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520180428118.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全国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52018042811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520180428118.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现代文阅读训练现代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谐”就是“说笑话”,它是喜剧的雏形。王国维认为中国戏剧来源于巫与优,“优”即以“谐”为职业。在古代社会中,“优”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官职。左传 国语 史记诸书都常提到“优”的名称,优往往同时是诗人。汉初许多文人都以优起家,东方朔、枚乘、司马相如都是著例。谐趣是一种最原始的普遍的美感活动。凡是游戏都带有谐趣,凡是谐趣也都带有游戏性。谐趣的定义可以说是:以游戏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作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谐”最富于社会性。艺术方面的趣味,有许多是为某阶级所特有的,“谐”则雅俗共赏,极粗鄙的人喜
2、欢“谐”,极文雅的人也喜欢“谐”,虽然他们所喜欢的“谐”不尽相同。在一个集会中,大家正襟危坐,每个人俨然不可侵犯,彼此之间无形中有一层隔阂,但是到了谐趣发动时,这一层隔阂便涣然冰释,大家在谑浪笑傲中忘形你我。尽善尽美的人物不能成为谐的对象,穷凶极恶的人物也不能成为谐的对象。引起谐趣的大半介乎二者之间,多少有些缺陷而这种缺陷又不致引起深恶痛绝,最常见的是容貌的丑拙。民俗歌谣中嘲笑麻子、瞎子、聋子、驼子等的最多,嘲笑容貌丑陋的风气自古就很盛行了。品格方面的亏缺也常沦为笑柄,如一首民歌:“门前歇仔高头马,弗是亲来也是亲;门前挂仔白席巾,嫡亲娘舅当仔陌头人。”寥寥数语,把中国民族性的大缺点刻薄势利写得
3、十分脱皮露骨。除这种之外,人事的乖讹也是谐的对象,例如:“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后汉书刘玄传)事情出乎常理之外,可恨亦复可笑。谐都有讥刺的意味,不过讥刺不一定就是谐。例如诗经伐檀中对奴隶主的讥刺:“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这也是讥刺人事的乖讹,不过作者心存怨望,直率吐出,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味,就不能算是谐。从几方面看,谐都具有两面性。首先,就谐笑者对于所嘲弄对象的感情来说,谐是恶意的而又不尽是恶意的,如果尽是恶意,则结果是直率的讥刺或咒骂。一个人既拿另一个人开玩笑,对于他就是爱恶参半。恶者恶其丑拙鄙陋,爱者爱其还可以打趣助兴。因为有
4、这一点爱的成分,谐含有几分警告规劝的意味,可以说,凡是谐都是“谑而不虐”。其次,就谐趣情感本身来说,谐是美感的而也不尽是美感的。它是美感的,因为丑拙鄙陋乖讹在成为谐的对象时,就是一种情趣饱和独立自足的意象。它不尽是美感的,因为谐的动机都是道德的或实用的,都是从道德的或实用的观点看出人事物态的不圆满,因而表示惊奇和告诫。第三,就谐笑者自己说,他所感到的是快感而也不尽是快感。它是快感,因为丑拙鄙陋能带来一时乐趣。不过可笑的事物究竟是丑拙鄙陋乖讹,是人生中一种缺陷,多少不免引起惋惜的情绪,所以同时伴有不快的感觉。2(选自朱光潜诗与谐隐,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谐”是
5、喜剧的雏形,它带有讥刺的意味,能使人们在谐笑中认清被讥刺对象的丑陋而对其深恶痛绝。B 和其他艺术方面的趣味相比较,有许多“谐”极富于社会性:极粗鄙的人喜欢“谐”,极文雅的人也喜欢“谐”。C容貌的丑拙、品格方面的亏缺、人事的乖讹等都会成为“谐”的对象。其中,容貌的丑拙最为常见。D“谐”是一种最原始的普遍的美感活动。以游戏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作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解析:选 CA 项,“对其深恶痛绝”错,据原文可知,谐的对象是“多少有些缺陷而这种缺陷又不致引起深恶痛绝”的。B 项,范围缩小,将原文中的“谐最富于社会性”说成了“有许多谐极富于社会性”。D 项,偷换概念,把“谐趣”当作
6、“谐”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开门见山,点明本文的主要写作对象“谐”,并且从“谐”和“优”的关系入手,论述了“谐”对于一个诗人的重要性。B第四段引用后汉书刘玄传中的民谣是为了论证人事的乖讹也是“谐”的对象。C第六段采用总分式结构:先说明“谐”都具有两面性,然后从谐笑者对于所嘲弄对象的感情、谐趣情感本身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D全文首先阐述“谐”和“谐趣”的内涵,再论述“谐”的社会性,然后论述“谐”的对象及“谐”和“讥刺”的异同,最后说明“谐”的两面性。解析:选 AA 项,“论述了谐对于一个诗人的重要性”错,第一段没有论述这一内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
7、项是()A如果是“谐”,就总有讥刺的意味,但是讥刺不一定就是谐了。B“谐”的动机都是道德的或是实用的,都是从道德或实用的观点看出人事物态的不圆满,因此“谐”不尽是美感的。C品格方面有亏缺的人常常成为谐的对象,在这方面,人们最喜欢通过民歌这种形式进行嘲弄。D“谐”在给人们带来快感的同时又带来不快,因为嘲弄的对象带有人生中的一种缺陷,不免引起惋惜情绪。解析:选 CC 项,“最喜欢通过民歌这种形式进行嘲弄”无中生有,原文只是举了一首民歌的例子而已。3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4 分)蜗居冬天冬日的大地袒露着自己的真实与简单,似一幅国画的留白,意蕴深长,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田野里,一切都仿
8、佛销声匿迹了,隐藏在沉寂后面的,则是那无限的生机。中原的冬天是干冷干冷的。大多时候,天空都是板着灰灰的面孔,呼呼的冷风吹得干枯的树枝“哗哗”作响。偶尔,传来几声刺耳的“咯吱”的声响,原来是几条枯枝受不了风的折磨,竟自行折断了。即使这样,风依然威力不减,刮在脸上,生疼生疼的。太阳出来了,也没有一点温度,还是那样清冷清冷的。尤其在今年格外漫长的冬日里。这个冬天,我一直在外奔波,所有的空闲都得加上括号,作为奔波的注脚。冬日里适合沉思,或者憧憬。或者躲藏在空调制造的温室里,这样的空间易让人倦怠。或者坐在火炉旁,这样最好不过。(1)现代的东西往往会对一些宁静而温馨的诗意造成冲击。无须泡龙井或碧螺春,高雅
9、地品茗,只需一杯微烫的白开水。随意从书架抽出一本书,散文或诗歌,捧在手里。随性地走进它,走进这悠远而馨香的它,让目光在简约的文字中品尝无穷的韵味,沉静而不聒噪,宁静而不寂寞。就这样,时间悄悄从身边流过,情绪在文字中慢慢释放。从中撷取一抹淡淡的暖意,拥在心头,留给自己,与别人无关。有位哲人曾说,宁静是心灵的井然有序。这样的心灵,该是怎样的澄澈与充盈?没有浮躁的喧嚣,没有名利的纷扰。也许,只有足够深静的潭,才会有如此的从容与闲适。是的,躲进用文字营造的一隅世界里,我知道,这不是逃避,而是回归。曾经、现在或许将来,我们都要整天为生计而奔波。现实的残酷与虚伪,随时都会伸出那善意而恶毒的手,狠狠掐断我们
10、心头滋生的任何一丝诗意的萌芽。人在失落与憧憬的不断交替中,掌控着手中的方向盘依然朝前走着。福祸相依的哲理早已被古人阐释得明白如话。然而,人们却常在这些明白如话的网织成的怪圈里渐渐迷失。小时候,我们都是在比较直观的世界里长大;长大后,却往往在这些可感可触的具体事物中沉溺不醒。好久没有在文字中徜徉了。想到此,突然有一种内疚的感觉涌上心头,为疏远的文字,还是为冷落的心田?我问自己。一直以来,我都喜欢用文字来给心情涂上缤纷的色彩,然后,在一旁悄悄欣赏这一篇篇信笔涂鸦的文稿,自我陶醉。生活被文字再现。故事里的主角永远是那个真实而隐形的自己。有时,感觉自己仿佛站在生活之外,远远地看着世间众人蜂拥地去追求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2019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现代文 阅读 训练 520180428118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