心理机能发生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起坚定的信心。还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特别是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势,做到扬长避短。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由于性别、遗传素质、环境、教育、主观努力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个体之间必然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性。在教育工作中,教育者不仅要认识学生发展的共同特征,还应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
17、矢。教育心理学部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A 2D 3A 4D 5D 6C 7C 8B 9A 10A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1ABC 2ABCD 3ABCD 4ACDE 5BCDE 6ABD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1)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成熟与年龄特点;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学习准备;学生的焦虑程度等; (2)外部因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具体而言,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态度、课堂心理气氛、环境因素等。 2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有;(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 3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四、论述题(10分)迁移是普遍的,迁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迁移作多种分类。(1) 正迁移与负迁移(2) 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 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 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5) 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