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教师用书:-第6章-章末分层突破.doc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教师用书:-第6章-章末分层突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教师用书:-第6章-章末分层突破.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章末分层突破 自我校对地心说日心说2 7.9 km/s11.2 km/s16.7 km/s低速宏观弱相互_天体质量、密度等估算问题1估算问题一般是估算天体的质量、天体的密度、运动的轨道半径、运转周期等有关物理量2估算的依据主要是万有引力提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动力学方程,另外,“黄金代换”GMgR2也常是列方程的依据3在估算时要充分利用常量和常识例如,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9.8 m/s2,地球公转周期T1年365天,地球自转周期T1天24小时,月球公转周期T27.3天等4用测定绕行天体(如卫星)轨道半径和周期的方法测质量,只能测定其中心天体(如地球)的质量,不能测定绕行
2、天体自身的质量,绕行天体的质量在方程式中被约掉了天文学家新发现了太阳系外的一颗行星这颗行星的体积是地球的4.7倍,质量是地球的25倍已知某一近地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约为1.4小时,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由此估算该行星的平均密度约为()A1.8103 kg/m3B5.6103 kg/m3C1.1104 kg/m3D2.9104 kg/m3【解析】近地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所受万有引力充当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m()2R,密度、质量和体积关系MR3,解两式得:5.60103 kg/m3.由已知条件可知该行星密度是地球密度的倍,即5.60103 kg/m32.98104 kg
3、/m3,D项正确【答案】D天体运动的规律分析处理天体运动问题,要抓住“一个模型”、应用“两个思路”、区分“三个不同”1一个模型无论是自然天体(如行星、月球等),还是人造天体(如人造卫星、空间站等),只要天体的运动轨迹为圆形,就可将其简化为质点的匀速圆周运动2两个思路(1)所有做圆周运动的天体,所需的向心力都来自万有引力因此,向心力等于万有引力,据此所列方程是研究天体运动的基本关系式,即Gmm2rmrman(2)不考虑地球或天体自转影响时,物体在地球或天体表面受到的万有引力约等于物体的重力,即Gmg变形得GMgR2,此式通常称为“黄金代换式”3三个不同(1)不同公式中r的含义不同在万有引力定律公
4、式中,r的含义是两质点间的距离;在向心力公式(Fmm2r)中,r的含义是质点运动的轨道半径当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两式中的r相等(2)运行速度、发射速度和宇宙速度的含义不同三种速度的比较,如下表所示比较项概念大小影响因素运行速度卫星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v 轨道半径r越大,v越小发射速度在地面上发射卫星的速度大于或等于7.9 km/s卫星的发射高度越高,发射速度越大宇宙速度实现某种效果所需的最小卫星发射速度7.9 km/s11.2 km/s16.7 km/s不同卫星发射要求不同(3)卫星的向心加速度a、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在地球表面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
5、心加速度a的含义不同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的向心加速度a,由Gma,得a,其中r为卫星的轨道半径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其中R为地球的半径地球表面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a2Rcos ,其中、R分别是地球的自转角速度和半径,是物体所在位置的纬度值欧盟和中国联合开发的伽利略项目建立起了伽利略系统(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伽利略系统由27颗运行卫星和3颗预备卫星组成,可以覆盖全球,现已投入使用卫星的导航高度为2.4104 km,倾角为56,分布在3个轨道上,每个轨道面部署9颗工作卫星和1颗在轨预备卫星,当某颗工作卫星出现故障时可及时顶替工作若某颗预备卫
6、星处在略低于工作卫星的轨道上,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50152086】A预备卫星的周期大于工作卫星的周期,速度大于工作卫星的速度,向心加速度大于工作卫星的向心加速度B工作卫星的周期小于同步卫星的周期,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速度,向心加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C为了使该颗预备卫星进入工作卫星的轨道,应考虑启动火箭发动机向前喷气,通过反冲作用从较低轨道上使卫星加速D三个轨道平面只有一个过地心,另外两个轨道平面分别只在北半球和南半球【解析】由题知,预备卫星在略低于工作卫星的轨道上,由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k分析知,预备卫星的周期小于工作卫星的周期,由卫星的速度公式v分析知,预备卫星的速度大于
7、工作卫星的速度由向心加速度公式an知,预备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工作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故A错误,B正确预备卫星处于低轨道上,为了使该预备卫星进入工作卫星的轨道上,应考虑启动火箭发动机向后喷气,通过加速,使其做离心运动,使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才能从较低轨道进入工作卫星的轨道,故C错误三个轨道平面都必须过地心,否则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卫星不能稳定工作,故D错误【答案】B双星问题1.双星众多的天体中如果有两颗恒星,它们靠得较近,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绕着它们连线上的某一点共同转动,这样的两颗恒星称为双星2双星问题特点如图61所示为质量分别是m1和m2的两颗相距较近的恒星它们间的距离为L.此双星问题的特点是:
8、图61(1)两星的运行轨道为同心圆,圆心是它们之间连线上的某一点;(2)两星的向心力大小相等,由它们间的万有引力提供;(3)两星的运动周期、角速度相同;(4)两星的运动半径之和等于它们间的距离,即r1r2L.3双星问题的处理方法双星间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Gm12r1m22r2,由此得出:(1)m1r1m2r2,即某恒星的运动半径与其质量成反比(2)由于,r1r2L,所以两恒星的质量之和m1m2.宇宙中两颗相距较近的天体称为“双星”,它们以二者连线上的某一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而不会因万有引力的作用吸引到一起(1)试证明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线速度之比都等于质量的反比(2)设
9、两者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者相距L,试写出它们角速度的表达式. 【导学号:50152087】【解析】(1)证明:两天体绕同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一定相同它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所以两天体与它们的圆心总是在一条直线上设两者的圆心为O点,轨道半径分别为R1和R2,如图所示对两天体,由万有引力定律可分别列出Gm12R1Gm22R2 所以,所以,即它们的轨道半径、线速度之比都等于质量的反比(2)由两式相加得G2(R1R2)因为R1R2L,所以.【答案】(1)见解析(2)卫星变轨问题1.当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Gm,得v,由此可见轨道半径r
10、越大,线速度v越小当由于某原因速度v突然改变时,若速度v突然减小,则Fm,卫星将做近心运动,轨迹变为椭圆;若速度v突然增大,则Fm,卫星将做离心运动,轨迹变为椭圆,此时可用开普勒第三定律分析其运动2卫星到达椭圆轨道与圆轨道的切点时,卫星受到万有引力相同,所以加速度相同如图62所示,某次发射同步卫星的过程如下: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再次点火进入椭圆形的过渡轨道2,最后将卫星送入同步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50152088】图62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B卫星在轨道3上
11、的角速度大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解析】由Gmmr2得,v,由于r1r3,所以v1v3,13,A、B错;轨道1上的Q点与轨道2上的Q点是同一点,到地心的距离相同,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及牛顿第二定律知,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同理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C错,D对【答案】D(教师用书独具)1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A开普勒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导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12、B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C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D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解析】开普勒在前人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与牛顿定律无联系,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但没有找出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选项C错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选项D错误【答案】B2过去几千年来,人类对行星的认识与研究仅限于太阳系内,行星“51 peg b”的发现拉开了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序幕“51 peg b”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约为4天,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物理 人教版 必修 同步 教师 分层 突破
限制150内